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脑出血急性期50例观察护理与对策

刘金兰

关键词:脑出血
摘要:自发性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特别是老年脑出血在急性期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死亡率高,所以应加强老年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为医疗提供可靠依据,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信息.现将观察与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近几年,医患关系成为整个社会的痛点.本文分析了医疗纠纷日益增长的原因,并尝试性地提出解决医疗纠纷问题的对策,包括:规范伦理道德以调整医惠关系,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媒体的有效疏导以及完善医学伦理监督管理体制.

    作者:张群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浅谈构建和谐医院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本文阐述了和谐的内涵,分析了医院图书馆实施和谐管理的意义,提出了实施和谐管理发展方向.

    作者:马婷玉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近端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13例治疗体会

    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oclrom PGS)是腹部外科手术特别是胃近端胃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胃排空延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亦称为胃无力症,为非机械性梗阻.

    作者:韩舟;黄涛;张文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B超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价值

    为探讨B超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对11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B超及X线检查诊断.结果 ,B超诊断符合97例,诊断符合率88.18%.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59例,诊断符合率53.64%,中段结石符合15例,诊断符合率为13.64%,下段结石符合23例,诊断符合率20.91%;漏诊13例,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B超对泌尿系结石的检查具有经济、方便等优点,可以用于普查或初筛,对疑有输尿管结石者,应对输尿管全程作B超观察.

    作者:乔桂香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内镜下钛夹配合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上皮来源隆起于黏膜面的肿物,与大肠癌关系密切.除家族性息肉病和内镜下息肉已明显恶变,或估计累及黏膜下层者,所有的大肠息肉无论其大小及有无症状,均应在电子结肠镜下摘除.

    作者:徐斌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施治

    慢性胃炎,是指胃粘膜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反复侵袭,导致胃粘膜发生持续性慢性炎症.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

    作者:李兴铭;勾华勇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经皮激光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配合

    经皮激光椎问盘减压术(PLDD)是目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之一.报告了应用PLDD治疗62例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手术配合,指出手术物品的齐全,对激光设备性能的熟练了解,术前、术中病人的心理护理,术中良好的肢体语言交流,医护、患的密切配合是使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作者:席锦蓉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防止体会(附16例报告)

    由于胆道系统的解剖关系复杂、变异、肝胆的病理改变以及术者的素质经验不足,在施行上腹部手术时特别是行胆囊切除术而可能造成医源性的胆管损伤问题[1].

    作者:于友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HPLC法测定新复方大青叶片中乙酰氨基酚含量

    1 概述新复方大青叶片系复方制剂,由复方大青叶提取物、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咖啡因、异戊巴比妥、维生素C等药物组成.

    作者:张同波;周天红;张舒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HITACHI 7180和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对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对HITAcHI7180和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进行比对试验,以求得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用新鲜混合血清和质控血清分别在两台生化分析仪上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对,经统计学处理,获得两仪器测定结果,计算校正因子及相关性,以HITACHI7180检测结果为标准值校正OLYMPUS AU400的检测结果.结果 由于检测系统的不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羟丁酸脱氢酶(HBD)、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和淀粉酶(AMY)在HITACHI 7180和OLYMPUS Au400的测定结果存在较大偏差,校正后取得了较好一致性.结论 不同系统(仪器、试剂、方法学等)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但通过比对试验及校正后可以取得两者之间结果的一致性,从而满足临床的需要.

    作者:于义征;刘日旭;刘明开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浅析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医院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现代化的标志.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为检验信息管理工作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提供了条件.同时,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加了收费和检验结果的透明度.

    作者:许静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肝性胸水41例临床分析

    肝性胸水多继发于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较少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5%-12%[1].其形成缓慢,少数肝件胸水不伴腹水,仅有胸闷、气短、咳嗽、呼吸困难临床症状,易导致误诊,而且治疗上无特异方法.本文总结了我院1980年-2008年肝性胸水41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鹏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84消毒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84消毒液是一种高效、速效、广谱、无毒、去污力强的消毒剂,能快速杀火甲、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细菌芽胞,深受医院、宾馆、托幼、家庭、饮、副食及食品加工行业的欢迎.

    作者:宋绍卿;栾金环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糖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糖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7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病情分为意识障碍组和无意识障碍组,在发病48h之内检测空腹血糖.结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时出现应激性血糖增高,意识障碍患者血糖高于无意识障碍患者.结论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糖明显增高,检测其血糖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作者:张丽英;张红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4例百草枯中毒的急救护理

    百草枯商品名未克无踪,为联吡啶类除草剂,口服后对人体毒性极强,且无特效解读药物,死亡率高,近期我科共收治百草枯中毒患者4例,根据患者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抢救级护理措施,在治疗护理原发病延缓肺纤维化合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的同时,采用血液灌流配合大剂量急速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军;啼燕燕;王永丽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40例体会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适应症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年2月至2006年8月非手术治疗4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效果.结果 38例成功,2例中转手术.结论 选择性非手术治疗外伤性睥破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张凌志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知识需求之间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知识需求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健康知识需求量表和生活质量核心问卷对147名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乳腺癌患者的知识需求和生活质量在不同的治疗阶段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学历水平和中老年乳腺癌患者在社会/家庭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乳腺癌患者的知识需求与生活质量的许多方面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满足乳腺癌患者的知识需求欲望将有利于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董瑞华;李福洪;王立英;王福茹;孙宏伟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双介入联合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经肝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穿刺注入无水酒精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导管超选择插入17例肝血瘤的供血动脉,以碘油或超液态碘油、明胶海绵和(或)钢圈栓塞,一周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多点注入酒精.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和无水酒精的注射.17例中有11例分别于术后1~12个月行CT或B超随访.瘤体缩小>50%者9例,>30%者2例.全部患者中临床症状消失者12例,明显减轻者5例,总有效率100%,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穿刺注入无水酒精在治疗肝海面状血管瘤上是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振友;付金成;赵永波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急性心梗急诊溶栓治疗护理体会

    急性心梗患者,病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溶栓疗法是目的治疗ami的主要方法,适用于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心梗患者,时间越早越好,要求在确诊30~60分钟内进行[1],以往来急诊的心梗患者确诊后立即转送专科救治,在转运途巾曾出现意外,另外办理住院手续与专科医牛交接班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病人的救治时间,影响病人预后,因此,ami患者确诊后应尽快溶栓,可以大限度拯救坏死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心室功能,显著降低心梗病人死亡率,在溶柃过程中,良好的医护配合和优质的护理可以提高溶栓再通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溶栓治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贺晓芬;王晓云;赵翠梅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肝移植后的营养支持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的营养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我中心168例次肝硬化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法,并分别对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天,第3天,1周和2周后的白蛋白和转氨酶进行测定.结果 168例次患者给予肠外营养为主,早期并升阶梯应用肠内营养的方法进行营养支持.术后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术前,术后第3天蛋白水平基本恢复到30g/1以上.肝功能恢复不受脂肪乳剂应用的影响.结论 肝移植后早期以肠外营养为主,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营养管理应根据病人肝功能恢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璐;刘晋宁;王鑫;卢实春 刊期: 2008年第23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