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2010~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的回顾性分析

张旭君

关键词:抗菌药物, 回顾性分析, 临床应用,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并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医疗服务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的处方共计16543张,以2011年5月31日为分界线,分别将之前、之后的处方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为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的处方,研究组为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的处方.结果 研究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为25.77%.研究组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明显减少,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得到改善,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并完善我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毛细支气管炎不同种吸痰方式效果观察

    目的 讨论雾化吸入与吸痰不同顺序安排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吸痰后雾化吸入的方式治疗,对照组采取先雾化吸入再吸痰的治疗方式.比较二组治疗前后的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并统计2组的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和血样饱和度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两组比较而言,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较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疗效来看,观察组显效例数32例、有效例数16例,无效例数2例,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6%.2组在疗效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先吸痰再雾化吸入的方式,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生命体征,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使用.

    作者:罗太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8例分析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及临床经验.方法 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38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8例患者均为一期愈合,术后无切口感染.平均手术时间为42 min,平均住院时间6.3 d.术后6~8 h后即可下床活动,切口疼痛轻微.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阴囊积液1例,切口皮下血肿1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显著,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优点,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术式,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义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妊娠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2005年10月至2012年08月收治的42例卵巢妊娠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 42例患者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9例,准确率为21.4%,误诊33例,占78.6%,误诊为异位妊娠28例,卵巢黄体破裂5例.卵巢妊娠的二维超声图像分为典型孕囊型和混合性包块型.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卵巢妊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郭蓉;张雯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阴道彩超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评价阴道彩超对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旨在提高临床诊断效率并予以患者对症治疗.方法 选取自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54例,对其予以阴道彩超检查,并结合病理诊断予以确认,比较阴道彩超的诊断效果,并做好相关资料的记录工作.结果 经过阴道彩超检查,检测出48例,后经病理诊断确认,确诊率88.9%,误诊漏诊6例,占11.1%.其中合并子宫肌瘤18例,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5例.结论 使用阴道彩超进行子宫腺肌症的检测,可以有效排除肠道气体的干扰,诊断效率较高;但是基于存在的误诊漏诊现象,医护人员要根据相关原因改进诊断措施,进而提高阴道彩超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李晓晖;张艳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应用综合护理方法对产后出现尿潴留症状的产妇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产后出现尿潴留症状的产妇,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产妇采用综合性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产妇尿潴留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首次自主排尿时间和住院观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综合护理方法对产后出现尿潴留症状的产妇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武迎菊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维生素B6、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防治顺铂化疗致呕吐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维生素B6、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防治顺铂化疗致呕吐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90例进行顺铂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只用昂丹司琼,治疗组采用维生素B6、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昂丹司琼.结果 维生素B6、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防止发生呕吐的有效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维生素B6、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对防治顺铂致的呕吐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程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新解肾髓质高渗化和渗透压梯度的形成

    目的 探讨肾髓质高渗化和渗透压梯度的形成.方法通过对肾单位的结构和血管结构进行分析及对实验室资料的分析和探讨.结果 分析出肾脏的递增递减现象、肾髓质液高渗化及肾髓质液渗透压梯度的形成过程.结论递增递减和递减递增形成髓质高渗化,递增递减形成渗透压梯度.

    作者:瞿其先;周万象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农村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农村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0例农村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胸腔积液、呼吸频率30次/min以上、血压下降等危险因素与患者死亡相关.结论 农村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死亡危险因素很多,需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判断患者的病情.

    作者:谷同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2009年血液报废情况调查分析

    卫生部在2001年提出,倡导公民自愿无偿献血,逐步淡化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献血,用3~5年的时间实现公民自愿无偿献血,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召开会议制定了血液安全战略:在所有的地区建立组织良好的、受国家调控的,具有质量体系的输血服务机构;仅从低危人群的自愿无偿献血者中采集血液;对所有捐献的血液进行输血传播传染病的筛查;通过临床上血液的合理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为确保血液质量安全,提高血液合格率,降低血液报废率,为此笔者对我中心2009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丽玮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外科急腹症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致腹痛的特点,为减少误诊外科急腹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对30例外科急腹症后确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分析,得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致腹痛的特点及与急腹症的鉴别要点.结果 急诊诊断急性阑尾炎13例,急性胰腺炎5例,急性胆囊炎8例,输尿管结石4例,在门诊治疗及收入院后1~20 h(平均5 h)内确诊为酮症酸中毒,经过正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在7~18 h后血糖恢复、酮体转阴,腹痛症状缓解.结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致的腹痛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临床中应提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

