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与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颅骨修补的临床疗效比较

王光明;成毅;胡克亮

关键词:超低温保存, 自体颅骨, 数字化三维重建, 颅骨修补
摘要:目的:研究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与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两种材料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及自体颅骨两种材料用于修补额颞顶部颅骨缺损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自体颅骨组66例,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组108例。结果:自体颅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塑形满意度为95.4%;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2%,塑形满意度83.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塑形满意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颅骨组塑形满意度高于数字化三维钛网组。结论:超低温保存下自体颅骨修复颅骨缺损并发症少、塑形满意高,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可行的方法。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肿瘤患者行双热源全身热疗围治疗期的护理

    目的:探索双热源全身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94例肿瘤患者应用SRI全身热疗系统行双热源全身热疗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SRI全身热疗系统下行双热源全身热疗的肿瘤患者均能安全完成治疗无明显烫伤,无化疗药物外渗,无呼吸、循环、中枢系统并发症。结论:SRI全身热疗系统行双热源全身热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严格执行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积极的术前术中护理尤其全程的舒适护理是全身热疗安全顺利完成的保证。

    作者:叶惠贞;张涛;张玲玲;宋亚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护理延伸服务在儿科出院保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儿科出院保健中应用护理延伸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正常出院的患儿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家属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儿出院后未予以护理延伸服务,而研究组患儿出院后则予以护理延伸服务,皆于出院后2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调查家属健康宣教知识掌握情况与满意度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出院后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家属健康宣教知识掌握优良率与满意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延伸服务应用在儿科出院保健中,可以帮助患儿家长出院后予以患儿更好的照料,同时能提高患儿家属对健康宣教知识的掌握率,并提高满意度,值得借鉴。

    作者:贺芝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甲状腺肿瘤63例,其中甲状腺癌33例,甲状腺腺瘤30例,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观察并比较两种病灶的形态、大小、分布、血流形态、动脉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和血流丰富程度。结果:本组病例中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腺瘤病灶结节在声像图及血流供应特征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术前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葛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放疗后复发宫颈癌介入栓塞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讨放疗后复发宫颈癌介入栓塞治疗的方式、时机、药物及栓塞剂的选择。方法:对于放疗后复发宫颈癌患者介入栓塞化疗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放疗后复发宫颈癌介入栓塞治疗应选择在手术或放疗前进行,选用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及可以缓释药物的栓塞剂。结论:宫颈复发癌应给介入栓塞化疗先行的积极的综合治疗。

    作者:李玲玲;岳青芬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高频彩超诊断乳腺癌的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及彩色血流特点。结果:43例病患中结节呈低回声,边界欠清晰,22例有沙砾样钙化,16例合并腋窝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31例结节周边或内部均探及彩色多普勒(CDFI)血流信号,符合率为81%(39/43),误诊率19%(4/43)。结论:乳腺癌超声表现具有特异性,二维图像与CDFI结合有利于提高乳腺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伟;韩海艳;杨丽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支气管镜活检小标本检测DNA含量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小标本行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对于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筛选2010年4月-2011年4月于本院呼吸内科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患者,以30例肺癌患者及35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DNA含量分析,对比分析两组间DI、异倍体率、SPF、PI的差异,评价其对于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肺癌患者的DI值、异倍体率、SPF及PI均较肺部良性病变患者显著升高(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DNA含量分析、细胞学检查对于肺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0.0%、73.3%、43.3%,DNA含量分析、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于肺癌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细胞学检查(P<0.05),而DNA含量分析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采用两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检出阳性率,可达90.0%。结论: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内DN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DNA含量分析,对于肺癌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钱文霞;陈丽秀;朱敏锋;王姝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微创血肿及脑室穿刺体外引流治疗丘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肿穿刺加脑室外引流治疗丘脑出血伴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笔者对所在医院2011年10月-2014年1月收治的43例丘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软通道血肿及脑室穿刺体外引流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的评价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95%的患者在5 d内血肿基本消失,术后6月恢复良好34例(79.1%),重度功能障碍与生活依赖明显7例(9.6%),生活完全依赖2例(4.7%)。结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采用血肿及脑室穿刺体外引流术加尿激酶液化血肿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可改善其预后,恢复快。

