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雨顺
目的 对于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在医院外老年人跌倒报警的应用效果进行实验性研究.方法 选择322人次老年人佩戴便携式远程医疗监护设备,实验周期一个月,统计老年人跌倒情况并与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平台接收的报警信息进行对比.结果 监护系统平台接到报警18次,实际跌倒21人次,跌倒未报警3次,假报警0次,准确率85.71%.结论 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对于医院外老年人突发跌倒能够准确及时地报警.
作者:郭兴;李强;酒春惠;赵明智;李萍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炎发病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在四平中心医院妇科就诊的396例有性生活史的患者,将其分为宫颈光滑组、宫颈糜烂组、粘液脓性宫颈炎组,采集三组患者宫颈管分泌物标本,行解脲支原体病原体检测,分析各组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 各组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的检测结果分析:宫颈光滑组与宫颈糜烂组Ⅰ度糜烂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Ⅱ度糜烂、Ⅲ度糜烂、宫颈单纯型糜烂、颗粒型糜烂、乳突型糜烂亚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宫颈光滑组与粘液脓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支原体感染是宫颈炎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宫颈炎患者有必要进行宫颈分泌物的支原体筛查,早发现并有效治疗,以防止宫颈炎持续存在,并引发生殖道其他部位的炎症改变,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田海侠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评估文拉法辛缓释片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1例抑郁症住院和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文拉法辛缓释片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文拉法辛缓释片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接近,但前者起效更快,不良反应少于后者.结论 文拉法辛缓释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抑郁药.
作者:李大年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1组给予甲钴胺1500 μ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治疗2组给予甲钴胺500 μg肌内注射,隔日1次,连用2周;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0.5 mg肌内注射,1次/d,连用2周.每组均加以胰激肽原酶肠溶片120 U/次,3次/d口服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1组总有效率95.6%,治疗2组总有效率8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7.1%(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及各项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均呈有意义改善,两治疗组之间临床疗效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
作者:韩庆影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了解ICU工作人员手卫生行为的依从性.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方式.现场调查ICU工作人员手卫生行为依从性现状.探讨不同工作人员之间的认知差异.结果 在对手卫生指征的认知中对直接接触患者后、进行侵袭性操作前、接触黏膜、不完整皮肤及伤口敷料后、准备食物前、接触体液或排泄物后等方面回答正确率在95%以上;而在摘手套后、六步洗手法的正确步骤、洗手揉搓时间等方面回答正确率分别为80%、78%、30%;对使用手套的认知中对戴手套前需要洗手、处理同患者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认知正确率分别90%、88%.对快速手消毒剂3项内容的认知正确率分别为80%、84%、86%.结论 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可提高手卫生认知,增强手卫生行为依从性.
作者:夏爱玲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分析Ⅱ型糖尿病肾病与血流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Ⅱ型糖尿病肾病组(DN)和无肾病的Ⅱ型糖尿病(DM)组的临床指标,并分析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脂蛋白a[Lp(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粘度低切(BVL)、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血清胰岛素(FINS)有明显差异;Ⅱ型糖尿病肾病发生与SBP、Lp(a)、LDL-C、BVL、ηp、FINS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糖尿病肾病的独立相关因素为SBP、Lp(a)、ηp、BVL和FINS.结论 SBP、Lp(a)、BVL、ηp和FINS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时军;陈宝平;高聪普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调查随机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状况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收集248例T2DM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程、血糖、HbA1c值等.结果 ①总体HbA1c均值为7.83%,达标率40.32%;②不同病程组的HbA1c都未达标,病程越长均值越高,达标率越低.结论 随机就诊的T2DM患者的HbA1c达标率低,且病程越长达标率越低.
作者:吴美芬;武革;陈文璞;蔡晓玲;陈晓铭;方烁;邹艺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成人创伤性窒息患者的救治.方法 总结12例成人创伤性窒息病例的诊断及治疗经验,对成人创伤性窒息合并肺挫伤、脑损伤等合并伤的诊断、救治进行讨论.结果 12例成人创伤性窒息患者全部诊断明确,救治效果满意,均痊愈出院.结论 成人创伤性窒息多有合并伤,救治时早期应用大剂量激素,早期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积极处理合并伤,对患者进行综合救治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救治效果.
作者:张永生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我科自2004年至2009年共收治48例伴有不同程度并发症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刘原莹 刊期: 2011年第34期
随着人们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内涵的不断延伸,给护理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以高质量、高水平、低价位的护理服务,促进医院的发展壮大,已成为新时期护理管理者的努力方向[1].近年来我院就护理质量量化管理进行大胆探索,取得一定效果.现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秋玲 刊期: 2011年第34期
护理分级制度是护理规章制度中的重要工作制度,对病情观察、有效及时分类、处置患者的情况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分级护理制度为护理人员实施标准护理提供了方向,使分级护理制度成为护理质控的内容之一.但在分级护理执行中存在着不少隐患问题,影响分级护理的执行及落实,使得护理分级制度流于形式.在此就对护理分级制度实施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邵丽丽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ABCD2、ABCD2F、ABCD3及ABCD3F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ABCD2、ABCD2F、ABCD3及ABCD3F评分法评分,观察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117 例TIA 患者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2.2 %.ABCD2、ABCD2F、ABCD3及ABCD3F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0.71、076和0.84,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BCD3F评分法可能优于其他三种评分法.
