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应东;胡述彬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治疗方法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高渗盐组和甘露醇组,分别静脉滴注7.5%的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AP、CPP以及APACHEⅡ评分和GC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AP、CPP、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渗盐组患者的MAP、CPP均显著高于甘露醇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和5 d,高渗盐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甘露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评分均高于甘露醇组且第5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盐水治疗方法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合并休克,明显升高患者的MAP、CPP,无反跳现象,显著降低APACHEⅡ评分、显著提高GCS评分,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周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全国地市级医院首家转化医学研究所在郴州成立全国地市级医院首家转化医学研究所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揭牌。在挂牌仪式上,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教授程京院士指出,转化医学是21世纪医学研究的主要模式,但目前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脱节,制约着转化医学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密切两者的结合。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病案管理中易发生医疗纠纷的环节和预防措施。方法:加强对病案质量的控制和对病案环节的管理。结果:2012年医疗纠纷发生率2.55%(51/2000)明显低于2011年的7.50%(150/2000),法律知识掌握人数1458例明显多于2011年的560例,患者的满意度94.75%(1895/2000)明显高于2011年的60.0%(1200/2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逐步实行病案双轨制管理和医疗纠纷逐渐增多的情况下,要增强医院的法律意识,同时加强对病案的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胡桂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晚期胎膜早破产妇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将已确诊的120例晚期胎膜早破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宣教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观察组宣教内容的掌握程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68±0.59)d,少于对照组的(5.48±0.9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式可有效改善护理的质量,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和宣教内容的掌握程度,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对产妇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志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和处理由胆囊切除术所致的肝外胆管损伤。方法:对本院普外科2008年2月-2013年1月诊治的28例因胆囊切除术导致肝外胆管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损伤部位、类型及诊断要点、手术方式和预后。结果:全部病例经相关处理后均治愈,予胆管修补术及胆总管T管引流术者3个月后拔管,予肝门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和T管引流术者9个月后拔管,手术后均经8~21 d出院,28例患者5年内随访均无异常。结论:施行胆囊切除术时要掌握、分辨胆囊三角区复杂的解剖结构,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在术中和术后要严密监测手术野、患者自身和切口情况,尽量在术中对胆管损伤做出诊断和处理,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进行修补和引流。
作者:高贤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膀胱镜检查术中的麻醉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4-10月本院进行膀胱镜检查术的99例男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丙泊酚组(A组)、右美托咪定组(B组)、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组(C组),每组33例患者。记录检查中各组麻醉药物的用量,观察并比较三组在检查前、中、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并比较三组的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结果:三组血压、心率与检查前相比较,均呈一过性的下降,A组下降程度大,且意识恢复时间较B、C组明显增加(P<0.05),B组用药剂量大,操作繁琐,C组与A组相比麻醉效果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恢复时间短(P<0.05),与B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用量少,操作简单。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膀胱检查术中能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缩短唤醒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提高患者舒适度,增强手术质量,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柳金强;田松;魏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各级医疗机构中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和管理现状,指导卫生行政部门对各级医院的资源调配和资源配给,调整监管力度。方法:对我市医院采取现场检查及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市现存的不同级别的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体情况为三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经步入了常态化、标准化、规范化;二级医院和二级以下医院的感染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不完善和不合理之处。结论: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加大领导及监管力度,保证基层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作者:刘曼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临床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56例为观察对象,依据临床诊治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用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各28例,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85.71%,在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能积极改善微循环和患者听力减退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高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患者中的实施方法和体会。方法:选取本科2010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189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9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记录两组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与对照组相比较,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老年人不同的生理、心理以及疾病特点对老年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马佳玲;王忠太;王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GP73在PHC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PHC可能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检测20例PHC癌组织(PHC组)和18例正常肝组织(正常对照组)中GP73蛋白以及GP7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PHC组GP7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1.37±0.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3±0.04)(P<0.05);PHC组GP73阳性表达率为80.0%(16/20),正常对照组为5.6%(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C组中GP73蛋白表达量与GP73 mRNA相对表达量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0.76,P<0.05)。结论:GP73在PHC癌组织中呈高表达,GP73能作为一种有临床意义的肝癌标志物,为PHC的诊断提供可靠的标记。
