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红
目的 比较溶栓与抗凝同时进行和先溶栓后抗凝两种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 收集AMI病例201份.随机分为抗凝溶栓同时进行组(A组)和先溶栓后抗凝组治疗(B组),每组根据发病时间又进一步分为A1、A2、A3和B1、B2、B3组.通过观察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心电图S-T段的变化、并发症和死亡率来判定治疗的疗效.结果 与B组比较,A组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S-T段下降幅度大、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结论 溶栓抗凝同时进行的用药方法优于先溶栓后抗凝组.
作者:王兰;曹海青;彭春风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TIA患者147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A组 n=37)、阿托伐他汀组(B组 n=37)、低分子肝素组(C组 n=36)、对照组(D组 n=38),均采用常规治疗;A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一次,连用21 d和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1次/12 h,皮下注射,连用7 d;B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一次,连用21 d;C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 U,1次/12 h,皮下注射,连用7 d.观察各组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T、APTT、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纤维蛋白原的变化,随访TIA复发和向脑梗死进展情况.结果 A、B、C、D四组有效率分别为89.2%、78.4%、80.6%、65.8%,A、B、C组和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以及低分子肝素治疗TIA疗效确切,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更佳,并可减少复发及向脑梗死发展.
作者:郝琳;刘立民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血管并发症之一,积极治疗糖尿病,做好糖尿病足的预防是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现将本院收治的35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魏瑛珉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总结急性脓胸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31例急性脓胸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包括7例胸腔镜手术.术中清除脓液、脓块及坏死组织,剥除脏层胸膜的纤维膜或纤维板,使被压缩的肺组织充分膨胀.结果 全组31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14±52)min,术中出血平均(250±175)ml,平均住院12 d,痊愈出院.随访无脓胸复发.结论 手术治疗急性脓胸效果可靠,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胸腔镜下手术更加值得推广.
作者:胡寿祥;伍铭;赵普;武守国;黄梅霜;杨艳萍 刊期: 2009年第26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都会累及右心功能,但左心功能是否改变一直有争议.本研究对在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6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通过测定有关参数,评价左心功能的变化以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失代偿期有无左心功能障碍.
作者:毛红燕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 对本院2005年8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70例抢救成功,16例死亡,死亡原因均为脑疝,抢救成功率81.4%.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行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的吸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关键.
作者:张平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研究和分析长春市近2年出生缺陷发生动态情况,为上级及有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金敬 刊期: 2009年第26期
随着抗生素的不断研发和大量应用.新的耐药菌株不断产生,细菌的耐药性问题也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19世纪40年代人类开发了第1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但随着青霉素的广泛应用,细菌产生了一种β-内酰胺酶,即青霉素酶,它可以水解β-内酰胺环,使青霉素失效.
作者:张卫红 刊期: 2009年第26期
为了解性病门诊就诊女性3种阴道感染情况,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对本科性病门诊就诊妇女进行体检和淋病、沙眼衣原体、阴道毛滴虫、白色念珠菌及线索细胞检测,并用常规疗法观察疗效.结果 在性病门诊,阴道感染比宫颈感染多见,复合感染多见.阴道感染非淋表现不典型,对常规推荐的疗效不理想,阴道感染与性传播危险因素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田宇;田俊;颜挺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行介入治疗后的12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术后护理,而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加强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在术后3 d及3个月末,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表(WHOQOL)进行测评.结果 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各维度在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后,除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一定要重视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作者:龚亚君;王英 刊期: 2009年第26期
随着大量新药上市,许多国家都出现了药品名称混乱的问题,给药品的处方、配方、使用造成许多困难,极易造成医疗事故,药品名称的命名逐步成为药事管理的重要内容[1].本文以常见化学药品名称的现行情况为主,详细阐述了当前中国药品名称的命名原则与使用规范,力求正本溯源,以廓清当前中国药品名称的现行规范,促进药品名称的正确使用.
