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氨溴索对老年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徐化静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盐酸氨溴索,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摘要: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对老年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65~75岁冠心病行OPCABG术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静推,每8小时一次,术前3 d开始应用,术后应用3 d;治疗组给予盐酸氨溴索30 mg静推,每8小时一次,术前3 d开始应用,术后应用3 d。气管插管后手术前、术后及拔除气管插管前,分别做右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测定灌洗液中总磷脂(TPL)、饱和卵磷脂(SatPC)和总蛋白(TP)量。取SatPC/TPL和SatPC/TP比值作为判断PS活性水平的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后SatPC/TPL和SatPC/TP值明显低于术前(P<0.05),拔管前基本恢复。治疗组术前、术后SatPC/TPL和SatPC/T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能促进老年OPCABG患者PS的合成和分泌,防止PS下降,从而改善术后患者肺功能。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对于无症状性的心肌缺血(SMI)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临床分析。方法:采集本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98例和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98例,先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观察,再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观察,总结两种检查情况。结果: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出现313阵次ST段缺血性改变。上午6~12点发作152阵次,占48.56%;下午12~18点发作64阵次,占20.45%;夜间18~24点发作54阵次,占17.25%;凌晨0~6点发作43阵次,占13.74%。98例患者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共发作210阵次,所占比例为67.09%。SMI患者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比较ST段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应用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可以有效检查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情况,提供了临床工作依据,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阚小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急性心肌梗死给予脑钠肽前体检测对溶栓治疗预后的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成功溶栓患者中是否发生早期心血管事件,比较其血浆N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差异,并研究其与血清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成功溶栓治疗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1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前测定NT-proBNP。随访30 d,观察30 d内是否发生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等情况。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与否、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肌梗死的发生部位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NT-proBNP水平与cTnT、CK、CK-MB、LVEDV存在正相关(P<0.05),与LVEF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测定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对评估AMI经过成功溶栓治疗的患者30 d内发生心血管事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自强;于力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Gal-3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瑞舒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Gal-3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及瑞舒伐他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同时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依诺肝素等药物。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qn,B组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qn。患者入院PCI术前,治疗后1周、4周测定Gal-3、NT-proBNP浓度。入院治疗后24 h、1周、4周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Gal-3水平较PCI术前明显升高(P<0.05),NT-proBNP水平较PCI术前明显降低(P<0.05),LVEF较入院24 h升高(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Gal-3、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后1周明显降低(P<0.05),LVEF较治疗后1周明显升高(P<0.05),B组变化更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Gal-3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7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761,P<0.05)。结论:AMI患者Gal-3水平与心功能变化呈负相关,可以反映AMI患者的心功能情况;长期大剂量口服瑞舒伐他汀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

    作者:李兆欣;翟朝晖;李耀民;郭园园;李臣文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超声预测单绒毛膜双胎中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儿妊娠结局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预测单绒毛膜(MC)双胎中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儿(sIUGR)妊娠结局的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7月在本院接收的60例超声预测单绒毛双胎中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儿,对患者加强整体护理,回顾分析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产妇心理状况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死亡率为3.3%。结论:单绒毛膜双胎当中sIUGR采取超声预测,并加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赖爱如;甘嫦勋;陈南生;刘惠英;周玉嫦;苏凤笑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支气管镜活检小标本检测DNA含量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小标本行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对于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筛选2010年4月-2011年4月于本院呼吸内科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患者,以30例肺癌患者及35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DNA含量分析,对比分析两组间DI、异倍体率、SPF、PI的差异,评价其对于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肺癌患者的DI值、异倍体率、SPF及PI均较肺部良性病变患者显著升高(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DNA含量分析、细胞学检查对于肺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0.0%、73.3%、43.3%,DNA含量分析、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于肺癌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细胞学检查(P<0.05),而DNA含量分析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采用两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检出阳性率,可达90.0%。结论: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内DN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DNA含量分析,对于肺癌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钱文霞;陈丽秀;朱敏锋;王姝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在脊柱手术控制性降压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与分析脊柱手术控制性降压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本次所研究60例ASA I~II择期手术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心率及动脉压变化情况。结果:实施手术后,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出现明显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于脊柱手术控制性降压中,其可有效控制患者术中心率及血压情况,进而可促进手术顺利进行,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作者:马凤亚;刘剑锋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的超声诊断价值,并对预后进行分析。方法:2007年1月-2014年3月,对本院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的11例孕妇进行观察,重点扫查胎儿双侧肺,观察病灶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应用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血供情况,并注意观察有无胎儿水肿和其他胎儿异常畸形存在,随访临床、影像或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检出的11例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中,10例病灶位于单侧肺,1例病灶双侧肺均有;单侧肺病例中,6例位于左侧,4例位于右侧;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3例;4例伴有羊水过多;2例Ⅲ型伴有胎儿水肿;1例Ⅱ型伴有同侧胸腔少量积液及合并胎儿唇裂畸形;2例Ⅱ型定期复查显示病灶逐渐缩小;1例Ⅰ型出生后经手术治疗,术后患儿如常;7例选择终止妊娠,引产后病理证实与超声诊断相符。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畸形,可对病灶进行分型并评估预后。

