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华;刘雪花
精索静脉曲张是导致男性不育的疾患之首,西医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手术有多种并发症且存在复发可能;相对手术而言,针灸是更为安全更为经济也更易操作的治疗手段。针灸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机制不清,本文就针灸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崔应东;胡述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诊治方法和股骨颈骨折的漏诊原因。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07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分析其诊断、治疗方法和股骨颈骨折漏诊率。结果:本研究的11例患者中,有3例股骨颈骨折漏诊,漏诊率为27.3%。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骨折均愈合,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良好,手术切口处均无感染迹象,亦无股骨头坏死等后遗症,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股骨颈临床表现不明显,诊断困难,延迟诊治有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临床病例要注意通过骨科体查和X线、CT扫描来排查股骨颈骨折的可能,对于确诊的患者,早期针对患者骨折情况施行手术,术后复查、随访,以提高骨折愈合率和减少股骨颈骨折漏诊率。
作者:巴吾东·买合苏木;阿力木江·阿布都热衣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术前凝血试验应用于口腔颌面患者手术出血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7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100例口腔颌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的凝血试验将其分成两组:凝血功能异常35例(异常组),凝血功能正常65例(正常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相关临床事件的关系。结果:正常组术中出血量为(388.7±225.3)mL,异常组为(397.8±223.6)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手术时间(3.2±1.2)h,异常组为(2.4±1.3)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临床事件方面,正常组改变或延缓手术0例,因出血使用的全身性止血剂2例(3.1%);异常组分别为22例(62.9%)、20例(57.1%),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相关临床事件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凝血试验对预测口腔颌面手术出血量及相关临床事件没有相关性,但可以预测口腔颌面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有关出血性并发症情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郑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舒适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收治的122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舒适麻醉组和传统麻醉组各61例,舒适麻醉组采取心理干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术后镇痛的舒适麻醉方法治疗,传统麻醉组采取常规麻醉方式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焦虑水平、麻醉效果和手术满意度情况。结果:舒适麻醉组入手术室时(T2)和麻醉开始时(T3)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麻醉组,舒适麻醉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麻醉组,舒适麻醉组麻醉效果Ⅲ级及以上的比例为75.4%明显高于传统麻醉组的42.7%,舒适麻醉组产妇满意度91.8%明显高于传统麻醉组的77.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麻醉流程有利于减轻产妇焦虑,提高麻醉效果和术后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姜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子宫恶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科2012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2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行淋巴清扫时根据采用手术器械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刀组和单极电刀组各51例,超声刀组应用超声刀清扫盆腔淋巴结,单极电刀组应用高频电刀清扫淋巴结,比较两组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数目、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淋巴囊肿形成上的不同。结果:超声刀组与单极电刀组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目明显增多,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淋巴囊肿形成减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刀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中,可缩短清扫时间,减少出血量,更完整彻底地切除淋巴结,缩短术后拔管时间、降低淋巴囊肿形成。
作者:刘超霞;张克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肠疗法治疗妇科手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22例妇科手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在传统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制剂通腑泻热灌肠合剂进行灌肠,观察肠疗法治疗妇科手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腹胀消失时间以及排便时间,要求普外科医生实时观察患者,对治疗无效的患者及时进行再次手术,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结果:22例患者经过治疗,17例患者完全治愈,3例患者好转,2例保守治疗失败再次经腹手术,术后治愈,总有效率达90.9%。结论:肠疗法治疗妇科手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快,是临床上治疗妇科手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优选方案。
作者:汪惠卿;张秋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结合12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救治流程,探讨如何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专业化院前救护。方法:通过对快速出诊、现场救护、合理转送、途中监测、急救绿色通道等环节实施规范化救护流程,从而实现院前救治的及时、准确、有效。结果:12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经院前救护均安全接送入院,住院治疗后基本痊愈81例,部分恢复33例,死亡14例,抢救成功率89.1%。结论:实施及时、准确、有效的专业化院前救护,对挽救患者生命、改善病情转归及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素贞;赵翠梅;梅景华;吕月平;申向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临床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56例为观察对象,依据临床诊治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用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各28例,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85.71%,在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能积极改善微循环和患者听力减退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高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脑钠肽(BNP)及和肽素(Copeptin)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4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AMI组、SAP组、UAP组)及100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进行BNP及Copeptin水平测定,并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MI组、UAP组、SAP组的BNP、Copeptin水平及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AMI组、UAP组、SAP组之间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主干病变者的BNP及Copeptin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病变支数者(P<0.05),而3支病变者显著高于1支与2支病变者(P<0.05),1支病变者与2支病变者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及和肽素Copeptin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及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同时也能反映出心肌受损的程度。
