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塞通滴丸的含量测定研究

董瑞祥;张淑爱

关键词:血塞通滴丸, 鉴别, 含量测定, TLC, HPLC
摘要:目的 建立血塞通滴丸的鉴别、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TLC法鉴别血塞通滴丸中的人参皂苷Rb1、Rg1和三七皂苷 R1;采用HPLC法测定本品三七皂苷R1的含量.结果 TLC鉴别方法简便、准确;三七皂苷R1在0.51~4.08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人参皂苷Rb1在3.75~30.00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重现性试验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三七皂苷R1的平均回收率为10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4%;人参皂苷Rg1的平均回收率为99.0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3%;人参皂苷Rb1的平均回收率为98.7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7%.结论 所建的TLC鉴别方法准确、特异性强、无干扰;HPLC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分离度高,完全能够控制本品质量.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均匀设计法优选沙棘全果油溶剂法提取工艺

    目的 筛选优化沙棘全果油的溶剂法提取工艺.方法 以得油率和油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对沙棘全果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采用正庚烷为溶剂,回流提取2次,溶媒用量为4倍量,时间为每次4 h.验证试验(n=3)结果表明:平均得油率为9.55%,油中总类胡萝卜素平均含量为119.1 mg/100g.结论 建立的沙棘全果油溶剂法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合放大生产.

    作者:赖先荣;尹靖先;何毓敏;向永臣;张艺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265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7年5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出铜绿假单胞菌265例,主要分布在老年病科(68株,25.7%)、呼吸内科(56株,21.1%)、和腹部外科(40株,15.1%).标本来源主要是痰(195株,73.6%),脓(40株,15.1%)和血(11株,4%).药敏结果显示耐药率高,多重耐药严重.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绝对耐药(100%),较敏感的药物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81.4%)、阿米卡星(78.2%)和哌拉西林(67.3%).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和创面感染,多重耐药性严重,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

    作者:周齐艳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注射用更昔洛韦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注射用更昔洛韦对细菌内毒素检查实验的干扰情况,并建立其细菌内毒素检查的质量标准.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Ⅺ 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试验,用二个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注射用更昔洛韦进行干扰试验研究.结果 注射用更昔洛韦稀释成0.5 mg/ml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结论 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控制其产品质量.

    作者:刘婉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普米克令舒、喘乐宁、爱喘乐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普米克令舒、喘乐宁、爱全乐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 6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普米克令舒、喘乐宁、爱全乐舒雾化吸入治疗,并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对治疗前后2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天数及治愈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治疗组在治愈率、缓解症状、体征等治疗作用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观察普米克令舒、喘乐宁、爱全乐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病程,疗效好.护理上强调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注意操作规范及观察小儿在雾化时的病情变化,以及雾化完后用物的消毒.

    作者:焦其英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甲状腺肿2 714例临床病理诊断分析

    目的 总结2714例甲状腺肿的病理诊断体会.方法 统计归类分析2 714例甲状腺肿病理活检材料. 结果男女之比为1:6.8,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占57.3%,毒性甲状腺肿占42.7%.结论 甲状腺肿的病理诊断上注意鉴别,毒性甲状腺肿逐年减少,结节性甲状腺肿减少不显著,缺碘因素仍存在,需要改进.

    作者:何秀云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多媒体课件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对提高<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关系密切.多媒体课件制作应充分发挥其优势,灵活运用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教学过程生动多彩.同时注意避免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积极推进医学教育技术现代化改革的进程.

    作者:郝春红;张晓丽;刘骙骙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28例诊疗

    目的 总结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的诊疗经验,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对28例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8例患者中,男11例,女17例;病程约6个月~17 年;席汉综合征12例,垂体瘤10例,颅咽管瘤 3例,特发性垂体功能减退2例,空泡蝶鞍 1例;性腺功能低下者21例,甲状腺功能低下者15例,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者13例;合并2型糖尿病者8例.结论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在临床上较常见,病因和临床表现复杂,容易漏诊误诊,需要用相关激素替代治疗.

    作者:黄绍军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目的 探讨股骨逆行交锁钉(GSH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股骨远端骨折行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术后追踪随访,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14~25个月,平均术后6周已有明显骨痂形成,平均愈合时间12周(8~24周).无畸形愈合和感染情况发生,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本方法具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远段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肖永庆;陈志平;蒋欲华;张建军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

    目的 探讨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44例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置入鼻肠管, 给予肠内营养(EN)治疗,并进行针对性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营养状况,预防不良反应.结果 36例1次插管成功,8例在胃镜辅助下鼻肠管到达患者空肠上段,EN过程中,4例发生腹泻,经减慢输注速度或降低营养液浓度后症状缓解;10例发生咽部炎性反应,给予草珊瑚含片治疗后缓解 .EN 1~4周后,44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安全有效,良好的护理配合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恢复.

