学术投稿

探索静水高压在研制黑色素瘤疫苗方面的应用

刘凯;刘泽强;庄敏丽;潘月海;马占川;刘彬

关键词:荧光成像, 静水高压, 液氮反复冻融, 黑色素瘤疫苗
摘要:目的::探索静水高压在研制黑色素瘤疫苗方面的应用。方法:使用静水高压、液氮反复冻融两种方式破碎鼠源性B16黑色素瘤细胞。将破碎后的细胞悬液与弗氏佐剂混合后制成疫苗用于免疫小鼠,免疫完成后,行尾静脉注射与皮下注射接种肿瘤。通过比较每组小鼠生存时间、皮下肿瘤体积大小、DTH实验、小鼠体内肿瘤荧光成像来比较每种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相比于液氮冻融及对照组,静水高压组小鼠生存时间长,皮下肿瘤体积小,DTH实验与肿瘤荧光成像均有明显差别。结论:静水高压破碎细胞相比于液氮反复冻融破碎在研制肿瘤疫苗方面有优势。
中国免疫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

    《中国免疫学杂志》是中国免疫学会会刊,主要报道我国免疫学研究的各项国家科研课题,是全面反映中国免疫学整体水平的主流媒体。为了进一步加快审稿速度,缩短稿件刊用周期,特诚聘特约审稿人数名,组建审稿专家队伍,详情请登陆本刊网站,Web site:www.immune99.com;www.中国免疫学.中国。

    作者:《中国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肝脏炎症反应与肝再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肝脏作为大的消化腺,一方面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由代谢物、毒性物质、微生物等引起的损伤,导致肝细胞死亡并诱导炎性细胞的募集,诱发炎症反应。另一方面,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肝切除手术或毒物造成肝损伤后,残肝细胞能迅速由静止状态进入细胞周期,通过DNA合成和有丝分裂补偿丢失的肝组织,恢复肝脏功能[1]。在多种肝脏炎性疾病,如暴发性肝炎和肝硬化中,肝再生是肝组织的急、慢性炎症反应引起细胞损伤后的结果。因此肝实质炎症反应和再生经常在不同的临床情况下并存,且肝再生能力的强弱对于肝脏疾病的发展、转归和术后生存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发生在各种肝脏疾病中能引发组织损伤的肝炎症反应与肝再生的关系目前尚不明了,如肝炎症反应是否同时参与肝再生过程的启动和调控。本文将综述炎症反应中的主体细胞及炎症介质对肝再生的调控作用,报道肝炎症反应与再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改平;李晓芳;陈莎莎;靳伟;徐存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三种HIV抗原/抗体检测方法对HIV早期感染检测的诊断研究

    目的::比较市售的三种HIV抗体试剂盒检测HIV感染的能力,为HIV感染的早期发现提供参考方法。方法:分别采用两种第4代 HIV 试剂盒(英国 Abbott 公司生产的 Murex HIV Ag/Ab 检测试剂:编号为 A;荷兰 Organon 公司Vironostika HIV Uni-FormⅡAg/Ab检测试剂:编号为B);一种第3代HIV试剂盒(英国Abbott公司生产的Murex HIV-1.2.O试剂:编号为C)及P24抗原( ELISA法)检测盒对3863份血液样本及BBI阳转血清盘进行检测,对两种第4代HIV试剂盒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三种抗体检测试剂盒对HIV感染窗口期检出的时间是否提前。结果:试剂盒A、B均完全检出54例HIV感染阳性的血液样本,试剂A检出的灵敏度=100%,特异度=99.61%,漏诊率=0,误诊率=0.39%;试剂B检出的灵敏度=100%,特异度=99.37%,漏诊率=0,误诊率=0.63%;试剂A和试剂B检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差异不显著( P>0.05);A试剂、B试剂分别较C试剂的检测窗口期提前5.5和3.7 d,但与P24抗原试剂盒的检出窗口期比较却滞后4.25至6.05 d。结论:本研究中的两种第四代HIV抗体试剂盒检测HIV感染的能力较强,灵敏度均达到100%,同时能够将HIV感染检出的窗口期提前,有利于保证用血安全。

    作者:常俊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不同抗原诱导后小鼠调节性T淋巴细胞趋化特性动态研究

