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棱
目的:探讨对慢性心衰患者佳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入院治疗的92例慢性心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从患者心理情况评分、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生活质量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入院时,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P<0.05).两组精神状态、体力和日常情绪等5项内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方法,效果显著.
作者:侯春菊;赵颖;刘爽;陈鸿;鞠建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比较颗粒凝集试验(TP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对梅毒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来本院就诊的1618例患者(包括皮肤性病科门诊患者、其他科室的住院患者、术前患者、产前检查孕妇及HIV自愿检测者)的标本,采用TPPA、TP-ELISA和TRUST进行检测,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结果:TPPA、TP-ELISA及TRUST检测梅毒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0.1%、19.8%和17.3%.以TPPA为对照,TP-ELISA的阳性符合率为97.5%,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6.0%、99.4%,98.7%.TRUST的阳性符合率为98.2%,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4.6%、99.6%、96.6%.TP-ELISA的敏感性、准确率与TRU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PA、TP-ELISA和TRUST都可以用来检测梅毒,但三种方法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各有千秋,临床上应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检测的方法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梅毒,从而更好地提供诊断参考依据.
作者:何思杰;黄翠芳;冼洁能;曾庆洋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规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门诊自2016年1月起针对门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状况开展PDCA循环管理,在开展PDCA循环管理后的2016年1-12月阶段内随机抽取75名门诊医务人员作为观察组,另在未开展PDCA循环管理而仅开展常规护理管理的2015年1-12月阶段内随机抽取75名门诊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卫生知识知晓情况、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规范操作率、手消毒合格率、卫生手消毒细菌菌落数目.结果:观察组医务人员在手清洗指征、手消毒指征、自我防护知识等手卫生知识方面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医务人员均对手卫生概念较为了解,其手卫生概念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且摘除手套后、无菌操作前、液体暴露风险操作后、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后的手卫生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规范操作率、手消毒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后的细菌菌落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针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开展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规范门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操作,提高其手卫生依从性,有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斯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状况,探索依从性的干预方法.方法:使用自编的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调查问卷和SAS、SDS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健康宣教、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进行依从性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的依从性变化情况.结果:血液透析患者不依从性的比率在43.6%~80.0%,无工作、低收入水平患者的依从性状况差,且焦虑、抑郁水平较高.干预后MHD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依从性客观评分、依从性总分及依从性主观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不依从性发生率较高,加强健康宣教及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陈燕;曾盛芝;杨小燕;周晓艳;侯锐;刘生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无痛性治疗对老年骨折手术后并发创伤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的相关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进一步减少创伤性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老年骨折手术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无痛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伤性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精神障碍发病率为17.86(5/28),高于治疗组的2.78%(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P=0.0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评分为(3.9±1.0)分,高于治疗组的(2.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P=0.01).结论:采取积极的无痛性治疗,能够缓解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症状,减少其发生率.
作者:黄新华;罗少生;胡孔和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6年本院21例肾出血经临床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均经肾动脉造影明确肾出血部位,并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栓塞成功标准是肾动脉栓塞术后造影出血部位无对比剂外溢,临床成功标准是术后3 d内血尿症状完全消失,并对患者手术前后肾功能及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经肾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患者,影像学技术成功率达到100%(21/21),临床一次栓塞成功率达到95.2%(20/21).对所有介入栓塞术后患者平均随访6个月,有3例患者出现肾功能下降,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血压升高,其中1例为术后新发高血压.结论:对于肾出血在临床保守处理无效后,选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有较高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有效率,不仅能快速有效控制出血,保留患肾功能,还可重复治疗,对于肾出血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国永;刘伟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和CIK细胞共同培养后对HepAD38细胞(含整合HBV基因组)的杀伤作用.方法:从乙肝患者外周血中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培养DC,培养DC第5天加入乙肝抗原并收获DC,然后加入CIK细胞,培养出DC-CIK细胞;对照组单独培养CIK细胞.两组在培养15 d后分别收获DC-CIK细胞与CIK细胞,同时作为效应细胞,把含有乙肝病毒的HepAD38细胞作为靶细胞,分别在5:1、10:1的效靶比时进行杀伤试验,使用LDH释放法测定杀伤活性,并用荧光扩增法检测杀伤试验后培养基内HBV-DNA水平.结果:研究组的DC-CIK细胞的5:1效靶比时的平均杀伤率为(54.4±6.3)%、10:1效靶比时的平均杀伤率为(71.5±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IK细胞的(42.4±3.0)%、(59.4±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DC-CIK细胞5:1效靶比时的培养基内的HBV-DNA平均为(1.20±0.30)×106/mL、10:1效靶比时的培养基内的HBV-DNA平均为(1.64±0.60)×107/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IK细胞的(0.90±0.23)×106/mL、(1.28±0.23)×10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与DC-CIK细胞对HepAD38细胞均具有杀伤效果,而且随着效靶比的升高,杀伤效果增强.同时,乙肝抗原致敏的DC诱导出的特异性CIK细胞(DC-CIK细胞),能够有效提高CIK细胞对乙肝病毒感染的HepAD38细胞的杀伤作用,其杀伤作用可能与DC被乙肝抗原致敏后诱导出特异性CIK,增强各自疗效有关.
