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喹诺酮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姜文祥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使用, 药代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 临床疗效, 抗菌活性, 抗菌范围, 结构修饰, 研究者, 萘啶酸, 国内外, 合成
摘要:从1962年Lesher等合成了第1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至今,喹诺酮类药物已成为临床广泛应用的抗感染药物.40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喹诺酮类药物不断进行结构修饰,其抗菌活性、抗菌范围、药代动力学均有了明显改善,但随着临床使用的不断增加,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从而影响了药物的临床疗效.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的PC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第1天、第15天应用紫杉醇135mg/(m2*d)静脉滴注,第1~4天顺铂(诺欣)20mg/(m2*d)静脉滴注,28d为1周期,连用两个周期评价疗效.本组34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结果 全组34例均可评价疗效,CR 3例(8.8%),PR 15例(44.1%),总有效率(CR+PR)为52.9%(18/34).主要毒性反应为白细胞计数下降占100.0%,其中Ⅱ度为4例(11.8%),Ⅲ度17例(50.0%),Ⅳ度13例(38.2%),Ⅲ~Ⅳ度占88.2%;血小板下降Ⅱ度12例(35.3%),Ⅲ~Ⅳ度1例(2.9%);血红蛋白下降Ⅲ度3例(8.8%).恶心呕吐15例(44.1%),Ⅲ度未出现.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较高,骨髓毒副反应较明显,消化道反应较轻.

    作者:王继营;李峻;田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谐波超声造影对血管疾病诊断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谐波超声造影对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各类血管疾病患者54例,均接受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谐波造影检查,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分为(1)诊断明确;(2)可疑诊断;(3)无诊断结果.结果 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明确者46.3%,可疑诊断者35.2%,无诊断结果者18.5%;结合谐波造影检查后诊断明确者83.3%,可疑诊断者11.1%,无诊断结果者5.6%.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敏感性94.8%,特异性29.3%,准确性77.6%;谐波造影诊断的敏感性97.7%,特异性94.6%,准确性96.2%.结论 应用超声造影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血管流道的变化,没有角度依赖性,不存在溢出等伪像,有助于血管疾病的诊断.

    作者:杨晓颖;袁林秀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多巴酚丁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情况.方法 符合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诊断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予以抗生素,改善通气、止咳、祛痰、解痉、强心利尿、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20mg+酚妥拉明10mg+5%葡萄糖250ml,15~20滴/min,1次/d,连用7~10d,治疗前测定心功能,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均无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明显改善,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多巴酚丁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效果好.

    作者:薛群星;肖桂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难点及对策

    笔者收集了所在科室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340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剖宫产术后体位的限制、产妇怕痛的心理、认为乳汁不足的心理、认为药物对乳汁有影响的心理及哺乳影响体形的心理是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为此,笔者采取了一系列护理对策,增强产妇对坚持母乳喂养的信心,并使之坚定决心.由此说明剖宫产术后是完全能够实施纯母乳喂养的.

    作者:杨芝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49例中老年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家庭护理干预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年发病率高达217/10万,死亡率140/10万,因脑卒中而生活不能自理的达43.2%,致残率为70%~80%[1].我国现处于社会老龄化和医疗资源贫乏阶段,多数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期需要在家庭中度过,因患者和家属缺乏相关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错失了佳的康复时机.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高低又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差别很大.如何使这部分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指导,大可能地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所在医院结合本地区特点,针对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本县凤城社区的49例中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有组织的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畅海芳;冯蕊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自发性食管破裂13例临床分析及抢救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方式.方法 对13例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及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患者中治愈9例,死亡4例,治愈率69.2%.结论 早期诊断是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的关键,应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本病明确诊断后应尽早手术修补,清除胸腔污染物和脓性渗出液.手术越早越好,手术方式和时机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选择.

    作者:刘芝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Livin蛋白和TNF-α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肺组织的livin蛋白和TNF-α的表达水平,了解两种蛋白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为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0例NSCLC患者的病变肺组织(肺癌组)以及12例正常或肺良性疾病患者肺组织(对照组)的livin蛋白和TNF-α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肺癌组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的livin蛋白和TNF-α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在NSCLC组中,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组织相比,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组织中livin蛋白较高(73% vs 17%,P<0.01),而TNF-α的阳性表达率较无转移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 vs 56%,P>0.05).肺癌组中不同分化程度肺组织的livin蛋白和TNF-α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ivin蛋白与TNF-α的表达无相关关系.结论 livin蛋白与TNF-α可作为诊断NSCLC的特异性指标,从而为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任福成;吴立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浅谈手术室整体护理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手术室实施的临床疗效.方法 术前通过查阅病历、访谈和观察的方法收集资料,对患者进行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订出护理计划;术中根据术前制订的计划对患者实施护理;术后随访患者,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宣教术后注意事项等.结果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原来未实施整体护理前的86.5%提高至97.7%,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为了更好地开展手术室整体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作者:庄淑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在上腹部手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并与单纯应用芬太尼进行比较.方法 ASA 1~2级上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芬太尼(KF)组和芬太尼(F)组,每组40例,通过患者自控给药(PCIA)泵镇痛.观察术后4h、12h、24h、48h镇痛效应和副反应.分别观察记录VAS评分、术后自控给药次数和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幻觉、视力模糊等并发症).结果 术后8h、12h、24h、48h KF组VAS评分低于F组,PCIA按压次数明显少于F组,恶心呕吐发生率F组高于KF组,无精神方面的副反应和呼吸抑制发生,两组间不良反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克服了氯胺酮的精神方面副作用,同时降低了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且镇痛效果优于单纯芬太尼组.

