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入性耐药性疟疾一例报告

李民;李浩;李车琼

关键词:疟疾, 药物耐受性, 疾病报告, 甲醚类
摘要:1 资料来源及病例情况患者张某,男性,27 a,农民,2002年7月29日入院.入院前1月在缅甸森林伐木时,同患有疟疾的工人有接触史,出现间歇性寒战、高烧、汗出伴乏力、寒战持续时间约30 min,随后发热持续约2 h热退,以上症状隔日1次,口服咯萘啶、肌注奎宁,病情未见好转.从缅甸回国后来我院就诊,血涂片查见间日疟原虫,诊断间日疟明确,给予氯喹首剂1.0 g/qd,第2、3日0.5 g/qd,伯氨喹39.6 mg/qd,8日疗法,正规治疗,第2日热退出院.出院后第8日再次出现高烧40℃持续不退,再次入院.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新疆阿魏菇提取物对不同肿瘤细胞p53、fas基因表达的调节

    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新疆阿魏菇提取物抗肿瘤机制.方法采用肿瘤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及RT-PCR技术,观察阿魏菇不同剂量的水提物及醇提物对体外培养的四种肿瘤细胞p53及fa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以β-actin的表达及表达量作为内对照,四种类型肿瘤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p53基因、fas基因表达水平的上调.结论受试物可能通过诱导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基因(p53基因、fas基因)的转录及表达,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宋旭红;张月明;王颢;刘金宝;于亚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通径分析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中的应用

    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揭示研究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实验研究提供依据.这种基础性的研究方法往往涉及到大量的研究因素,要弄清各因素间的复杂关系,单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往往达不到目的.流行病学在研究病因或危险因素上,提出了较多的因果模型及标准,但其大多为定性分析,在实际运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果将定性指标量化并与因果模型结合起来分析就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该方法就是通径分析.

    作者:陈东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修复基因hMSH2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在人群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RT-PCR技术检测细胞中hMSH2基因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检测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 32.0%(48/150)的肺癌组织和5.0%(2/40)的正常肺组织存在hMSH2基因表达低下,修复基因hMSH2表达低下与肺癌发生有关联,OR值为8.94(1.99,55.94),P<0.01,估计其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为7.71%.16.0%(8/50)的肺癌病人外周血和2.0%(1/50)的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也可检出hMSH2基因表达低下.分析各种暴露因素和临床特征对hMSH2基因表达的影响,未发现与该基因表达相关的因素.但发现,p53突变蛋白的过度表达与hMSH2表达低下有一定的关联(P<0.05).结论 DNA修复基因hMSH2在肺癌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基因表达低下可作为有价值的肺癌易感性标志.

    作者:吕嘉春;施侣元;何敏;曾波航;王孝养;陈家堃;吴中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某市郊区小学生HBsAg携带状况的抽样调查

    1992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9.8%,HBV感染率为57.6%.为了解某市HBsAg携带状况及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2002年3~5月对某市郊区小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作者:闫国立;申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某市中小学生常见病调查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某市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现状,制定学生保健计划,搞好学校卫生监督,作者于2002年4月对部分中小学生常见病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吴高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小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

    目的脊椎动物心脏发育基因表达谱远未明确,为此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小鼠心脏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方法分别提取第10 d~11 d龄和18 d龄的小鼠胚胎心脏mRNA,通过逆转录反应分别标记成两种荧光cDNA探针,然后与载有一组靶基因的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研究心脏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在8 404个靶基因中,143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上调基因52个,下调基因91个;分别是细胞分裂、凋亡、信号传递、基因和蛋白质表达调控、组织细胞结构、物质和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以及某些功能尚不清楚的基因.其中一些基因可能是心脏发育的控制基因.结论基因芯片技术能有效筛查心脏发育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

    作者:李勇;陈祥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公办乡村卫生组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石

    一场震撼全社会的抗击SARS战役已经胜利在望了.风雨过后,给这个社会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反思.如何亡羊补牢,建立稳定、全面的农村卫生服务,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再也不能回避的社会问题.

    作者:徐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享有卫生保健人群患病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享有卫生保健人群常见疾病的分布情况.方法对2002年某人群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该人群常见疾病依次为:高脂血症、高血压、白内障、胆石病胆囊炎、牙周炎、多牙缺失牙残根、冠心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的患病率(34.7%)占男性常患疾病之首.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常见疾病在个体的聚集种类增加(P<0.01),60~74 a和≥75 a两组,个体患4种以上疾病的比例分别为30.4%和37.6%;女性各年龄组疾病的聚集种类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加强该人群(尤其是男性)中老年前期高脂血症、高血压、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糖尿病和牙病等疾病的防治,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措施.

    作者:任玲;王卫东;王霞;吴春景;张琪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无锡市1996~2000年伤害死亡状况和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目的分析无锡市伤害的死亡状况和潜在寿命损失.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1996~2000年伤害的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伤害已成为无锡市居民的第四位死亡原因,其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5年间上升了22.06%,且存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伤害的前三位死因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和意外跌落,由伤害所造成的各种潜在寿命损失已居全死因的第二位.结论伤害已成为严重危害无锡市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增强个人安全意识,做好防范工作是预防的关键.

    作者:杨坚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输入性耐药性疟疾一例报告

    1 资料来源及病例情况患者张某,男性,27 a,农民,2002年7月29日入院.入院前1月在缅甸森林伐木时,同患有疟疾的工人有接触史,出现间歇性寒战、高烧、汗出伴乏力、寒战持续时间约30 min,随后发热持续约2 h热退,以上症状隔日1次,口服咯萘啶、肌注奎宁,病情未见好转.从缅甸回国后来我院就诊,血涂片查见间日疟原虫,诊断间日疟明确,给予氯喹首剂1.0 g/qd,第2、3日0.5 g/qd,伯氨喹39.6 mg/qd,8日疗法,正规治疗,第2日热退出院.出院后第8日再次出现高烧40℃持续不退,再次入院.