    作者:李振;侯黎明;何彦雨;唐清明;李华国;徐辉;杨学华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腕骨骨折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腕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腕关节损伤患者分别进行了DR平片、16排螺旋CT检查,将CT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planar reformation,CPR)、容积重建(volume reformation)后处理;将多排螺旋CT轴位、后处理图像及X线平片三者所显示的腕关节骨折和脱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6例患者中,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发现全部93个腕骨骨折,显示率100%;CT轴位发现78个,显示率83.87%;DR平片发现61个,显示率65.59%,三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P=0.000)。结论:多排螺旋CT后处理图像在显示腕骨骨折方面具有优势,尤其对隐匿性骨折的确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敬哲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宫腔镜联合超声治疗重度宫腔粘连1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对重度宫腔粘连(IUA)行分离术的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对150例宫腔镜检查确诊为重度IUA的患者采用超声监视宫腔镜下分离粘连,术后宫内放置O型环、宫腔注射赛必妥,口服戊酸雌二醇、黄体酮胶囊等预防复发,对术后月经、妊娠情况进行观察。结果:5例患者发生宫腔二次粘连后放弃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结核,109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36例患者行二次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所有患者术中均无发症发生。145例月经均较前改善,其中119例恢复正常。随访1~5年,94例患者自然受孕,27例辅助生殖后妊娠。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对重度宫腔粘连行分离手术,安全可行。

    作者:陈睿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急性心肌梗死给予脑钠肽前体检测对溶栓治疗预后的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成功溶栓患者中是否发生早期心血管事件,比较其血浆N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差异,并研究其与血清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成功溶栓治疗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1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前测定NT-proBNP。随访30 d,观察30 d内是否发生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等情况。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与否、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肌梗死的发生部位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NT-proBNP水平与cTnT、CK、CK-MB、LVEDV存在正相关(P<0.05),与LVEF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测定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对评估AMI经过成功溶栓治疗的患者30 d内发生心血管事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自强;于力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超声预测单绒毛膜双胎中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儿妊娠结局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预测单绒毛膜(MC)双胎中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儿(sIUGR)妊娠结局的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7月在本院接收的60例超声预测单绒毛双胎中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儿,对患者加强整体护理,回顾分析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产妇心理状况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死亡率为3.3%。结论:单绒毛膜双胎当中sIUGR采取超声预测,并加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赖爱如;甘嫦勋;陈南生;刘惠英;周玉嫦;苏凤笑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硝苯地平治疗先兆早产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先兆早产孕妇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观察1组给予硝苯地平10 mg,观察2组给予硝苯地平20 mg,对照组服用盐酸托利君。对比三组延长分娩时间、妊娠结局及副反应。结果:观察1组和2组显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对照组分娩推迟时间较观察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花费显著高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防治先兆早产效果较好,安全性高,经济成本低,建议将其作为先兆早产的首选药物。

    作者:黄菊花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2006-2012年贵州省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讨2006年-2012年贵州省职业病发病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选取2006-2012年职业病网络报告的资料,应用SPSS 11.0、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贵州省2006-2012年累及报告各类职业病新增病例3054例,其中,以尘肺的发病人数多2582例,死亡81例,死因多与尘肺、肺结核、气胸、慢性肺心病等有关;农药中毒居次位,共报告344例,死亡35例;且尘肺、慢性职业中毒、急性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肿瘤、其他类型的职业病及农药中毒报告的人数也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新增尘肺病例的年龄段集中于35~55岁,以男性为主,多为1990年以后开始接尘,且多从事与矿山相关的工作;新增病例主要分布在遵义市、毕节市、黔西南州;13种尘中以煤工尘肺和矽肺为主,多分布在非公有制、小型企业。各类职业病新增病例分布在煤炭行业1817例,有色金属行业262例,地质矿产行业175例,由此可见,煤炭、有色金属、地质矿产行业是职业病的高发行业,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强对于职业工人的职业病防护工作。结论:贵州省的职业病危害形势仍很严峻,必须通过加大政府社会保障和社会监管力度、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自觉维护合法权益、重视职业病网络报告工作等措施,来全面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整体水平。