    目的::了解不同抗原诱导下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表达的情况及在趋化因子CCL20、CCL22引导下T淋巴细胞的趋化行为。方法:用C57BL/6小鼠皮肤抗原、卡介苗或生理盐水诱导BALB/c小鼠,于诱导后1、2、3及4周,用流式检测两组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悬液中CD4+CD25-T、CD4+CD25+CD127-T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4和CCR6表达的动态变化,并用趋化试验观察CCL20、CCL22作用下各CD4+T细胞亚型的趋化特性。结果:①皮肤抗原诱导组CD4+CD25-T细胞表面CCR4表达平均荧光强度在第4周时显著高于第3周,卡介苗诱导组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无显著变化;皮肤抗原诱导组CD4+CD25+CD127-T细胞表面CCR4表达平均荧光强度在第4周时高( P<0.05),卡介苗诱导组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无显著变化。②皮肤抗原诱导组CD4+CD25-T细胞表面CCR6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在第2周高( P<0.05),卡介苗诱导组是第4周高(P<0.05);皮肤抗原诱导组CD4+CD25+CD127-T细胞表面CCR6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前两周显著高于第3周、第4周( P<0.05),在卡介苗诱导组第2周及第4周比第1周高( P<0.05)。③CCL20趋化下CD4+CD25+CD127-T细胞的趋化指数在卡介苗诱导4周时较高(P<0.05),皮肤抗原诱导2周和4周时升高(P<0.05);CCL22趋化下,卡介苗诱导组与皮肤抗原诱导组CD4+CD25+CD127-T细胞的趋化指数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提示Treg表面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与抗原性质有关。②诱导早期CCL22对Treg细胞的趋化作用明显,诱导后期CCL20作用明显。

    作者:郭音;李伟;叶艾竹;安宇;骆姝琳;刘水和;袁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第八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通知

    由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中国免疫学杂志》和河南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第八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拟于2015年9月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会议采取专家讲座和学术交流相结合的形式。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CXCL12及其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NSCLC是全球致死率高的肿瘤之一[1],尽管目前手术、放化疗技术已有很大发展,但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五年生存率只有15%[2],患者多死于局部浸润和远处扩散,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合并脑转移。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locally advanced NSCLC, LAD-NSCLC)中,约17%~38%的患者在诊断两年内发生了脑转移[3]。 NSCLC在生长和播散中,表达了一些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如CCR7、CXCR3、CCL21等。随着分子病理学的发展,已发现趋化因子CXCL12(又称为 SDF-1,stromal-derived factor-1)及其受体可调控NSCLC的增殖、侵袭、转移,并在脑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董婕;李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医学免疫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与运用

    医学免疫学是生物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前沿学科,具有深度上的多层次、广度上的多交叉、发展上的高速度等特点,成为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无可替代的桥梁学科。相对医学院中其他专业基础学科而言,医学免疫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前沿学科,内容抽象,新概念多,内在关联紧密,逻辑推理性强;学生普遍反映医学免疫学较枯燥、理解难、记忆难。如何适应当代医学免疫学发展的要求,针对免疫学知识体系的特点,有效地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质量,成为教学的关键。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借鉴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将一些体会总结如下,与同行分享。

    作者:官妍;汪长中;吴大强;邵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姜黄素通过抑制STAT3通路调控人结肠癌耐奥沙利铂细胞株的耐药性

    目的::探讨姜黄素( Cur)对人结肠癌耐奥沙利铂( Oxa)细胞株( SW620/OxR)的逆转耐药作用及其机制是否与抑制STAT3信号通路有关。方法:采用WST-1试剂检测Cur对SW620/OxR细胞株的半数抑制( IC50)浓度,选择IC50低一浓度梯度的Cur+2μmol/L Oxa作用于SW620/OxR细胞48 h(称为实验组),与仅加入2μmol/L的Oxa对照组比较,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TAT3活化标志磷酸化STAT3( P-STAT3)蛋白及其下游耐药相关靶分子P糖蛋白( P-gp)的表达情况。结果:Cur对SW620/OxR细胞的IC50浓度为18.9μmol/L;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①细胞凋亡率由(5.08±1.82)%上升到(30.69±2.94)%,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P-STAT3及P-gp表达量均明显受抑制( P<0.05)。结论:Cur具有调控人结肠癌耐药细胞株耐药性的作用,可能与抑制STAT3信号通路,降低P-gp表达有关。

    作者:文坤明;冷敏;程家平;陈正权;陈奕霖;曾庆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巨细胞病毒感染后新生鼠RORγt、IL-17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通过比较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鼠与正常新生鼠脾脏组织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γt ( RORγt )与IL-17的表达水平,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4只新生BALB/c小鼠出生3 d时腹腔注射MCMV病毒悬液制备MCMV播散性感染模型(即病毒组),分别于造模后第3、7、14天处死8只小鼠,取脾脏组织备用;对照组(24只)腹腔注射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同病毒组分为3个时点亚组。应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脾脏MCMV DNA、RORγt mRNA、IL-17 mRNA及RORγ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病毒组脾脏组织中可见MCMV DNA表达,而对照组没有,病毒组RORγt mRNA、IL-17 mRNA及RORγt蛋白表达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加,且同时间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IL-17与RORγt可诱导巨细胞病毒的炎症反应,参与MCMV的发病机制。

