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旺兴
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症候群,表现为慢性复发性或持续性上腹部疼痛、饱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指具有上述慢性、复发性消化不良症状,持续至少4周以上,而各种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的一种功能性疾病.本病十分常见,估计在社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0%~30%[1].通常表现为慢性上腹疼痛、痞胀、早饱、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时间超过12周,客观检查无器质性疾病.
作者:王学成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恶性疟疾临床特征,早期识别重症患者和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2008年8月~2009年8月腾冲县人民医院经过血涂片检查确诊恶性疟疾19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各重症类型表现分别有意识障碍、重度贫血、循环衰竭、黄疸、水肿、心律失常及广泛出血等.192例重症恶性疟疾患者,痊愈185例(96.4%),留有后遗症2例(1.04%),死亡5例(3.6%).结论 尽早抗疟治疗,对抗药性及并发症的恰当处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氯喹有耐药趋势,青蒿琥酯是安全有效的首选药物.
作者:姜新春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三步疗法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手法、电针、熏蒸综合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结果 通过对28例胫骨疲劳性骨膜炎患者3~6个月疗效观察表明总有效率100%.结论 三步疗法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具有疗效明显、安全、快捷、经济、疗程短、适用基层展开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袁勤洋;栗思刚;张丹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针对SchatzkerⅡ型和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关节面复位困难及复位不佳的问题,探讨解剖复位的方法.方法 术中劈开外侧骨皮质,连同髂胫束向上翻转骨皮质,显露塌陷关节面,确定其复位范围及高度,水平凿断其下面松质骨,整体抬高,直视下解剖复位关节面,形成的骨缺损残腔,以髂骨块或条或异体骨填塞夯实,微创方法解剖钢板固定.结果 23例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中,疗效按Merchant等评分标准,优18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为91.3%.结论 对需要手术治疗的塌陷性胫骨平台骨折,采用本方法治疗疗效肯定.
作者:王廷凯;王勃;陈本钰;吕德峰;王希鹏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8月~2009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救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24例,根据不同全血胆碱酯酶活力给予不同剂量的盐酸戊乙奎醚,同时伍用氯磷定.结果 24例患者经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除2例出现口干外无其他不良反应,也无反跳现象发生.结论 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具有长效、强力、持续解毒、毒副作用小、无反跳、用药时间短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华;周顺良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贝那普利与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并评价两药抑制左室重塑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的51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缬沙坦组27例、贝那普利组24例,两组均行AMI常规治疗,缬沙坦组加用缬沙坦80 mg/d、贝那普利组加用贝那普利10 mg/d,疗程3个月.结果 (1)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贝那普利组的症状评分改善情况优于缬沙坦组(P<0.05).(2)两组患者的LVESV、LVEF和LVMI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贝那普利组改善情况优于缬沙坦组(P<0.05).结论 贝那普利和缬沙坦均能明显改善左室功能,阻抑左室重塑过程,提高左室收缩的同步性;而且贝那普利的效果优于缬沙坦.
作者:吴琼;陈福凤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与探讨脑震荡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指导临床.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脑震荡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治经验.结果 本组共64例,其中显效5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其中1例于出院后3个月后突发昏迷,后经CT确诊为硬膜外血肿,手术后治愈;1例于半年后发现慢性硬膜下积液,手术治疗,均好转),总有效率96.88%.结论 严密观察症状及体征变化,及时严格对症治疗能够正确诊断治疗脑震荡,并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张宏宇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并发恶性食管呼吸道瘘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的对症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上腹正中切口,经食管下段行食管造瘘并在造瘘口远端结扎食管消除胃反流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再行胃和空肠造瘘解决患者的营养不良问题.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均得到控制,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术后生存期由平均4~6周延长到平均13个月.结论 对于患有食管癌晚期并发食管呼吸道瘘患者在原发灶切除困难情况下,选择食管、胃和空肠造瘘加食管末端结扎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高的有效方法.该法能迅速消除因胃反流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解决患者的饮食困难问题,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患者近期死亡率显著降低.
作者:李元治;温福志;滕俊策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东菱克栓酶、丹奥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于入院第1、3、5天给予东菱克栓酶10 BU、5 BU、5 BU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共用3次,第6天以丹奥8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14 d,每日1次.结果 本组病例总有效率92%,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东菱克栓酶、丹奥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雪松;杨凤民;宫旭海;张继红 刊期: 2010年第15期
1病例介绍 患者,男,66岁,3周前因狗咬伤后左侧大腿内侧、小腿外侧出现数个钱币状红斑,有灼热感,迅速向周围蔓延,压之退色,随即出现水疱.两天后水疱融合成片,疼痛加剧并有发热,皮损逐渐变黑.在当地医院就诊,曾外敷鱼石子,口服氨苄西林胶囊(安必仙)无效.疼痛加剧,并出现瘙痒,转笔者所在科就诊.
