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颌窦良性肿块的影像学诊断

孙金磊;王振常

关键词:上颌窦,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探讨上颌窦良性占位病变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经病理证实的上颌窦良性肿块的CT及MRI表现。结果:内翻乳头状瘤64例,48肿块与鼻腔内相连。76.5%为均匀软组织密度,10.4%可见钙化,76.6%邻近骨质受压。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信号混杂,90%呈“脑回状”强化。出血坏死性息肉7例,均位于上颌窦囟门区,密度不均匀,T1WI呈略低信号,T2WI中央区呈高信号,周围呈环形低信号影,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他少见肿块亦各有特点。结论:部分上颌窦良性肿块有较为典型的影像学表现,通过仔细阅片,可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电凝结扎术和开腹结扎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电凝输卵管结扎术与开腹输卵管结扎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行输卵管结扎绝育手术的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行腹腔镜输卵管电凝与开腹输卵管结扎手术,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与随访结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术后发热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术后随访(14.8±6.9)个月,腹腔镜组的切口疼痛、切口感染、慢性盆腔痛发生率、手术失败率均明显低于开腹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输卵管电凝结扎绝育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并发症较少且绝育效果显著提高的优点,适合在计划生育手术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士花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的探究

    目的:了解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的原因,如何有效降低无偿献血报废率,探索减少血液浪费的对策。方法:选取2007年-2011年5年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年-2011年5年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年均6.87%,高于国内有关报道2.72%。经字2检验,各年不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397.58,P<0.01)。ALT为主要不合格项, HbsAg次之。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建立一支低危险性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全面开展献血前ALT、HbsAg快速筛查,有效降低血液资源的浪费。

    作者:田家强;杨秀秀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注射器针头骨膜下固定与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末节指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注射器针头骨膜下与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末节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69指末节指骨中远段骨折,随机分成A、B组, A组用注射器针头骨膜下固定,B组用克氏针髓内固定,记录各组术后手指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的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器针头骨膜下固定治疗末节指骨骨折简便有效,门诊或住院均可采用。

    作者:邹文;邹勇;刘容珍;许海燕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玻璃纤维桩与金属铸造桩修复磨牙残根残冠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玻璃纤维桩加树脂核和铸造镍铬金属桩核修复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山东省费县人民医院口腔科行磨牙桩核冠修复的116例患者的124颗患牙,随机分为治疗组62颗和对照组62颗。治疗组采用玻璃纤维桩加树脂核,对照组采用铸造镍铬金属桩制作桩核,然后均用烤瓷全冠进行修复,随访2年,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成功58颗,失败4颗,成功率93.54%;对照组成功57颗,失败5颗,成功率91.94%。两组修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磨牙缺损不严重的患者,选用玻璃纤维桩核冠修复或金属铸造桩核冠修复均可,建议首选玻璃纤维桩,对于缺损严重合并牙根条件差的患牙,建议选用金属铸造桩。

    作者:孙秀娟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CRP测定对妇产科感染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CRP测定对妇产科感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6月-2012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妇产科感染疾病患者60例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体检身体健康的60例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感染组中妇科感染疾病患者占75%,产科疾病患者占25%;局部感染患者占85%,严重感染患者占15%,本次研究分析并总结两组C-反应蛋白的临床特征。结果:感染组中的CRP水平、WB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严重感染组中的CRP水平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感染组中的WBC水平与局部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感染的患者中, CRP和WBC都呈现升高的趋势,CRP在患者中的表现要比WBC敏感一些,在临床上值得借鉴。

    作者:黄黎;周其才;黄红连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40例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B组50例患者采用传统经阴道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治疗后月经淋漓不尽情况均消失,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两组治疗后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而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及经阴道手术均可有效治疗子宫切口憩室,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但前者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应用。

    作者:吴敏红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10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性心脏并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治疗的10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强心、硝酸甘油、利尿、吸氧等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应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及超声心动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YHA心功能评价Ⅰ级者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作者:刘军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经鼻及经口球囊扩张术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在临床中的可行性比较

    目的:探讨经鼻及经口球囊扩张术治疗环咽肌弛缓症的可行性比较。方法:将60例脑卒中及脑外伤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经鼻球囊扩张术,试验组给予经口球囊扩张术,两组均同时辅以吞咽电刺激疗法、间接训练法及直接训练法。实施该操作50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心率增加的次数、患者接受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扩张治疗后心率增加的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接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球囊扩张术较经鼻球囊扩张术可行性更高。

    作者:郭君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颈动脉CTA低管电压扫描研究

    目的:探讨颈动脉CTA扫描时通过降低管电压以达到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需行颈动脉CTA检查的患者依据管电压不同而分为A(120 kV)、B(80 kV)两组,每组20例。分析比较两组图像的CT值、对比噪声比(CNR)、信号噪声比(SNR)及辐射剂量,并对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进行评估分析。结果:B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A组分别降低63.97%、63.83%及63.79%,图像质量评价结果:B组颈动脉平均CT值较A组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CNR、SNR值组间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A、B两组颈动脉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整体满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80 kV低管电压颈动脉CTA扫描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大能够降低约64%的辐射剂量。因此,颈动脉CTA检查通过降低管电压的低剂量扫描是可行的,可常规使用。

    作者:金彤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人性化护理配合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对腹腔镜下行胆囊手术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腹腔镜下行胆囊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配合。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手术前心率、血压进行监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前观察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首次进食时间和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前及术后3 d焦虑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行胆囊手术的患者手术室护士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护理模式,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

