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芝兰
目的:观察PAK4在乳腺结构紊乱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影像学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东营市人民医院乳腺科住院手术的150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本院病理科取得患者乳腺标本蜡块,部分患者争取患者同意后行穿刺取乳腺样本。采用HE染色和PAK4免疫组化染色,制作切片在光镜下观察。结果:非增生性病变与乳腺增生伴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增生伴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中PAK4染色的表达与临床影像学钼靶与超声诊断呈正相关性。结论:提示PAK4与乳腺癌演进和转移密切相关,对结构紊乱的乳腺疾病有指导手术治疗的意义。
作者:毕研青;郝敏;田萌子;刘效方;孙文凯;王琳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小标本行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对于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筛选2010年4月-2011年4月于本院呼吸内科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患者,以30例肺癌患者及35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DNA含量分析,对比分析两组间DI、异倍体率、SPF、PI的差异,评价其对于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肺癌患者的DI值、异倍体率、SPF及PI均较肺部良性病变患者显著升高(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DNA含量分析、细胞学检查对于肺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0.0%、73.3%、43.3%,DNA含量分析、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于肺癌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细胞学检查(P<0.05),而DNA含量分析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采用两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检出阳性率,可达90.0%。结论: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内DN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DNA含量分析,对于肺癌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钱文霞;陈丽秀;朱敏锋;王姝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和抗生素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60例慢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给予对照组单独口服克拉霉素治疗,给予观察组奥美拉唑和克拉霉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和克拉霉素联合治疗的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王岳安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先兆早产孕妇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观察1组给予硝苯地平10 mg,观察2组给予硝苯地平20 mg,对照组服用盐酸托利君。对比三组延长分娩时间、妊娠结局及副反应。结果:观察1组和2组显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对照组分娩推迟时间较观察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花费显著高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防治先兆早产效果较好,安全性高,经济成本低,建议将其作为先兆早产的首选药物。
作者:黄菊花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及彩色血流特点。结果:43例病患中结节呈低回声,边界欠清晰,22例有沙砾样钙化,16例合并腋窝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31例结节周边或内部均探及彩色多普勒(CDFI)血流信号,符合率为81%(39/43),误诊率19%(4/43)。结论:乳腺癌超声表现具有特异性,二维图像与CDFI结合有利于提高乳腺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伟;韩海艳;杨丽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的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晚期胆道系统恶性肿瘤26例,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每21天为一周期。结果: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的客观有效率为34.6%(9/26),疾病控制率为73.1%(19/26),其中CR 1例,PR 8例,SD 10例,PD 7例;化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21例,80.8%)、白细胞减少(18例,69.2%)、血小板减少(12例,46.2%)、血红蛋白减少(10例,38.5%)、肝功能损害(11例,42.3%)、口腔黏膜炎(8例,30.8%)、肾功能损害(5例,19.2%)、腹泻(5例,19.2%),均在可耐受范围。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有效,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良好。
作者:杨爱荣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配合常规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AECOPD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静滴,疗程为10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客观检查指标,用药前后行血气分析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AECOPD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瞿秋;徐键;李树云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索双热源全身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94例肿瘤患者应用SRI全身热疗系统行双热源全身热疗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SRI全身热疗系统下行双热源全身热疗的肿瘤患者均能安全完成治疗无明显烫伤,无化疗药物外渗,无呼吸、循环、中枢系统并发症。结论:SRI全身热疗系统行双热源全身热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严格执行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积极的术前术中护理尤其全程的舒适护理是全身热疗安全顺利完成的保证。
作者:叶惠贞;张涛;张玲玲;宋亚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居家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患有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确诊患儿200例为实验组,在其治疗结束出院时,为患儿制定有针对性的居家护理方案,对患儿的居家护理效果进行了解,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未采取家庭护理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儿均观察1年,分析实施居家护理后急性发作的发生率及复发率等情况。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实施居家护理后,急性发作的发生率及复发率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对患有支气管哮喘的小儿患者,在其结束治疗出院后,对其进行正确且有针对性的居家护理,对患儿的病情完全康复,防止由于病情反复导致出现再住院现象,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彭莲香;李莉;钟小辉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总结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4年5月应用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65例(78个椎体)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前后VAS评分、手术前后凸Cobb氏角。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腰背疼痛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2±l.2)分降为术后(1.9±1.3)分,终末随访为(2.4±1.2)分;术前Cobb角(23.8±3.5)°,术后恢复为(16.9±4.3)°,终末随访为(18.5±3.8)°。无感染,无循环及呼吸系统等严重并发症,2例术中发生少量骨水泥渗漏至椎体旁,其中1例出现胸肋部刺激性疼痛加重,其余经术中及术后长期观察,未造成任何神经及血管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经皮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有确切缓解疼痛及恢复椎体高度和形态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蔡保明;刘夕友;王灏;葛迅;蔡大卫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对老年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65~75岁冠心病行OPCABG术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静推,每8小时一次,术前3 d开始应用,术后应用3 d;治疗组给予盐酸氨溴索30 mg静推,每8小时一次,术前3 d开始应用,术后应用3 d。气管插管后手术前、术后及拔除气管插管前,分别做右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测定灌洗液中总磷脂(TPL)、饱和卵磷脂(SatPC)和总蛋白(TP)量。取SatPC/TPL和SatPC/TP比值作为判断PS活性水平的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后SatPC/TPL和SatPC/TP值明显低于术前(P<0.05),拔管前基本恢复。治疗组术前、术后SatPC/TPL和SatPC/T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能促进老年OPCABG患者PS的合成和分泌,防止PS下降,从而改善术后患者肺功能。
