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性化护理流程应用于髂骨单边式、开窗式取骨植骨手术中的预后效果观察

荣国琴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 髂骨手术, 取骨植骨
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流程应用髂骨单边式、开窗式取骨植骨手术中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髂骨单边式、开窗式取骨植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骨骼压痛消除时间和纵向叩击痛消除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骼愈合时间、ROM评分优良率、HSS评分优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愈合时间、一期愈合、二期愈合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的护理流程为髂骨单边式、开窗式取骨植骨患者提供对了全面而细致的护理,帮助患者渡过手术后的易感染时间段,有利于促进髂骨的恢复与植骨的增长,有良好的预后效果。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Cook宫颈扩张球囊引产成功率与宫颈长度的研究

    目的:探讨Cook 宫颈扩张球囊应用于妊娠晚期人工引产方法终止妊娠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本院住院,妊娠42周前而未临产,或妊娠晚期由于母亲或胎儿原因,需要通过人工的引产方法终止妊娠,宫颈评分2~6分,自愿选择应用Cook宫颈扩张球囊的妊娠晚期初产妇患者100例,其中宫颈长度小于1 cm的50例为A组,宫颈长度大于1 cm的50例为B组。比较两组产妇引产情况及产痛情况。结果:两组取囊时宫颈扩张到1~2 cm、2~3 cm例数、临产时间、第一产程潜伏期、活跃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失败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长海痛尺为标准,两组产妇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引产成功率与引产术宫颈管长度呈负相关(r=-0.36, P<0.001),与取囊时宫颈扩张情况呈正相关(r=0.52,P<0.001)。结论:Cook宫颈扩张球囊的置入可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的产痛,尤其对宫颈长度小于1 cm的产妇效果更好。

    作者:孙霞;李莹;孙红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肥胖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及胰岛素抵抗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7~14岁肥胖儿童60例及正常体重儿童60例,抽血检测空腹血清25-(OH)D、血糖及胰岛素水平,采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水平。比较两组血清25-(OH)D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差异。结果:肥胖儿童组血清25-(OH)D显著低于正常体重儿童组(P<0.01);肥胖儿童组HOMA-IR高于正常体重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OH)D与HOMA-IR呈负相关(r=-0.596,P<0.01)。结论:肥胖儿童血清25-(OH)D低于正常儿童,且胰岛素抵抗水平高于正常体重儿童,对肥胖儿童监测25-(OH)D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

    作者:吴凡;徐定波;万方锐;胡新菊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医学生职场礼仪培养训练内容与途径浅析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礼仪已逐渐渗透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放之四海而皆准。现代社会中,职场礼仪也逐渐成为行业间潜在的竞争力,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鉴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学生职场礼仪培养训练不容忽视。因此,探究在新医改政策下医学生职场礼仪培养训练内容与途径是各医学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黄莉;谢华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演示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学生对演示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效果的评价,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方法:试验组63例采用演示教学法,对照组63例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分析两组考试成绩,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护理专业学生对演示教学法在基护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的认同率普遍较高,并且试验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Z=2.135,P=0.04)。结论: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运用演示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方便学生直观地学习实训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有利于基护实训的教与学,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潘红玲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穴位按摩联合心理干预对甲亢失眠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并探讨穴位按摩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甲亢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2例甲亢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项目,对照组选用镇静催眠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4%,高于对照组的67.74%(P<0.05);两组SAS和SDS评分均比心理干预前低,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亢失眠患者实施穴位按摩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可提高睡眠质量,有效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作者:汪巧玉;林彩云;王列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姜茯组合物的抗癌止呕作用

    目的:研究茯苓与生姜组合物的抗癌止呕作用。方法:通过顺铂、硫酸铜所致水貂呕吐模型观察茯苓与生姜组合物的止呕作用;观察茯苓与生姜组合物对小鼠S180肉瘤、小鼠肝癌H22、小鼠艾氏腹水瘤的抑制作用。结果:茯苓与生姜组合物对顺铂、硫酸铜所致水貂的呕吐反应均有对抗作用,对小鼠S180肉瘤、小鼠肝癌H22、小鼠艾氏腹水瘤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结论:茯苓与生姜组合物可抗癌止呕,是天然、低毒的药物。