    作者:郑娇娇;覃福川;王荣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的超声诊断价值,并对预后进行分析。方法:2007年1月-2014年3月,对本院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的11例孕妇进行观察,重点扫查胎儿双侧肺,观察病灶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应用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血供情况,并注意观察有无胎儿水肿和其他胎儿异常畸形存在,随访临床、影像或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检出的11例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中,10例病灶位于单侧肺,1例病灶双侧肺均有;单侧肺病例中,6例位于左侧,4例位于右侧;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3例;4例伴有羊水过多;2例Ⅲ型伴有胎儿水肿;1例Ⅱ型伴有同侧胸腔少量积液及合并胎儿唇裂畸形;2例Ⅱ型定期复查显示病灶逐渐缩小;1例Ⅰ型出生后经手术治疗,术后患儿如常;7例选择终止妊娠,引产后病理证实与超声诊断相符。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畸形,可对病灶进行分型并评估预后。

    作者:温海群;李金莉;严富良;梁凤伟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三种不同来源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临床结局的比较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获得的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374个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治疗周期的妊娠结局,依据精子来源不同分为三组:射出精液组(A组),经皮附睾穿刺和经皮睾丸穿刺取精子组(B组),供精组(C组),比较三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A组的优胚率高于C组(P<0.017),三组患者的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液、附睾或睾丸精子、供精行ICSI助孕的结局相近。精子的成熟度、精子的冷冻可能并不影响终的妊娠率。

    作者:张丹;谭丽;赵冬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内科疾病动态护理图解》在内科病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内科疾病动态护理图解》中动态健康教育指引在内科病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5月在消化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住院的36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86例以《内科疾病动态护理图解》书籍引导下进行动态健康教育;对照组180例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在入院介绍、疾病知识、药物指导、特殊检查、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满意度调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内科护理工作中,运用《内科疾病动态护理图解》中的动态健康教育指引指导下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欧雪群;韦利菊;兰艳梅;莫喜萍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全程心理护理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焦虑、康复程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全程心理护理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焦虑、康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42例神经介入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对照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21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焦虑和康复程度。结果:研究组术后焦虑程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格拉斯哥评分(GCS)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全程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心理耐受能力,减轻焦虑情绪,提高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作者:谷江淑;詹小珠;刘青云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乳腺B超与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乳腺B超和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超声与钼靶检查结果,并与手术活检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乳腺超声和钼靶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9.27%(65/82)、81.71%(67/8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B超在绝经前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高于钼靶(79.55%vs 52.28%,P<0.05),而在绝经后患者中乳腺B超与钼靶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21%vs 86.84%,P>0.05)。乳腺超声与钼靶的联合诊断敏感性为92.68%(76/82),与单纯钼靶X线或B超检查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B超的诊断敏感性高于钼靶,乳腺B超在我国能否作为乳腺癌普查的首选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巫晓红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与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颅骨修补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研究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与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两种材料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及自体颅骨两种材料用于修补额颞顶部颅骨缺损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自体颅骨组66例,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组108例。结果:自体颅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塑形满意度为95.4%;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2%,塑形满意度83.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塑形满意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颅骨组塑形满意度高于数字化三维钛网组。结论:超低温保存下自体颅骨修复颅骨缺损并发症少、塑形满意高,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可行的方法。

    作者:王光明;成毅;胡克亮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7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血糖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其血糖检测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7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取76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于早上6点空腹抽取患儿的静脉血液样本,分离血清后分别采用GOD-POD法和HK法进行血糖检测。比较两组样本去胆红素前后血糖测定结果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去除胆红素前采用GOD-POD法测定血糖水平为(2.44±1.29)mmol/L,去除胆红素后血糖水平为(3.53±1.63)mmol/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去除胆红素前采用HK法测定血糖水平为(3.59±1.55)mmol/L,在去除胆红素后血糖水平为(3.61±1.58)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采用两种方法测定血糖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K法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糖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检测结果准确性高于GOD-POD法,有助于及时诊治患儿的低血糖等并发症,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林律初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