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吉林地区首例甲型H1N1型流感患者的实验室检测

段丽莉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Real-time RT-PCR, RT-PCR
摘要:全球性甲型H1N1流感进入中国内地以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了全国范围内的甲型H1N1型流感监测力度,流感的预警级别也从4级提升到5级,快速准确地提供甲型H1N1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对流感的流行趋势及流行株是否有变异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Ⅱ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康复的临床探讨

    目的 报道Ⅱ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系统功能锻炼的疗效.方法 对两组Ⅱ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患者进行对照比较,观察组为100例154指进行系统的术后24 h即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为95例137指早期出院而未能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的患者.结果 术后6个月随访,按TAM法评定患者指功能;观察组,优51指,良102指,优良率99.4%;对照组,优30指,良46指,优良率55.5%;两者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结论 Ⅱ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开始愈早,手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愈高.

    作者:张青;韩建荣;杨晓敏;马月娟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讲好医学生物化学绪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在医学基础课学习中居重要地位,但由于生物化学的内容难理解、难记忆,大多数学生对生物化学望而生畏.讲好生物化学的绪论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生化的信心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绪论教学中可以通过对生物化学定义、内容、重要性及学习方法 这几个问题为主线作讲解,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消除畏难情绪,培养他们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作者:马元春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 进行分析,探讨该项目在糖尿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结果 糖尿病患者300例和130例正常健康者作对照,糖化血红蛋白对照组均≤6.5%,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只有82例≤6.5%,有144例≥10%,对照组与DM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临床意义.

    作者:黄小颜;许琳;刘红杏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合沉香散联用黄酮哌酯治疗前列腺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前列腺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0例,以桃红四物汤合沉香散联用黄酮哌酯治疗;对照组60例,以黄酮哌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桃红四物汤合沉香散联用黄酮哌酯可显著提高治疗前列腺痛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晖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间型细胞镜检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血常规检查中间型细胞(MXD)镜检复查规则,以保证检验结果 的正确性.方法 收集182例临床血常规标本进行三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同时进行外周血涂片人工镜检,将仪器白细胞分类的MXD结果 与人工镜检分类结果 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差异和原因.结果 将仪器分类的MXD结果 分为三组,与人工镜检分类结果 比较,MXD在<8%时,r=0.802,P>0.05;MXD在8%~9.9%时,r=0.798,P>0.05.以上两组标本2中方法 差异无显著性.MXD≥10%时,r=0.359,P<0.05,两种方法 差异显著,同时该组标本的人工镜检异常结果 检出率(16.4%)明显高于前两组(2.4%和2.2%).结论 当三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分类MXD为10%以上时,均应作瑞姬氏染色人工镜检复查,以防止异型淋巴、嗜酸性粒细胞、幼稚细胞等病理性细胞漏检.

    作者:王馥香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用于PCIA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与单纯应用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 择期行上腹部手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40例.以一次性静脉镇痛泵(2 ml/h)分别行静脉术后镇痛.F组:单纯芬太尼镇痛,0.4 μg/(kg·h)芬太尼+5 mg氟哌利多.KF1组:氯胺酮联合芬太尼镇痛,0.2 μg/(kg·h)芬太尼+40 μg/(kg·h)氯胺酮+5 mg氟哌利多.KF2组:氯胺酮联合芬太尼镇痛,0.2 μg/(kg·h)芬太尼+80 μg/(kg·h)氯胺酮+5 mg氟哌利多.各组镇痛泵中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观察各组患者镇痛48 h内的静息镇痛评分(VAS方法 )、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和幻觉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的静息镇痛评分在12 h内KF1组和KF2组明显低于F组(P<0.05),而在12 h后没有明显差别(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KF1组和KF2组显著低于F组(P<0.01).KF1组和KF2组之间在静息镇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方面没有明显差别.三组中均无幻觉发生.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剂量,使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降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

    作者:李纪念;李蓉;王海霞;辛荣军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脑血管病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

    院内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院内感染可以导致血液中炎性因子增加,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另外感染后导致相关器官的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均可加重病情,影响预后,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作者:谢碧瑶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时会急剧升高,可用以评价活动性,炎症性疾病.研究显示hs-CRP可作为亚健康人群发生冠心病危险的一个重要预报因子,也是冠心病患者病情恶化的预报因子.