    作者:孙晓燕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吸毒者淋巴细胞基因组甲基化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和T细胞亚群间的相关性。方法:抽提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和正常人淋巴细胞基因组DNA,采用整体甲基化定量试剂盒检测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T细胞亚群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结果:分别对80例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和正常健康人群进行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检测发现,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百分率为(15.37±3.28)%,显著低于正常健康人群的(23.18±7.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CD3+、CD3++CD4+和CD3++CD4+/CD3++CD8+均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人群(P<0.05)。且CD3+、CD3++CD4+与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呈正相关(r=0.21,0.36,P<0.05)。结论: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水平,其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和CD3+、CD3++CD4+明显相关。

    作者:张凌媛;康洁;丁珊珊;沈建英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时间运用联合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对癌痛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过系统的时间生理、时间药理、时间病理、时间治疗学相互作用,联合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癌痛的效果。方法:将191例癌痛患者分为治疗组97例和对照组94例,治疗组运用时间疗法配合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对照组根据医嘱给止疼药,配合心理护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对两组心理障碍(SCL-90评分)和主诉疼痛分级法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心理障碍和主诉疼痛分级无明显差异,治疗后4周、8周同期比较,治疗组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运用相关时间学联合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提高患者对癌痛治疗的理性认知,积极配合遵循时间原则,增加癌症疼痛控制的有效率,提高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付云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0例中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将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接受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对照组采用口服索拉非尼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治疗的总有效率82.8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7.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期(29.42±5.39)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6.46±3.8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肝癌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快速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命。

    作者:王赢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儿科急诊护理安全的分析探讨

    目前,医患关系普遍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同时随着大众的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以及健康意识的日益提升,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儿科急诊更是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但由于儿科急诊中各种因素的制约,经常引发护患纠纷,给儿科急诊的护理埋下了安全隐患。本文首先分析了儿科急诊护理中引发护患纠纷原因,然后提出了如何缓解护患纠纷以及确保儿科急诊护理安全的具体措施。

    作者:李敏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血液流速和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效果和内瘘血管的影响*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中血液流速超过病员体重4倍与血液流速不超过病员体重4倍,改进的动脉端针尖向心方向穿刺与传统的逆心方向穿刺对透析效果和内瘘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11月在本院采取内瘘血管穿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病员,共采血样594份,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血液流速超过病员体重4倍,观察组1与观察组2分别采用向心与逆心方向穿刺;对照组采用血液流速不超过病员体重4倍,对照组1与对照组2分别采用向心与逆心方向穿刺,四组透析次数均为2~3次/周,比较Kt/V值、内瘘穿刺成功率与病员的疼痛感。结果:观察组病员Kt/V值优于对照组,观察组1与观察组2透析后Kt/V值基本相同,对照组1与对照组2透析后Kt/V值基本相同,改进的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高,病员疼痛感轻。结论:采用改进的血液流速超过病员体重4倍,对毒素的清除效果大于采用血液流速不超过病员体重4倍,改进的动脉端针尖向心方向穿刺不影响透析效果,保护了内瘘血管,减轻了病员的痛苦。

    作者:李文秀;温玉;潘玮瑛;叶琼玉;曾春兰;王燕;谢祝君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子宫全切术对卵巢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子宫肌瘤剔除与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探讨子宫全切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子宫肌瘤剔除组和子宫全切组,监测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观察卵巢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性激素(E2、FSH、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0.65、1.04,P>0.05),而术后6个月,两组性激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4.15、3.71,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性激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3.89、4.65,P<0.05)。术后6个月子宫肌瘤剔除组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少、稀发或周期延长)均明显少于子宫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P<0.05)。术后12个月子宫肌瘤剔除组月经不规律明显少于子宫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9,P<0.05)。结论: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内分泌功能稳定,而子宫全切术直接影响卵巢功能。

    作者:刘慧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抢救配合与护理体会

    目的:提高手术、麻醉及护理人员的技能,从而提高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对34例窒息新生儿实施及时有效地抢救及护理措施。结果:抢救成功32例,死亡2例,随访32例患儿中,神经、运动、发育智力正常。结论:保持呼吸道通.,合理给氧,气管插管,保暖及有效复温,纠正酸中毒,早期干预等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窒息死亡率、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关键。

    作者:顾淑美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定量法和乳胶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172例儿科感染患者及78例正常体检儿童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PCT及其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非细菌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的PCT及其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CRP及其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感染患儿的血清PCT和CRP,具有敏感度及特异度高的特点,有助于感染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对指导合理应用抗菌素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戴文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口服阿奇霉素对缓解喘息样支气管炎临床症状的观察

    目的:观察口服阿奇霉素(希舒美)在缓解婴幼儿喘息样支气管炎喘息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住院喘息样支气管炎、支原体IgM(-)患儿104例,随机编号法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均用普米克令舒、沙丁胺醇驱动雾化、呼吸道管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奇霉素(希舒美)8~10 mg/(kg·d)口服。临床观察并比较两组气促、咳嗽、肺部罗音好转情况、所需沙丁胺醇驱动雾化次数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在咳嗽、喘鸣、气促、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日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住院期间需要加用驱动雾化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用阿奇霉素(希舒美)口服对缓解婴幼儿喘息临床观察有效,使用方便。

    作者:王育红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及管理对策

    目的:监测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及分布,研究持续性干预对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为临床采取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监测调查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多重耐药菌患者496例,通过预警、督查措施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反馈等一系列干预措施,评价汇总。结果:通过两年持续地监测,本院收住多重耐药菌病例科室分布前3名,以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为主,两年中比较无差异;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以老年病、糖尿病、肿瘤病例为常见,多重耐药菌患者数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数无比例关系;常见多重耐药菌株,与国内报道比较无差异;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落实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存在院内传播。结论:进行多重耐药菌监测,能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科室分布情况,根据医院及科室的特点,及时采取各种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控制多重耐药菌的院内传播,保护其他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作者:施健美 刊期: 2013年第28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