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郑州市外来务工人员预防艾滋病活动效果评价

王冰;杨永利;秦利娟;施学忠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综合干预
摘要:目的 评价综合干预对郑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改变的效果.方法 2008年3~4月期间对郑州市中原区7个娱乐场所与10个服务行业场所的外来务工人员共723人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之后进行综合干预,干预后再次调查他们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 干预前,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42.6%,干预后知晓率为9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5,P<0.001);各条目的 回答正确率提高幅度均在10%以上;干预后,有31.1%的研究对象认为艾滋病患者的身份应该保密,88.0%的研究对象表示不会断绝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来往,82.7%的人表示可以接受与艾滋病患者共餐;干预前性生活时安全套使用率为68.1%,干预后有75.8%的研究对象愿意坚持每次性生活均使用安全套,正确求医行为形成率达到99.7%.结论 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对安全套的使用方法缺乏正确认识,综合干预是提高他们知、信、行的有效方法.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安徽省阜阳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分级分类管理模式

    目的 探索农村地区HIV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管理模式.方法 2008年选择安徽省阜阳市作为试点,开展对HIV感染者和病人采取分级分类管理.结果 2008年对阜阳市现存活的HIV感染者和病人采取了分级分类管理,HIV感染者和病人的流调率从62.2%上升到94.4%;HIV感染者的随访比例从55.2%上升到85.8%,艾滋病病人的随访比例从70.2%上升到98.8%;HIV感染者和病人CD4+T细胞检测比例从56.0%上升到89.8%;单阳配偶检测比例从46.7%上升到88.5%.结论 在农村地区开展对HIV感染者和病人的分级分类管理可以有效管理传染源,减少新发感染的发生.

    作者:琚腊红;苏斌;徐臣;丁心平;汤后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湖北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四项目县抗病毒治疗状况比较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近几年抗病毒治疗工作的开展情况,以评价湖北省抗病毒治疗状况及效果.方法 通过调查艾滋病病人治疗率、服药依从性率及基线和治疗后1~3年CD4+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反映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 4个项目县的平均治疗率从2005年的43.11%上升到2008年底的72.77%.督导服药覆盖率都在98%以上,但随州、浠水、南漳、巴东的4年平均服药依从率分别为87.6%,99.7%,91.0%和70.3%,不同项目县的4年平均服药依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的CD4水平升高,而且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结论 抗病毒治疗提高了患者的CD4水平,但上升趋势逐年减弱.长期抗病毒治疗迫切需要加强和落实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教育和督导.

    作者:杨红英;孙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山西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2005-2008年暗娼人群知识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 评价2005-2008年山西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娱乐场所暗娼知识行为情况.方法 对山西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已掌握的涉性娱乐场所的全体暗娼2005-2008年服务覆盖情况、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近一次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8年间,艾滋病预防服务覆盖率(2005年的87.50%至2008年的98.06%)、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2005年的42.85%至2008年的92.26%)及近一次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2005年的87.50%至2008年的99.68%)逐年上升,被调查人群数量逐年上升;个别暗娼虽然经过多次干预,但效果并不理想.结论 在娱乐场所开展行为干预工作对提高暗娼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改变率有一定的效果;应进一步提高宣传的全面性,采用更适合目标人群的宣传策略,实行点、面结合的立体宣传干预模式.

    作者:王三桃;师成虎;穆生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西华县孕产妇人群艾滋病流行情况及预防母婴传播状况分析

    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是控制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主要途径,西华县1990年以后出生儿童感染艾滋病30例,其中29例因母亲传染所致.

    作者:安凤丽;凌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稷山县艾滋病流行特征及防治策略探讨

    艾滋病疫情在我国仍处于上升趋势,且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1].积极探索当地的艾滋病疫情特征和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控工作,对控制艾滋病疫情播散,减轻由其造成的影响,确保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稷山县1996年以来艾滋病的发现和分布状况分析,探讨了艾滋病的流行特征和发展趋势,为下一步制订符合该县实际的防治策略提供了依据.

    作者:卫战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蒙城县暗娼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蒙城县2006-2008年娱乐场所暗娼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性行为改变情况,为项目的 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用统一的艾滋病专项调查问卷对娱乐场所的暗娼进行艾滋病知识和行为状况调查.结果 蒙城县娱乐场所暗娼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从项目开展初期的12.8%(2007年1月),现已达到77.8%(2008年12月);暗娼近一个月在商业性性行为中或与固定性伴使用安全套(每次都用)的比例在3年中均呈上升趋势,但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使用率较低.暗娼愿意接受干预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结论 暗娼的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的 开展促进了其行为改变,应充分利用当前优越的艾滋病防治政策环境,确保各项干预措施落到实处.

