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欣;王丽娟;林宁;石慧;陈伟;吴玉璘;张敏;潘丽
目的:通过提高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干预措施执行率,从而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8月本院内科ICU需机械通气监护的成人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均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均予以综合性护理。回顾分析2011年5月-2013年1月入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发生感染的概率及患者对不同干预措施的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明显降低了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率,患者的满意程度也越来越高,可见本院对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干预措施的执行率显著提高。
作者:王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同步放疗治疗胃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116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取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同步放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体质量变化情况、食欲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KPS评分变化情况及睡眠质量情况;观察两组患者1、2、3年生存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KPS评分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欲变化情况、体质量变化情况治疗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期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同步放疗治疗胃癌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食欲变化、体质量变化均良好,睡眠较好,且1、2、3年生存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从2013年4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58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78例,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80例,在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2%,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入院时,SAS心理焦虑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责任心,业务熟练程度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重症肺炎,在科学有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不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而且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起到加速康复进程和有效地提升治疗效果的目的,同时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患者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红;李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彩超、MRI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诊断研究,旨在为早产儿的临床脑损伤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20例早产儿,在其住院期间给予振幅整合脑电图、彩超、MRI检查,观察与记录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结果:早产儿中有48例表现为不连续低电压或病理型图形,阳性率为40.00%(48/120),且未能检测到成熟CY。彩超检查结果:早产儿中有33例颅内发现阳性病灶,阳性率为27.50%(33/120),其中15例早产儿被诊断为脑室内出血,占45.45%(15/33),另有18例早产儿被诊断为缺氧缺血性改变,占54.55%(18/33)。MRI检查结果:早产儿中有62例在颅内发现了阳性病灶,阳性率为51.67%(62/120),其中有34例诊断为脑室内缺血,19例诊断为脑实质点状出血,占30.66%(19/62),9例诊断为脑室内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占14.52%(9/62)。结论:MRI对于早产儿诊断的准确性及敏感性明显高于振幅整合脑电图及彩超检查,其中振幅整合脑电图可通过针对早产儿醒睡周期异常改变进行诊断,而彩超则可作为初诊及随访追踪的方法推广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作者:蓝国锋;黄景雄;吴时光;史学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下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4月-2009年3月,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在本科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及双极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本文对此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28.25±31.75)min,体外循环时间(93.25±22.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7.50±20.75)min,双极射频消融时间(17.75±2.25)min。3例心脏自动复跳,1例电击除颤1次后复跳,均转为窦性心律。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住院(9.25±1.25)d,出院时心律均为窦性。4例术后随访5~6年,均维持窦性心律,右心房内径较术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直视下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手术安全,术后长期窦性心律维持率高。
作者:刘胜中;谭今;黄克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形态学改变的特征。方法:对67例(90眼)病理性近视性黄斑病变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必要时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结果:病理性近视性黄斑病变的常见表现有表现8种类型:(1)漆裂纹性黄斑病变:12例18眼,占20%;(2)黄斑前膜性黄斑病变:6例9眼,占10%;(3)Fuchs斑性黄斑病变:5例8眼,占8.9%;(4)黄斑出血性黄斑病变:22例28眼,占31.1%;(5)黄斑萎缩性黄斑病变:9例14眼,占15.6%;(6)黄斑劈裂性黄斑病变:6例6眼,占6.7%;(7)黄斑裂孔性视网膜病变:4例4眼,占4.4%;(8)视网膜脱离性黄斑病变:3例3眼,占2.7%。结论:OCT能直观、清晰地显示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形态;FFA能更准确地确定病变的性质,推测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闫淑;杜敏;邵玲;杨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X线钼靶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128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128例患者行数字钼靶X线摄影、彩色多普勒超声还有两者联合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等指标与病理分析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X线钼靶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相比于单纯应用钼靶X线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以及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诊断,两者联合检查诊断的符合率更高,且上述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本院研究表明,X线钼靶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有效提高患者乳腺癌检查的准确度,并且可以降低对患者的误诊、漏诊等,有较高的诊断应用价值,应当推广使用。