作者:汪平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时呼气末正压(PEEP)对中心静脉压(CVP)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取27例机械通气患者,经右锁骨下静脉置入深静脉导管,PEEP设0、3、6、9、12和15 cm H2O 6个水平,记录不同PEEP水平时的CVP、MAP、HR.结果 PEEP与CVP呈显著正相关;PEEP增加前后的HR和MAP变化不具显著性差异.结论 使用CVP指导液体治疗的关键是观察CVP值的动态变化趋势.
作者:罗旭;桂水清;苏有利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外伤性脾破裂其开放性者多由刀戳或弹片伤等所致,往往伴有其他的内脏损伤,是临床上为常见的一种腹部损伤,本文目的 为总结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方法 以笔者所在医院2001~2009年收治外伤性脾破裂中的65例,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报道.结果 本组6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外伤性脾破裂的并发症较多,同时,外伤性脾破裂治疗方法众多,但首要的是抢救生命.根据病情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尽量保留器官的功能.
作者:梅德仁 刊期: 2010年第15期
总结了122例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护理、物品的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认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疗效好的优点.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护理配合及术后健康指导是手术顺利安全进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孔妍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血栓病变的治疗对策.方法 36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8~76岁,发病时间1~8 h,均经急诊冠脉造影证实冠脉内有血栓.24例患者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其中18例患者急诊冠脉内植入支架,6例患者因冠脉内血栓负荷量很大,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后,继续以静脉泵入替罗非班36~48 h.结果 1周后冠脉造影显示冠脉内血栓消失,1例患者罪犯血管轻度狭窄,未行PCI术,其余5例行PCI术;4例患者冠脉内血栓负荷量大,予以冠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当时未行PCI术,继之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1周后择期PCI术;4例患者血栓负荷量中等,应用球囊通过血栓,同时应用肝素盐水静脉内注入,将血栓冲至冠脉远端,再行PCI术;4例患者血栓负荷量大,应用抽吸导管,未成功者改为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入,择期PCI术.结论 冠脉内血栓病变应依据血栓负荷量多少采取相应对策,替罗非班应用疗效较好,冠脉内溶栓治疗亦有一定疗效,球囊通过冠脉血栓肝素盐水冲洗只适用于血栓负荷量小的患者.
作者:周德越;迟贤国;蒋立民;陈爱明;李广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莞市长安医院268例异位妊娠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PEP 13例,发生率4.85%;11例使用甲氨喋呤及中药杀胚治疗,病情痊愈;另2例拒绝用药,再次手术.结论 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PEP发生的可能性大,严格选择保守手术病例,彻底清除病灶,术中常规在妊娠部位注入甲氨喋呤,术后严密观察血β-hCG的下降情况,及时使用甲氨喋呤及中药杀胚治疗,可有效的预防和治疗PEP.
作者:刘娇兰;周丽叶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输血及手术前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探讨其他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输血及手术患者1420例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对其年龄、性别、人群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阳性检出率为1.18%(17/1420),2~20岁年龄组检出率为0.48%,20~29岁2.63%,30~39岁0.31%,40~59岁0.32%,60岁以上1.79%;以20~29岁及60岁以上年龄组检出率为高(P<0.05).男性阳性检出率1.11%与女性阳性检出率1.28%比较无差异(P>0.05).农民及工人阳性检出率1.64%高于其他人群的0.39%(P<0.05).结论 输血及手术前患者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较高,与年龄、人群分别有关,应在手术前及输血前检查梅毒抗体.
作者:臧志梅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不同溶栓方案治疗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溶栓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2年6月~2008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35例,随机分为3组:尿激酶12 h溶栓组、尿激酶2 h溶栓组和rt-PA 50 mg溶栓组.结果 (1)3种溶栓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各组间均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2)rt-PA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24 h,呼吸困难的改善较尿激酶2 h组、尿激酶12 h组明显;(3)溶栓后4 h、8 h、12 h各时间点,尿激酶2 h组与尿激酶12 h组D-二聚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t-PA组与尿激酶12 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三种溶栓方案的疗效(总有效率、病死率)和安全性(主要是出血率)相仿;(2)从溶栓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D-二聚体所显示的溶栓速率等方面来看,rt-PA组治疗肺栓塞略优于尿激酶 2 h、尿激酶 12 h组.
作者:康丽君;费建文;唐燕;于鹏飞 刊期: 2010年第15期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ADA)是主动脉瘤中的一种类型,又叫主动脉夹层血肿(简称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的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的中层,形成中层内血肿,血肿在血流压力作用下沿着主动脉壁不断延伸,并向外隆起形成夹层动脉瘤[1].
作者:王晶晶;王珊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调查呼吸控制训练配合肢体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给与药物治疗联合主动循环及四肢训练,每大干预二次每次10 min;对照组30例,未接受上述康复治疗.所有患者治疗20天,前后均进行六分钟步行测试、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测定.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增加.结论 主动循环技术配合上下肢的运动训练对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冯运华 刊期: 2010年第15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30岁,主因胸痛、胸闷、气短1个月于2009年7月16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出现无诱因胸痛,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伴有胸闷、气短.既往史:13年前曾出现类似症状,当时拍胸片后诊断为肺脓肿,给予抗炎治疗,症状好转后未复查.
作者:范丽娟 刊期: 2010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