    作者:刘磊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甲钴胺片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甲钴胺片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门诊收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使用卡马西平治疗,均观察4周,评估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2%,对照组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对照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钴胺片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卡马西平具有相当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张艳丽;杨晓华;齐宝奎;刘佳俊;刘忠锦;王薇;臧兆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我国正常未成年人400例蝶鞍侧位X线平片研究

    目的 研究我国正常未成年人蝶鞍形态和大小随年龄增长的变化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通过对我国正常未成年人400例蝶鞍侧位平片,侧重不同形态蝶鞍的研究,试图为正常未成年人不同形态蝶鞍的径线正常值范围提供依据.结果 各年龄组中圆形与卵圆形蝶鞍的经线有显著差异.若按不同形态蝶鞍分别制定正常值范围,坐减少临床工作中漏诊和误诊,提高正确诊断率.结论 我国正常未成年人蝶鞍形态中圆形蝶鞍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而卵圆形蝶鞍却逐渐增加;蝶鞍前后径和深径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

    作者:盛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我院2010~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并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医疗服务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的处方共计16543张,以2011年5月31日为分界线,分别将之前、之后的处方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为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的处方,研究组为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的处方.结果 研究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为25.77%.研究组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明显减少,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得到改善,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并完善我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张旭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工作中要坚持辨证论治

    证与病,是同一疾病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中医的病大都是以疾病的主要症状及症状出现的部位来命名,如发热、咳嗽、心悸等.西医的病大都以疾病发生的具体脏腑组织及病理性质来命名.中医的病名并没有反应出疾病的本质.

    作者:刘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坦度螺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焦虑的疗效

    目的 探讨使用坦度螺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焦虑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单纯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62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中精神分裂症后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一组各31例.研究组在原有抗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坦度螺酮治疗,对照组在原有抗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普唑仑治疗,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8周末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副反应量表分别评定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研究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副反应量表评分比较无差异.结论使用坦度螺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焦虑安全、有效.

    作者:张尚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责任包干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强化其责任感,提高护理管理效能,促进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根据医院管理考核标准将病区主要管理工作分为文书管理组,器材药品管理组和护理服务管理组,由护士共同参与,护士长统筹安排,定期监督和评价.结果 实施责任包干制后的一年里,护理质量考核和患者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护士对该管理模式总体满意.结论 在病区管理中引进责任包干制,既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也能让护士在参与管理中不断反省个人行为,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护士对病区、患者的管理能力.

    作者:董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利培酮药代动力学影响因素及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

    目的 探讨吸烟与性别对利培酮药代动力学及稳态浓度的影响,以及利培酮、九羟利培酮稳态浓度与疗效、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 对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利培酮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 吸烟者的利培酮稳半衰期、达峰浓度和稳态浓度明显低于非吸烟者(P<0.01).利培酮、九羟利培酮稳态浓度和二者总浓度与TESS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BPRS、SAPS和SANS无显著相关,但有效组血药浓度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 利培酮血药浓度监测有一定临床意义,血药浓度以20~60 μg/L为宜,而吸烟则可降低利培酮的血药浓度.

    作者:曹民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尿足细胞的排泄及其相关因素

    目的 观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中足细胞数量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124例T2DM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NC组).其中T2DM患者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N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大量蛋白尿组(CP组),应用小鼠抗人肾小球足细胞特异性蛋白Podocalyxin(PCX)单克隆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尿中PCX阳性染色细胞,计数尿足细胞数量.ELISA方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比较各组的尿中足细胞数量、血CRP水平.结果 与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的血CRP、尿足细胞数量均升高(P<0.05).结论 T2DM患者尿中足细胞数量与尿蛋白相关,并随着血CRP的升高而增加.

    作者:冯秋霞;程丽静;芦露;罗兰;白艳;李萍;季军;高政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8 年 1 月至 2012 年 10月间收治的68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闭合性损伤60例,开放性损伤8例;保守治疗成功13例,手术治疗55例,二次手术5例.结果 治愈63例(治愈率为 92.6%),5 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手术治疗仍然是肝破裂常用的方法,迅速有效合理的术前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前提,对严重的肝外伤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王芝钧;刘鸿亚;陈锐锋;钟隆柱;袁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根据创面大小,逆行转移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21例,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结果 21例皮瓣全部成活,18例伤口一期愈合,1例皮瓣浅表坏死,2例伤口感染经换药治疗痊愈.供皮区创面一期愈合.随访6月至2.5年,皮瓣外形,质地,色泽良好,踝关节功能满意.结论 皮瓣血供恒定,手术操作简单,不牺牲主要血管神经,皮瓣血供可靠,血运丰富,成活率高,临床上比较常用,且具有很强的抗感染能力,是修复足部外伤导致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作者:黄明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