    作者:李民;李浩;李车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上海地区SARS患者冠状病毒样颗粒培养与分离

    目的对上海地区SARS患者进行病原体的培养与分离.方法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对上海地区第1例、第2例SARS确诊病例咽拭标本接种多种细胞,进行病原分离、观察.结果在第1例SARS确诊病例咽拭标本感染的Vero E6细胞观察到CPE;经超速离心、电镜负染观察见到了直径在60~100 nm的冠状病毒样颗粒;感染的Vero E6细胞和病人血清间接荧光抗体显示阳性.此株冠状病毒样颗粒暂时命名为SARS-CoV-Fudan I株.结论在上海市的第1例确诊SARS病例的咽试培养中,见到新型冠状病毒样的颗粒.

    作者:姜庆五;居丽雯;李子华;周联娣;朱献忠;李勤学;林玉尊;俞顺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安徽省1999~2001年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分析

    为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动态变化,进一步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全省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现将全省监控网医院1999~2001年上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红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流行期合肥市社区人群心理卫生状况

    目的了解SARS流行期合肥市社区人群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合肥市社区1 031名成年人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有0.8%的被调查对象出现焦虑症状,女性高于男性,年龄越低焦虑评分越高;学历越高,评分越高;教师及学生的评分高,工人的评分低.各类人群差异均有显著性.多因素分析显示,学历、职业、年龄、SARS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是影响SARS流行期社区人群心理卫生状况的因素.结论政府采取措施有力,群众情绪基本稳定.

    作者:张秀军;孙业桓;叶冬青;孙自富;苏虹;倪进发;张燕;郭书芹;查日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为探讨癌症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对某科2002年2月~2003年4月收治的发生院内感染的23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长武;汪立新;朱锦彪;汪庆华;郑向东;汤传付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医学生对性传播疾病认知水平调查

    近年来,性病(STD)、艾滋病(AIDS)在我国的发病呈快速上升势头,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AIDS 病人后,目前我国的AIDS潜在感染者已达百万,各种性病病人数目更是巨大.在如此严峻的形式下,对广大医科大学生进行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并通过他们向全社会开展专项教育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为掌握医学生对STD/AIDS知识的了解程度,笔者于2002年9~10月对1 200名某医科大学学生开展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玉梅;吴庆四;陈道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4 a以下儿童眼外伤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眼外伤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儿童眼外伤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6例眼外伤住院儿童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性别比为3.7∶1;5~7 a和8~10 a年龄段是儿童眼外伤发病的高峰期,分别占总发病数的30.6%和29.6%;男童眼外伤主要发生在8~10 a,而女童多发生在7 a以下;锐器伤所占的构成比高于钝器伤及爆炸伤;在眼外伤发生类型中,穿通伤占首位(占51.5%),其中由针锥剪铲所致的穿通伤所占的比例高(占26.4%);季节分布:鞭炮和玩具枪子弹在12月至翌年2月致伤比例高,分别为64.3%和56.0%;木竹杆棒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3~5月和9~11月,比例均为32.5%;石瓷玻璃片和针锥剪铲的高峰期都在3~5月.结论不同性别儿童在各个年龄段眼外伤的致伤情况不同,10 a以下为高危人群.

    作者:姚红艳;杜江滨;陈乐仲;苏丹;林榆;李丽萍;黄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广东省各类SARS病例标本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发病时间、有无明确接触史的SARS临床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分析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诊断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和巢式PCR技术检测病人咽拭子中SARS病毒特异基因,应用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人恢复期血清中的SARS病毒IgG抗体.结果 1~5月份,每月临床确诊病例PCR阳性率分别为:100%(2/2)、76.19%(16/21)、73.17%(30/41)、24.56%(14/57)和11.11%(2/18),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2/2)、78.57%(13/18) 、58.33%(32/67)、30.30%(10/35)和9.52%(2/21),阳性率逐月下降.4~5月份阳性率较低;1~4月份的临床确诊病例中,有明确接触史的病例,PCR和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3.58%(39/53)和74.42%(32/43) ,无明确接触史的病例,PCR和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14%(27/84)和25.58%(22/86),有无明确接触史临床确诊病例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4~6月份,疑似病人PCR和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1.89%(54/454)和7.78%(21/270),阳性率很低.结论综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更准确可靠的诊断结果.

    作者:黄吉城;李晖;郑夔;陈秋霞;周惠琼;方苓;鄢心革;万卓越;林锦炎;郑焕英;张欣;刁丽梅;李杰;倪汉忠;黄平;钟豪杰;陈经雕;张万里;谢韶英;颜瑾;何剑锋;梁文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模式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预防和控制策略是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针对共同危险因素,在全人群和目标人群中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

    作者:姜立民;施侣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预处理的迟发性保护作用

    缺血预处理诱发迟发性保护作用发生于预处理后24~72 h.腺苷和NO可能是两种独立的保护作用启动因子.通过激活PKC酶、酪氨酸激酶和p38 MAP酶,促使HSP 27、Mn-SOD等蛋白合成及磷酸化,终发生迟发性保护效应.KATP是缺血预处理迟发性保护作用的重要中心环节,但其相关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作者:高京生;郑业华;罗成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与血脂关系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脑血管病变是其中常见的合并症之一.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变的临床症状轻重及病情转归与入院时血糖水平高低呈相关关系已成为共识,有关脂代谢紊乱的研究也受到人们关注.现将某院1998~2000年收治的52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恢复期病人作为病例组,以探索它们与脑血管病的发病关系及防治措施.

    作者:曾纲沂;朱华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