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娴;熊盾;杨波;李海燕;李秋宇
目的:探讨PCR反向膜杂交法在CT、UU、NG三种性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86例疑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分别采用PCR反向膜杂交法及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培养结果比较。结果:FQ-PCR检测CT、UU、NG阳性率高于培养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R反向膜杂交法与培养法及FQ-PCR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R反向膜杂交法、FQ-PCR检测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CR反向膜杂交法检测特异性高于FQ-P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R反向膜杂交法筛查CT、UU、NG准确,快速,且筛查特异性高于FQ-PCR,值得临床推广适用。
作者:王涛;王鹏;董丽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血清CA125及CA199检测水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AFS)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应用微粒子发光方法检测1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及CA199指标,患者手术后将55例患者按术中所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AFS分期分成Ⅰ、Ⅱ、Ⅲ、Ⅳ四组,入组的5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都排除患有其他妇科疾病。结果:血清CA125及CA199水平随AFS分期的增高而升高,Ⅰ期与Ⅳ期、Ⅲ期与Ⅳ期、Ⅱ期与Ⅳ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相关性。结论:血清CA125和CA199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中有不同表达,随AFS分期的增高而升高,二者联合测定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并能能够更准确的判断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
作者:刘泽星;徐驰;卢北燕;温义成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型鼓室成形术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的适应证及对术后听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完壁或开放型鼓室成形术,观察鼓室成形术的手术适应证及对患者术后听力效果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患者气导听阈与骨导听阈显著降低(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出现26例复发病例,复发率为15.48%。结论: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可改善患者的听力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跃武;谢瑞昀;朱友莲;叶伟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电脑妇科治疗仪配合中药治疗中期妊娠引产合并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中期妊娠引产合并尖锐湿疣的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电脑妇科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是91.3%和78.2%,经为期3个月的随访后,两组的复发率分别是0和26.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脑妇科治疗仪配合中药治疗中期妊娠引产合并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爱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证明人血清直接培养乳鼠成纤维细胞是可行的。方法:将乳鼠成纤维细胞分别在胎牛血清及人血清中培养,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及密度,同时用MTT比色法检测吸光度来对比成纤维细胞在胎牛血清及人血清中的增殖活性。结果:两种实验方法均显示:两组成纤维细胞在第一天的增殖活性无显著性差异,第四天人血清组的成纤维细胞增殖明显比胎牛血清组活跃。结论:乳鼠成纤维细胞在人血清中不仅可以存活,而且有增殖行为。
作者:肖扬;李裕舒;董平栓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ⅠB至ⅡA期宫颈癌宫旁浸润应用CT及B超检查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经病理学明确诊断为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应用CT及B超检查对ⅠB至ⅡA期宫颈癌宫旁浸润的诊断准确率,评价两种检查对ⅠB至ⅡA期宫颈癌宫旁浸润的诊断价值。结果:CT检查及B超检查对ⅠB至ⅡA期宫颈癌宫旁浸润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存在显著差异,CT检查的灵敏度为83.33%,明显优于B超检查的50.00%(χ2=4.5000,P=0.0338);而CT检查的特异度为88.89%,明显优于B超检查的74.60%(χ2=4.3081, P=0.0379)。CT检查的诊断价值显著高于B超声检查(P<0.05)。结论:CT检查及B超检查均对ⅠB至ⅡA期宫颈癌宫旁浸润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但CT的诊断价值较B超检查更优。
作者:魏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分析蜗性听力损失伴耳鸣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耳鸣频率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DPOAE以系统自带的设置,其中f1:f2=1.22,f2频率范围0.553~8.837 kHz,L1=65 dBSPL,L2=55 dBSPL,测定常规频率(125 Hz~8 kHz)的纯音听阈,并进行耳鸣匹配测试。结果:耳鸣频率与DPOAE比较,耳鸣频率在3000 Hz,4000 Hz,6000 Hz,8000 Hz的有175耳(78.5%),DPOAE F2幅值下降频率在3125 Hz、4416 Hz、6250 Hz、8837 Hz的有194耳(86.7%),耳鸣频率与DPOAE F2幅值下降频率具有一一对应关系的为46耳(20.1%)。结论:耳鸣的频率范围与DPOAE下降频率范围在蜗性聋中有对应关系,但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