    作者:温海群;李金莉;严富良;梁凤伟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腕骨骨折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腕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腕关节损伤患者分别进行了DR平片、16排螺旋CT检查,将CT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planar reformation,CPR)、容积重建(volume reformation)后处理;将多排螺旋CT轴位、后处理图像及X线平片三者所显示的腕关节骨折和脱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6例患者中,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发现全部93个腕骨骨折,显示率100%;CT轴位发现78个,显示率83.87%;DR平片发现61个,显示率65.59%,三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P=0.000)。结论:多排螺旋CT后处理图像在显示腕骨骨折方面具有优势,尤其对隐匿性骨折的确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敬哲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PFNA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运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及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运用效果。方法:本院2009年4月-2013年5月住院的4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记录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术后随访6~8个月,观察记录全部患者有无内固定物松动、手术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股骨头坏死等情况出现。通过Harris疗效评价标准对所有患者术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全部患者的手术均进行顺利,术后影像学资料证实骨折复位情况良好,手术时间平均(55.7±7.6)min,手术出血量平均为(53.8±9.3)mL,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手术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股骨头坏死等情况出现,所有患者骨折均完全愈合。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3.7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易操作、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丁明波;郭红军;邓志荣;杨勇杰;杨乐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对照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48例)在围手术期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 d、进入手术室初以及麻醉苏醒时的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并记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初以及麻醉苏醒时的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与术前1 d相比无明显差异,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给予全面护理干预能够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紧张恐惧感,减轻了手术刺激带来的生命体征变化,从而使患者能更好地接受手术治疗,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作者:胡翠竹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术中引流在乳腺多发良性肿块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处理乳腺多发良性肿块术中引流的应用及优势,总结麦默通技术的经验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3月106例289处乳腺病灶行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细节的不同分成术中引流组54例患者及非引流组52例患者,观察两组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106例289处乳腺病灶均完整切除,非引流组出现5例术后出血。与非引流组相比,术中引流可明显降低术后血肿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对乳腺多发良性肿块可达到准确切除及兼顾美容的治疗目的,操作简单、安全,手术并发症少,如采用术中引流的方法更能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且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金科;章远江;许健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的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晚期胆道系统恶性肿瘤26例,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每21天为一周期。结果: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的客观有效率为34.6%(9/26),疾病控制率为73.1%(19/26),其中CR 1例,PR 8例,SD 10例,PD 7例;化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21例,80.8%)、白细胞减少(18例,69.2%)、血小板减少(12例,46.2%)、血红蛋白减少(10例,38.5%)、肝功能损害(11例,42.3%)、口腔黏膜炎(8例,30.8%)、肾功能损害(5例,19.2%)、腹泻(5例,19.2%),均在可耐受范围。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有效,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良好。

    作者:杨爱荣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盐酸氨溴索对老年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对老年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65~75岁冠心病行OPCABG术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静推,每8小时一次,术前3 d开始应用,术后应用3 d;治疗组给予盐酸氨溴索30 mg静推,每8小时一次,术前3 d开始应用,术后应用3 d。气管插管后手术前、术后及拔除气管插管前,分别做右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测定灌洗液中总磷脂(TPL)、饱和卵磷脂(SatPC)和总蛋白(TP)量。取SatPC/TPL和SatPC/TP比值作为判断PS活性水平的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后SatPC/TPL和SatPC/TP值明显低于术前(P<0.05),拔管前基本恢复。治疗组术前、术后SatPC/TPL和SatPC/T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能促进老年OPCABG患者PS的合成和分泌,防止PS下降,从而改善术后患者肺功能。

