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重型毒蕈中毒7例救治护理体会

毛建芬

关键词:毒蕈中毒, 救治, 中毒性肝炎型, 神经毒素, 有毒成分, 溶血毒素, 临床表现, 护理体会, 中毒后, 神经型, 肝毒素, 毒蕈碱, 肠炎型, 病死率, 阿托品, 血型, 急诊, 急救
摘要:毒蕈主要有毒成分有毒蕈碱、类阿托品样毒素、溶血毒素、肝毒素、神经毒素。中毒后临床表现可分为4型:胃肠炎型、精神神经型、中毒性肝炎型、中毒溶血型;以中毒性肝炎型严重,病情凶险,病死率可达50%~90%[1]。我院急诊2014年8月救治急性重型毒蕈中毒7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评估频次对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评估频次对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每餐前应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功能1次,连续评估15天,或直至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正常。对照组每周应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功能1次,共评估3次。两组均根据评估结果,实施相应的饮食方案。结果吞咽功能障碍:观察组47例(78.3%),对照组19例(31.7%);吸入性肺炎:观察组2例(3.3%),对照组21例(35.0%)。两组吞咽功能障碍检出率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加洼田饮水试验的频次,能更早发现吞咽功能障碍,并进行干预,预防并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王弋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苍附导痰丸加减辅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效果

    目的:观察苍附导痰丸加减辅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的效果。方法5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患者按序列号法分为联合组28例与手术组25例,手术组仅给予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联合组在手术组治疗基础上予苍附导痰丸加减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性激素水平变化、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89.3%)明显高于手术组(64.0%),体重指数(BMI)、促黄体生成素(LH)、LH/尿促卵泡素(FSH)、睾酮(T)低于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基础上,予苍附导痰丸加减,可进一步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治疗效果,改善性激素状态,促进卵巢功能恢复及排卵。

    作者:盛建丹;何建英;倪春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电针调节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技术

    在行全麻气管插管过程中,常并发血压急剧升高(收缩压平均升高45mmHg)、心率加快等循环反应,称为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简称插管反应)。插管反应多发生于咽喉和气管受刺激之后,可造成心肌氧耗增加和心肌缺血。目前趋向于用神经-体液调控机制解释: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上呼吸道的鼻、咽、喉和气管壁均存在压力感受器,当接受机械刺激时即可表现出应激反应。另外,麻醉插管可使血浆肾素活性升高,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插管反应尽管为时短暂,但对循环系统异常的患者,如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变等则可能构成生命威胁。因此,解决和预防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也成为减少全麻患者意外的重要内容。

    作者:时金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肿瘤患者细胞免疫治疗106例人工采血的护理

    细胞免疫治疗是生物治疗的重要方法,通过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进行免疫细胞的分离、诱导并培养后通过静脉回输给患者,达到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调节和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的目的。人工采血使用得当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心理压力,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我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成立于2013年8月,截至2015年3月行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患者共106例,现将人工采血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黄建娇;林小莲;黄奕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药熏洗辅助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辅助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加用中药熏洗,连续治疗两个月,疗程结束3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得分均有明显下降,且中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中药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1.0%),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洗辅助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效果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减少了复发,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结直肠癌41例围术期护理

    结肠直肠癌是一种消耗性的恶性疾患,对机体代谢和免疫等损伤很大,即使在腹腔镜手术下,也存在较高的风险。糖尿病是一种机体代谢紊乱性疾病,易合并感染、全身免疫力下降,合并其他并发症可能性较高[1]。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行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41例,患者均合并糖尿病,笔者将其围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以期为提高临床术后恢复提供参考。

    作者:章新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克唑替尼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重排阳性肺腺癌17例不良反应的护理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总数的80%~85%,且大部分就诊时已属晚期[1]。目前对于晚期NSCLC,除全身化学治疗外,根据分子标记物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占据重要地位。克唑替尼作为NSCLC中新的靶向酪氨酸激酶之一,2013年已在国内上市。该药用于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既往研究表明,该药物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视觉障碍、肝功能异常、皮疹、腹泻等[2],但由于多数数据来自于西方人群。笔者观察口服克唑替尼靶向治疗的晚期肺腺癌且ALK 阳性患者,服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陈美华;宋正波;叶小红;张沂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28例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动脉血管的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动脉瘤破裂多以蛛网膜下隙出血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颅内血管内支架辅助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是治疗宽颈动脉瘤的一项重要方法。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颅内宽颈动脉瘤28例,行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宋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小婴儿肛周脓肿66例的护理

    小儿肛周脓肿以3月龄以内婴儿居多,有病变急、进展快、局部症状突出等特点,如不能及时控制病情,易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婴儿肛周脓肿66例,疗效满意,笔者现将其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许傅英;朱益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儿童呼吸道腺病毒感染与流感病毒A感染的临床特征比较

    目的:比较腺病毒感染与流感病毒A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初步判别。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该院2014年腺病毒感染患儿82例,流感病毒A感染患儿60例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用药、主要诊断等资料。结果①流感病毒A感染患儿年龄偏小,咳嗽更常见,喘息、惊厥发生率高;②腺病毒感染后颈部淋巴结肿大、多有扁桃体红肿≥Ⅱ°,WBC、C反应蛋白(CRP)多升高。③流涕、腹泻、肺部啰音、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异常升高比例两组相似,诊断结果两组相仿;④腺病毒感染组基本予抗生素治疗,而流感病毒A感染者,抗病毒药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情况较普遍。结论腺病毒感染易侵犯扁桃体及淋巴结等器官,高热持续时间较长,血白细胞、CRP等炎症指标高,高热惊厥发生率少,可通过上述差异实现早期初步判别。

