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的作用

王慧娟

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脑电图,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摘要: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使用MEB-9100型BAEP仪及ZN-7800型8导EEG仪,对3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检查结果的分析.结果 BAEP正常6例(16.7%),异常30例(83.3%).EEG正常2例(5.6%),异常34例(94.4%).结论 在新生儿期,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功能的准确评估至关重要.其功能状态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脑电图(EEG)关系密切.BAEP与EEG为临床诊断HIE提供了有价值的客观依据,BAEP能客观、直接地反映脑功能状态及埙害程度,而常规的神经系统检查法和测听方法,在新生儿HIE中应用颇为困难,而BAEP检查敏感性高,影响因素小,结果准确可靠,说明BAEP、EEG对HIE的早期诊断,估计预后,指导治疗均有一定的价值,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唯一可靠的测试手段.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疾病3060例分析

    目的 通过近5年来就诊及体检的3060例调查者中乳腺疾病的患病情况,探讨分析乳腺疾病的相关因素,为乳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临床检查结合采用电脑红外诊断仪检查,怀疑肿瘤者进一步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或钼靶摄片检查,怀疑恶性者,进一步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检明确诊断.结果 共调查了3060例,患乳腺疾病的2315例,患病率75.65%,乳腺增生2236例(73.07%)、乳腺纤维瘤35例(1.14%)、乳腺导管扩张16例(0.52%)、乳腺癌38例(1.24%).(后三者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 乳腺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乳腺癌已跃居妇女癌症发病率之首,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通过做好乳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来降低乳腺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姜伟芳;朱建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OP的内在联系.方法 使用DPX-L双能骨密度X线测量仪测定骨密度.结果 骨质疏松组骨密度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P<0.01).结论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引起的继发性OP,应引起重视,注意防治.

    作者:王连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植物药抗肿瘤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本文概述了近几年植物药抗癌成分的研究概况.按其结构性质对其抗癌成份进行分类,并对其抗癌谱作了介绍.

    作者:张兴耐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腹腔内注射利尿剂及多巴胺治疗顽固性腹水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腹腔内注射利尿剂及多巴胺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 将2001-1~2004-6辽宁省丹东市铁路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71例随机分为2组,A组(治疗组)43例,予以保肝、营养支持、口服利尿剂同时联合腹腔内注射利尿剂及多巴胺治疗;B组(对照组)28例,只予以保肝、营养支持及口服利尿剂治疗.结果 腹水总有效率A组88.4%、B组53.6%,P<0.01.复发率A组32.3%、B组71.5%.结论 腹腔内注射利尿剂及多巴胺,能增加腹水重吸收率,增强利尿效果,减轻抗利尿效应,在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中是安全、经济、有效的.

    作者:沙文裕;沙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胰管结石18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索胰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6年间18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上腹痛、黄疸及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的症状是胰管结石的主要临床表现,但缺乏特征性,X光立位腹部正侧位照片、B超、CT、ERCP、MRCP均可明确诊断.本组18例全部行手术治疗,10例行胰管空肠内引流术,4例行whipple手术,3例行胰体尾切除及脾切除,1例单纯性行胰管切开取石后在胰管放入F24号T型管后缝合胰管切口,术后3月拔除胰管内T管.18例术后腹痛症状消失或显著缓解,胰腺外分泌功能明显改善,9例合并糖尿病术后糖尿病依然存在.结论 慢性胰腺炎和胆道疾患是胰管结石的主要发病因素.B超和CT扫描可作为胰管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手术是治疗胰管结石有效和终的手段,能有效地缓解腹痛及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的症状,但对合并胰腺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症状疗效不明显.胰管结石可合并胰腺癌及壶腹癌,应引起重视.

    作者:田平;王照红;张波;康健;盛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如何正确把握贫血的分类和诊断

    贫血是由许多不同原因或不同疾病导致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对其进行正确的分类和诊断,有助于提高贫血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贫血的分类通常有根据血红蛋白浓度、根据贫血发生的进程、根据红细胞数量、根据红细胞形态以及根据骨髓红系增生程度、根据病理机制等几种.贫血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检查或实验性治疗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作者:任纪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胆囊切除术前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前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240例拟行单纯胆囊切除术病人在术前常规做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并对检查异常者进行分析.结果 1240例中阳性发现188例,其中慢性胃窦炎28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57例,其中12例行手术治疗;十二指肠非乳头旁憩室6例,十二指肠多发憩室2例,其中6例手术治疗;胃癌4例;胃溃疡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6例;十二指肠滞留4例;食道静脉曲张14例;重度胃下垂47例;食道裂孔疝1例.结论 胆囊切除术前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可以发现并存疾病,有利于并存疾病的治疗,对手术适应证的判断和胆囊切除术后问题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作者:党兴宏;李维彪;盛国才;马占才;张承中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血管活性肠肽(VIP):抗炎与器官保护的实验研究进展