    作者:冯晶晶;李慧慧;孙婷婷;于乔;王瑞妍;王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猪苓多糖诱导M2亚型巨噬细胞向M1巨噬细胞转化

    目的::研究猪苓多糖对IL-4诱导的M2亚型巨噬细胞膜表面分子的阳性表达率的影响和相关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猪苓多糖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μg/ml)。用20 ng/ml的IL4-诱导为M2亚型巨噬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6、CD16/32阳性表达率,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相关因子mRNA表达量,造模成功后予猪苓多糖干预M2亚型巨噬细胞,检测猪苓多糖对巨噬细胞膜分子的影响和相关因子的mRNA的影响。结果:IL-4可以稳定建立M2亚型巨噬细胞模型,猪苓多糖可以明显提高CD16/32、CD40的阳性表达率,并显著增加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率。结论:猪苓多糖可以逆转M2亚型巨噬细胞为M1巨噬细胞,提高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

    作者:江泽波;赵晋;李思明;胡金萍;曾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Th17/Treg细胞失衡与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随着生活环境质量的下降,病毒性心肌炎( VM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VMC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病毒直接损伤和自身免疫损伤两方面。病毒感染后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是心肌损伤发生发展的核心,也是导致心肌纤维化,乃至扩张型心肌病( DCM)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 Th17、Treg细胞表达失衡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心肌炎的发展及转归有重要影响。因此,探讨Th17、Treg细胞的分化与调控机制,明确其在心肌炎中的作用机制,发现其生物学治疗靶点成为当今的研究目标。本文将对Th17细胞和Treg细胞分化和调控机制以及二者在心肌炎中的作用研究概况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徐玲;吕仕超;张军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远程缺血后适应中大鼠海马CA1区TLR4和IL-6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大鼠远程缺血后适应时海马CA1区TLR4、IL-6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远程缺血后适应组,各组又分为12 h、24 h、48 h、72 h各时间点组,每组6只。应用改良Longa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以此为对照组,在再灌注即刻用止血带结扎/放松双后肢根部各30 min循环3次,作为远程缺血后适应处理方法。 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TLR4和IL-6的表达。结果:在大鼠海马CA1区,远程缺血后适应组神经元缺失、细胞肿胀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与远程缺血后适应组TLR4和IL-6表达明显增高(P<0.05);且远程缺血后适应组TLR4和IL-6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0.05)。结论:远程缺血后适应具有脑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TLR4和IL-6表达有关。

    作者:张江;常莉莎;王大力;周涛;刘会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探索静水高压在研制黑色素瘤疫苗方面的应用

    目的::探索静水高压在研制黑色素瘤疫苗方面的应用。方法:使用静水高压、液氮反复冻融两种方式破碎鼠源性B16黑色素瘤细胞。将破碎后的细胞悬液与弗氏佐剂混合后制成疫苗用于免疫小鼠,免疫完成后,行尾静脉注射与皮下注射接种肿瘤。通过比较每组小鼠生存时间、皮下肿瘤体积大小、DTH实验、小鼠体内肿瘤荧光成像来比较每种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相比于液氮冻融及对照组,静水高压组小鼠生存时间长,皮下肿瘤体积小,DTH实验与肿瘤荧光成像均有明显差别。结论:静水高压破碎细胞相比于液氮反复冻融破碎在研制肿瘤疫苗方面有优势。

    作者:刘凯;刘泽强;庄敏丽;潘月海;马占川;刘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膜突蛋白免疫大鼠制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研究

