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襄樊市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疗效评估

张静;龚文胜;邱兴庆;唐磊;刘世菊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病毒治疗, 疗效评估
摘要:目的 对襄樊市2003年以来进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150名病人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品,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人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对该地区150例病人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包括治疗随访体检结果、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VL)和血检结果等数据.结果 84.7%的病人能够耐受治疗,治疗过程中16人死亡,死亡率为10.7%.病人在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90%以上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CD4+T细胞计数显著升高,CD4+T细胞均数由基线的85.9个/mm3升至381.9个/mm3;2008年期间治疗一年以上接受病毒载量检测并返回结果80人,75人低于检测线,病毒抑制率为93.7%.结论 适时开展规范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降低病人死亡率,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维持较高的依从性可以取得很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襄樊市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疗效评估

    目的 对襄樊市2003年以来进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150名病人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品,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人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对该地区150例病人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包括治疗随访体检结果、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VL)和血检结果等数据.结果 84.7%的病人能够耐受治疗,治疗过程中16人死亡,死亡率为10.7%.病人在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90%以上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CD4+T细胞计数显著升高,CD4+T细胞均数由基线的85.9个/mm3升至381.9个/mm3;2008年期间治疗一年以上接受病毒载量检测并返回结果80人,75人低于检测线,病毒抑制率为93.7%.结论 适时开展规范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降低病人死亡率,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维持较高的依从性可以取得很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作者:张静;龚文胜;邱兴庆;唐磊;刘世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005-2008年滦南县自愿咨询检测点求询者特征分析

    目的 掌握滦南县VCT点中求询者的心理状态、构成比例、关注问题,为制定有效的艾滋病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08年到滦南县VCT点求询的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8年,到滦南县各VCT(VC)点咨询的人数为3 335人,其中有3 305人进行了HIV抗体检测,在检测的人中有3 222人来领取结果并进行了检测后咨询,HIV抗体阳性者有1人,各年份求询者分别为50例、612例、1 935例、738例;男性占70.59%,女性占29.41%;20~29岁占32.74%,30~39岁占37.22%,40~49岁占26.57%.其中咨询类型为异性性接触占79.07%,受血、卖血的占7.29%,性病病人占7.14%.结论 VCT求询者主要是男性青壮年,类型主要属于有过不安全性行为者.

    作者:姜丽;王春波;刘志杰;张曙光;孟丽;习子文;严兰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暗娼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描述性研究

    目的 了解暗娼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况及探讨影响健康行为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PPS)方法对7 913例暗娼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暗娼平均年龄(24.6±5.8)岁,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3%(95% CI:82%~84%),对熟人(邻居、亲戚、朋友或同学等)感染了HIV明确表示愿意继续交往的为67%(95% CI:66%~68%),形成健康行为的率为87%(95% CI:87%~88%).Logistic回归分析,入选变量为文化程度、是否知晓UNGASS定义艾滋病知识、是否知晓艾滋病3个传播途径和对HIV感染者/病人的态度.结论 相对于知识知晓的影响,对HIV感染者/病人积极的态度对暗娼健康行为影响不大.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普及,以促进目标人群尽快形成健康行为;并通过社会倡导舆论、道德观念的转变以减少对艾滋病消极、歧视的态度.

    作者:吴顶峰;胡军;朱晓泉;张治英;山建国;陶小润;白广义;王三桃;王昌举;王百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经济欠发达艾滋病低流行区防治经费需求分析

    目的 探讨经济欠发达、艾滋病低流行区的防治成本及今后经费需求,为政府财政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核实财务报账数据和档案资料的各项效果指标完成情况,计算各项活动或人均单位成本,再结合未来工作指标和物价因素,应用分析软件,对今后经费需求进行预测.结果 2008年艾滋病防治工作经费总额1 646 892元人民币,人口年平均费用1.38元.对15~49岁人群的宣传教育人年均成本均为0.47元;对女性性服务者、男男性行为者和农民工的人均年宣传干预成本为177.63元、231.78元、0.47元;孕妇和被监管人员HIV筛查人均成本为6.59元、6.09元;HIV感染者/病人CD4检测、抗病毒治疗和管理的费用人年均成本461元、 9 901元、439元;工作人员培训人均成本为120元;多部门合作、督导评估和日常办公费用分别占总额的34.70%、6.25%、6.74%.预测2009-2012年经费需求分别为140.91万元、130.96万元、128.55万元、128.54万元,人年均约1.10元;多部门合作和大众宣传教育经费需求下降幅度较大,其他15项经费需求均少有增加.结论 艾滋病防治经费需求是根据干预人群规模和工作活动覆盖规模要求及物价上涨等因素,计算和预测未来工作单位成本和经费需求,是艾滋病项目成本-效果分析的基础性探讨.