作者:赵学雷;刘永健;毛艳蕊;安学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介绍了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
作者:陈炎;陈亚蓓;陶荣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传统包皮环切术和新型环切法(又称包皮套环法、包皮环扎法)治疗包茎、包皮过长术式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外科采用传统环切法(500例)和新型环切法(又称套环法、环扎法)(2500例)治疗包茎或包皮过长共计3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与不适时间、术者和患者对手术满意程度、术后并发症、愈合时间、包皮水肿、患者对术后外观满意度。结果:显示新型环切法(套环法)手术简单耗时短、极少出血无须止血。术后伤口出血极少25例(占1%),无线结、无须换药拆线、次日可洗澡、边沿整齐等方面优于传统环切法手术(P<0.05)。术后偶有包皮龟头粘连及嵌顿50例(占2%)。适应儿童。传统环切法手术繁琐费时、有出血需止血。术后伤口偶有血肿10例(占2%)、残留止血线结、需要来院换药拆线、边沿不整齐,不能洗澡。术后不发生包皮龟头粘连及嵌顿优于套环法,适应成年人。结论: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笔者认为对于包皮过长、包茎传统环切法较适应成年人。新型环切法(套环法)较适应儿童。术式选择还要根据手术者对不同术式的手术技巧、手术熟练程度和患者的要求等方面考虑。
作者:李华斌;林文;叶祝芹;罗鹏;黎海燕;邓丽君;徐小慧;林育萍;袁文清;邱延平;崔永红;钟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考察2013年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按“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相关文件的要求,对该院2013年1-12月585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85例手术中,预防用抗菌药物92例,预防用药率为15.73%,其中108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者为54例,所占比例达50%。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及品种选择也存在明显问题:预防用药患者中术前未用药而术后才用者占82.61%,预防用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占比也很高,其中选用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分散片作为预防用药者高达76.09%。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主要存在部分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指针过宽、药物品种选择和用药时机不合理等问题。医院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加大医护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培训力度,以充分发挥抗菌药的抗菌特性而减少其耐药菌的出现。
作者:朱勇;曾明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检测中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B蛋白随时间的水平变化,研究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蛋白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对照组人群48例,测定其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蛋白水平。选取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GCS 6~12分)96例,分别于伤后的1、3、5、7、14、21 d取血及脑脊液,检测其S100B水平,比较伤后不同时间的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中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S100B蛋白水平随时间不断变化的,CSF和血清S100B蛋白峰值均发生在伤后第1天和第3天,各时间点CSF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伤后一段时间内CSF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伤后早期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彼此密切相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相关性逐渐减低。
作者:李鹏林;张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发生发展,各种并发症随之而来,其中之一是糖尿病肾病。其是由机体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导致,而DPP-4抑制剂能够降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解,改善机体的高血糖状态,使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得到延缓。除此之外,DPP-4抑制剂对其他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的底物起到作用,例如BNP,活化蛋白C,HCY等的表达,均起到对肾脏的保护。研究DPP-4抑制剂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将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韩海磊;柳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检测HOST2 lncRNA在上皮性卵巢组织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OST2 lncRNA在上皮性卵巢癌、上皮性交界性瘤和上皮性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水平,分析HOST2 lncRNA在不同上皮性卵巢组织表达差异的临床意义。结果:HOST2 lnc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上皮性交界性瘤表达量明显高于上皮性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OST2 lnc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表达量与上皮性交界性瘤表达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HOST2 lncRNA在不同临床分期的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上皮性卵巢癌和交界性卵巢瘤中HOST2 lncRNA均有表达,可作为上皮性卵巢癌早期诊断的一个分子诊断标志物。