作者:郭恩钦;刘蓬;郭华民;安玲玲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可能发展为哮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访3年。对患儿性别、出生时母亲年龄、父亲吸烟、出生体重、发病时情况、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家族史、免疫球蛋白、喂养方式、吸入激素、过敏体质、被动吸烟、免疫球蛋白、血常规、微量元素等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居住地、父亲吸烟与否、患儿出生时母亲年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家庭装修与否、发病季节、毛细支气管炎期间住院天数、RSV感染、药物食物过敏史、被动吸烟、哮喘及过敏性鼻炎家族史、特应性体质、反复呼吸道感染、血IgE、血铅、血锌、血清铁、嗜酸细胞计数与毛细支气管炎后转化为哮喘有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孩)、患儿出生时母亲年龄、被动吸烟、春季发病、RSV感染阳性、出生体重异常、药物或食物过敏史、哮喘家族史、血IgE升高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转化为儿童哮喘的危险性高。结论:对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的危险因素,应及早积极干预,降低发病率。
作者:张怡;陈培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5例MDS及AML患者,给予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7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66.7%(10/15),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继发感染,Ⅲ~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80.0%(12/15),感染发生率93.3%(14/1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可以有效治疗MDS及AML,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曹海武;王智;赵晓红;陆时运;周仲昊 刊期: 2014年第31期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兴怀教授领衔的青光眼遗传学研究小组与四川省人民医院、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等单位合作,经近3年研究和多方面的论证,首次发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与体内ABCA1基因变异存在显著关联。该成果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相关论文已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引起世界眼科界关注。青光眼是全世界首要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其中闭角型青光眼因发病时常常会出现眼红、眼痛、头疼、呕吐等明显症状易引人关注;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往往没有症状,发现时已至晚期,此时视神经已经损伤,且无法恢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常见的原发性青光眼的亚型,具有起病隐匿,发病率高,致盲率高的特点,目前其发病原因仍不清楚,治疗手段亦仅限于用降眼压药物或激光、手术降压来控制、延缓病情发展。近年来,随着遗传学研究手段的进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成为疾病遗传学研究领域的热点。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研究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的微创大隐静脉电凝术。方法:分析2007年3月-2013年3月使用微创大隐静脉电凝术治疗的268例(315条肢体)大隐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手术成功。单侧肢体手术时间为30~56 min,平均44 min,住院时间3~14 d,平均5.3 d,住院总费用938.2~3256.5元,平均2102.6元。并发条索样硬结52条(16.5%),局部炎性肿块30条(9.5%),皮肤灼伤16条(5.1%),内踝处皮肤感觉异常5条(1.6%)。术后随访1~3年,局部复发6条(1.9%),无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结论:经过改进的微创大隐静脉电凝术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恢复时间短、术后美观、效果好,不但节省了医院成本,并且使患者在基层医院应用较低的医疗费用,就能得到微创治疗,是一种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的治疗方法。
作者:于海龙;冀晓薇;刘英夺;刘国安;王玉忠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比较不同方案治疗术后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发生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转移癌的患者,分为对照组(FOLFOX4方案单纯化疗)和观察组(三维适形放疗同步FOLFOX4方案),比较两组肿瘤控制率、KP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远期生存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肿瘤控制率为8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1%,观察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累积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步FOLFOX4方案治疗术后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转移癌效果确切,有利于肿瘤的控制,近远期疗效均好。
作者:王洪云;疏云;吴燕玲;陶黎明;胡贤春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研究学习困难儿童的气质、智商与正常儿童的差异,针对其不同特点,采取因材施教,促进儿童情绪和社会性行为的健康发展,防止行为问题的发生。方法:观察组208例(选IQ>70以上),平均成绩连续2年在班级第10百分位以下的儿童,对照组200例,与观察组同年龄段,平均成绩中上水平的正常儿童。两组儿童均采用8~12岁儿童气质问卷(MCTQ)、儿童韦克斯勒智力测试(WISC-R)对气质、智商进行评定。结果:(1)观察组总智商(FIQ)、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气质9个维度中部分维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学习困难儿童存在智力结构发育不平衡,气质特点有特殊性,应根据气质特点给予因材施教,让他(她)们健康成长。
