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忠
目的:探讨万应胶囊和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的混合液(以下简称混合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口腔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手足口病合并口腔疾病(疱疹性咽峡炎、口腔溃疡)住院患儿95例,按入院时间分成治疗组、对照组Ⅰ、对照组Ⅱ。治疗组用混合液涂口腔患处,对照组Ⅰ用万应胶囊涂口腔,对照组Ⅱ用利多卡因涂口腔,4次/d,直至疱疹或溃疡面愈合,其余治疗相同。观察各组患儿口腔疼痛缓解、口腔溃疡或疱疹愈合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平均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P<0.05)。从恢复正常进食时间与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来看,对照组Ⅰ短于对照组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比较平均退热时间,治疗组、对照组Ⅰ平均退热时间相近(P>0.05),而明显短于对照组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液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口腔疾病疗效显著,简单易行,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绍华;李湘玲;黄鹏;邓建荣;刘玉华;蒋英;邱燕玲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对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以MVD进行治疗的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12例,对患者术前采用三维时间飞跃序列技术经磁共振成像判断患者脑病变严重程度,并对手术过程、手术结果进行探讨。结果:术前磁共振成像图显示粗大扭曲椎动脉(VA)偏向于患侧,严重患者对侧的粗大扭曲椎动脉有向患处偏移的趋势。术中有5例患者椎动脉对面神经和三叉神经进行直接压迫,4例患者小脑前下动脉(AICA)和小脑后下动脉(PICA)对面神经和三叉神经间接进行压迫,3例患者小脑后下动脉对面神经进行压迫、小脑上动脉对三叉神经进行压迫。术后,8例患者疼痛症状消失彻底迅速,2例患者1个月后疼痛症状完全消失;2例患者术后7 d疼痛得到缓解,除此以外,还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总结。结论:导致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为血管对面神经造成压迫,其直接或间接的责任血管为粗大移位的VA。MVD效果显著的关键在于该法是从后组颅神经开始,逐渐将VA向下移位,进行解剖,从根本上解决面神经受压迫问题,而并非简单地在神经与血管之间塞进垫片。微血管减压手术可有效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且预后较好。同时本院提倡患者早诊断、找治疗,缩短病程,帮助尽早恢复。此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作者:赵家鹏;马世江;祖向阳;张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曲美布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20例,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试验组采用泮托拉唑、曲美布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对照组予泮托拉唑和曲美布汀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停药3个月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个月后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SAS、SDS值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泮托拉唑、曲美布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能有效预防其复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娟花;刘宏刚;肖国秀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在孕中期妊娠引产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对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引产产妇资料进行分析,将这些产妇(根据产妇引产的日期,单、双)分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方法进行麻醉,试验组产妇采用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镇痛起效时间为(7.4±1.6)min,长于对照组的(3.9±0.6)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产程和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产妇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对照组有3例产妇发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呕吐、恶心等症状,发生率为7.9%。结论:临床上,孕中期妊娠引产中使用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缓解产妇的疼痛,减少对胎儿出生后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黄媛;李晴宇;胡奕芳;王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气道感觉神经末梢(主要是C纤维末梢)释放的P物质(SP)在感染后咳嗽(CP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与地位,并阐述其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深圳市沙河医院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37例作为病例组,另外选取35例健康成人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两组0、28 d痰上清液中SP水平,测试相应时间点肺功能的情况。结果:病例组内28 d痰上清液中SP较0 d明显升高(P<0.05),且组内28 d对应时间点的FEV1及FEV1/FVC较0 d均明显下降(P<0.05)。病例组0、28 d痰上清液中SP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同样,病例组28 d对应时间点的FEV1及FEV1/FVC较正常对照组的28 d均明显下降(P<0.01)。由此可见,肺功能中FEV1及FEV1/FVC指标与SP呈反相关(P<0.05)。结论:气道敏感性增高并伴随以痰上清液中SP增高为特点的气道神经源性炎症是CPI的重要特征,可能在CPI咳嗽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何雪梅;卢育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通过对梅州妇女乳腺疾病的调查与分析,为当地卫生决策部门制定预防对策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9月-2013年9月,采用机会性筛查方法对9428名梅州妇女进行乳腺疾病抽样调查。结果:9428名梅州妇女中,患病人数为4703例,患病率为49.88%,其中乳腺增生率大,为43.28%,其次为良性肿瘤率(5.05%)、其他乳腺疾病(1.47%)及乳腺癌(0.08%);40~49岁年龄组患病率高(60.74%),其次为20~29岁(52.25%)、30~39岁(51.35%)、50~59岁(40.16%)、≥60岁(8.56%);梅州市区妇女乳腺疾病发病率为45.67%,郊县妇女乳腺疾病发病率为52.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区与郊县妇女乳腺局限性增生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该地区乳腺疾病的相关因素为母乳喂养、流产史、肥胖及乳腺疾病家族史。