作者:龚觅;舒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CRRT的治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入住岑溪市人民医院ICU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衰竭行CRRT治疗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2KDIGO标准将急性肾衰竭患者分为早期组Ⅰ/Ⅱ期39例和晚期组Ⅲ期50例,记录两组患者CRRT治疗前的APECHⅡ、SOFA、肌酐、尿素氮、CRP,并且记录机械通气到启动CRRT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到启动CRRT时间、CRRT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经ROC曲线分析两组启动CRRT时机后分出亚组,分别比较早、晚期组中使用血管活性药后较早与较晚启动CRRT组间的CRRT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结果:早期组患者的CRRT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 d死亡率均少于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药物组较早启动CRRT亚组的CRRT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较晚启动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药物组两个亚组的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衰竭的Ⅰ/Ⅱ、Ⅲ期患者分别使用血管活性药后16、8 h内及时启动CRRT为较好时机.
作者:刘远波;张洪宾;曾明昊;黄一洪;李忆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产后随访及再发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产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140例GDM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产妇视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随访,比较两组产妇随访期间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6周至产后1年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脂蛋白、体重、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6周、半年、1年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孕前GDM认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6周、1年对疾病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GDM产妇产后进行随访和再发干预能够有效缓解产妇高血糖情况,提高产妇对疾病的认知,促进其产后体重的恢复,从而控制其血糖水平并改善其糖代谢,促进其产后恢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华;全启花;胡方慧;杨云;邹晓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评价抗菌银离子敷料和普朗特液体敷料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8月-2016年8月在兵器工业521医院和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抗菌银离子敷料和普朗特液体敷料治疗组(A组)、普朗特液体敷料治疗组(B组)和传统敷料治疗组(C组),各40例.比较三组的清创天数、肉芽组织生长天数以及上皮形成天数.结果:A组患者的清创天数、肉芽组织生长天数以及上皮形成天数均短于B组和C组,A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B组(62.5%)和C组(4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银离子敷料具有杀菌作用,普朗特液体敷料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疼痛等作用,两种敷料联合用于糖尿病足患者,可显著改善疗效.
作者:冯颖倩;徐吉芬;韩雪梅;张海雄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血清激素检测在判断早期妊娠流产结局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早期先兆流产孕妇作为观察组(根据安胎治疗结果分成妊娠持续亚组57例和流产亚组63例),同时选取90例正常妊娠的健康孕妇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入院日、入院1周、入院2周时组间孕妇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ROG)、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抑制素A等孕期相关激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入院时、入院1周、入院2周,观察组孕妇的血清E2、PROG、、β-hCG、抑制素A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入院1周、入院2周,流产亚组的血清E2、PROG、β-hCG、抑制素A均显著低于妊娠持续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先兆流产孕妇血清激素水平有明显异常变化,早期血清激素联合检测有利于准确预测和判断早期妊娠结局,为早期正确识别难免流产提供可靠信息.