    血管活性肠肽(VIP)是一种具有多种免疫调节功能的神经肽.通过特异性膜表面受体,作用于免疫细胞,起抑制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I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的分泌及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产生,抑制T细胞的过度活化,维持机体免疫状态的稳定,阻止炎症反应的过度放大,在器官保护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对机体免疫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李青;蔡立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甲状腺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甲状腺病变在临床较为常见,CT扫描是目前诊断甲状腺病变常用的影像技术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病变的CT图像资料,探讨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刚宪祯;王德广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诊断超声对胎儿的影响

    本文结合本课题组近年来的工作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报道,就诊断超声对胎儿的影响做了较全面的总结.结果 提示以诊断剂量超声辐照小于10 min对胎儿并无显著的不良影响,但多次辐照或辐照时间大于20 min的情况下,诊断超声也可能对胎儿产生多方面的副作用,甚至会影响胎儿出生后的体质.

    作者:彭朗鸣;郭家松;尹春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腹腔穿刺在急腹症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穿刺在急腹症诊断中应用广泛,因其操作简便,不受条件、设备限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我院自1996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腹腔穿刺协助诊断各类急腹症362例,其中腹部闭合性损伤146例,急性腹膜炎216例,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翟建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凯时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照组予以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组(前列地尔注射液)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及微循环障碍.

    作者:王瑞英;张兆杰;许华强;张洪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使用MEB-9100型BAEP仪及ZN-7800型8导EEG仪,对3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检查结果的分析.结果 BAEP正常6例(16.7%),异常30例(83.3%).EEG正常2例(5.6%),异常34例(94.4%).结论 在新生儿期,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功能的准确评估至关重要.其功能状态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脑电图(EEG)关系密切.BAEP与EEG为临床诊断HIE提供了有价值的客观依据,BAEP能客观、直接地反映脑功能状态及埙害程度,而常规的神经系统检查法和测听方法,在新生儿HIE中应用颇为困难,而BAEP检查敏感性高,影响因素小,结果准确可靠,说明BAEP、EEG对HIE的早期诊断,估计预后,指导治疗均有一定的价值,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唯一可靠的测试手段.

    作者:王慧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性化关怀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护士对精神病患者的个性关怀护理达到康复目的,延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方法 将172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时用抛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6例),因经济困难脱落1例,实际完成85例.用护理观察量表(NORP-40)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1],分别对患者入院时及3个月后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3个月后,BPRS评分比较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过护士的个性化关怀护理,使患者及家属情绪稳定,是医院工作成功关键之一.

    作者:许丽荣;刘红霞;马爱荣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老年人结肠癌致肠梗阻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人结肠癌引起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07年1月在北票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23例病人进行总结.结果 23例中21例获得救制成功,2例在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对老年人结肠癌引起的肠梗阻之治疗一定要兼顾治疗及保存生命原则,方法选择上可进可退,一定是个性化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徐占民;刘俊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护理

    股骨颈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多因老年人骨质疏松,反映迟钝,摔倒后外旋暴力而致.受伤后可表现为失去站立和步行功能,局部存在剧烈的活动性疼痛,伤腿外旋短缩畸形.2000年~2005年我科共收治110例伴有不同程度并发症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过正确的治疗和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华守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及其对呼吸系统特殊的保护作用.方法 观察对比治疗组(n=60)与对照组(n=60)RDS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①治疗组RDS的发生率3.3%,对照组15.0%,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早产儿产后立即给予氨溴索对预防RDS、保护肺功能具有较好效果.

    作者:马越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药配合自制软坚散结贴治疗乳癖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自制软坚散结贴治疗乳癖的临床疗效及B超结果.方法 180例乳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50天后症状体征及B超结果.结果 实验组治愈率95.6%,好转率3.3%,对照组治愈率76.6%,好转率11.1%,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中药配合自制软坚散结贴是治疗乳癖的良好选择,无毒副作用,无复发率,无癌变率,经济方便,患者容易接受.

    作者:张丽蓉;刘旭丹;温国庆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急性脑血管病引起肢体偏瘫早期康复的疗效分析

    目的 了解早期进行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8例住院的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组31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27例单纯用药物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应用康复治疗,能较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对预防残疾、降低致残率、减轻致残程度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朝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多发性硬化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研究进展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脱髓鞘性炎症性疾病.趋化因子是一类具有趋化功能的细胞因子,在向炎症区募集并激活白细胞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其与多发性性硬化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关系密切,将为揭示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制、寻找诊断和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新靶点提供新的契机.本文将对趋化因子及受体的分类、特性、致炎机制,及其与多发性硬化(MS)的关系进行阐述.

    作者:张深义;卢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