    作者:李晓玲;綦素霞;张庆;华坚;周涛;张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培美曲塞二钠或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二钠或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80例晚期NSCLC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吉西他滨加奈达铂组(GN)40例和培美曲塞二钠加奈达铂组(PN)40例。GN组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d 1,8;奈达铂80 mg/m2,d 2。PN组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d 1;奈达铂80 mg/m2,d 2,两组均为每21天为一个周期重复,完成2个周期后进行评价。结果:PN组有效率为42.5%,GN组为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小于GN组(P<0.05)。结论:培美曲塞二钠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吉西他滨加奈达铂的疗效相当,但副作用明显减少,可以作为临床一线治疗。

    作者:李真斌;陈轩;易向军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口腔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措施及效果

    口腔组织胚胎学是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组成部分,也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由于课时紧,内容繁杂、抽象,教学难度较大。实践证明,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学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作者:夏平;徐邦生;王晓冬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负性情绪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合并负性情绪的情况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于某三级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CAP患者387例,登记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PSI肺炎严重度评分,住院72 h时采用医院抑郁焦虑量表(HADS)测量相关变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72 h时109例患者存在负性情绪,占28.16%,其在文化程度、PSI评分、疗效、付费方式和家属负性情绪方面与其他278例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AP患者合并负性情绪的比例高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方桂桔;焦维克;薛青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表达FOXM1与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表达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与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115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肺癌完全性切除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取肿瘤组织,并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FOXM1表达检测。结果:FOXM1表达阳性组与FOXM1表达阴性组之间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OXM1表达阳性组的临床分期显著高于FOXM1表达阴性组(P<0.05)。FOXM1表达阳性组的1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NSCLC组织表达FOXM1与临床分期有一定的关系,且与预后呈负相关。

    作者:江峰;吕赛平;黄秀珍;彭晓;匡裕康;吴九发;王东升;黄建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某大学本科生乙肝免疫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某大学本科生乙型肝炎免疫状况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大学生乙肝免疫水平,并探讨其预防干预措施,为指导大学校园内乙肝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体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某大学不同年级本科生进行乙肝抗-HBs检测。结果:大一新生乙肝抗-HBs阳性率低于其他年级(P<0.05);男生乙肝抗-HBs阳性率低于女生(P<0.05)。结论:大学新生入学体检的同时进行乙肝防治健康教育,并进行乙肝疫苗强化接种,对于提高大学生乙肝保护性抗体,建立人群乙肝免疫屏障,降低大学生乙肝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闫修荣;秦玉玲;秀兰;杨雪洁;张婷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妊娠后期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效果。方法:对于HBV DNA≥10×5e拷贝/mL的孕中妇女,经知情同意服用药物的作为治疗组,于妊娠28周以后加用替比夫定600 mg,1次/d,用药期间监测CK变化;不能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新生儿于出生后6 h内采血,检测HBsAg、HBV DNA,比较新生儿的阳性率。结果:治疗组产前HBV DNA水平较初检明显下降(t=8.14,P<0.001),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新生儿HBsAg、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14%、0,低于对照组(χ2=4.19、5.09,P<0.05)。治疗组1例发生CK一过性升高。结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有良好的效果,并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用药期间要加强CK监测,注意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江珍云;蔡云峰;高美红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在无创性通气条件下快速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简易方法

    目的:探讨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快速简易方法,提高动物存活率。方法:使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小鼠,在无创性机械通气的条件下开胸,将心脏轻轻挤出胸腔后,用手术针钩断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LAD),通过观察存活率、心电图改变和组织病理学染色来评价心肌梗死模型是否成功。同时与冠状动脉结扎组进行比较。结果:LAD钩断术后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TTC染色可见明显的梗死区域,术后4周心肌发生纤维化;模型组的术后存活率为85%,而冠状动脉结扎组则为54%。结论:应用这种改良的新方法可以快速并成功地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