    作者:施宪孟;樊海英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恶性间皮瘤中各种生长因子的作用

    目的 恶性间皮瘤是一种起源于间皮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多种生长因子与恶性间皮瘤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密切的联系,有些将可能成为其化疗的新靶点.

    作者:田报春;李舍予;陈林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夜间急诊超声检查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夜间超声检查对外科急腹症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2例夜间就诊的外科急腹症的超声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12例外科急腹症中以急性胆囊炎、泌尿系结石和急性阑尾炎常见,共292例,占70.9%,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365例,15 例临床随访证实,超声诊断符合率92.2% .结论 夜间急诊超声检查对外科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是外科急腹症首选的诊断方法.

    作者:杨一敏;关兴;何鑫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柴胡丹参化纤粉剂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拟柴胡丹参化纤粉剂(CDAFP)对肝纤维化和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236例慢性肝病患者每次给予柴胡丹参化纤粉剂20 g,日服3次,疗程8周,比较治疗前后的肝纤维化和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 和层粘连蛋白(LN)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且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同时能明显改善肝区疼痛、腹胀等症状,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柴胡丹参化纤粉剂对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和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且能缓解慢性肝病的症状,不良反应罕见,是治疗慢性肝病的有效复方.

    作者:蔡懋戈;戴世学;蔡丹青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河南省某市男男性接触者安全套使用及相关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河南省某市区男男性接触者(MSM)安全套使用及相关情况,为行为干预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对进出某市区酒吧、浴池、公厕、公园、广场的男男性接触者进行调查,填写调查表.结果 该人群主要为青壮年,16~40岁占96%,未婚占46.9%,有固定性伴的占38.6%.安全套的使用情况与职业、经济、婚姻、出生地等因素无显著性差异.文化水平与安全套的使用情况有显著性差异,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安全套使用较受教育低者明显为高.结论 男男性接触者在我国艾滋病流行和预防控制工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是减少HIV经性途径传播的有效措施.由于男男性接触者中文化水平低者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因此,应针对MSM的人口学特征加强安全套的推广使用.

    作者:王梅花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罗格列酮内治疗2型糖尿病8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内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其它适量降糖药物的同时加用罗格列酮内4 mg/d,共用6个月.观察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结果 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罗格列酮内能安全、有效改善血糖水平,降血脂、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作者:邓梅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护理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过程及特点,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进行了全程护理.结果 30例患者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低血糖发生次数减少,生活质量相应提高.结论 胰岛素泵注射胰岛素能更快更有效地控制血糖,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作者:孟秀凤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无晶体眼青光眼19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无晶体眼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19例(22只眼) 无晶体眼青光眼患者,男12例,女7例,年龄4~70岁,平均46岁,进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眼压、前房、眼内反应及滤过泡情况,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结果 患者术前平均眼压32.6 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平均眼压17.3 mm Hg,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前用药2~4种,术后用药0~2种.随访期间眼压均<21 mm Hg,无需药物治疗而眼压正常者16只眼,用药后眼压保持正常者6只眼.术后无前房出血、前房消失、眼部炎性反应、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有2例微穿. 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能有效降低眼压,减少抗青光眼药物的应用,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无晶体眼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卢瑛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介绍一次性带采样装置的塑料血袋

    血液的细菌污染、病毒感染和血型错误,是输血安全的三个重大因素.国内外许多文献报道,大多数细菌污染的血液出现在采血开始的5~10 ml内[1], 排除采血过程中初采集的少量血液已被证明可以显著减少细菌污染血液的危险[2].一次性使用带采样装置塑料血袋就是在传统型塑料血袋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一个采样装置,去除细菌污染概率大的前端血液,减少血液被细菌污染的潜在危险,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本产品已与2008年委托威海专利局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受理号为2008200213972.

    作者:孙红霞;王建卫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急诊高血压危象14例的临床分析

    高血压为急诊科常见的疾病,其中高血压危象又是需要争分夺秒进行抢救的急、危重病.当急速进展时可迅速进入昏迷状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延误抢救时机.故而本文通过对14例就诊时已急速进展至濒死状态的高血压危象病例的分析以图快速、准确诊治高血压危象.

    作者:李伯军;何靖;秦书红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引起静脉输液失败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静脉穿刺是护士的一门基本功,也是抢救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把这项工作做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是我们护士的责任.笔者通过从2005年1月至2007年8月在门诊输液的1 000例静脉穿刺一次不成功的患者进行分析,找出引起穿刺失败的原因,对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大有帮助,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蕴琼;曾秀英;胡惠珍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医院应用电子处方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分析

    目的 探讨减少电子处方调剂差错的方法,以便患者能安全、有效地用药.方法 总结分析应用电子处方后门诊药房出现调剂差错的类型、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与结论合理的人力资源安排、规范可行的调剂操作规程,有效的药品管理制度、严格的考核制度,能有效地预防调剂差错的发生.

    作者:曾淑琴 刊期: 2008年第27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