    作者:张永华;崔媛英;高海英;刘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山阳县开展艾滋病患者关怀救助服务分析

    山阳县自2000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截止2008年底,累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3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男女比例为2.27∶1,累计发病34例,死亡16例,现存PLWHA 20例,其中2例失访,可随访18例.

    作者:王甲勇;毛照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唐河县艾滋病疫情高发村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和生存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既往有偿供血集中感染HIV人群接受高效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2004年12月31日为起始点开展双向性队列研究,选取唐河县某疫情高发村,收集所有HIV感染者和病人1995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相关感染、发病、实验室检测及死亡等信息.结果 150例病例中,接受治疗124例,未治疗26例;25例死亡.从HIV感染到观察终点平均观察(10.3±1.2)年,接受治疗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63.1±123.2)个/mm3;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治疗第一年、第二年和第三年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分别上升73.1、103.1和138.7个/mm3,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的体重平均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从治疗基线(58.1±6.2)kg到治疗第一年(59.8±7.1)kg和第二年(60.8±7.3)kg,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病毒治疗的前3年对HIV感染者/患者具有较好的免疫重建效果,可以使病人恶病质状况得到改善.

    作者:何昌宇;赵涛;刑运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河北省三县高危场所及暗娼流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高危场所分布变迁及暗娼流动情况,进一步探讨农村地区暗娼艾滋病宣传、干预措施.方法 对唐县、涉县、平山县性交易的高危场所及暗娼进行了摸底调查,登记2008年下半年内关闭的、现存的、新开的涉性场所,观察或访谈场所内曾有的或现存的暗娼人数及流动情况,分析收集的资料.结果 3个县高危场所共计307家,暗娼1 184人.高中档场所集中分布在县城或旅游区,搬迁较少,场所较固定,暗娼在同档次流动多,容易落实宣传干预工作;低档场所偏僻、分散、隐蔽、经常变迁,暗娼流动性强,落实宣传干预难度较大.结论 应重点加强、普及农村地区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农村地区低档场所暗娼人群的干预工作.

    作者:赵宏儒;苗香芬;王爱哲;宗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河南省第三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专题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艾滋病项目开展情况,完成艾滋病项目进度报表Ⅲ,为下一步开展艾滋病的行为干预、制定科学合理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河南省19个项目县贫困地区艾滋病高发村对5类人群(暗娼、大众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知识、行为及受关怀救助状况等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3年专题调查结果呈逐年递增趋势(P<0.01),各项目标均达到国家项目办下达的指标.结论 河南省贫困地区艾滋病高发村5类人群的知识、行为及受关怀救助状况达到了全国较高水平.

    作者:彭元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郑州市外来务工人员预防艾滋病活动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综合干预对郑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改变的效果.方法 2008年3~4月期间对郑州市中原区7个娱乐场所与10个服务行业场所的外来务工人员共723人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之后进行综合干预,干预后再次调查他们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 干预前,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42.6%,干预后知晓率为9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5,P<0.001);各条目的 回答正确率提高幅度均在10%以上;干预后,有31.1%的研究对象认为艾滋病患者的身份应该保密,88.0%的研究对象表示不会断绝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来往,82.7%的人表示可以接受与艾滋病患者共餐;干预前性生活时安全套使用率为68.1%,干预后有75.8%的研究对象愿意坚持每次性生活均使用安全套,正确求医行为形成率达到99.7%.结论 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对安全套的使用方法缺乏正确认识,综合干预是提高他们知、信、行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冰;杨永利;秦利娟;施学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003-2008年西安男男同性性行为者艾滋病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男男性接触者人群艾滋病及其相关高危行为流行情况,为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3-2008年西安地区该人群艾滋病监测相关资料.结果 2003-2008年MSM人群艾滋病监测中,监测对象以20~30岁年龄组多,占48.3%~61.3%.58%~89%的监测对象在近6个月内有肛交行为,且肛交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率历年高仅43.5%;有同性性伴人数平均为2.54~7.70人,近6个月内有女性性伴者占22%~41%.HIV抗体阳性检出率逐年升高,为0.39%~3.25%.结论 西安地区MSM人群艾滋病流行加重,同时具有向普通人群扩散的潜在危险.