作者:刘静;彭萍;汪先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调查重庆市合川区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以重庆市合川区570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以SCL-90总分>160分为心理症状阳性,并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项因子及总均分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症状阳性的比例:医护人员18.95%(108/570);临床护士23.20%(58/250),临床医生15.63%(50/320);区级卫生单位医护人员25.60%(75/293),卫生院医护人员11.91%(33/277)。该地区医护人员SCL-90多项因子分与中国人常模比较有明显差异;区级单位医护人员各项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明显高于卫生院医护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在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性及总均分方面明显高于医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精神病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及偏执等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该地区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区级医疗卫生单位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比卫生院工作人员差,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临床医生差。
作者:李海华;胡振龙;尹欢;陈甜;梁洪涛;张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健康人群和患者的生理信号复杂度问题大家已普遍关注,复杂度的降低已被指出是病理动力学的一个普遍特征。急性脑卒中是神经内外科的常见疾病,之前已有研究指出可以把心率变异性作为预测急性脑卒中预后的指标,然而当时并没有细化研究,也没有给出足够证据。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改善PCI手术患者负性情绪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循环内科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心理护理及干预,对照组则进行常规的心理护理及干预,采用POMS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1、2周后,观察组的各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善PCI手术患者负性情绪中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雅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南京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对错畸形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其与正畸医生对错畸形的认知差异,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指导正畸医生进行更好的诊疗,同时给予大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帮助。方法:对2012-2013年来本科就诊的213名在校大学生的进行错畸形认知问卷调查,所用的问卷包括一般人口调查问卷、据正畸治疗需要指数量表[由牙齿美观因素(AC)与牙齿健康因素(DHC)组成]设计的牙齿美观和健康因素自评调查问卷。被试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知进行AC等级和DHC等级的评分,与正畸医生根据模型测得的客观值所得评分相比较,并进行不同性别、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间主观感知AC等级和DHC等级比较。结果:正畸医生的客观测量等级明显高于大学生的主观感知等级(P<0.05);大学生主观感知和正畸医生客观测量的相应数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女性大学生的主观感知DHC等级显著高于男性大学生,城市大学生的主观感知AC和DHC等级均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主观感知AC和DHC等级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结论:大学生与正畸医生对大学生自身错畸形的美观和健康因素的认知间的差异明显,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加倾向于认为自己牙齿不健康,城市大学生比农村大学生、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加注重自己牙齿的美观和健康情况,应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错畸形知识的宣讲并指导其就医行为。
作者:王晓静;朱华;吉萍;胡峰;耿宁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上尿路疾病的治疗微创化成为一种趋势,输尿管软镜术因其镜体纤细灵活,能主动弯曲,操控性强,可直接观察输尿管、肾盂及各个肾盏在内的整个上尿路集合系统,对上尿路疾病的诊疗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包括上尿路结石、不明原因的血尿、上尿路肿瘤、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膀胱癌术后输尿管-肠段吻合口狭窄并结石等。
作者:江郁慧;杨国胜;钟瑞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256层CT扫描在门静脉成像的佳时间点及分布区间,寻找门静脉成像的佳方法。方法:对30例患者采用256层CT行上腹部灌注扫描,于注射造影剂5 s后行连续动态扫描,曝光时间间隔为3 s,观察门静脉成像全过程,选择佳时相分布区间。以此为参考,在该区间设定多个定时曝光时间点,再对57例患者进行上腹部灌注扫描,于注射造影剂后延迟25 s间隔扫描,间隔时间为5 s,曝光4次,时间点为25、30、35、40 s。从四组门脉期图像中选取佳时相进行门脉系统CTV图像重组。测量门静脉、肝脏CT值,并计算CT差值,评估门静脉成像质量。并分析门静脉佳时间点的分布与受试者心率、体重及身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注射对比剂后25~40s 多时相点定时扫描,对包括95%的患者行门静脉佳时相成像,门脉佳时间点的分布与患者心率分布呈相关性(P<0.05),与患者身高、体重分布无相关性(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多时相点定时扫描,是门静脉成像的可靠方案。
作者:杨帆;田新立;肖正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DNA双链断裂(DSB)是细胞受到电离辐射后严重的DNA损伤,导致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以及DNA损伤修复。DNA损伤发生后,激活细胞内DNA损伤应答,启动DSB修复通路同源重组(HR)和非同源重组末端连接(NHEJ)。HR修复分为联会前期、联会期和联会后期,以姐妹染色单体为模板,进行无错误修复,是保护基因组完整性的主要机制。对IR导致的DSB HR和NHEJ具有互补关系,G2和S期HR是主要修复方式。HR是肿瘤发病风险、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合成致死是HR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机制。本文主要对DSB修复过程中所涉及HR修复通路中的分子机制、合成致死概念及其与NHEJ修复的关系作一综述,并探讨其成为转化医学研究和潜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作者:董隽;张天;碧秀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