结论:注重加强乳腺癌的二级预防,对影响妇女患乳腺疾病的因素进行仔细观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以及早治疗,能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燕辉;张远香;肖宝玲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心理资本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心理资本问卷对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302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心理资本总均分为(86.47±14.09)分。不同年级、不同态度、有无家人从医的护理本科生心理资本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的心理资本得分处于中点偏上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加强其心理资本的培养,激发其对护理事业的热情,稳定护理事业的基础。
作者:赵美花;商临萍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结合民营医院实际情况,分析药房工作出现差错的原因,提出完善措施。方法:对本院近年来发生的药房差错案例进行总结、调查原因,根据原因制定有针对性地改进策略。结果:出现差错的原因主要在于药品管理不善、医务人员自身职业水平和责任意识弱化、医院缺乏完善的药房管理制度。结论:加强医院药房的管理工作,从药品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管理三大方面着手,对降低民营医院药房出错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升民营医院社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炜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临床路径是一种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能够减少无效医疗费用的支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及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本文从临床路径的概念及来源、作用及意义、国内外应用现状等角度,对临床路径在我国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必要性与存在问题作出深入的剖析和阐述,认为公立医院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对解决群众看病贵,合理应用卫生资源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风年;王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结合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关节镜下等离子软骨修复手术,对照组服用西乐葆胶囊,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服用补肾活血中药胶囊。对比两组WOMAC评分,关节液IL-6和TGF-β1浓度,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疼痛、关节僵硬、生理功能程度以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IL-6和TGF-β1浓度分别为(25.42±3.15)pg/mL、(374.85±133.64)pg/mL,而对照组分别为(74.44±3.49)pg/mL、(535.47±164.53)pg/mL,观察组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2例,占80.00%,而对照组为16例,占40.00%,观察组治疗显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等离子软骨修复手术结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炎症指标,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林忠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套扎、硬化剂及组织胶注射术)联合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共3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先行内镜检查及上腹部增强CT门脉重建。根据食管胃底曲张静脉严重程度采取内镜下套扎、硬化剂及组织胶注射术联合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结果:本组38例患者急诊止血10例,择期治疗28例。随访3~52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复发出血5例(13.1%)。结论:内镜治疗联合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消化道大出血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再次出血发生。
作者:余绪锋;黎振林;陈广林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对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从而找出更适合小儿术后镇痛的药物。方法:以2012年9月-2013年9月的120例手术患儿为对象。将他们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是S组和F组。以舒芬太尼作为S组术后小儿镇痛的药物,F组小儿术后镇痛药物为芬太尼。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术后48 h内各个时点的数据,并对其HR及MAP情况、镇痛效果、镇静效果、并发症情况、家长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在术后小儿镇痛中的镇痛及镇静效果较好,小儿父母的满意程度高且并发症较少。结论:舒芬太尼的镇痛、镇静效果好,并发症情况发生较少。临床上应将舒芬太尼作为小儿术后镇痛的首选药物。
作者:周明;祝小娟;田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环孢素A用于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儿科确诊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共46例,对所有患者使用环孢素A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后每3个月实验室检查指标、症状改善及复发人数等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后,患者各项检查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病理类型疾病缓解率分别为75.0%,91.7%,88.9%,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中,有2例微小病变患者、1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使用半年环孢素A后无效,病情迁延不愈,调整剂量后再次使用环孢素A,疾病均得到一定控制,疗效较好。结论:使用环孢素A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在疾病治疗中抑制自身免疫反应,有效减少炎性反应。短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系数较高。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症状,有效改善蛋白尿且长期预后较好。用药时严格检测药物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可提高用药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曾海江;李静;黄郁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总结T管拔除致胆瘘患者行“三管”保守疗法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7例T管拔除致胆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T管拔除前后,经留置T管的窦道插入硬麻导管、普通导尿管、气囊导尿管,行胆瘘“三管”保守治疗,对患者进行恰当的护理措施,观察其效果。结果:本组7例患者采用“三管”疗法,经恰当的护理措施,均未经开腹手术,保守治疗成功。结论:胆瘘及时发现、早期正确处理,辅以得当的护理措施,可避免再次手术给患者生理心理带来的重创,“三管”保守疗法切实减轻患者各项负担,效果确切。