作者:徐化静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甲状腺肿瘤63例,其中甲状腺癌33例,甲状腺腺瘤30例,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观察并比较两种病灶的形态、大小、分布、血流形态、动脉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和血流丰富程度。结果:本组病例中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腺瘤病灶结节在声像图及血流供应特征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术前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葛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内科疾病动态护理图解》中动态健康教育指引在内科病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5月在消化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住院的36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86例以《内科疾病动态护理图解》书籍引导下进行动态健康教育;对照组180例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在入院介绍、疾病知识、药物指导、特殊检查、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满意度调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内科护理工作中,运用《内科疾病动态护理图解》中的动态健康教育指引指导下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欧雪群;韦利菊;兰艳梅;莫喜萍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儿科出院保健中应用护理延伸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正常出院的患儿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家属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儿出院后未予以护理延伸服务,而研究组患儿出院后则予以护理延伸服务,皆于出院后2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调查家属健康宣教知识掌握情况与满意度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出院后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家属健康宣教知识掌握优良率与满意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延伸服务应用在儿科出院保健中,可以帮助患儿家长出院后予以患儿更好的照料,同时能提高患儿家属对健康宣教知识的掌握率,并提高满意度,值得借鉴。
作者:贺芝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血肿穿刺加脑室外引流治疗丘脑出血伴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笔者对所在医院2011年10月-2014年1月收治的43例丘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软通道血肿及脑室穿刺体外引流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的评价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95%的患者在5 d内血肿基本消失,术后6月恢复良好34例(79.1%),重度功能障碍与生活依赖明显7例(9.6%),生活完全依赖2例(4.7%)。结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采用血肿及脑室穿刺体外引流术加尿激酶液化血肿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可改善其预后,恢复快。
作者:李振;侯黎明;何彦雨;唐清明;李华国;徐辉;杨学华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8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FTS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FST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比较两组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S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腹腔镜结肠癌
作者:黄健;魏桂花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的超声诊断价值,并对预后进行分析。方法:2007年1月-2014年3月,对本院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的11例孕妇进行观察,重点扫查胎儿双侧肺,观察病灶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应用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血供情况,并注意观察有无胎儿水肿和其他胎儿异常畸形存在,随访临床、影像或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检出的11例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中,10例病灶位于单侧肺,1例病灶双侧肺均有;单侧肺病例中,6例位于左侧,4例位于右侧;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3例;4例伴有羊水过多;2例Ⅲ型伴有胎儿水肿;1例Ⅱ型伴有同侧胸腔少量积液及合并胎儿唇裂畸形;2例Ⅱ型定期复查显示病灶逐渐缩小;1例Ⅰ型出生后经手术治疗,术后患儿如常;7例选择终止妊娠,引产后病理证实与超声诊断相符。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畸形,可对病灶进行分型并评估预后。
作者:温海群;李金莉;严富良;梁凤伟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成功溶栓患者中是否发生早期心血管事件,比较其血浆N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差异,并研究其与血清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成功溶栓治疗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1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前测定NT-proBNP。随访30 d,观察30 d内是否发生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等情况。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与否、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肌梗死的发生部位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NT-proBNP水平与cTnT、CK、CK-MB、LVEDV存在正相关(P<0.05),与LVEF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测定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对评估AMI经过成功溶栓治疗的患者30 d内发生心血管事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自强;于力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Gal-3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及瑞舒伐他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同时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依诺肝素等药物。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qn,B组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qn。患者入院PCI术前,治疗后1周、4周测定Gal-3、NT-proBNP浓度。入院治疗后24 h、1周、4周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Gal-3水平较PCI术前明显升高(P<0.05),NT-proBNP水平较PCI术前明显降低(P<0.05),LVEF较入院24 h升高(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Gal-3、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后1周明显降低(P<0.05),LVEF较治疗后1周明显升高(P<0.05),B组变化更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Gal-3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7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761,P<0.05)。结论:AMI患者Gal-3水平与心功能变化呈负相关,可以反映AMI患者的心功能情况;长期大剂量口服瑞舒伐他汀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
作者:李兆欣;翟朝晖;李耀民;郭园园;李臣文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并探究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3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9例。在给予两组患儿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试验组患儿则接受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6%(P<0.05);试验组的平均治疗时间、用药后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手足口疱疹的平均消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的方法能缩短患儿的手足口疱疹及退热时间,有效防止器官出现感染或衰竭,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兰玲 刊期: 2014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