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病毒1号中药有效部位抗流感病毒FM1的实验研究

常曼丽;李洪源;刘电力;佟奎明;周昆

关键词:正粘病毒科/药物作用, 中草药/治疗应用
摘要:目的为开发研制安全有效的抗流感病毒新药.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药,观察抗病毒1号中药有效部位(AD 1)在MDCK细胞中对流感病毒FM1的抑制作用.结果 AD1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26.95 mg*ml-1;抗流感病毒FM1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1.89 mg*ml-1,治疗指数(TT)为14.26,存在量效反应关系(P<0.05).结论抗病毒1号中药有效部位在MDCK细胞中对流感病毒FM1有抑制作用.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西尼罗热流行现状及实验诊断

    西尼罗热(west nile fever,WNF)是由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WNV于1937年在乌干达的西尼罗地区从一位发热妇女的血液中首次分离到,为黄病毒属日本脑炎(乙脑)病毒抗原复合组内成员.以后于20世纪50年代在埃及从病人、鸟和蚊子也分离到病毒.由WNV引起的WNF是黄病毒中流行广的一种疾病,其分布在非洲和欧亚大陆的许多国家.另外WNV的亚型Kunjin病毒也在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国家流行.

    作者:俞永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安徽省涡阳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

    目的了解涡阳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后入户调查.结果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14.52‰,其中男性两周患病率为112.66‰;女性两周患病率为116.28‰,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性,其趋势与全国的趋势相一致.两周患病率前五位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传染病,占疾病总数的86.3%.调查慢性病患病中前五位的疾病依次是:慢性胃肠炎、胆结石和胆囊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消化性溃疡,与肥西和全国农村1998年调查结果存在差异.在性别上慢性病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但差异无显著性.本次调查发现农民就医观念淡漠,在有病不就医者中认为病轻而不就医者占50%.经常就诊的场所以附近的乡村级卫生室为主.结论当地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应结合本地区疾病谱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卫生政策以满足农民更高的卫生需求.

    作者:王怀明;陈东周;王中;王在光;张志华;叶冬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血吸虫病垸内型和洲岛型流行区居民接触疫水方式聚类分析

    目的对血吸虫病垸内型和洲岛型两类流行区居民接触疫水的方式进行分类.方法采用队列随访调查的方法收集居民疫水暴露的情况,并用系统聚类法中样品聚类(Q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垸内型疫区疫水接触方式被划分为4类,洗手脚、玩水、洗衣菜、其它、捕鱼虾、放鸭鹅、采莲藕和放牛为第一类;涉水、游泳和打草为第二类;犁地和下水田分别为第三类和第四类;洲岛型疫区疫水接触方式分为5类,洗手脚、洗菜、打湖草和放鸭鹅合为第一类;放猪羊、其它、洗衣物和玩水合为第二类;下水田、游泳和捕鱼虾分别为第三、四、五类.结论这种分类的方法比较符合实际,在生物学上的解释也较为合理,并使SuppQI指标在问卷快速筛检血吸虫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变得简单可行.

    作者:周艺彪;赵根明;顾弋安;宁安;韦建国;姜庆五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高校建立和实施良好实验室规范的认识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民经济进入国际大循环,这对我国毒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并且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建立和实施符合我国国情而又为国际承认的良好实验室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管理体系,是使我国的健康相关新产品的开发规范化、科学化和国际化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高校作为药品、食品、化学品的主要研究机构,如何建立和实施GLP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作者:范瑞泉;刘移民;吴雁凌;魏青;陈铁江;谭炳炎;丘钦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非典型肺炎大事记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白细胞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病毒感染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大类疾病,在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尤其如此.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目前是医学科学家面临的难题,原因是病毒的复制与机体细胞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很复杂,常涉及机体的免疫系统.随着分子病毒学和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抗病毒的细胞因子--干扰素,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宋礼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贝那普利降压疗效与校正QT间期的关系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心率校正QT间期(QTc)和贝那普利降压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安徽A县899名高血压病患者的基线心电图、治疗15 d前后的血压变化及相关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等情况.结果 QTc和血压下降呈负相关.QTc每增加0.1秒1/2,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值分别减少3.6 mmHg和3.3 mmHg,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将QTc三等分后,随着QTc等分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值均逐渐减少,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将QTc等分后的变量放入方程中进行趋势性分析,发现在收缩压和舒张压组中的负相关关系具有显著性(P<0.05).随着QTc等级的增加,舒张压有效率逐渐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收缩压的效应关系不如舒张压明显.结论 QTc和贝那普利降压疗效呈负相关,对贝那普利短期降压疗效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作者:柯道正;唐海沁;彭少杰;黄爱群;臧桐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某城区已婚妇女宫颈糜烂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糜烂患病率的有关因素,为提高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以某市企事业单位接受集体妇科普查的已婚妇女为调查对象,5 975人接受了调查,对影响宫颈糜烂患病率的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糜烂患病率为26.03%.发生年龄主要集中在性成熟期和更年前期;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危险因素按贡献大小依次为:性交出血、阴道清洁度差、足月产次多、细菌性阴道炎、口服避孕药、滴虫性阴道炎、绝育、人流次数多、安全期避孕、念珠菌性阴道炎、白带量多、吸烟;保护因素按贡献大小依次为年龄、绝经、妇女文化程度高、月经初潮年龄迟、初婚年龄晚.结论加强育龄妇女生殖生育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卫生保健水平,是控制妇女宫颈糜烂的关键.