作者:李慧萍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1例IM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观察分析,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这组病例ER、PR、Her-2、EMA、E-Cadherin、CD31、p53、Ki-67的表达。结果:11例IMPC患者无特殊临床症状和体征。特征性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呈微乳头状或腺样排列,细胞呈里面朝外(inside-out)的排列方式;肿瘤细胞团由纤细的纤维组织分隔,形成主间质分离。印片细胞特征性形态学表现为桑葚体样细胞球表面细胞质呈微绒毛样改变。11例中7例有血管淋巴管癌栓,淋巴结转移率63.64%。免疫组化EMA线状表达于微乳头和腺样结构的外侧缘;E-Cadherin肿瘤细胞间连接面的细胞膜强表达,而间质面的细胞膜表达减弱。Ki-67表达率平均30.3%。ER阳性率81.81%, PR阳性率72.73%。Her-2阳性率(+++)18.18%。结论:IMPC为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学表现的高增殖、高转移潜能的乳腺癌。特征性组织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E-Cadherin、EMA等检测有助于IMP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赵伟志;叶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脑心综合征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前后心肌酶、BN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脑心综合征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给予相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临床总有效率、心肌酶(以血清AST、LDH、CK、CK-MB为主)和BNP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2.5%,显著高于对照组57.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肌酶指标(AST、LDH、CK、CK-MB)、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心肌损害和心力衰竭等情况比对照组稍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依达拉奉治疗脑心综合征患者心肌酶与BNP水平显著降低,可改善心肌损害与心力衰竭等症状,改善预后,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尉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的成功率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18例(共28颗种植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评估。随访1~4年,观察种植体稳定性、上颌窦底高度、上颌窦有无炎症及种植体周围牙槽骨情况。结果:18例患者共26颗种植体术中均无上颌窦穿孔,随访观察种植体均无松动、脱落,上颌窦无炎症发生,全景片示种植体与骨均形成良好骨结合,种植体周围垂直骨吸收均小于1.5 mm。结论:在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上颌窦内提升并同期种植体植入术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徐泽群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心肌标志物的水平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85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59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56例的血浆D-二聚体和几种心肌标志物进行检测,并与同时选取的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其中D-二聚体由法国Stago-STA-R全自动血凝仪完成;以双向测流免疫法检测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globi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UAP组的D-二聚体水平为(11.6±7.3)mg/L、cTnI(0.24±0.15)ng/mL、CK-MB(16.3±7.3)ng/mL、Myoglobin(160.6±42.1)ng/mL;NSTEMI组分别为(13.9±6.7)mg/L、(0.38±0.35)ng/mL、(21.3±16.9)ng/mL、(183.4±48.9)ng/mL;STEMI组分别为(19.2±6.9)mg/L、(5.30±3.61)ng/mL、(50.3±18.6)ng/mL、(238.3±58.6)ng/mL。三组的血浆D-二聚体和几种心肌标志物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TEMI组各指标水平与UAP组、NSTEM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几种心肌标志物在辅助诊断UAP、NSTEMI、STEMI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孙伟娜;陈院朝;蔡文杰;齐惠丽;吴莎莎;王升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人体生理学是临床医学、护理及药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医学基础课。研究人体生理学的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更好地为医学生诠释人体生理学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贺伟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探讨纳洛酮治疗自由基下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2例符合急性酒精中毒诊断标准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进行治疗,纳洛酮剂量为:中度酒精中毒为0.4~0.8 mg,重度酒精中毒为0.8 mg或0.4~0.8 mg重复应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各临床症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38%,且意识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57±0.35)h、(53.81±7.69)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浑身发冷、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及昏迷的发生率分别为20.79%、15.84%、11.88%及7.9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43%、32.67%、26.73%及16.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急性自由基下酒精中毒的疗效较好,意识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延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