    作者:李菲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在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为标准,回顾性分析65例超声影像异常的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穿刺病理结果 及其临床资料,评价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在65例超声影像异常并行腋窝淋巴结穿刺活检的乳腺癌患者中,61例结果 与术后病理相符,诊断灵敏度为96.1%,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6.8%,假阴性2例,无假阳性病例.2例取材不满意,未出现任何与穿刺有关的明显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具有定位准确、可靠性高、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对于术前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临床上可不必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直接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张萌;韩晓娜;库建伟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16岁以上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相关因素,引起家庭和社会的重视,为独生子女的教育和心理疾病的预防提供佳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焦虑自评量表(SAS),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樟树市所在地三所中学4个班级16岁以上的高中生发放调查问卷.结果 发放问卷329份,收回问卷288份,收回率87.53%,独生子女中肯定有抑郁情绪者19.44%,有焦虑情绪者4.51%,精神症状自评量表阳性者10.76%.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独生子女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者性(P<0.05),焦虑自评量表独生子女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独生子女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 显示独生子女的抑郁情绪以及精神症状阳性总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作者:余芳华;杨秀芬;朱金娣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卒中患者的影响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特点是发病急、恢复慢,且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康复治疗的介入大大改善了这种状况,能够有效地恢复其肢体功能,降低残疾程度.笔者所在科对36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早期的康复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鲁瑞涛;闫文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人脑胶质瘤中细胞周期蛋白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 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恶性程度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细胞周期蛋白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细胞周期蛋白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胶质瘤中的表达率分别是71.15%和78.85%,并随着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蛋白D1和VEGF的表达间存在着密切关系(P<0.005).结论 细胞周期蛋白D1和皮生长因子的高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进展有密切关系;且细胞周期蛋白D1和皮生长因子协同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郭新;种衍军;陈剑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经颅多普勒在后循环缺血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GYQ-2000型经颅多普勒超声仪,以2 MHz探头分别检测左右椎动脉(LVA、RVA),基底动脉(BA)分析各血管的.结果 108例患者中,VA、VB的Vs值均在正常值以下为低流速经颅多普勒超声表现,左右侧椎动脉流速快慢无明显差异,无异常血流方向.结论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后循环缺血是一种安全,简便,无创性的方法 ,并可动态观察,适时了解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为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王艳峰;王来群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微波与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微波与手术两种方法 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将100位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50名患者,应用鼻内窥镜下微波热凝筛前神经治疗;B组50名患者,在局麻下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 随访1年,A组50名患者,显效43例(86.0%),有效4例(8.0%),无效3例(6.0%),总有效率达94.0%;B组50名患者,显效29例(58.0%),有效17例(34.0%),无效4例(8.0%),总有效率达92.0%.结论 鼻内窥镜下微波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视野清楚,操作简便,疗效好等优点;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良好,且能明显改善鼻阻塞症状,以上两种方法 均可在临床常规使用.

    作者:许俊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64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果胶铋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和胃,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治疗后行胃镜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27例,显效率84.38%,有效4例,无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显效21例,治愈率65.63%,显效3例,总有效率75%,无效8例.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晋萍;曹存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应用生物材料制成人工髋关节假体,用以修复人体病损的髋关节,恢复髋关节正常功能的手术方法.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老年人因各种脏器功能呈现不同程度的衰退,机体免疫功能和耐受性降低,而且接受外界信息能力差,所以,护理难度相对较大,极易出现并发症.

    作者:张耀友;赵彩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对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实施期待治疗围生结局的比较

    目的 观察对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实施期待治疗的围生结局,探讨期待治疗的可行性及其注意事项.方法 pPROM患者120例按入院时不同孕周分为三组:入院时孕26~27+6周17例(甲组);入院时孕28~33+6周80例(乙组)入院时孕34~36+6周23例(丙组)三组患者实施相同期待疗法.结果 三组期待治疗时间有差异,乙组长;孕妇并发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甲组高,乙、丙组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新生儿情况有差异,甲组新生儿情况预后差,乙、丙组比较无差异.结论 孕周<28周的胎膜早破者期待疗法难以达到改善围生儿结局,不宜继续妊娠;对孕34~36+6周胎膜早破可进行引产;孕龄28~34周胎膜早破者采用期待疗法具有可行性.

    作者:夏剑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55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评价聚焦超声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对2007年采用聚焦超声治疗的55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在治疗后2个月评价其疗效,分为治愈、有效、无效.结果 55例患者治疗后2个月随访,治愈51例(占92.7%),有效4例(占7.2%).结论 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效果确切、愈合快、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作者:孙建华;殷红阳;崔静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2007年城、乡托幼园所儿童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新会区城、乡幼儿园集体儿童健康状况,分析集体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预防儿童常见病,明确今后工作的重点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新会域区102所幼儿园和乡镇217所幼儿园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城区幼儿园儿童非肥胖体重超均值率和身高超均值率均比乡镇幼儿园儿童高(P<0.05),乡镇幼儿园儿童低体重发生率高于城区(P<0.05),城区幼儿园儿童龋齿、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乡镇幼儿园(P<0.05),乡镇幼儿园儿童贫血、感冒发热、砂眼和结膜炎检出率均高于城区(P<0.05).结论 乡镇幼儿园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较城区低,降低农村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及常见病、多发病发生率,降低城区儿童龋齿、视力不良发生率是今后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

    作者:蒋佩红;聂颖坤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外源性睾酮抑制精子发生机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外源性睾酮对健康成年男性精子数量和功能的影响,评价外源性雄激素对精子的抑制作用.方法 40名有生育能力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人,治疗处理如下.十一酸睾酮(TU)组:TU1000mg IM(首剂剂量),然后每6个星期500 mg IM共2次,是分别在治疗期第6周和第12周,之后无继续治疗措施;对照组:同期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结果 首次TU注射后精子计数逐渐减少,但相对较慢,在第6周时平均精子计数降低到62.4(平均仅减少了14.9%,19.3%)×106/ml;在第18周时才达到大的抑制,平均精子计数降低到3.8(平均减少了63.5%,95.1%)×106/ml.在恢复期结束,所有各组的平均精子计数均恢复到>20×106/ml的水平.TU注射之后,血总T和游离T水平均升高,然后恢复正常.结论 外源性雄激素能够抑制精子发生,结果具有可逆性,对部分蛋白质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将为男性激素避孕机制的研究提供更多信息.

    作者:孙辉;王雪松 刊期: 2010年第09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