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FNA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运用效果分析

丁明波;郭红军;邓志荣;杨勇杰;杨乐

关键词:防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 运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及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运用效果。方法:本院2009年4月-2013年5月住院的4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记录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术后随访6~8个月,观察记录全部患者有无内固定物松动、手术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股骨头坏死等情况出现。通过Harris疗效评价标准对所有患者术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全部患者的手术均进行顺利,术后影像学资料证实骨折复位情况良好,手术时间平均(55.7±7.6)min,手术出血量平均为(53.8±9.3)mL,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手术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股骨头坏死等情况出现,所有患者骨折均完全愈合。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3.7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易操作、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B超与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乳腺B超和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超声与钼靶检查结果,并与手术活检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乳腺超声和钼靶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9.27%(65/82)、81.71%(67/8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B超在绝经前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高于钼靶(79.55%vs 52.28%,P<0.05),而在绝经后患者中乳腺B超与钼靶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21%vs 86.84%,P>0.05)。乳腺超声与钼靶的联合诊断敏感性为92.68%(76/82),与单纯钼靶X线或B超检查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B超的诊断敏感性高于钼靶,乳腺B超在我国能否作为乳腺癌普查的首选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巫晓红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盐酸氨溴索对老年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对老年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65~75岁冠心病行OPCABG术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静推,每8小时一次,术前3 d开始应用,术后应用3 d;治疗组给予盐酸氨溴索30 mg静推,每8小时一次,术前3 d开始应用,术后应用3 d。气管插管后手术前、术后及拔除气管插管前,分别做右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测定灌洗液中总磷脂(TPL)、饱和卵磷脂(SatPC)和总蛋白(TP)量。取SatPC/TPL和SatPC/TP比值作为判断PS活性水平的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后SatPC/TPL和SatPC/TP值明显低于术前(P<0.05),拔管前基本恢复。治疗组术前、术后SatPC/TPL和SatPC/T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能促进老年OPCABG患者PS的合成和分泌,防止PS下降,从而改善术后患者肺功能。

    作者:徐化静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配合常规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AECOPD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静滴,疗程为10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客观检查指标,用药前后行血气分析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AECOPD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瞿秋;徐键;李树云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甲状腺肿瘤63例,其中甲状腺癌33例,甲状腺腺瘤30例,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观察并比较两种病灶的形态、大小、分布、血流形态、动脉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和血流丰富程度。结果:本组病例中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腺瘤病灶结节在声像图及血流供应特征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术前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葛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胰腺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调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常规使用抗生素、补充有效血容量、保持肠外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质子泵抑制剂等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3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腹痛及腹部深压痛消失时间及临床治愈率、治愈时间及死亡率。结果:对照组腹痛及腹部深压痛消失时间(88.3±3.6)h和(170.6±39.1)h与治疗组(49.1±12.1)h、(102.1±38.3)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愈率81.82%(36/44),治愈时间(23.6±4.9)d,死亡率18.18%(8/44)。治疗组治愈率97.73%(43/44),治愈时间(16.3±5.5)d,死亡率2.27%(1/44)。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治愈时间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的发展。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抚触的改良方法及临床应用护理研究新进展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主要探讨了新生儿抚触的相关手法及改良方法,同时也分析了其应用于临床护理的相关研究,通过对新生儿的抚触,可以使婴儿感到安全、舒适、情绪安定,减少焦虑和烦躁。

    作者:李海花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7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血糖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其血糖检测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7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取76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于早上6点空腹抽取患儿的静脉血液样本,分离血清后分别采用GOD-POD法和HK法进行血糖检测。比较两组样本去胆红素前后血糖测定结果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去除胆红素前采用GOD-POD法测定血糖水平为(2.44±1.29)mmol/L,去除胆红素后血糖水平为(3.53±1.63)mmol/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去除胆红素前采用HK法测定血糖水平为(3.59±1.55)mmol/L,在去除胆红素后血糖水平为(3.61±1.58)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采用两种方法测定血糖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K法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糖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检测结果准确性高于GOD-POD法,有助于及时诊治患儿的低血糖等并发症,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林律初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与研究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之前与治疗之后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糖、TG、TC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LDL-C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SDANN、SDNN、PNN50、rMSSD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67%,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韩竺君;李博一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PAK4在乳腺结构紊乱中的表达及与钼靶X线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PAK4在乳腺结构紊乱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影像学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东营市人民医院乳腺科住院手术的150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本院病理科取得患者乳腺标本蜡块,部分患者争取患者同意后行穿刺取乳腺样本。采用HE染色和PAK4免疫组化染色,制作切片在光镜下观察。结果:非增生性病变与乳腺增生伴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增生伴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中PAK4染色的表达与临床影像学钼靶与超声诊断呈正相关性。结论:提示PAK4与乳腺癌演进和转移密切相关,对结构紊乱的乳腺疾病有指导手术治疗的意义。

    作者:毕研青;郝敏;田萌子;刘效方;孙文凯;王琳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2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传统的药物、物理治疗,并联合中医推拿、针灸辅助治疗,研究组3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他指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82.9%,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VAS和ODI评分分别为(3.53±0.38)分和(10.65±2.28)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在住院时间、治疗满意度和随访期内的症状体征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仅在椎间隙高度R值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患者恢复快、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耗时短、脊柱稳定性高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陈叶海;王忠;王点宾;吴高峰;严雁程;楼伟波;柳育健;钟欣;王珍红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婴幼儿Tb-ABR与chirp-ASSR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婴幼儿的Tb-ABR和chirp-ASSR反应阈的相关性和在听力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对听力正常婴幼儿8例和不正常婴幼儿8例进行Tb-ABR和chirp-ASSR反应阈值测试。分别记录0.5、1、2、4 kHz的反应阈,比较这两种不同测试方法所得反应阈的相关性及chirp-ASSR的优点。结果:短纯音ABR与chirp-ASSR反应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纯音ABR与chirp-ASSR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有效地用于临床评估。

