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诱发癫痫1例

陈俊龙;关颖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 氨茶碱, 癫痫, 不良反应
摘要:喹诺酮类药物由于抗菌谱广、体内分布广、半衰期长、使用方便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常见.本病例中患者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后突发癫痫,经药师与医生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好转出院.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15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护理措施和方法 .方法 回顾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56例护理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56例,经积极治疗和全面细致的护理,临床好转139例,死亡7例.发生肝硬化腹水62例,上消化道出血48例,肝性脑病25例,肠道菌群失调34例.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经全面的护理,细致的观察,及时的处理,系统的护理计划和周密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张和平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重视护理工作,提高质量是当前护理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单桂梅;刘淑敏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与特殊变形分型探讨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治疗与特殊变型分型,通过骨髓象和实验室检查各型之间的变化,结果 发现又增添了一项特殊变型的一种.把这种新的特殊变型应列为RAEB的后面.作者在本文安排排序,将要说明此项内容进行研究探讨与治疗的原则.结果 发现RA型生存期较长,而RAEB-5特殊变型及RAEB-T转化为危急性白血病,生存期较短.MDS是造血干细胞功能异常的一组克隆性疾病.如何控制好自然演变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课题.

    作者:吴雪峰;牟子新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是一种常见病,患病高峰年龄50~60岁.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向年轻化偏移的趋势,已引起耳科医生的高度重视.本科采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向阳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运用护理人文关怀理念进行护患沟通

    人文关怀是护患沟通的桥梁,临床上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在护理过程中实施人文关怀式的护患沟通.对融洽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康;金姝华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老年脑卒中并发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肺炎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尤其是老年脑卒中的患者,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对各种应激反应和耐受性都较差.肺炎的发生机率会更高.现将本科近两年来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后肺炎患者的有关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如下,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作者:邓淑仙;吴丽静;孔繁娟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充气止血带止血失败原因分析与对策

    充气止血带广泛用于四肢手术,有效的止血可以保持术野清晰,利于术者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失血量,保持患者血液循环动力学的稳定.但在手术时经常碰到由于充气止血带使用不当,造成止血效果不佳甚至失败.笔者在工作中注意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一系列对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美花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血站工作人员安全防护的管理

    在采供血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长期接触血液,有很多难免的危险操作和意外暴露.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污染有血液或体液(含病毒)的针头刺伤或尖锐物割伤,或皮肤粘膜直接接触血液、体液及其污染物等.近年来,来自自愿人群的无偿献血者中HIV、TP等病原体阳性率逐步上升,而许多未列入检测项目中的经血液传播性疾病和一些未明确原因的血液传播性疾病也不断增加[1].因此,加强工作人员在采供血各环节的安全防护管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任红霞;姜燕娟;肖乐宇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68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非妊娠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6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为观察组,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抽取同期非妊娠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35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非妊娠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手术情况和伤口愈合方面无差别,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

    作者:郭开蓉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院前急救医疗机构医疗事故的防范与处理

    院前急救也称现场急救,它是急诊医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密切相关.它的目的 是为了更好地严密防范院前急救医疗行为中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和事故隐患,妥善处理已发生的医疗事故.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是院前急救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对维护和保障院前急救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秀华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5种方法治疗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 治疗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经过临床筛查确诊为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257例,分为5组,①肝素组56例;②丙种球蛋白组50例;③肝素+泼尼松组41例;④肝素与丙种球蛋白组55例;⑤对照组55例.结果 ①②③④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四种治疗方法 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凝剂(低分子肝素),肾上腺皮质素(泼尼松),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骆绮云;陈必近;吴德坚;龙庆麟;陈慧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子痫的分娩时机选择及药物治疗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特有疾病,病因不明,重度妊高征可严重威胁母婴安全,是孕产妇及婴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子痫的分娩时机选择可保障母婴安全;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改善预后有效措施.现将本院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妊高征产前子痫50例综台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产前子痫的综合治疗行剖宫产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越英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传统推拿、牵引、TDP治疗颈椎病

    探讨牵引、推拿、TDP治疗颈椎病32例,采用综合方法 治疗颈椎退行性脊柱病(简称颈椎病)效果满意,现将临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伟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剖宫产术产妇术后护理质量的体会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对提高剖宫术术后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剖宫术术后护理中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归纳,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教育.结果 提高了预防风险的能力,规范护理行为,有效提高术后护理质量.结论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胡芸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长春市孕产妇风疹病毒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长春市孕产妇风疹抗体水平,评估孕产妇对风疹的易感性,为控制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C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年4月至2007年6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住院部,随机选取21~41岁的孕产妇180人,收集其分娩的新生儿脐带血180份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孕产妇风疹IgG抗体总阳性率为82.78%.风疹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按地区、孕周、自然流产史等因素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风疹发病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增长抗体阳性率有下降趋势.长春市有17.22%的孕产妇有患风疹的危险.而且随着各省市、地区风疹计划免疫的实施,风疹现有的流行局势可能被打破,会出现风疹在较大年龄组中爆发流行的新局势.

    作者:齐丹丹;宋杰;刘天树;牛春艳;崔淑萍;徐艳玲;许文波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T细胞亚群、SIL-2R改变及泰胃美作用

    检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急性期12例,活动性肾病14例,周围血中T细胞亚群分布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改变,提示二者细胞免疫紊乱各有其特征.泰胃美基本可纠正后者的细胞免疫异常,提示该药有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陈会新;张润秋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的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的足月妊娠产妇选择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93例产前B超提示羊水过少(包括羊水偏少和绝对羊水过少)的足月妊娠产妇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n=51例)和阴道分娩组(n=42例),观察羊水粪染程度和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两组羊水粪染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羊水偏少者羊水粪染程度和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提示绝对羊水过少的足月妊娠产妇,以剖宫产终止妊娠可以改善新生儿预后,对于羊水偏少在严密监护下可适当行阴道试产.

    作者:吴碧;陈俏妍;黄娇英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18例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诊治探讨

    目的 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近年来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8例,所有患者早期均行局部清创、碘酊烧灼、生理盐水冲洗后,给予氟康唑1 ml作结膜下注射;同时口服伊曲康唑0.2 g,1次/d,并辅助给予贝复舒眼液,口服多种维生素治疗,疗程14~42 d.结果 本组18例中治愈17例,占94.4%;好转1例,总有效率达100%.1例出现一过性刺激症状,其他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致盲性较高的眼病,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抗真菌治疗,是保护眼球、抢救视力的关键,早期及时给予有效治疗,绝大多数轻症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可治愈.

    作者:孟蕾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精神科整体护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已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使得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护士必须改变传统观念,重视健康教育在对住院精神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自我照顾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所起的重要作用,加强入院介绍,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宁春艳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社区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现状,探讨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 方法 采取整群调查的方法 ,使用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表,对南宁市北宁社区60岁以上老年居民进行逐一入户调查.结果 调查953名,高血压患者419名,患病率43.97%,知晓率62.2%,治疗率83.3%,控制率78.9%.高血压患者首诊发现方式: 因高血压引起不适去医院发现(41.29%),在医院看其他病时发现(26.73%),到医院健康体检(22.67%),社区调查(6.21%),其他(3.10%).结论 加强60岁以上老年居民的高血压防治工作,改变首诊发现方式,开展健康体检和社区诊断,早期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进一步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

    作者:甘志远;黄玲;李绪贵;唐丽玲;冯晓庆;唐春燕 刊期: 2009年第28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