作者:王家宽;张国利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塑料固定罩固定摆位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方法 通过对固定罩固定摆位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固定罩的制作、摆位技巧、参考标记、患者自身等方面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结果 摆位方法的改进使得摆位误差减少.结论 固定罩固定摆位误差与固定罩的制作、摆位技巧、参考标记、患者自身方面的原因、工作人员正确的摆位及耐心、细心和技巧,可减少摆位的误差,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叶继刚 刊期: 2009年第26期
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核心是行为改变,包括终止危害健康的行为、实践有利健康的行为以及强化已有的健康行为等.知信行模式是认知理论和动机理论等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是有关行为改变的成熟的理论模式.
作者:霍烽;吴晓辉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总结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7例的治疗效果及观察术后伤口疼痛、并发症和复发率.方法 使用意大利HEerniamesh公司生产的赫美疝补片,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 手术短时间30 min,长42 min,平均36 min,伴有术后疼痛的8例.与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方法简便、手术指征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及复发率低等特点.结论 此项更加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病理生理特点的手术方法,适于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王尚斌 刊期: 2009年第26期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1].药物在现代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药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笔者认为在使用药品时应正确了解与掌握以下知识.
作者:马勇;刘波 刊期: 2009年第26期
随着近年交通伤的增多,股骨髁部骨折患者也呈现逐年增多趋势,股骨髁部骨折包括股骨髁上骨折、股骨髁间骨折、股骨内髁骨折和股骨外髁骨折,这些骨折患者大部分都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2004年1月至2008年7月,笔者对本科收治的99例股骨髁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观察,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丽艳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凋亡基因蛋白(bcl-2)在子宫腺肌症中正位及异位内膜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58例子宫腺肌症正位及异位内膜ER、PR和 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子宫腺肌症病例中,正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ER、PR、Bcl-2都有阳性表达,异位腺体上皮阳性率高于间质细胞(P<0.05),异位内膜 Bcl-2阳性表达率高于正位内膜(P<0.05);且增生期阳性表达率高于分泌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子宫腺肌症病例正位和异位内膜中ER、PR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异位内膜中ER、PR、bcl-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子宫腺肌症正位和异位子宫内膜中均有 ER、PR和bcl-2的阳性表达,提示可能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李静勉;张小丹 刊期: 2009年第26期
小儿手术患者在临床上占有很大的比例,根据患儿生理特点、麻醉方式,手术体位的摆放和成年人有着明显的差别.小儿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对药物的耐受性差,临床上大多都采用全麻-分离麻醉.分离麻醉就是意识和感觉呈暂时的分离,表现浅麻醉状态.临床上常用氯胺酮肌肉或静脉给药,要求剂量非常严格,剂量过大可导致呼吸抑制,剂量不到患儿躁动.因此要求手术越快越好,为了缩短手术时间,掌握小儿手术体位的摆放技巧尤为重要.
作者:林秀珍;丛丽霞;徐颖超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剖析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对2006~2008年本院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产钳率呈逐年下降趋势;②剖宫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增高,同期产钳助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下降;③2006年至2008年居于前四位的剖宫产手术指征是:要求手术、巨大儿、难产、胎儿窘迫.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主要原因为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增加.来自孕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作者:张建云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可溶性L-选择素在毛细支气管炎及儿童哮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毛细支气管炎病例20例、儿童哮喘急性期病例21例、缓解期病例18例、及健康儿童20例,分别测定其血清L-选择素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急性期、缓解期三组患儿血清L-选择素浓度分别与健康对照组儿童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而三组患儿血清L-选择素浓度总体比较(P>0.05)及两两相比(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选择素水平可以反应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炎症情况,毛细支气管炎与儿童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有相似之处;L-选择素可能成为治疗哮喘和毛细支气管炎新的靶点.
作者:代富力;夏晓玲;吴澄清 刊期: 2009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