作者:易俊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对复方双层缓释药膜的制备及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分析。方法:复方双层缓释药膜制备、应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病例。结果:复方双层缓释药膜为黄色半透明薄膜,有一定的韧性,具有明显的冰片及人工牛黄的清香气;复方双层缓释药膜、养阴生肌散组,总有效率分别达98%、84%,尤以复方双层缓释药膜临床效果良好,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该膜制备工艺简单,止痛迅速,对缩短溃疡期,促进愈合,提高临床治疗疗效非常确切,具有可行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赵呈利;孙迎东;荣丽;孙继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99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1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施行腹腔镜Heller肌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05.2±25.6)min,术中平均出血(32.3±12.0)mL。其中术中食管黏膜穿破2例;反流性食管炎2例;1例仍有轻度吞咽困难。手术效果优良率87.5%(14/16)。结论:腹腔镜Heller肌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式,术中精细操作,术后严密检查,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春雷;董建敏;邬林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急诊外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方法:随机在急诊外科实习的学生中抽取80名分为两组,分别接受PBL教学和传统教学,实习结束进行考试和问卷调查。结果:考试成绩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PBL组学生对急诊外科实习更感兴趣。结论:PBL模式能激发学生对急诊外科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唐东;周庆;朱东波;吴彩霞;袁芳;陈晓庆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症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单药组盐酸羟考酮控释20 mg/片,口服每12 h 1次。联合组盐酸羟考酮控释20 mg/片,口服每12 h 1次;加巴喷丁胶囊300 mg/片,口服每12 h 1次。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单药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83%(17/24)、91.67%(22/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是便秘,恶心呕吐。结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症神经病理性疼痛明显优于单药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方案,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相互取长补短,止痛效果好,安全有效并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娴;熊盾;杨波;李海燕;李秋宇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分析妊娠中期子宫动脉血流频谱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妊娠中期孕产妇124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应用超声检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参数RI值、PI值、S/D值,分析不良妊娠结局与子宫动脉血流频谱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24例孕产妇中,正常妊娠97例,不良妊娠结局者27例,比例21.77%;27例不良妊娠结局孕产妇中,7例妊高症(25.92%),6例妊娠期糖尿病(22.22%),5例低体重儿(18.51%);正常孕产妇左侧、右侧、双侧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参数RI值、PI值、S/D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与正常孕妇相比,仅RI较小值、PI较小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迹组与无切迹组不良妊娠结局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中期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参数改变与妊娠期糖尿病密切相关,子宫动脉血流频谱对指示不良妊娠结局有一定价值,具体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作者:张华珍;李旺英;陈顺结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感染(SFTS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以及SFTSV基因序列。方法:收集本市2014年4-6月某医院送检的2例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SFTS)患者的血清标本,经核酸荧光PCR检测阳性确诊。对病毒核酸测序并与GenBank数据比对。结果:两名患者均有典型的SFTSV感染的临床症状,以发热、腹泻为首发症状,血常规见粒系及血小板呈进行性降低。从2例患者血清提取的核酸经测序,其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SFTSV进行比对,0428株(安庆)的RNA多聚酶、糖蛋白、NS蛋白的同源性与安徽代表株AHL/China/2011的同源性高,均达到99%。0507株(滁州)上述目的基因与江苏株JS2011-013-1的同源性高达99%。结论:SFTSV在本地区散发存在,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提示其来源或有差异。
作者:石利民;何敏;乔梦凯;雍玮;曾理;王璇;张洪英;丁洁 刊期: 2014年第31期
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依据区域药品生产、药品流通、药学服务三领域职业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有效融入国家和医药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遵循职业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宽基础、活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陈双秀;李恬;王传珂 刊期: 2014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