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红;李济超;宋世震;朱长才;范丽蓉;曾婧
目的 了解宣威市麻疹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制定防制对策,降低发病率.方法 对宣威市1952~2004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通过市、乡、村三级卫生防疫人员的努力,计划免疫规划的实施,冷链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建立了有效的免疫屏障,麻疹发病率及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发病率从2 254.94/10万(1965年)降到0.09/10万(1988年),死亡率从5.24/10万(1957年)降至0(1987年),计划免疫后,年平均发病率比未接种麻疹疫苗时下降了97.56%,接种率与发病率呈高度负相关(r=-0.91,P<0.01).1990~2004年麻疹病例中,74.08%无免疫史,未接种和未及时加强接种MV为发病的主要原因.计划免疫前后相比,流行强度降低,削平了季节高峰.1978~2004年进行了4次监测,结果阳性率为88.8%~100%.结论 实施计划免疫对控制麻疹疫情效果显著.加强监测,保持MV高水平的常规免疫,并适时开展适龄儿童的强化免疫,建立巩固的免疫屏障,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
作者:宁伯福;刘兴富;黄河仓;周均泽;刘廷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对空调旅客列车内环境进行卫生学研究,为今后空调旅客列车的技术改造和卫生管理提供卫生学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规范对国产25G、25K型空调旅客列车车厢内微小气候、空气质量、物理因素进行检测,测得的数据采用SAS 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温度、相对湿度的合格率较低;噪声和照度符合卫生标准;25K型车的CO和细菌总数低于25G型车,而CO2高于25G型车,硬座车厢的CO和CO2高于其他车厢,CO和CO2随列车的运行有递增的趋势,细菌总数在同一车型的不同时点和不同车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应加强空调列车空调设备的管理和保养,使其能够达到良好运行状态,在冬季取暖时应开启空调设备的加湿功能;要维持良好的空气质量,空调旅客列车的通风换气有待进一步改善.
作者:余征龙;刘啸天;杜慧;张利;毛广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近年来,世界各地化学毒物群体性急性中毒事故不断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此类危害具有时间上的突发性、毒物成分上的复杂性、损害程度的致命性和致残性、毒物波及范围的广泛性、预测上的困难性等特点[1].但同时也具有通过干预措施后的可控制性.
作者:张继荣;汪百鸣;倪修寿;徐影;褚勇;吴伟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为了解合肥市城区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状况,探讨有效防治措施,笔者与合肥市妇幼保健所合作,于2004年9月~11月间,对合肥市城区4个街道的289名5岁以下儿童进行血清维生素A水平的检测,并要求被调查儿童家长填写<儿童营养及其相关因素调查问卷>.
作者:周新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车辆、道路、人口、交通管理对重大、特大交通事故变化趋势的影响,从而找出为密切相关的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1993~1997年间上海市9个区的人口、道路、车辆、交通管理措施方面的资料,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包括交通流量(X1)、车行道宽度(X3)、交通警务(X4),回归方程为:=23.922 5+0.007 1X1-0.088 4X3-0.112 0X4,决定系数为0.745 1.其中交通流量与交通事故发生呈正相关,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635 8,车行道宽度、交通警务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成负相关,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710 9、-0.249 7.经共线性诊断和残差分析,证明进入模型的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强相关性,且模型的残差亦呈正态性分布.结论 人口增加、车辆增多带来交通流量的增加,导致交通事故的增加;但另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拓宽道路,改善交通状况,加强交通管理,也会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作者:王迎春;余金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国产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 按整群随机抽样原则,以进口同类疫苗作为对照开展现场临床试验;比较两种疫苗免疫后临床反应率、抗体阳转率、保护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 试验组及对照组接种后发热反应率分别为1.4%和2.1%(P>0.05),局部反应率分别为1.6%和1.7%(P>0.05);试验疫苗流感病毒H1N1、H3N2及B(亚)型的HI抗体总阳转率分别为75.30%、75.30%、42.59%;对照疫苗流感病毒H1N1、H3N2及B(亚)型的HI抗体总阳转率分别为75.10%、77.08%、39.52%;三(亚)型流感抗体总阳转率无统计学意义.三(亚)型流感抗体增长倍数均无统计学意义.三(亚)型流感HI抗体达到保护水平的保护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国产流感裂解疫苗发热反应和局部反应与进口同类疫苗无差异,免疫后抗体阳转率较高,抗体滴度上升幅度较大,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作者:胡月梅;谭兆营;吴扬生;张雪峰;方捍华;陈军胜;于浩;张义来;衡永悦;朱凤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初步探讨化学元素(铝、铜、锌、钙)和相关因素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在南昌及九江地区共选择确诊的AD病人129例,并以性别、年龄(±3岁)、文化程度及居住环境作为配对条件,选择健康对照129例.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提示经常使用铝制炊具、性格孤僻、重大不良生活史是AD的危险因素,OR值及其95%CI分别为2.454(1.277~5.268)、2.486(1.075~6.638)和4.125(1.706~12.249);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AD的保护因素,OR值及其95% CI分别为0.324(0.106~0.828)和0.258(0.104~0.520).结论 长期使用铝制炊具、性格孤僻、重大生活不良史与AD患病有关,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抵御AD有积极作用.
作者:鲁琴宝;黄河浪;吴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患病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超重和肥胖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它们彼此促进,相互发展.为了解知识分子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及相互关系,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现对2004年在合肥工业大学医院体检的1 662名知识分子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刘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从分子水平探测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CCL4复合因素建立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动物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3组,分别检测各组生化、肝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中ALR mRNA表达变化.结果 ALT、 AST 、A/G、 HA、 PCⅢ、 LN 、PLD 各指标:模型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中药治疗组低于模型组(P<0.01),且HA、 PCⅢ、 LN 、PLD的降低与病理组织反应肝纤维化的好转程度一致;肝组织中ALR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中药治疗组、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药治疗组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本中药方剂可显著升高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ALR mRNA表达.
