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哲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的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晚期胆道系统恶性肿瘤26例,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每21天为一周期。结果: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的客观有效率为34.6%(9/26),疾病控制率为73.1%(19/26),其中CR 1例,PR 8例,SD 10例,PD 7例;化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21例,80.8%)、白细胞减少(18例,69.2%)、血小板减少(12例,46.2%)、血红蛋白减少(10例,38.5%)、肝功能损害(11例,42.3%)、口腔黏膜炎(8例,30.8%)、肾功能损害(5例,19.2%)、腹泻(5例,19.2%),均在可耐受范围。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有效,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良好。
作者:杨爱荣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儿科出院保健中应用护理延伸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正常出院的患儿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家属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儿出院后未予以护理延伸服务,而研究组患儿出院后则予以护理延伸服务,皆于出院后2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调查家属健康宣教知识掌握情况与满意度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出院后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家属健康宣教知识掌握优良率与满意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延伸服务应用在儿科出院保健中,可以帮助患儿家长出院后予以患儿更好的照料,同时能提高患儿家属对健康宣教知识的掌握率,并提高满意度,值得借鉴。
作者:贺芝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比较乳腺B超和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超声与钼靶检查结果,并与手术活检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乳腺超声和钼靶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9.27%(65/82)、81.71%(67/8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B超在绝经前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高于钼靶(79.55%vs 52.28%,P<0.05),而在绝经后患者中乳腺B超与钼靶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21%vs 86.84%,P>0.05)。乳腺超声与钼靶的联合诊断敏感性为92.68%(76/82),与单纯钼靶X线或B超检查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B超的诊断敏感性高于钼靶,乳腺B超在我国能否作为乳腺癌普查的首选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巫晓红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索双热源全身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94例肿瘤患者应用SRI全身热疗系统行双热源全身热疗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SRI全身热疗系统下行双热源全身热疗的肿瘤患者均能安全完成治疗无明显烫伤,无化疗药物外渗,无呼吸、循环、中枢系统并发症。结论:SRI全身热疗系统行双热源全身热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严格执行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积极的术前术中护理尤其全程的舒适护理是全身热疗安全顺利完成的保证。
作者:叶惠贞;张涛;张玲玲;宋亚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处理乳腺多发良性肿块术中引流的应用及优势,总结麦默通技术的经验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3月106例289处乳腺病灶行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细节的不同分成术中引流组54例患者及非引流组52例患者,观察两组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106例289处乳腺病灶均完整切除,非引流组出现5例术后出血。与非引流组相比,术中引流可明显降低术后血肿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对乳腺多发良性肿块可达到准确切除及兼顾美容的治疗目的,操作简单、安全,手术并发症少,如采用术中引流的方法更能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且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金科;章远江;许健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血肿穿刺加脑室外引流治疗丘脑出血伴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笔者对所在医院2011年10月-2014年1月收治的43例丘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软通道血肿及脑室穿刺体外引流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的评价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95%的患者在5 d内血肿基本消失,术后6月恢复良好34例(79.1%),重度功能障碍与生活依赖明显7例(9.6%),生活完全依赖2例(4.7%)。结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采用血肿及脑室穿刺体外引流术加尿激酶液化血肿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可改善其预后,恢复快。
作者:李振;侯黎明;何彦雨;唐清明;李华国;徐辉;杨学华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获得的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374个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治疗周期的妊娠结局,依据精子来源不同分为三组:射出精液组(A组),经皮附睾穿刺和经皮睾丸穿刺取精子组(B组),供精组(C组),比较三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A组的优胚率高于C组(P<0.017),三组患者的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液、附睾或睾丸精子、供精行ICSI助孕的结局相近。精子的成熟度、精子的冷冻可能并不影响终的妊娠率。
作者:张丹;谭丽;赵冬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观察PAK4在乳腺结构紊乱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影像学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东营市人民医院乳腺科住院手术的150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本院病理科取得患者乳腺标本蜡块,部分患者争取患者同意后行穿刺取乳腺样本。采用HE染色和PAK4免疫组化染色,制作切片在光镜下观察。结果:非增生性病变与乳腺增生伴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增生伴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中PAK4染色的表达与临床影像学钼靶与超声诊断呈正相关性。结论:提示PAK4与乳腺癌演进和转移密切相关,对结构紊乱的乳腺疾病有指导手术治疗的意义。
作者:毕研青;郝敏;田萌子;刘效方;孙文凯;王琳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对于无症状性的心肌缺血(SMI)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临床分析。方法:采集本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98例和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98例,先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观察,再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观察,总结两种检查情况。结果: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出现313阵次ST段缺血性改变。上午6~12点发作152阵次,占48.56%;下午12~18点发作64阵次,占20.45%;夜间18~24点发作54阵次,占17.25%;凌晨0~6点发作43阵次,占13.74%。98例患者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共发作210阵次,所占比例为67.09%。SMI患者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比较ST段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应用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可以有效检查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情况,提供了临床工作依据,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阚小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2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传统的药物、物理治疗,并联合中医推拿、针灸辅助治疗,研究组3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他指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82.9%,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VAS和ODI评分分别为(3.53±0.38)分和(10.65±2.28)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在住院时间、治疗满意度和随访期内的症状体征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仅在椎间隙高度R值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患者恢复快、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耗时短、脊柱稳定性高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陈叶海;王忠;王点宾;吴高峰;严雁程;楼伟波;柳育健;钟欣;王珍红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腕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腕关节损伤患者分别进行了DR平片、16排螺旋CT检查,将CT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planar reformation,CPR)、容积重建(volume reformation)后处理;将多排螺旋CT轴位、后处理图像及X线平片三者所显示的腕关节骨折和脱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6例患者中,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发现全部93个腕骨骨折,显示率100%;CT轴位发现78个,显示率83.87%;DR平片发现61个,显示率65.59%,三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P=0.000)。