    作者:郭子玉;万德明;凤翀;蔡良飞;范引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安徽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艾滋病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安徽省项目地区艾滋病防治效果,为制订后期项目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8年度专题调查和项目报表指标数据,与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指标体系、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和GF3预期目标比较分析.结果 15个指标全部完成目标值的85%以上,其中86.67%(13/15)指标完成目标值90%以上,60%(9/15)指标顺利完成了目标值,80%(12/15)指标完成终期目标值85%以上,53.33%(8/15)指标顺利完成了终期目标值;30%的县完成了85%以上的中期目标,部分县仅完成了50%的指标;HIV感染者/病人、暗娼和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不同人群、不同知识点知晓率差距明显.结论 通过GF3项目推动,项目地区中期目标总体完成较好,VCT、治疗关怀和行为干预覆盖率和比例中期目标基本实现,但各县间指标完成差距明显,HIV感染者/病人、暗娼和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不同人群、不同知识点差距明显,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HIV感染者/病人、暗娼和流动人口的宣传力度,对不同人群、不同知识点强化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全面提高各人群和各知识点的知晓率.

    作者:王华东;计国平;周虎;吴明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河南省第三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专题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艾滋病项目开展情况,完成艾滋病项目进度报表Ⅲ,为下一步开展艾滋病的行为干预、制定科学合理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河南省19个项目县贫困地区艾滋病高发村对5类人群(暗娼、大众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知识、行为及受关怀救助状况等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3年专题调查结果呈逐年递增趋势(P<0.01),各项目标均达到国家项目办下达的指标.结论 河南省贫困地区艾滋病高发村5类人群的知识、行为及受关怀救助状况达到了全国较高水平.

    作者:彭元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襄樊市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疗效评估

    目的 对襄樊市2003年以来进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150名病人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品,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人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对该地区150例病人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包括治疗随访体检结果、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VL)和血检结果等数据.结果 84.7%的病人能够耐受治疗,治疗过程中16人死亡,死亡率为10.7%.病人在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90%以上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CD4+T细胞计数显著升高,CD4+T细胞均数由基线的85.9个/mm3升至381.9个/mm3;2008年期间治疗一年以上接受病毒载量检测并返回结果80人,75人低于检测线,病毒抑制率为93.7%.结论 适时开展规范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降低病人死亡率,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维持较高的依从性可以取得很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作者:张静;龚文胜;邱兴庆;唐磊;刘世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河北省市、县两级艾滋病防治人力资源调查

    目的 了解河北省市县两级艾滋病防治人力资源状况,进一步改善人力资源配备.方法 调查采用普查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所得数据用Epi Data 3.0建立数据库,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河北省市县两级人员共有1 347人,其中专职人员547人,市县两级人员在学历和职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县级基层技术人员缺乏.结论 河北省艾滋病防治人员数量不足,各地要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合理配置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人力资源.

    作者:李保军;白广义;梁良;赵宏儒;张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多部门合作与社会参与艾滋病项目设计与执行现状分析

    依托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分析项目设计与项目执行标准、构建项目设计与项目执行关键指标,剖析项目设计与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偏差,并从项目申请/执行机构和项目管理机构两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言.

    作者:姚霞;陈仲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人口计生部门参与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干预实践与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多数青壮年依靠外出务工来提高家庭经济收入,这种现象呈逐年增长趋势,流动人口因其受知识缺乏、环境及高危性行为影响已成为高风险人群,极易感染艾滋病、性病.

    作者:和西涛;马明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河南省第三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二期效果评价

    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简称GF3)总期5年(2004年9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2004年至今,河南省19个艾滋病高发县先后得到GF3的支持(一期13个项目县,二期新增6个项目县),为了解项目工作开展效果,评价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河南省艾滋病项目目标完成情况,为项目滚动提供科学依据,现将二期项目工作成效总结如下.

    作者:刘心想;彭元娥;张虹;窦萍;王昌举;姜亚伟;熊向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HIV阳性孕产妇的发现时机及接受阻断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对HIV 阳性孕产妇的发现时机及接受阻断的情况分析,了解当前HIV母婴阻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收集在湖北、山西、河北部分县市发现的179名阳性孕产妇(189孕次)发现时机及接受阻断的情况,对所发现的HIV阳性孕产妇未接受综合阻断措施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本研究的项目县,孕检人群HIV阳性率为0.26‰.在发现的HIV阳性孕产妇中产前、产时、产后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6.7%、7.4%、25.9%,各期发现的HIV阳性孕产妇均有部分未接受综合阻断措施.产前发现未接受抗病毒药物阻断的阳性孕产妇中,个别孕妇不接受药物阻断;产时发现的孕产妇,多数因未获得药物而未用药阻断;而产后才发现的孕产妇则错过了阻断时机.结论 我国HIV母婴阻断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绩,但仍存在HIV阳性孕产妇发现不及时,接受综合阻断措施比率较低等问题,亟需改进.

    作者:梁科;桂希恩;张元珍;荣玉萍;严亚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山阳县开展艾滋病患者关怀救助服务分析

    山阳县自2000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截止2008年底,累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3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男女比例为2.27∶1,累计发病34例,死亡16例,现存PLWHA 20例,其中2例失访,可随访18例.