    作者:李翔;邢爱华;常文辉;崔萌;贾华;任强;卢永;王百锁;张家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山东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抗病毒治疗病人CD4+T细胞计数变化分析

    目的 研究并比较山东省项目地区和非项目地区艾滋病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效果.方法 记录项目县和非项目县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和病人治疗前、治疗1、3、6 个月,1、2、3年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用t检验和ANOV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项目县和非项目县接受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得到提高,除治疗3个月时项目县和非项目县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始治疗和其他随访时间项目县均高于非项目县.结论 HAART治疗有利于HIV感染者和病人免疫重建,项目县长期治疗效果好于非项目县.

    作者:林云霞;刘学真;郑薇;陶小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基层艾滋病防治人员工作倦怠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基层艾防人员工作倦怠、社会支持及其他相关因素,为有效促进基层艾防人员心身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对湖北省全球基金项目中参与培训的68名基层艾防人员进行职业倦怠问卷调查,并且对襄樊、蕲春、巴东等地基层艾滋病防治人员进行深度访谈.结果 在情绪衰竭维度上,有69.7%的人出现过情绪衰竭;36.3%的人出现过情感疏离;只有36.3%的人感到有工作成就感;社会支持主要来自家庭,而同事的支持和理解不足;有69.5%的人愿意从事基层艾防工作;但如有可能,66.1%的人希望换岗.结论 基层艾防人员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并且与社会支持不足有关,对基层艾防人员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理解,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待遇,减轻工作压力,采取轮岗减轻工作倦怠,提高自我心理平衡能力.

    作者:吴均林;陈晶;葛琴;颜明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山东省艾滋病项目地区2006-2008年自愿咨询检测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项目地区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宣传和外展干预工作,有效利用资源.方法 收集山东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2006-2008年按规范要求完成的所有咨询个案表及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8年每咨询点月平均提供服务人次数15.22人次,是2006年的2.58倍.共27 619人次接受VCT服务,有非婚异性性行为史的所占比例大,为45.38%.2006年、2007年、2008年,求询类型不详的所占比例分别为3.35%,1.22%,0.62%,呈逐年下降趋势;求询者中女性所占比例分别为39.12%、50.19%和53.49%,呈逐年增加趋势.项目地区通过VCT检出HIV抗体阳性数占HIV阳性发现数的比例为44.56%.其中其他类型的比例高,为30.23%,其次为非婚异性性行为、配偶/固定性伴阳性、有献血(浆)史和有输血/血制品史,分别为16.28%、13.95%、13.95%、11.63%.在接受VCT服务的人中,HIV抗体阳性总检出率为0.32%;HIV抗体阳性检出率高的是有注射毒品史的,为15.00%,其次为母亲阳性和配偶/固定性伴阳性,分别为11.11%和6.35%.结论 山东省自愿咨询检测工作逐渐规范,资源利用率逐渐提高.主要的服务对象为有非婚异性性行为史者.越来越多的女性得到VCT服务.有非婚异性性行为史者、外来妇女、母亲阳性、配偶/固定性伴阳性,有献血(浆)史和有输血/血制品史的是该省项目地区VCT服务的目标人群和高危人群,同时也需加强对注射吸毒和男男同性恋人群的外展干预和健康宣传工作.

    作者:张娜;林云霞;郑薇;朱晓艳;于青;陶小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西华县孕产妇人群艾滋病流行情况及预防母婴传播状况分析

    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是控制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主要途径,西华县1990年以后出生儿童感染艾滋病30例,其中29例因母亲传染所致.