结论:多排螺旋CT后处理图像在显示腕骨骨折方面具有优势,尤其对隐匿性骨折的确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敬哲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及彩色血流特点。结果:43例病患中结节呈低回声,边界欠清晰,22例有沙砾样钙化,16例合并腋窝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31例结节周边或内部均探及彩色多普勒(CDFI)血流信号,符合率为81%(39/43),误诊率19%(4/43)。结论:乳腺癌超声表现具有特异性,二维图像与CDFI结合有利于提高乳腺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伟;韩海艳;杨丽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2006年-2012年贵州省职业病发病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选取2006-2012年职业病网络报告的资料,应用SPSS 11.0、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贵州省2006-2012年累及报告各类职业病新增病例3054例,其中,以尘肺的发病人数多2582例,死亡81例,死因多与尘肺、肺结核、气胸、慢性肺心病等有关;农药中毒居次位,共报告344例,死亡35例;且尘肺、慢性职业中毒、急性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肿瘤、其他类型的职业病及农药中毒报告的人数也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新增尘肺病例的年龄段集中于35~55岁,以男性为主,多为1990年以后开始接尘,且多从事与矿山相关的工作;新增病例主要分布在遵义市、毕节市、黔西南州;13种尘中以煤工尘肺和矽肺为主,多分布在非公有制、小型企业。各类职业病新增病例分布在煤炭行业1817例,有色金属行业262例,地质矿产行业175例,由此可见,煤炭、有色金属、地质矿产行业是职业病的高发行业,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强对于职业工人的职业病防护工作。结论:贵州省的职业病危害形势仍很严峻,必须通过加大政府社会保障和社会监管力度、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自觉维护合法权益、重视职业病网络报告工作等措施,来全面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整体水平。
作者:郑娇娇;覃福川;王荣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入住本院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分娩结局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著降低,而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65.0%(26/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15/40)(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可以有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接受硫酸镁治疗患者组相比具有血压改善明显和自然分娩率高的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肖琼;孙丽萍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居家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患有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确诊患儿200例为实验组,在其治疗结束出院时,为患儿制定有针对性的居家护理方案,对患儿的居家护理效果进行了解,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未采取家庭护理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儿均观察1年,分析实施居家护理后急性发作的发生率及复发率等情况。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实施居家护理后,急性发作的发生率及复发率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对患有支气管哮喘的小儿患者,在其结束治疗出院后,对其进行正确且有针对性的居家护理,对患儿的病情完全康复,防止由于病情反复导致出现再住院现象,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彭莲香;李莉;钟小辉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研究全程心理护理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焦虑、康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42例神经介入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对照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21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焦虑和康复程度。结果:研究组术后焦虑程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格拉斯哥评分(GCS)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全程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心理耐受能力,减轻焦虑情绪,提高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作者:谷江淑;詹小珠;刘青云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脊柱手术控制性降压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本次所研究60例ASA I~II择期手术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心率及动脉压变化情况。结果:实施手术后,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出现明显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于脊柱手术控制性降压中,其可有效控制患者术中心率及血压情况,进而可促进手术顺利进行,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作者:马凤亚;刘剑锋 刊期: 2014年第32期
新生儿溶血病(HDN)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是一种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可导致新生儿黄疸、贫血、水肿、肝脾肿大、死胎等。本文简述了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血型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对于HDN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和降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粟明丽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分析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胰腺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调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常规使用抗生素、补充有效血容量、保持肠外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质子泵抑制剂等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3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腹痛及腹部深压痛消失时间及临床治愈率、治愈时间及死亡率。结果:对照组腹痛及腹部深压痛消失时间(88.3±3.6)h和(170.6±39.1)h与治疗组(49.1±12.1)h、(102.1±38.3)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愈率81.82%(36/44),治愈时间(23.6±4.9)d,死亡率18.18%(8/44)。治疗组治愈率97.73%(43/44),治愈时间(16.3±5.5)d,死亡率2.27%(1/44)。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治愈时间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的发展。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成功溶栓患者中是否发生早期心血管事件,比较其血浆N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差异,并研究其与血清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成功溶栓治疗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1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前测定NT-proBNP。随访30 d,观察30 d内是否发生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等情况。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与否、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肌梗死的发生部位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NT-proBNP水平与cTnT、CK、CK-MB、LVEDV存在正相关(P<0.05),与LVEF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测定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对评估AMI经过成功溶栓治疗的患者30 d内发生心血管事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自强;于力 刊期: 2014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