    作者:王甲勇;毛照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005-2008年滦南县自愿咨询检测点求询者特征分析

    目的 掌握滦南县VCT点中求询者的心理状态、构成比例、关注问题,为制定有效的艾滋病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08年到滦南县VCT点求询的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8年,到滦南县各VCT(VC)点咨询的人数为3 335人,其中有3 305人进行了HIV抗体检测,在检测的人中有3 222人来领取结果并进行了检测后咨询,HIV抗体阳性者有1人,各年份求询者分别为50例、612例、1 935例、738例;男性占70.59%,女性占29.41%;20~29岁占32.74%,30~39岁占37.22%,40~49岁占26.57%.其中咨询类型为异性性接触占79.07%,受血、卖血的占7.29%,性病病人占7.14%.结论 VCT求询者主要是男性青壮年,类型主要属于有过不安全性行为者.

    作者:姜丽;王春波;刘志杰;张曙光;孟丽;习子文;严兰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行为及综合干预效果的动态分析

    目的 通过对娱乐场所服务人员综合性行为干预,跟踪其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和艾滋病、梅毒感染状况的动态变化,为今后在娱乐场所推广适宜、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自2005年4月起,连续4年由艾滋病防控人员每季到娱乐场所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册、张贴宣传画,培训服务人员,免费提供安全套,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每年检测1次HIV抗体、梅毒抗体.结果 4次调查结果表明,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按UNAIDS推荐方法计算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65%、25.23%、55.43%、77.90%;安全套使用率由42.86%提升至95.39%;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梅毒抗体阳性率由7.26%降至3.31%.结论 连续4年行为干预后,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明显提高,梅毒感染率降低.

    作者:术洪英;张贻庆;刘德艳;王维忠;张传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低层暗娼安全套使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合肥市蜀山区低层暗娼安全套使用情况,探讨影响低层暗娼近一个月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可能因素.方法 对合肥市蜀山区低层暗娼共335人,采用自填式或一对一现场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统计学变量、性病/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性行为特征和安全套使用情况等.结果 76.4%的调查对象在近一个月内坚持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79.3%的本省低层暗娼近一个月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明显高于外省户籍的低层暗娼的使用率69.8%(χ2=4.468,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认为固定性伴不能降低艾滋病危险性、老板不管、客人不用安全套、老板允许或不管暗娼进行性交易等因素导致暗娼近一个月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显著降低,一次性交易价钱>100元的暗娼近一个月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明显高于一次性交易价钱≤100元的暗娼,OR=2.266(95% CI:1.208~4.251).结论 合肥市蜀山区低层暗娼近一个月每次安全套使用率仍较低,距100%使用安全套还有差距.每次性交易的价格和娱乐场所老板的态度等变量影响着暗娼近一个月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

    作者:李诺;李振峰;樊建东;黄朝辉;曾臻;许韶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经济欠发达艾滋病低流行区防治经费需求分析

    目的 探讨经济欠发达、艾滋病低流行区的防治成本及今后经费需求,为政府财政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核实财务报账数据和档案资料的各项效果指标完成情况,计算各项活动或人均单位成本,再结合未来工作指标和物价因素,应用分析软件,对今后经费需求进行预测.结果 2008年艾滋病防治工作经费总额1 646 892元人民币,人口年平均费用1.38元.对15~49岁人群的宣传教育人年均成本均为0.47元;对女性性服务者、男男性行为者和农民工的人均年宣传干预成本为177.63元、231.78元、0.47元;孕妇和被监管人员HIV筛查人均成本为6.59元、6.09元;HIV感染者/病人CD4检测、抗病毒治疗和管理的费用人年均成本461元、 9 901元、439元;工作人员培训人均成本为120元;多部门合作、督导评估和日常办公费用分别占总额的34.70%、6.25%、6.74%.预测2009-2012年经费需求分别为140.91万元、130.96万元、128.55万元、128.54万元,人年均约1.10元;多部门合作和大众宣传教育经费需求下降幅度较大,其他15项经费需求均少有增加.结论 艾滋病防治经费需求是根据干预人群规模和工作活动覆盖规模要求及物价上涨等因素,计算和预测未来工作单位成本和经费需求,是艾滋病项目成本-效果分析的基础性探讨.

    作者:张永华;崔媛英;高海英;刘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郑州市外来务工人员预防艾滋病活动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综合干预对郑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改变的效果.方法 2008年3~4月期间对郑州市中原区7个娱乐场所与10个服务行业场所的外来务工人员共723人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之后进行综合干预,干预后再次调查他们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 干预前,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42.6%,干预后知晓率为9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5,P<0.001);各条目的 回答正确率提高幅度均在10%以上;干预后,有31.1%的研究对象认为艾滋病患者的身份应该保密,88.0%的研究对象表示不会断绝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来往,82.7%的人表示可以接受与艾滋病患者共餐;干预前性生活时安全套使用率为68.1%,干预后有75.8%的研究对象愿意坚持每次性生活均使用安全套,正确求医行为形成率达到99.7%.结论 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对安全套的使用方法缺乏正确认识,综合干预是提高他们知、信、行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冰;杨永利;秦利娟;施学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