    作者:安凤丽;凌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山西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2005-2008年暗娼人群知识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 评价2005-2008年山西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娱乐场所暗娼知识行为情况.方法 对山西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已掌握的涉性娱乐场所的全体暗娼2005-2008年服务覆盖情况、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近一次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8年间,艾滋病预防服务覆盖率(2005年的87.50%至2008年的98.06%)、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2005年的42.85%至2008年的92.26%)及近一次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2005年的87.50%至2008年的99.68%)逐年上升,被调查人群数量逐年上升;个别暗娼虽然经过多次干预,但效果并不理想.结论 在娱乐场所开展行为干预工作对提高暗娼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改变率有一定的效果;应进一步提高宣传的全面性,采用更适合目标人群的宣传策略,实行点、面结合的立体宣传干预模式.

    作者:王三桃;师成虎;穆生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河南省第三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二期效果评价

    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简称GF3)总期5年(2004年9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2004年至今,河南省19个艾滋病高发县先后得到GF3的支持(一期13个项目县,二期新增6个项目县),为了解项目工作开展效果,评价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河南省艾滋病项目目标完成情况,为项目滚动提供科学依据,现将二期项目工作成效总结如下.

    作者:刘心想;彭元娥;张虹;窦萍;王昌举;姜亚伟;熊向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安徽省项目地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项目地区全球基金项目5年来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和影响因素以及变化情况,评价5年来项目工作效果并为下轮滚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普查和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安徽省10个示范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的高危人群和感染者、学生、流动人口、居民等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利用项目2006年专项调查(以下简称中期评估)数据评价项目终期效果.结果 在15 268名调查对象中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是89.81%,其中暗娼91.5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93.50%,流动人口83.05%,农村居民87.60%,城镇居民87.50%,中学生92.29%.10个项目地区的平均知识知晓率为濉溪县88.36%,颍州区88.63%,临泉县91.07%,阜南县91.27%,界首市88.79%,萧县90.99%,谯城区91.94%,蒙城县93.21%,利辛县91.94%,郎溪县83.17%.各地区知晓率较高,但各项目地区知晓率不平衡.暗娼近一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95.38%,暗娼近3次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93.78%;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近一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93.6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近3次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80.88%.较中期评估有较大提高.结论 安徽省项目地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项目中期评估时有明显提高,但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艾滋病知识和行为仍存在不平衡,无偿献血和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低.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作者:吴明胜;王华东;周虎;陈春花;桑秋菊;宫澎涛;计国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襄樊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行为和血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相关行为特征.方法 对襄樊市社区及戒毒所的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行为监测.结果 部分知识点正确率较高,但传播途径全部知晓的比例只有54.22%,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知晓率也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7,P=0.009).戒毒所里戒过毒的比例为77.5%,注射过毒品的60.3%,共用过针具的25.3%.近一个月有过性行为的比例为20.7%,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为39.8%.未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梅毒感染率为1.88%,其中女性梅毒感染率达4.60%.结论 吸毒者存在知识与行为分离的现象.针对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宣传教育应和安全套推广、清洁针具交换以及美沙酮替代治疗等行为干预并重,以提高防治效果.

    作者:邱兴庆;周斌;徐敏;陶艳兵;文运民;温明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多部门合作与社会参与艾滋病项目设计与执行现状分析

    依托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分析项目设计与项目执行标准、构建项目设计与项目执行关键指标,剖析项目设计与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偏差,并从项目申请/执行机构和项目管理机构两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言.

    作者:姚霞;陈仲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外展干预咨询检测同时进行提高暗娼艾滋病检测率

    目的 探讨有效干预措施,提高暗娼人群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率.方法 外展干预时增加检测前后咨询、护士或检验人员到现场采血、送化验单的服务项目;对比增加此项服务前后暗娼采血检测情况;访谈了解暗娼对VCT服务的态度、知晓情况,分析收集的资料.结果 外展干预与咨询检测同时进行的方法明显提高各类场所暗娼自愿采血检测率.结论 采取外展干预与VCT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提高高危人群接受咨询检测率,推进安全套使用、降低艾滋病性病感染风险.

    作者:苗香芬;宗雪梅;王爱哲;赵宏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