    作者:刘国红;李丽;刘筱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成年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效果调查

    为了解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2001年我们对黑河市嫩江县754名HBsAg,抗-HBs、HBcAg阴性及ALT正常的成年人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屈树显;纪玉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Ⅲ及D-二聚体的变化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Ⅲ及D-二聚体改变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ACS组(31例)及对照组(20例)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和D-二聚体(D-dimer)进行检测和分析,同时测定血小板(PL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S组的VWF、D-dimer明显增高(P<0.05),AT-Ⅲ明显降低(P<0.05),VWF与D-dimer之间相关无显著性(r=0.036,P>0.05).结论 ACS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高凝状态和纤溶功能受损.

    作者:陈曙光;唐海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医学生非典型肺炎认知及行为态度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非典型肺炎的认知情况以及相关行为态度.方法对安徽某医科大学部分院系1 800余名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在对相关认知问题答案进行赋分的基础上,采用t检验对不同性别、专业、年级学生认知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医学生对非典型肺炎的认知情况令人满意,总体平均得分13.27±1.65分(总分16分).结论医学生对非典型肺炎的掌握较为全面,对预防疾病的感染和传播有着较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政府和学校等部门对非典型肺炎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已取得成效.

    作者:查日胜;郭书芹;孙业桓;张秀军;张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钼靶摄片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京、津、沪地区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和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本文就自我检查和临床体检发现肿块后行钼靶摄片和/或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柏根;王本忠;王劲;邹树兰;胡君梅;张洪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类黄酮物质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进展

    人类植物性膳食成分中存在丰富的类黄酮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几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和试验研究显示,类黄酮物质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本文就类黄酮物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李云峰;郭长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年龄标化率在长期趋势研究中的适用性

    率的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是为了在比较两个不同人群的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等资料时,消除其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对年龄进行标化处理是非常多见的,因为年龄的差异与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关.1844年,Neison在比较两个社区人群的死亡率时首次使用了年龄标化法,但在目前的研究中标准化率也暴露出了其不足之处.如在进行长期趋势研究时,标准人群选择的不同可能会导致标化率出现实质性差异,即同一人群某一粗率使用不同标准人群进行标化时,得到的标化率可能相差较大,这样可能会直接影响比较结果的可靠性.该方面的示例很多,如Feinleib[1]用5种不同的标准人群进行研究时,从1940~1968年癌症的标化死亡率显示不同程度的增加:当用美国1940年的人口资料时增加10%,而用2020年的预测人口资料时 ,则增加15%;Stoto[2]发现,应用1990年美国的标准人口,癌症死亡率从1970~1980年增加了6.2%;而用1940年的标准人口时,仅增加2.3%.可见,在运用年龄标准化率进行长期趋势研究时,应首先分析标化率在此的适用性.本文介绍了一个数学模型,并借助相关资料来阐明之,以探讨年龄标化率应用于长期趋势研究时的适用条件.

    作者:朱继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22 227例住院病人中发生的371例医院感染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67%.小于10 a及大于60 a年龄组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占医院感染总人数52.5%.住院时间越长发生医院感染机会就越多.医院感染率较高的前三位科室是血液内科、儿科、烧伤科.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44.2%.感染前抗生素使用率为98.28%,抗生素联合使用率达82.19%.与医院感染关系较密切的危险因素有住院时间长、长期用抗生素、肿瘤、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结论医院应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及目标性监测,把血液内科、儿科、烧伤科及婴幼儿、老年患者作为重点监测对象,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营养,增强患者的自身免疫力.

    作者:李惠萍;叶冬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Delphi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Delphi法是一种通过向专家进行几轮咨询,获得专家一致性意见的预测方法,由于其具有的匿名性、信息反馈性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三大特点,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广泛应用,近年来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也逐渐扩展.本文综述了Delphi法在方法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同时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

    作者:平卫伟;谭红专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仙桃市疟疾防治分析

    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面积2 538 km2,2001年人口159.3万人.仙桃市为间日疟流行区,中华按蚊是其唯一传媒.1 流行特征仙桃市属平原湖区,全年四季分明,自然条件适宜.疟疾是该地常见病,多发病.据该市疫情资料记载,1961~1986年,每年发病均在万人以上.1962年,对该市彭场镇挖沟村疟疾疫情逐户访问调查和对该村15 a以下儿童的血检,居民发病率为42.27%(744/1 760),儿童疟原虫带虫率为15.44%(44/285).1970~1974年,各年发病数更是多达10万人以上,1974年发病数高达到158 004人,发病率为13.65%.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末,发病数与发病率一直位于湖北省前列,其中1984~1988年连续5年发病数居全省之首.疟疾高发期间,疫点交错相连,疫情遍及全市各个村组.发病广泛分布于各类人群,时间集中在5~10月,占全年发病总数的80%以上,11月至次年4月为其流行休止期(与蚊媒季节消长同步).

    作者:陆业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社区综合性SARS预防措施(试行)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室内空气污染对呼吸道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室内空气污染对呼吸道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生活燃料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对肺功能的影响.结果分析了10 892人的调查资料,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影响后,家庭内使用有烟煤的人群产生呼吸道症状(气短、咳嗽和咳痰)的危险性高于使用无烟煤者.使用有烟煤者患有气短、咳嗽和咳痰的OR值分别为1.71、3.30和4.23;使用无烟煤者发生咳嗽、咳痰的危险性分别是使用柴者的1.35和1.67倍.改炉灶可以降低这些症状的出现率.结论使用有烟煤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是大呼气流速(PEER)降低的主要危险因素,其次是无烟煤和柴.

    作者:周晓铁;金永堂;何兴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调人员现场防护指导原则(试行)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