作者:王为强;张子诚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8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R-CHOP治疗方案治疗,并对其疗效及临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完全缓解3例占37.5%、部分缓解3例占37.5%、稳定1例占12.5%、进展1例占12.5%.所有患者使用R-CHOP方案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寒战、心悸、胸闷、支气管痉挛、低血压等反应.5例患者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贫血、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经予以治疗后均好转,不影响治疗.结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感染HBV的患者,运用R-CHOP治疗方案治疗,能提高疗效,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林晓燕;何玉卓;郭学凤;李凤菊 刊期: 2011年第34期
静脉药物配置PIVAS中心是指医院药剂科提供静脉药物混合药物的配置服务,定义为:在符合国际标准并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护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配置[1],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将原来分散在各个病区配置的静脉滴注药物转变为药学监护下集中配置、混合、检查、分发的管理模式,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药物治疗服务[2].我院PIVAS于2010年10月建成,实践证明,PIVAS为规范临床静脉用药配置,提高静脉用药质量,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预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吕苑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产前健康教育对产妇生产过程及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300例孕妇,随机分为产前健康教育组150例,常规组150例,观察两组孕妇产程时间并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孕妇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孕妇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并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孕妇产后出现宫缩乏力、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教育,可以使孕产妇对分娩疼痛解除了顾虑,增强了信心,能够稳定情绪,精力充沛的度过分娩期,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了解分娩知识,掌握分娩技巧,顺利完成分娩过程.
作者:韩学凤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B超在健康体检中对无症状胆囊结石的诊断及随访价值.方法 采用GE Lo-giq9超声诊断仪对1080例体检者进行检查,分析各年龄组检出率情况,结石类型发布,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老年组的无症状性胆囊结石发病率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年组高于青年组(P<0.01),且年龄与发病率具有相关性(r=0.291,P<0.01).Ⅰ型14例,占检出总例数的28.57%,Ⅱ型15例,占检出总例数的30.61%,Ⅲ型11例,占检出总例数22.49%,Ⅳ型9例,占检出总例数的18.37%.随访过程出现临床表现者6例,占检出总例数的12.24%.随访中需要手术治疗者,Ⅱ型占总例数4.08%(2/49),Ⅲ型8.16%(4/49);Ⅳ型占14.29%(7/49).结论 腹部B超检查是发现无症状胆囊结石的首选办法,对于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应定期随访,随访重点为Ⅲ型及Ⅳ型患者.早处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由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瑜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手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的护理干预.方法 我院诊治的60例前列腺增生摘除患者,术后给予膀胱冲洗等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治疗前、后患者的大尿流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经过有效的膀胱冲洗等相应的有效护理,60例前列腺增生摘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全部治愈出院,没有出现并发症.与治疗前相比(6.1±2.7)ml/s,治疗后大尿流率明显提高(17.5±3.7)ml/s,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列腺摘除术后,加强膀胱冲洗的有效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静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及其效果.方法 2010年09月至2011年09月期间,我院外科病房的病例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识别存在的常见护理风险,并进行针对性分析,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确保护理安全.结果 通过加强对外科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结论 贯穿整个护理管理中,外科病房应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进行.
作者:杨慧娟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IL-8、TNF-α在COPD不同时期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非机械通气组与机械通气组,经治疗后为缓解期组与顺利脱机组,分别检测四组血清IL-8、TNF-α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机械通气组IL-8、TNF-α水平在COPD急性发作期明显高于非机械通气组,经治疗后二者水平明显下降,但顺利脱机组仍明显高于缓解期组.结论 IL-8、TNF-α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过程,动态检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纪颖;王心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强化ICU环境卫生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 通过多种措施改进ICU环境卫生状况并结合调查方法,将环境卫生改善前后3次与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ICU内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均是混合污染条件致病菌的载体,从ICU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检出细菌多为芽孢、革兰阳性等非致病菌,但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氏菌和肠球菌等条件致病菌亦广泛存在.医院感染与环境监测结果表明,3次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逐次增加(P<0.05),病房感染率也是逐次降低(P<0.05),说明强化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结论 ICU感染率与环境监测合格率不存在相关关系,但这只说明环境卫生效果监测不是评价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关注指标,二者不是无关的,单纯通过环境消毒效果监测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并不能完全控制住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崔玉萍 刊期: 2011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