    作者:翁灵伟;孙飞;吴学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三氯氧磷中毒8例的护理

    三氯氧磷(POCl3)室温下为无色液体,有刺激性臭味,在潮湿空气中发烟,水解为磷酸及具刺激性的盐酸液滴,具有很强的毒性,在化学工业中常用于合成汽油添加剂、液压液、阻燃剂以及制造有机磷杀虫剂等。中毒患者主要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局部损害表现为主,部分患者有心肌酶学变化,严重者可出现肝肾功能损害。2008年8月和2010年6月我院收治POCl3中毒8例,经积极治疗与护理,除1例重度中毒患者死亡外,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孔祥玲;李娜;郝玉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苯接触3年以上工人神经症状及脑电图异常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苯接触3年以上工人神经症状和脑电图异常情况,为制定相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江山市2014年9—12月6家化工厂从事苯接触作业的工人82名为接触组,选取这6家工厂从事后勤工作的非苯接触人员84名为后勤组,对两组人员的神经症状和脑电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接触组出现神经症状及神经衰弱发生率明显高于后勤组;α波节律明显减少,其他波形明显增加;各工龄段的脑电图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后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接触苯及苯系物容易出现神经症状和异常脑电图,应引起重视。

    作者:郑慧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益智活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效果观察

    认知功能障碍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笔者采用益智活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可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小儿支气管哮喘新生儿期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与新生儿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以期为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75例设为哮喘组,选取同期本地区的健康儿童182例设为健康组。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比较两组新生儿期情况,包括出生胎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机械通气、低出生体重、病理性黄疸、应用抗生素及喂养方式。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剖宫产、病理性黄疸、应用抗生素是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母乳喂养为保护性因素。结论针对早产、剖宫产、病理性黄疸、应用抗生素,采取预防措施对降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阎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滋阴降火方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在常规牙周基础治疗时加用滋阴降火方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方法11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牙周基础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滋阴降火方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牙齿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指数(BOP)、牙周袋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程度(AL)、牙齿松动改善情况。结果两组PLI、BOP、PD和AL均较前有降低,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牙齿无松动率:联合组31例(56.4%),对照组24例(4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牙周炎常规基础治疗同时加用滋阴降火方治疗,总体效果优于单纯基础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巩固牙齿。

    作者:钟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血流表现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在评定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疗效中的价值。方法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患者53例,治疗前后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两侧腕关节滑膜厚度、关节积液、骨侵蚀及滑膜内血流情况。结果治疗后,超声组二维超声模式下显示腕关节滑膜厚度薄于治疗前,关节腔积液个数、骨侵蚀个数均少于治疗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模式下腕关节滑膜内血流丰富比例明显低于治疗前。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有效地评价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吕晓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鼻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用抗组胺药治疗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常见的由变应原激发导致的气道黏膜慢性炎性病变,也是全身变态反应影响局部靶器官的一个典型,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的鼻痒、喷嚏、流涕和鼻塞。治疗方法主要是避免接触过敏源、免疫治疗和药物治疗。前两种治疗方法在面对多重变应原过敏或变应原未明的情况时,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药物治疗仍是“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RIA)”指南中推荐的治疗AR的一线方法,抗组胺药和鼻用糖皮质激素是首选用药[1]。根据变应性鼻炎不同亚型选择不同的药物及用法,对症状严重者推荐联合用药[2]。笔者就鼻用抗组胺药联合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AR 的情况做一综述。

    作者:谢爱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观察磷酸西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97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阿卡波糖组49例与对照组48例。两组均予糖尿病常规治疗,磷酸西格列汀口服;阿卡波糖组加用阿卡波糖餐前嚼服,3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阿卡波糖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球菌/杆菌比值数量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阿卡波糖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T2DM,可有效改善血糖与血脂状况,不良反应轻微,对肠道菌群起到一定调节作用。

    作者:许晓华;孙云鹰;颜诗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观察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浅表淋巴结患者96例,均行病理活检确定,并以此为诊断金标准。分别采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良恶性诊断,比较三种方法诊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对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二维超声分别为76.0%、72.9%、85.4%、59.3%;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为84.0%、79.2%、89.4%、70.4%;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为95.0%、93.8%、96.9%、90.0%。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高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高于二维超声。

    作者:陈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猝死患者护理及家属心理干预流程在心内科的应用与实践

    目的:探讨猝死患者护理及家属心理干预流程在心内科的应用,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实施猝死护理流程前发生的31例心源性猝死患者设为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实施猝死护理流程后发生的35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救护,观察组应用猝死患者护理及家属心理干预流程。比较两组复苏效果、医疗纠纷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28.6%,死亡率37.1%,医疗纠纷发生率2.8%;对照组抢救成功率16.1%,死亡率58.1%,医疗纠纷发生率32.2%。两组医疗纠纷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落实猝死患者护理及家属心理干预流程,能显著提高猝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屠金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