    作者:徐化静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2006-2012年贵州省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讨2006年-2012年贵州省职业病发病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选取2006-2012年职业病网络报告的资料,应用SPSS 11.0、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贵州省2006-2012年累及报告各类职业病新增病例3054例,其中,以尘肺的发病人数多2582例,死亡81例,死因多与尘肺、肺结核、气胸、慢性肺心病等有关;农药中毒居次位,共报告344例,死亡35例;且尘肺、慢性职业中毒、急性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肿瘤、其他类型的职业病及农药中毒报告的人数也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新增尘肺病例的年龄段集中于35~55岁,以男性为主,多为1990年以后开始接尘,且多从事与矿山相关的工作;新增病例主要分布在遵义市、毕节市、黔西南州;13种尘中以煤工尘肺和矽肺为主,多分布在非公有制、小型企业。各类职业病新增病例分布在煤炭行业1817例,有色金属行业262例,地质矿产行业175例,由此可见,煤炭、有色金属、地质矿产行业是职业病的高发行业,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强对于职业工人的职业病防护工作。结论:贵州省的职业病危害形势仍很严峻,必须通过加大政府社会保障和社会监管力度、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自觉维护合法权益、重视职业病网络报告工作等措施,来全面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整体水平。

    作者:郑娇娇;覃福川;王荣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微创血肿及脑室穿刺体外引流治疗丘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肿穿刺加脑室外引流治疗丘脑出血伴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笔者对所在医院2011年10月-2014年1月收治的43例丘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软通道血肿及脑室穿刺体外引流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的评价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95%的患者在5 d内血肿基本消失,术后6月恢复良好34例(79.1%),重度功能障碍与生活依赖明显7例(9.6%),生活完全依赖2例(4.7%)。结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采用血肿及脑室穿刺体外引流术加尿激酶液化血肿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可改善其预后,恢复快。

    作者:李振;侯黎明;何彦雨;唐清明;李华国;徐辉;杨学华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入住本院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分娩结局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著降低,而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65.0%(26/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15/40)(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可以有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接受硫酸镁治疗患者组相比具有血压改善明显和自然分娩率高的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肖琼;孙丽萍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硝苯地平治疗先兆早产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先兆早产孕妇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观察1组给予硝苯地平10 mg,观察2组给予硝苯地平20 mg,对照组服用盐酸托利君。对比三组延长分娩时间、妊娠结局及副反应。结果:观察1组和2组显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对照组分娩推迟时间较观察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花费显著高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防治先兆早产效果较好,安全性高,经济成本低,建议将其作为先兆早产的首选药物。

    作者:黄菊花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PAK4在乳腺结构紊乱中的表达及与钼靶X线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PAK4在乳腺结构紊乱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影像学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东营市人民医院乳腺科住院手术的150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本院病理科取得患者乳腺标本蜡块,部分患者争取患者同意后行穿刺取乳腺样本。采用HE染色和PAK4免疫组化染色,制作切片在光镜下观察。结果:非增生性病变与乳腺增生伴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增生伴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中PAK4染色的表达与临床影像学钼靶与超声诊断呈正相关性。结论:提示PAK4与乳腺癌演进和转移密切相关,对结构紊乱的乳腺疾病有指导手术治疗的意义。

    作者:毕研青;郝敏;田萌子;刘效方;孙文凯;王琳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乳腺B超与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乳腺B超和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超声与钼靶检查结果,并与手术活检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乳腺超声和钼靶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9.27%(65/82)、81.71%(67/8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B超在绝经前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高于钼靶(79.55%vs 52.28%,P<0.05),而在绝经后患者中乳腺B超与钼靶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21%vs 86.84%,P>0.05)。乳腺超声与钼靶的联合诊断敏感性为92.68%(76/82),与单纯钼靶X线或B超检查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B超的诊断敏感性高于钼靶,乳腺B超在我国能否作为乳腺癌普查的首选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巫晓红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放疗后复发宫颈癌介入栓塞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讨放疗后复发宫颈癌介入栓塞治疗的方式、时机、药物及栓塞剂的选择。方法:对于放疗后复发宫颈癌患者介入栓塞化疗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放疗后复发宫颈癌介入栓塞治疗应选择在手术或放疗前进行,选用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及可以缓释药物的栓塞剂。结论:宫颈复发癌应给介入栓塞化疗先行的积极的综合治疗。

    作者:李玲玲;岳青芬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