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川崎病患儿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急性时相蛋白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方润婷;张锦光;尹冬梅;谢志超

关键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急性时相蛋白, 冠状动脉损伤
摘要:目的 观察川崎病(KD) 患儿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和急性时相蛋白(CRP) 的动态变化,研究血浆Fib、D-二聚体和CRP 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CAL) 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按要求完成完整复查的43 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定期血浆Fib、D-二聚体和CRP 水平的检测,选择同期同年龄段笔者所在医院门诊体检的30 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项目及方法同KD 组,分析两组儿童血浆Fib、D-二聚体和CRP 水平是否存在差别;根据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将43 例KD 患儿分为有冠状动脉损伤组(CAL 组)12 例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 组)31例,分析其Fib、D-二聚体和CRP 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KD 组患儿的血浆Fib 水平、D-二聚体及CRP 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 ; CAL 组患儿的血浆Fib、D-二聚体及CRP 水平均高于NCAL 组(P<0.05);Fib、D-二聚体水平与CRP 呈正相关(r=1.231,0.876,P<0.05).结论 Fib 及D-二聚体与KD 血管损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Fib 和D-二聚体水平同时升高反映了KD 患儿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倾向,对冠状动脉损伤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轻中度腹泻引发惊厥7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小儿轻中度腹泻引发惊厥的原因,并分析其预后情况.方法 对本院2005 年5 月-2011 年5 月收治的72 例轻中度腹泻引发的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全部患有无热惊厥,神经系统检查和生化检查均正常;本组经补液、抗病毒、止惊等综合治疗4~8 d 后均治愈出院,没有出现癫痫样反复惊厥症状;随访的患儿也均无神经系统后遗症,预后良好.结论 小儿轻中度腹泻引发惊厥是小儿的常见疾病,因为该病预后较好,因此,不必再进行抗癫痫治疗.

    作者:张蔚起;张德雄;林东龙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联合用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128例

    目的 分析联合用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 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 例,观察组给予硫酸镁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对照组只给予硫酸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及临床症状进行评价,比较其疗效.结果 观察组血压明显下降,对照组下降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觉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降压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志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每次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6 例98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每单一膝关节每周1 次,每次2 ml,5 周为1 疗程,治疗期间不用其他治疗关节炎的药物,并嘱患者在治疗期间多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结果 76 例患者98 膝随访6~12 个月,参照AKS 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58 膝,良21 膝,可10 膝,差9 膝,有效率90.8%,优良率80.6%.结论 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使关节腔润滑性增加,有效缓解轻、中度骨性膝关节炎患者的疼痛,但对于较严重的患者则效果有限.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对轻、中度膝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是一种实用、简便、安全、有效的理想药物.

    作者:杨国奇;蔡杰勇;钟小会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三维适形超分割放疗治疗晚期食道鳞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超分割放疗对晚期食道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 年1 月-2011 年4 月收治的85 例晚期食道鳞癌患者,采取CT 模拟定位技术和三维适形超分割放疗技术进行治疗,1.2 Gy/ 次,2 次/d,每次间隔时间大于6 h,5 d/ 周,总剂量48~60 Gy,中位剂量52 Gy.放疗结束后评价近期疗效:临床症状变化及3 个月后CT 片、食管钡餐片.结果 所有患者放疗后随访3 个月~3 年,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6%、52%、41%;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2%、65%、57%;放疗后5 例患者完全缓解,77 例患者部分缓解,3 例患者无改变,总体有效率为96.5%;40 例患者出现急性放射性食管炎;40 例患者出现白细胞下降情况.结论 三维适形超分割放疗治疗晚期食道癌取得了良好疗效,有效地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延长了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

    作者:代新幼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丁苯酞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敏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1例胸椎间盘突出致双下肢截瘫病例报道

    胸椎管狭窄症是指因胸椎退行性病变和( 或) 发育因素导制胸椎管或神经根管狭窄,从而引起相应的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的一组疾病.致压因素主要包括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 和胸椎间盘突出(thoracic disc herniation,TDH),其中大约50% OPLL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1] .本文就TDH 致双下肢截瘫病例的治疗进行报道.

    作者:曾义高;李锋;余勤武;陈先洲;刘继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自拟中药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方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临床120 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 例,中医辨证分型,按疗程口服中药汤剂;对照组60 例,按疗程口服西药.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中药方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永坤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急性白血病化疗进入骨髓抑制期的护理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目前重要、常见的治疗手段是联合化疗.但由于化疗药物的药理特性,可造成骨髓造血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并可损害免疫器官,导致口腔、呼吸道、泌尿道、肛周及全身各部位感染和出血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做好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护理,使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是保证化疗顺利进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金鑫;屈春晓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胸部外伤致休克的临床研究