    作者:罗斌如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喹诺酮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从1962年Lesher等合成了第1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至今,喹诺酮类药物已成为临床广泛应用的抗感染药物.40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喹诺酮类药物不断进行结构修饰,其抗菌活性、抗菌范围、药代动力学均有了明显改善,但随着临床使用的不断增加,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从而影响了药物的临床疗效.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姜文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带状疱疹的药物治疗观察

    目的 分析两种方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 选择带状疱疹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病毒唑0.6g,静滴,每天1次,连续7次为一疗程;维生素B1 10mg,维生素B6 10mg,每天3次口服,维生素B12 500μg肌注,每天1次,连续10d;芬必得1粒,每天2次内服.对照组给予病毒灵0.2g,每天3次口服,维生素B1 20mg,每天3次口服.两组均不用其他治疗药物.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止痛、结痂及痊愈时间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1),对照组中有2例遗留神经痛.结论 联合用药治疗带状疮疹可以缩短病程,疗效好,无后遗神经痛,安全方便.

    作者:乔根弟;申汉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SA、EA、CSEA三种麻醉法剖宫产中应用麻黄素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硬膜外麻醉(Extradural Anesthesia,EA)、腰麻(Spinal Anesthesia,SA)、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ombinated Extradural Anesthesia and Spinal Anesthesia,CSEA)三种麻醉方法应用麻黄素升压的频率与可能的影响因素,探讨低剂量麻黄素即可升高血压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3月至2005年1月剖宫产麻醉病例,随机分组,三组患者情况基本相同,使用麻黄素时血压下降幅度基本相同,使用麻黄素的频率SA、EA均略高于CSEA,择期手术使用麻黄素的频率高于急症病例.结论 使用麻黄素的频率:(1)与麻醉方法有关,EA>SA>CSEA;(2)与手术时机有关,择期手术>急症手术;(3)与麻醉药注入前输液量有关;(4)与麻醉者的技术水平和术前血压水平有关.

    作者:王宝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血竭药理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使用的血竭又称为龙血竭,为百合科植物剑叶龙血树含树脂木材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活血散瘀、止痛、止血、生肌敛疮等功效.内服主治淤血、肿痛、经闭、痛经;外用主治外伤出血、溃疡不愈、痔漏肿痛,为有名的活血化瘀中药之一.血竭是世界多民族使用的民间药物,各地产血竭的基源不同,产品的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均有显著的差别[1].研究结果证明,国产龙血竭与原产于阿拉伯和北非的血竭(即先引入我国的来自西域的血竭),不仅来自同科同属植物,而且在化学组成上也有显著的相似性[2].血竭中含有多种化合物,不同提取工艺获得的血竭纯度及化合物种类不同,功效也有所不同.本文以国产血竭为主,就其药理研究概况作一归纳,涉及不同来源的则加以说明.

    作者:辛玉虎;郭忻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力丁沙与盐酸洛美沙星对慢性肺心病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力丁沙与盐酸洛美沙星联用在治疗慢性肺心病呼吸道感染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肺心病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80例.A组(治疗组):力丁沙1.2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盐酸洛美沙星针0.2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均每天2次,连用7d;B组(对照组):力丁沙针1.2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每天2次,连用7d.结果 治疗组有72例临床症状好转,肺部罗音消失,66例右心功能不全及低氧血症得到改善,52例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均恢复正常;对照组有32例临床症状及低氧血症得到改善,40例肺部罗音减少及右心功能改善,24例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恢复正常.结论 力丁沙和盐酸洛美沙星联用治疗慢性肺心病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作者:阮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患者维权意识增强,护理安全成为医患双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护理实践中,为减少护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使护理行为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和监督,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安全的护理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质量保证.因此,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是亟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关于加强医院中药房管理的建议

    为了医院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医院中药房的管理是必须的.笔者结合医药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提一些建议,供参考.

    作者:王世忠;彭远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

    国内妇女乳腺癌发病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虽然较低,但近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却呈逐年上升趋势[1].乳腺癌手术通常会影响患者的第二性征,加上放化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影响了患者的自我形象,增加了自卑心.据调查治疗期间乳腺癌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可表现为焦虑、失眠、社交障碍、严重抑郁等,而这些问题都将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疾病发展和转归,并且影响到患者的生活,使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实施心理干预对乳腺病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尤显重要.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笔者将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相结合,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赵月云;李新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各类肝硬化患者甲状腺激素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激素(T4)、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反T3(rT3)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磁酶免法测定T3、T4、TSH、FT3、FT4、rT3.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T3、FT3浓度明显下降(P<0.01),rT3、FT4浓度明显增高(P<0.01,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3、FT3浓度明显降低(P<0.01),TSH、rT3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 联合检测T3、T4、FT3、FT4、RT3、TSH在不同种类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翟庆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恙虫病致精神失常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1岁,农民.因发热头痛5d加重并神情呆滞1d入院.既往无精神病史及脑病史.查体:BP 105/60mmHg(1mmHg=0.133kPa),HR 98次/min,T 39.5℃,R 22次/min.发育营养好,精神萎靡,急性病容,扶入病房,表情淡漠,呆板机械.全身散在暗红色粟粒疹,躯干较密集,压之退色,左腘窝0.75cm×1cm焦痂,其周有红晕.左腹股沟淋巴结如蚕豆大,光滑移动,轻压痛.

    作者:姚嘉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