    作者:卢新林;岳玉霞;严泉祥;何原;陈文江;陈灿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心得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是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过程中引起的并发症,是指诱导排卵药物刺激卵巢后,导致多个卵泡发育、卵巢增大、雌激素水平过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病理状态。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本病的中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分类、治疗、预后及预防的体会作一总结。

    作者:仰漾;许小凤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从“瘥后防复”角度探讨芪苈强心胶囊的临床应用

    芪苈强心胶囊是运用络病学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针对阳虚血瘀型患者。“瘥后防复”是中医“治未病”理论之一,以“扶助正气、强身健体、防止疾病复发”为指导思想。中医体质辨识是对中医辨证的发展与简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质以阳虚质和血瘀质为主。芪苈强心胶囊可以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阳虚质、血瘀质或两者兼夹的体质,从而预防慢性心衰的复发,符合中医治未病中“瘥后防复”的理论。

    作者:庞庆荣;陈守强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经络催眠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经络催眠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确诊为失眠的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予安定片口服,研究组30例患者行经络催眠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睡眠指标与多导睡眠图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33%较对照组70.00%高,PSQI评分(7.54±1.42)分与REM%(12.57±3.87)%较对照组(10.25±1.37)分、(17.08±5.41)%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的SDS、SAS评分均比治疗前及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觉醒次数、REM期时间、NREM%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络催眠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王笃桂;周波;左晖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13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适应证、消化道重建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132例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治疗经验。结果:术中无死亡病例。消化道重建方式均为Child术式,其中胰肠吻合方式:传统胰腺空肠端端吻合术11例;捆绑式胰腺空肠吻合术24例;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术84例;胰腺空肠导管对黏膜吻合13例。132例全部经病理学确诊,其中胰头癌72例,壶腹部周围癌28例,胆总管下段癌15例,十二指肠癌5例,慢性胰腺炎3例,胰头浆液性囊腺瘤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1%,其中术后出血6例(4.5%),胰瘘22例(16.7%),肺部感染8例(6.1%),胆瘘5例(3.8%),胃排空障碍4例(3.0%)。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较复杂的手术,是胰头癌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出血、胰漏、胆漏和腹腔感染等是PD术后主要并发症,术中仔细操作并采用合适的吻合方法,术后密切观察和积极处理并发症是减少PD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孙康;崔磊;谢嵘;瞿建国;黄润生;张建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气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气药灌肠和常规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随机双盲分为气药灌肠组20例和常规灌肠组22例。两组灌肠药物均为康复新液加中药水,其中气药灌肠组采用电脑灌肠仪加压灌肠,常规灌肠组采用煎药保留灌肠。观察两组综合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药灌肠组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脓血便、黏液便及糜烂溃疡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灌肠组(P<0.01)。结论:康复新液加中药水煎药气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提高疗效,改善症状。

    作者:郭丽;陈洮明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斜视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斜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所有斜视患儿中分层抽取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斜视矫正手术,抽签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依从性、家长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及家长总依从率100%,护理总满意率98%;对照组分别为90%、8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家长自我护理能力、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视患儿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效果明显,可极大的提高患儿及家长依从性,配合治疗,缩短住院时间,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作者:周圆;张洁莹;杨红云;饶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中药材挥发油含量与提取时间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中药材挥发油含量与提取时间及出油高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技术对12种中药挥发油含量进行提取,并研究其提取时间及出油高峰的关系。结果:12种中药中八角茴香的挥发油含量高,木香和佛手的含量低;丁香挥发油的提取时间长,苍术的短;丁香的出油高峰持续时间长,而佛手的短。结论:水蒸气蒸馏技术是一种提取中药材挥发油的主要方式,通过对花椒等12种中药材挥发油提取的实验研究,发现不同中药材挥发油的含量及提取时间差异较大,其含量与提取时间无绝对相关性。

    作者:刘继鑫;刘伯阳;刘秀财;孙艳;孙艳宏;郭家;张浩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