作者:郑飞;陈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血清与胸腔积液炎性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28例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为A组,28例单纯支原体肺炎患儿为B组,28名健康体检儿童为C组,然后将三组儿童的血清与胸腔积液IL-6、IL-2及TNF-α水平进行比较。结果:A组与B组的血清与胸腔积液IL-6及TNF-α水平均高于C组,A组则高于B组, A组和B组的血清及胸腔积液IL-2低于C组,A组则低于B组,A组中大量积液患儿上述指标波动大于少量及中等量积液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血清与胸腔积液炎性指标呈现异常情况,可将其作为了解肺炎及胸腔积液发展转归的指标。
作者:栾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实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本科2012年3-6月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2年7-12月行支气管镜检查的36例患者作为优质护理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血压和心率、检查时间、支气管镜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组检查前血压和心率、检查时间、支气管镜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优化支气管镜检查流程,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创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措施。
作者:岳菊三;杭三华;符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对于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2013年3月本院收治住院确诊为膝关节损伤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MRI检测和关节镜诊断与治疗,观察关节镜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160例患者主要包括月板损伤68.8%、前后交叉韧带损伤12.5%(其中,后交叉韧带5.6%,前交叉韧带6.9%)、内外副韧带损伤15.6%(其中,内侧副韧带8.1%,外侧副韧带7.5%)和胫骨平台骨折3.1%,关节镜诊断准确度较MRI高,尤其对于半月板损伤的患者,采取关节镜诊断更为准确;关节镜治疗前患者的Lysholm评分为(42.2±4.1)分,术后为(85.5±3.1)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对于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准确可靠,且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谭国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教学查房虽是综合医院的常规性工作,但常被忽视。规范的教学查房不但是培养实习进修学生的重要途径,更主要的是提高本院临床医师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是医院文化的传承。通过教学查房培养合格的基层全科医生,实现医师的再培养,从而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适应医疗改革的需要,为建立三级卫生网络提供保障。
作者:尹英杰;黄冬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精索静脉曲张是导致男性不育的疾患之首,西医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手术有多种并发症且存在复发可能;相对手术而言,针灸是更为安全更为经济也更易操作的治疗手段。针灸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机制不清,本文就针灸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崔应东;胡述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益母草胶囊联合低频电脉冲技术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6月在本院生产的124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益母草胶囊联合低频电脉冲技术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复旧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1周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单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应用益母草胶囊联合低频电脉冲技术促进产后子宫复旧临床疗效明显,能显著改善产后产妇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作者:靳美玲;范维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妇产科生产的9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应用生物性可吸收缝合线进行术后的连续缝合,对照组应用普通缝合方式进行术后的连续缝合,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状况、术后情况、住院天数、术后恶露持续时间及疼痛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缝合线能够有效降解,观察组孕妇在出院前切口愈合率91.7%(44/48)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的77.1%(3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有拆线疼痛的孕妇,且均为轻度切口疼痛,对照组孕妇大多出现中到重度程度拆线疼痛,中度程度切口疼痛,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后恶露持续时间等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切口开裂率、切口感染率及脂肪液化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性可吸收缝合线能够在体外得到有效降解,在妇产临床治疗中效果良好,值得在妇产科临床手术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丁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探讨。方法:对近年来在本院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20例BPD患儿的胸部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BPD患儿的胸片:两肺野纹理增多、紊乱、模糊、透亮度减低者5例,两肺磨玻璃样改变及支气管充气征者3例,两肺斑片影者6例,合并肺气肿者4例,双肺弥漫结节影者2例。结论:BPD患儿的X线检查结果虽无明显的特异性,但结合病史进行动态观察对患儿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陈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胃体癌选择不同切除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17例诊断为胃体癌且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全胃切除术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17例胃体癌患者中,行全胃切除术者85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者32例。全胃切除术组的5年生存率为48.2%,低于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组的68.8%,但两组中同一临床分期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体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胃切除方式并不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切除方式不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胃体癌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是可行的。
作者:周凯凯;张建文;黄仁峰;赵玉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脑钠肽(BNP)及和肽素(Copeptin)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4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AMI组、SAP组、UAP组)及100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进行BNP及Copeptin水平测定,并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MI组、UAP组、SAP组的BNP、Copeptin水平及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AMI组、UAP组、SAP组之间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主干病变者的BNP及Copeptin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病变支数者(P<0.05),而3支病变者显著高于1支与2支病变者(P<0.05),1支病变者与2支病变者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及和肽素Copeptin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及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同时也能反映出心肌受损的程度。
作者:杨萌;王显良;李波;蔡瑞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