    目的::应用膜突蛋白免疫大鼠,诱导大鼠产生抗膜突蛋白抗体,并对大鼠进行肺动脉压力测定,探寻膜突蛋白制造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35只雄性SD大鼠分为5个实验组,分别为阳性对照组(5只),空白对照组(5只),佐剂对照组(5只),低剂量膜突蛋白(250μg/次)免疫组(10只)和高剂量膜突蛋白(500μg/次)免疫组(10只)。到达试验终点时,测定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比较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所有经膜突蛋白免疫的大鼠均产生抗膜突蛋白抗体。实验终点时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力( 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20.6±2.9)mmHg,(20.7±2.3)mmHg]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5.5±0.6)mmHg,P=0.002,0.001]和佐剂对照组[(17.2±1.6)mmHg,P=0.03,0.013]。高、低剂量组间无显著差异(P=0.93)。佐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65)。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的mPAP升高不及阳性对照组显著[(33.9±4.7)mmHg,P<0.001,P=0.001]。组织病理结果显示蛋白免疫组大鼠的肺组织出现了与阳性对照组类似的小动脉血管壁肌化、炎症细胞浸润以及平滑肌增生等改变。结论:膜突蛋白免疫大鼠可让大鼠出现肺动脉高压,可能提供一种更为接近CTD-PAH发病机制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作者:王为;王迁;李梦涛;曾小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CD44和CD166在直肠癌肝转移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肿瘤组织CD44、CD166阳性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以来,于忻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76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出现肝转移将其分为研究组(肝转移组, n=40)、对照组(无肝转移组,n=36),两组标本均予免疫组化定性分析。观察研究组CD44、CD166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组织分化等病理参数的相关性,观察对比两组肿瘤组织CD44、CD166阳性表达情况,观察对比两组CD44、CD166阳性表达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研究组CD44、CD16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0%、85.00%,对照组CD44、CD16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11%、41.67%,两组相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直肠癌肝转移组肿瘤组织中CD44、CD166表达,与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无密切关系( P>0.05),与浸润深度、Dukes分期密切相关( P<0.05)。研究组CD44、CD166阳性表达在1年、2年、3年、4年、5年各时点的生存率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呈明显差异( 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CD44、CD166阳性表达,是肝转移的特征性标志物,能够判定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有助于直肠癌早期诊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司志英;靳英;李有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过表达ALEX1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过表达ALEX1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重组慢病毒LV5-ALEX1及阴性对照LV5-NC分别感染乳腺癌MCF-7细胞。感染72 h后,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感染后ALEX1的表达情况;感染24、48、72、96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感染72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感染72 h后细胞ALEX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165.81±12.14 vs 52.29±2.32,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20.55%±2.50%vs 3.60%±1.614%,P<0.05)。结论:过表达ALEX1能明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曾帆;高月;伍家燕;李海玉;樊建军;李韵;张寒韬;刘革力;宋方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鼠伤寒沙门菌SL1344株sipB和crp基因缺失对其侵袭力影响的比较

    目的::为探讨sipB和crp基因对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以鼠伤寒沙门菌SL1344株sipB和crp缺失株为研究对象,进行生物学特性以及体内外侵袭力的研究。结果: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sipB缺失株生化特性和亲本菌株相比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而crp缺失株失去了利用麦芽糖、乳糖、山梨醇等碳源的能力,并且生长速度较亲本菌株相比发生了显著的降低。体内侵袭力结果表明两个实验组小鼠肝脏和脾脏分离到的细菌数目均低于对照组,体外感染HeLa细胞结果显示sipB缺失菌株组的黏附率和侵入率较crp组和对照组均发生了显著的降低。结论:以上结果表明sipB基因在细菌侵染机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陈松彪;张春杰;程相朝;李银聚;李静;何雷;郁川;张明亮;余祖华;贾艳艳;赵战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国免疫学杂志》关于彩图处理的有关说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的来稿均一经采用,来稿所附图片根据具体需要,酌情制作彩图,彩图制作费包含在该稿件的版面费中,一并开具发票,望周知!

    作者:《中国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丹参酮增强化疗药物拮抗黑色素瘤效果的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丹参酮( TA)和抗肿瘤药物的卡铂( CA)联合应用对黑色素细胞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肿瘤模型后,分为模型组、丹参酮组、卡铂组、丹参酮+卡铂组,同时设立正常鼠为空白组。不同组别的小鼠分别给予腹腔注射PBS、丹参酮、卡铂、丹参酮和卡铂,空白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结果:丹参酮+卡铂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显著小于丹参酮组、卡铂组和模型组( P<0.05);卡铂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显著小于丹参组和模型组( P<0.05);丹参酮+卡铂组小鼠体重增加显著好于丹参酮组和卡铂组( P<0.05)。结论:丹参酮和卡铂联合用药可以产生更好地抑制B16黑色素瘤增殖的效果。

    作者:于泳;张林林;秦治刚;武月婷;谢凤洋;杨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 IL-8、IL-18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血清IL-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对14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Hp检测,依据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分为Hp(+)组和Hp(-)组。 Hp(+)组的患者依据是否进行抗Hp治疗分为对照组和抗Hp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记录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痛/压痛数、晨僵时间、双手握力,并监测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IL-8、IL-18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Hp(-)组、抗Hp组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84.09%vs 62.50%,χ2=5.41,81.25%vs 62.50%,χ2=4.17,P<0.05),三组患者的关节肿胀数、关节痛/压痛数、晨僵时间、双手握力及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IL-8、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 Hp(-)组、抗Hp组患者的晨僵、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双手握力等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Hp(-)组、抗Hp组患者ESR、CRP、IL-8、IL-18水平较对照组低,但三组患者RF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除HP治疗可从一定程度上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柳贵梅;周雪莲;赵巧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