作者:杨萌;王显良;李波;蔡瑞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与探究由妇科手术造成的静脉血栓性疾病(VTE)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从而找出快速合理的治疗途径。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6例VT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下肢静脉血栓(DTV)35例,肺栓塞(PE)1例,对其进行总结与研究。结果: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患VTE的总几率约为0.27%,其中患恶性肿瘤的患者发生VTE的几率(1.59%)明显高于患良性疾病的患者(0.2%);患卵巢癌的患者发生VTE的几率(3.43%)明显高于患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的患者(0.71%、0.74%)。患者患VTE的几率在通过盆腔淋巴结清扫后可见明显上升。DTV患者确诊方式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E患者确诊方式为肺血管三维扫描。结论:患者经历妇科盆腔手术后发生VTE的几率较低,但近年来出现了增长的趋势;卵巢癌与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可增加VTE的发生几率;及时确诊与迅速的针对性治疗对VTE患者极为重要。
作者:黄荣芳;郭宏亮;张燕萍;刘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手术护理有效方法以及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本院收治的236例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患者,分析236例患者治疗全程中护理具体方法,总结有效护理经验。结果:通过有效护理,经过一期取石术或者二期取石术,236例患者取石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石取净率达到92.3%;术后出现胸闷者4例,经过胸腔穿刺治疗后病症去除。术后出现继发性出血58例,对58例患者进行止血治疗,2例患者止血选择开放手术,2例治疗方法为肾动脉栓塞治疗,输血治疗6例。出现术后发热症状54例,经过患者管道畅通以及提高患者感染能力治疗后病症全部消失。结论:护理中健康知识教育、围术期护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顺利进行、良好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病发率的降低以及患者的康复效果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HPV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20例、宫颈炎患者140例纳入研究,检测HPV阳性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宫颈炎组患者中HPV阳性38例(27.14%),CINⅠ组HPV阳性率为76.32%(29/38),CINⅡ组为82.50%(33/40),CINⅢ为92.86%(39/42),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HPV阳性率逐渐增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6.710,P<0.05)。120例CIN患者中,术后6个月HPV阳性率为22.50%(27/120),术后1年HPV阳性率为7.50%(9/120),均明显低于手术前84.17%(101/120)(字2=91.674、142.053,P<0.05)。术后1年复查,9例HPV阳性者中,5例(55.57%)出现CIN病变,111例HPV阴性者中,5例(4.50%)出现CIN病变(字2=28.403,P<0.05)。结论:HPV检测有助于鉴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与宫颈炎、判断CIN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胃体癌选择不同切除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17例诊断为胃体癌且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全胃切除术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17例胃体癌患者中,行全胃切除术者85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者32例。全胃切除术组的5年生存率为48.2%,低于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组的68.8%,但两组中同一临床分期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体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胃切除方式并不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切除方式不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胃体癌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是可行的。
作者:周凯凯;张建文;黄仁峰;赵玉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院妊娠并发子宫肌瘤患者118例施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切除术(肌瘤切除组),与同期行单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12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产后出血、输血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差值、产后出血、输血率及产褥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术前准备的情况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完全可行的。
作者:颜丽娜;郭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肺炎治疗过程中采用普米克令舒联合氨溴索雾化方法对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2年收治的150例新生儿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普米克令舒治疗组、氨溴索雾化治疗组和普米克令舒联合氨溴索雾化治疗组,每组50例患儿,观察比较三组对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普米克令舒联合氨溴索雾化治疗组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普米克令舒联合氨溴索雾化治疗组的住院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停氧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联合氨溴索雾化治疗组对治疗新生儿肺炎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尤其对吸入性肺炎以及感染性肺炎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术式治疗鼻中隔偏曲(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42例D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鼻中隔矫正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粘骨完整性、术后疼痛及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3.904,P=0.001)。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粘骨完整性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术野清晰,对病灶创伤小、疗效肯定,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陈永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教学查房虽是综合医院的常规性工作,但常被忽视。规范的教学查房不但是培养实习进修学生的重要途径,更主要的是提高本院临床医师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是医院文化的传承。通过教学查房培养合格的基层全科医生,实现医师的再培养,从而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适应医疗改革的需要,为建立三级卫生网络提供保障。
作者:尹英杰;黄冬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快速而有效的临床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对2012年6-12月53例临床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送检的角膜刮片标本,同时进行墨汁-KOH湿片法镜检、荧光染色镜检和真菌培养。以真菌培养为诊断金标准,对墨汁-KOH湿片法与荧光染色法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32例真菌培养阳性标本,墨汁-KOH湿片法20例阳性,阳性率为62.5%,荧光染色28例阳性,阳性率为87.5%,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125,P=0.025);两种涂片镜检共为阳性的20例,共为阴性的4例。结论:荧光染色法镜检可以提高真菌性角膜炎的阳性诊断率,是真菌性角膜炎快速、简单、有效的临床实验室诊断方法。
作者:赵志伟;张蕴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中药熏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远期疗效,探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11年11月本院门诊确诊的106例患有盆腔炎性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或静滴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均采用中药熏蒸下腹部同步治疗,两组治疗时间相同。观察和比较两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方法在治疗后半年和1年的回访显示,治疗组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治疗盆腔炎都有一定的疗效,但配合中药熏蒸疗法较单纯西医治疗更能有效长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郭淑红;饶胜国;刘丽;郑淑红;万兰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中药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68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奥曲肽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大黄50 g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临床治疗效果,记录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首次通便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0%,对照组为8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首次通便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曲肽联合中药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