    作者:郭恩钦;顾晶;徐飞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氨基酸碘液在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阴道炎患者采取氨基酸碘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接诊的阴道炎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霉菌性阴道炎40例(霉菌组)、滴虫性阴道炎28例(滴虫组)、细菌性阴道炎30例(细菌组),三组患者皆应用氨基酸碘液治疗,总结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霉菌组总有效率9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滴虫组分别为92.86%、10.71%,细菌组则分别为93.33%、10.00%,三组患者在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两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论是霉菌性阴道炎,还是滴虫性阴道炎与细菌性阴道炎,应用氨基酸碘液治疗皆可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吴小华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与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颅骨修补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研究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与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两种材料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及自体颅骨两种材料用于修补额颞顶部颅骨缺损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自体颅骨组66例,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组108例。结果:自体颅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塑形满意度为95.4%;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2%,塑形满意度83.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塑形满意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颅骨组塑形满意度高于数字化三维钛网组。结论:超低温保存下自体颅骨修复颅骨缺损并发症少、塑形满意高,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可行的方法。

    作者:王光明;成毅;胡克亮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探讨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并探究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3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9例。在给予两组患儿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试验组患儿则接受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6%(P<0.05);试验组的平均治疗时间、用药后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手足口疱疹的平均消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的方法能缩短患儿的手足口疱疹及退热时间,有效防止器官出现感染或衰竭,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兰玲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超声预测单绒毛膜双胎中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儿妊娠结局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预测单绒毛膜(MC)双胎中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儿(sIUGR)妊娠结局的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7月在本院接收的60例超声预测单绒毛双胎中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儿,对患者加强整体护理,回顾分析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产妇心理状况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死亡率为3.3%。结论:单绒毛膜双胎当中sIUGR采取超声预测,并加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赖爱如;甘嫦勋;陈南生;刘惠英;周玉嫦;苏凤笑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高频彩超诊断乳腺癌的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及彩色血流特点。结果:43例病患中结节呈低回声,边界欠清晰,22例有沙砾样钙化,16例合并腋窝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31例结节周边或内部均探及彩色多普勒(CDFI)血流信号,符合率为81%(39/43),误诊率19%(4/43)。结论:乳腺癌超声表现具有特异性,二维图像与CDFI结合有利于提高乳腺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伟;韩海艳;杨丽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Gal-3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瑞舒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Gal-3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及瑞舒伐他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同时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依诺肝素等药物。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qn,B组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qn。患者入院PCI术前,治疗后1周、4周测定Gal-3、NT-proBNP浓度。入院治疗后24 h、1周、4周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Gal-3水平较PCI术前明显升高(P<0.05),NT-proBNP水平较PCI术前明显降低(P<0.05),LVEF较入院24 h升高(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Gal-3、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后1周明显降低(P<0.05),LVEF较治疗后1周明显升高(P<0.05),B组变化更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Gal-3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7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761,P<0.05)。结论:AMI患者Gal-3水平与心功能变化呈负相关,可以反映AMI患者的心功能情况;长期大剂量口服瑞舒伐他汀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

    作者:李兆欣;翟朝晖;李耀民;郭园园;李臣文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不同方法应用欣母沛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肌注与宫体注射欣母沛两种方法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78例剖宫产产妇分别予以肌肉及宫体注射欣母沛,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临床疗效、不良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术后2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出血量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2.05%,对照组为79.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HAMD、HAMA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无失访现象,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PF、RP、RE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方法对于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相当,但肌肉注射欣母沛对于降低24 h内产妇出血效果更佳,且更利于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欧月秀;陆雯静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PFNA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运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及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运用效果。方法:本院2009年4月-2013年5月住院的4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记录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术后随访6~8个月,观察记录全部患者有无内固定物松动、手术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股骨头坏死等情况出现。通过Harris疗效评价标准对所有患者术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全部患者的手术均进行顺利,术后影像学资料证实骨折复位情况良好,手术时间平均(55.7±7.6)min,手术出血量平均为(53.8±9.3)mL,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手术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股骨头坏死等情况出现,所有患者骨折均完全愈合。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3.7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易操作、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丁明波;郭红军;邓志荣;杨勇杰;杨乐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宫腔镜联合超声治疗重度宫腔粘连1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对重度宫腔粘连(IUA)行分离术的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对150例宫腔镜检查确诊为重度IUA的患者采用超声监视宫腔镜下分离粘连,术后宫内放置O型环、宫腔注射赛必妥,口服戊酸雌二醇、黄体酮胶囊等预防复发,对术后月经、妊娠情况进行观察。结果:5例患者发生宫腔二次粘连后放弃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结核,109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36例患者行二次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所有患者术中均无发症发生。145例月经均较前改善,其中119例恢复正常。随访1~5年,94例患者自然受孕,27例辅助生殖后妊娠。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对重度宫腔粘连行分离手术,安全可行。

    作者:陈睿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