作者:彭彦辉;刘殿武;郝玉宾;翟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国人口已进入老龄化,膝骨性关节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膝骨性关节病的病因和病理改变复杂,治疗方法颇多.膝关节腔内药物注射疗法方法简便、效果明显、费用偏低,是多年人们关注且乐于接受的治疗方法之一.SOFAST关节注射用针剂和DIPROSPAN针剂是两种常用的膝关节腔内注射药物,为了解两药的治疗特点,对其进行临床效果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高新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国自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开始在新生儿中开展了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病毒感染状况逐步得到改善,儿童乙肝的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1,2].为了确保成人的免疫效果,乙肝疫苗成人接种剂量在儿童剂型的基础上提高了一倍或更多,但近年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成人发病率下降却不明显[3].为了排除疫苗本身原因,本文就目前国内现有的3种成人用乙肝疫苗在大学生中进行了血清学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清霄;徐志忠;龚晓红;刘立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人们生活行为和方式的改变,疾病谱已由以传染性疾病为主向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的方向发展,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大量资料表明,恶性肿瘤已成为居民的第1、2位死因[1,2].随着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恶性肿瘤防治受到广泛关注.对主要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了解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开展恶性肿瘤防治对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周建军;姜庆五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巢湖市居巢区2003~2005年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3年成效.方法 收集并分析项目期间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管理卡、初诊登记本、实验室登记本、结核病人登记本、结核病月报表、季报表、年报表等资料.结果 3年共接诊可疑对象2 169人,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919例,其中涂阳病人764例、重症涂阴病人37例,免费治疗涂阳病人750例、治愈512例,免费治疗重症涂阴病人37例,初治和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分别为80.48%和64.00%.结论 居巢区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实施已初见成效,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可行经验,但仍有不少问题存在,尚未达到结核病的高发现率和高治愈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完善结核病控制工作.
作者:宋玉华;黄长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高血脂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我国高血脂患病率虽然仍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但呈日益增高趋势,为了解高血脂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职业人群分布情况,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本文于2005年6~7月在武汉市某能源厂全部工人中进行了高血脂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戴红;李济超;宋世震;朱长才;范丽蓉;曾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制备地高辛标记的HCV核心区 RNA探针,用于筛选与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核心区结合的细胞蛋白质分子.方法 采用RT-PCR方法,从HCV感染者血清中扩增HCV C区cDNA序列,将所得序列克隆入载体PinpointTM-T Vector和pGEM-7EF(+)Vector,进行PCR、酶切和测序鉴定.以HCV-pGEM-7EF(+)中的HCV核心区cDNA序列作为体外转录RNA的模板,经T7 RNA聚合酶转录得到地高辛标记的HCV核心区RNA探针.将地高辛标记的探针用于紫外交联实验,筛选HepG2细胞中可与HCV RNA结合的蛋白质分子.结果 所得HCV核心区cDNA序列为503 bp.地高辛标记的HCV核心区探针初步筛选到两个与HCV RNA结合的蛋白.结论 地高辛标记的HCV核心区RNA探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筛选与HCV RNA结合的细胞蛋白质分子.
作者:张景霞;苏海霞;赵小宁;闫永平;门可;李端;卢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艾滋病流行情况表明,商业性女性性工作者是性病/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性病艾滋病会通过这些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探讨适宜这类人群的有效的艾滋病干预措施,是当前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了解商业性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性病危险行为特征和感染现状,以便为实施有效的行为干预策略提供依据,笔者在湖北省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的项目点对女性性工作者进行了现场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杨北方;许骏;姚中兆;陈仲丹;王夏;刘满清;唐力;周旺;周敦金;叶临湘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旨在评价可能的影响因素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贡献大小.
作者:曾玉宇;吴家兵;陈卫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儿童支气管哮喘与GPRA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并分析118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和124例健康对照儿童GPRA基因多态性.结果 GPRA基因rs324396位点3种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8.68,P<0.05);CT基因型与CC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7.08,P<0.05),其OR为2.26(95% CI为1.23~4.15);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6.06,P<0.05),其OR为2.41(95% CI为1.19~4.89);TT基因型与CT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0.039,P>0.05).病例组T等位基因的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其患哮喘的危险度是对照组的1.62倍(χ2=6.97,P<0.05,OR 95% CI为1.13~2.33).结论 GPRA基因rs324396位点的等位基因突变增加了中国北方汉族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危险,此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的体内和体外功能学研究来证实.
作者:韩宏志;李波;孔宁;李善玉;史杰萍;宁宇;方芳;姚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用含有人Sy2酪氨酸磷酸酶基因的pOTB7质粒,构建Sy2原核表达重组子,并用该重组子转化原核细胞,表达出含Sy2的融合蛋白,为将来以此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打好基础.方法 用PCR扩增Sy2的PP2C结构域序列,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构建到表达载体pET28a(+)中,酶切、测序等鉴定后,重组子pET28a(+)-Sy2转染原核细胞,用载体标签His抗体经SDS-PAGE、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y2重组蛋白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出pET28a(+)-Sy2重组质粒,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出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细胞中表达成包涵体,这种包涵体可以作为抗原制备Sy2的单克隆抗体.
作者:马广文;陈兵;鲁云霞;李菲菲;倪芳;郑红;汪思应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职业人群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化学工业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业部门,其突出的职业卫生问题是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多,长期处于这种不良物理化学因素环境会极大地影响劳动者的心理卫生状态,探讨心理症状与工作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当前职业卫生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本研究通过分析心理症状与工作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提高该职业人群的工作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学锋;吴思英;李健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