作者:彭雪秀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胰腺囊性肿瘤的手术时机、方式以及术后并发症处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1月来本院治疗的28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施予相应的检查以明确肿瘤大小、范围、位置和类型,基于此采取相应的手术.结果:2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胰体尾切除8例,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3例,胰腺节段切除术5例,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2例,保留十二指肠行胰头切除术2例.围手术期间未有患者死亡,术后并发症:胰瘘3例,胃瘫2例,通过对症处理均痊愈.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胰腺囊性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针对胰腺囊性肿瘤患者术前检查结果,合理明确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同时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于疗效的提高和预后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作者:朱立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接种流感疫苗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COPD急性发作次数、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急性发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及6MD等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临床效果良好,对于减少COPD急性发作次数、提高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作用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瑞丹;邓琼;吴世臣;徐芳;陆小妹;黄威;张建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择期行上腹部开放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吸入麻醉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每组30例.观察三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采用荧光免疫流式细胞术检测麻醉前和术后6、24、72 h的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计算CD4+/CD8+比值.结果: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麻醉组与吸入麻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麻醉组与吸入麻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三组患者的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72 h,三组患者的CD4+、CD4+/CD8+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术后72 h的CD4+、CD4+/CD8+内下降幅度均明显小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免疫抑制程度较低,有利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拔管,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作者:费寿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复方黄芩含漱液、生物多糖抗菌含漱液以及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含漱液对白血病化疗所导致的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7月-2017年4月在本院进行化疗的白血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复方黄芩含漱液组(HQ组)、生物多糖抗菌含漱液组(SW组)、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含漱液组(NS组),各40例.HQ组使用复方黄芩含漱液,SW组使用生物多糖抗菌含漱液,NS组用生理盐水500 mL加庆大霉素64万单位组成的漱口液漱口,从化疗前的第1天开始至化疗后14 d.观察三组患者口腔炎发生率、口腔炎愈合时间以及口腔炎发生程度.结果:HQ组患者口腔炎发病率为10.00%,明显低于SW组的20.00%,SW组发病率明显低于NS组4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Q组患者口腔炎愈合时间明显短于SW组,SW组口腔愈合时间明显短于N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Q组口腔炎发病程度明显轻于SW组,SW组口腔炎发病程度明显轻于N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血病化疗所致口腔炎的防治中,复方黄芩含漱液效果较好,能够明显降低化疗期间口腔炎的发病率,缩短愈合时间,减轻发病程度,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燕敏;夏维林;李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比较不同体重管理模式对糖尿病超重及肥胖者的体重控制效果,同时观察体重变化对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及体成分等相关并发症风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3-7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磐松楼体检中心体检人员中检出的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群进行筛选,采用自愿报名、严格筛选的方法选择其中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传统健康教育、开展为期16周的疾病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健康管理医生按照流程化阶段管理模式进行个性化动态饮食、运动处方干预健康管理.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管理前后的体重、体成分、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四项等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并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40例患者全部完成观察,对照组有7例未能完成试验观察.经过16周不同干预方式的体重管理后,两组各项观察指标较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试验组干预后的肌肉含量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舒张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观察指标的改善值二分类比较显示除收缩压和胆固醇外,其他各项指标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超重和肥胖者实施除药物治疗和传统健康教育外的个性化动态饮食、运动处方生活方式干预,跟踪指导进行体重管理能更有效控制体重,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相关风险因素.
作者:王宇琴;冉隆梅;陈金荣;林添海;李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穴位艾灸在治疗盆腔恶性肿瘤术后尿潴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8月-2016年11月收治的盆腔恶性肿瘤术后出现尿潴留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促排尿方式(听流水声、热敷、会阴冲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艾灸法进行治疗,穴位选取肾俞、膀胱俞、中极、关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尿流动力学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5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正常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Q-max、Pdet-Q-max、BC、PVR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艾灸法在治疗盆腔恶性肿瘤术后尿潴留中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尿潴留时间,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关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感染暴露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对手术室感染暴露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为降低护士手术室感染暴露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手术室护士27例为调查对象,根据调查对象有无感染情况进行分组,将产生手术室护士暴露感染的11例归为感染组,另16例没有手术室感染的护士归为未感染组.通过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经常遇到的具体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制定合理预防计划.结果:感染组的传递锐器时刺伤、电离辐射损伤、整理锐器时刺伤、有毒性微粒吸入、手术刀坠下扎伤、术区血液喷溅、各种气溶胶造成环境污染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证实,术区血液喷溅、各种气溶胶造成环境污染、传递锐器时刺伤、有毒性微粒吸入、手术刀坠下扎伤、电离辐射损伤、整理锐器时刺伤均为手术室护士感染暴露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相关影响因素主要为电离辐射损伤、传递锐器时刺伤、术区血液喷溅、手术刀坠下扎伤、整理锐器时刺伤和有毒性微粒吸入等,通过逐一对症预防可显著降低手术室护士人员暴露感染的风险.
作者:高轶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应用间苯三酚治疗产程活跃期宫颈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产程活跃期出现宫颈水肿的9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单盲分组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和阿托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局部注射间苯三酚.比较两组宫颈水肿治疗效果、宫口扩张速度、宫口全开时间、产程时间、阴道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宫颈水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宫口扩张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宫口全开时间、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2、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程活跃期宫颈水肿产妇中,采用间苯三酚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有效加快宫颈扩张速度,加快产程进展,有利于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饶伟梅;杨彩英;王光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接受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亚洲患者术后下肢冠状位力线矫正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术后HKA角分为轻度内翻组(174°≤HKA<177°,n=114)和完全纠正组(HKA为180°±3°,n=98),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VAS及HS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轻度内翻组术后的VAS及HSS评分均优于完全纠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下肢冠状位力线无论是完全纠正还是轻度内翻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前的疼痛,并显著提高膝关节功能.相对而言,由于亚洲人的下肢力线普遍存在轻度内翻特点,因此维持术后下肢力线轻度内翻会得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杰华;郭汉明;张彦;康明;王大城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