    目的 总结笔者所在医院胸部外伤致休克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4 年2 月-2010 年2 月收治的25 例胸部外伤致休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治愈24 例,死亡1 例,治愈率96.00%,其中死亡患者因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引发.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胸部外伤致休克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魏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体会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 年6 月-2010 年12 月神经内科的90 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康复介入,分阶段进行规范化运动训练,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治疗后康复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6% 和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ADL 评分对比,治疗前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康复组评分提高明显(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出血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作者:张宪军;慕会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黛力新联合思力华治疗COPD稳定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稳定期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4 年来门诊诊断为COPD 稳定期的患者126 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 例,对照组62 例.对照组给予吸入思力华( 噻托溴铵)、茶碱缓释胶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每早1 次,1 粒/ 次.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一定时间内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急性加重需住院次数减少.结论 黛力新联合思力华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治疗COPD 稳定期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

    作者:利桂河;杨培文;周妙玲;袁柏强;陈效强;张绍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腹腔镜手术在老年胃溃疡穿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老年胃溃疡穿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 年10 月-2011 年10 月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胃溃疡穿孔8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86 例老年胃溃疡穿孔行开放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治疗费用方面的差异,综合评价腹腔镜手术在老年胃溃疡穿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治疗费用均较开放手术组患者有明显优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胃溃疡穿孔患者免疫力降低、耐受手术能力差,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大限度减轻手术对老年患者机体的损害,缩短术后恢复时间,腹腔镜手术用于治疗老年胃溃疡穿孔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洋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Sysmex XS-800i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提示报警信息可信度的探讨与分析

    目的 对Sysmex XS-800i 血细胞分析仪对形态异常细胞的报警信息与人工镜检复查结果,探讨Sysmex XS-800i 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报警信息的可靠性.方法 收集Sysmex XS-800i 血细胞分析仪对形态异常细胞提示报警信息可信度的评价各类150 例,行血涂片形态学检查,观察血液中的具体细胞.结果 150 例中,仪器分别在原始细胞、幼稚粒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核左移方面给出了警示,将其与镜检结果进行比较,其中异型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镜检真阳性率都比较高.结论 血细胞分析仪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手工分类,当仪器提示有异常形态细胞时必须作显微镜复检,以防止误诊、漏诊病例的发生.

    作者:肖淑兰;丁莉;王彩云;袁少伟;朱海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产科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的产科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4 例HIE 的产科临床资料.结果 高危妊娠、异常产程、异常分娩方式、羊水过少、羊水污染和脐带因素与HIE 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胎儿监护技术,正确处理高危妊娠、胎儿窘迫及异常产程,适时选择合适分娩方式终止妊娠,应用有效的新生儿复苏技术是预防HIE 的关键.

    作者:娜仁高娃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阑尾切除术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阑尾切除术中可行性及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患者6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法,对照组实施单纯硬膜外麻醉,两组病例硬膜外麻醉操作,局麻药浓度及给药程序相同.结果 麻醉效果:观察组Ⅰ级率和优良率分别为83.3% 和100%,对照组Ⅰ级率和优良率仅为23.3% 和73.3%,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术中牵拉反应程度:观察组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可增强麻醉效果,减少硬膜外腔局麻药用量,减轻术中牵拉反应,可作为一种麻醉方式供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赵宁;于虹霞;王岩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剖宫产率须控制在15% 以下,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医院剖宫产率在40%~50%,少数已达80%.多数文献资料显示,剖宫产率控制在20%~25%,高危围生儿病死率、新生儿病死率、新生儿窒息率能降低到相对的低水平.剖宫产率如再升高,高危围生儿病死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下降趋势则徒增产妇的手术近、远期风险[1] ,其新生儿病死率也明显高于后者[2] .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09 年剖宫产数为827 例,占54%.2010 年为提高产科质量,控制剖宫产率,笔者所在医院对住院孕妇尝试开展护理干预,有效地控制了剖宫产率增长趋势,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艳侠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颈内静脉插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分析颈内静脉插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期间护理干预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 年1月-2011 年10 月收治的49 例血液透析期间行颈内静脉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期间护理干预的要点.结果 49 例患者颈内静脉插管均一次成功,患者治疗期间2 例发生并发症,1 例感染,1 例凝血.结论 颈内静脉插管患者血液透析期间需要护士有较高的临床操作技术,做好心理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秀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针灸联合尼莫地平、脑心通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尼莫地平脑心通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针对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进行针灸联合尼莫地平脑心通治疗,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分别评估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 针灸联合尼莫地平脑心通治疗能改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积分.结论 该联合治疗确实能改善认知功能.

    作者:张长巨;员伟强;张建元;张彦芳;李建梅;田红军;谷晗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降阶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降阶梯方案治疗在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 年12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ICU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2 例,随机分为降阶梯治疗的观察组和传统治疗的对照组,对两组抗感染效果和控制所需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经过治疗后,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有效率为62.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7.5±2.1)d;对照组为(12.1±3.8)d,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阶梯治疗在ICU 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效果较好,且感染控制时间较短.

    作者:吴治龙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选择1~5 岁在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ASAⅠ~Ⅱ级患儿40 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 例,基础麻醉后行骶管阻滞麻醉,术中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B组20 例,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静吸复合麻醉;术中持续监测HR、MAP、SpO2、PETCO2、术毕苏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气腹后HR、MAP、SpO2、PETCO2 均高于气腹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苏醒时间明显优于B 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A 组稍高于B 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效果确切,可以满足手术的需要.

    作者:谭健;朱红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