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凤华;林翠芬;余伯力
腰椎疾病是当今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近些年其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临床诊断与治疗过程中有必要认清其发病的原因和机理,才能更有利于指导治疗与康复.
作者:马壮;张娜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为了武警体工队各项目更加科学的训练,进一步科学的贯彻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原则,笔者利用对近几年武警拳击、散打、跆拳道运动员的血液生化指标测试、建立的档案记录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作者:贾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产妇妊娠方式的选择.方法 选择2001~2004年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2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作为治疗组,选择仅行剖宫产的16例患者作为对照一组,选择经阴道分娩19例患者作为对照二组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治疗组出血量与对照一组无差别,两组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二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剖宫产同时进行子宫肌瘤剜除术,不增加手术出血量,安全有效,且不增加新生儿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普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68例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检验χ2=4.41,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纳洛酮能有效改善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干症状,提高存活率.
作者:陈楚雷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论证白芨挥发油诱发小鼠体内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组后分别应用白芨挥发油等试剂,按设计取血染色,并观察淋巴母细胞的淋巴细胞和过渡形细胞.结果 白芨挥发油对正常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转化有较强的刺激增殖作用,对被环磷酰胺抑制的淋巴细胞转化率也有较强的恢复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为显著.结论 白芨挥发油具有活化淋巴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房金山;田晶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的围产期保健和护理体会.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0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收治的56例双胎妊娠孕产妇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孕产妇均痊愈出院,围生儿死亡1例.结论 认真做好孕妇围生期保健工作及运用护理程序,可大幅度减少孕产妇并发症,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作者:杨学会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笔者所在医院于2004年1月到2006年12月,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4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戴红燕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护理工作在眼科手术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疗效果.本文从心理护理、手术前的护理、手术当天的护理、手术后的护理以及出院指导五个方面,阐述了护理工作在内眼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作者:张凤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5岁.以心悸、咳嗽、气促6 d收入院,既往甲亢史,近半年服他巴唑10 mg/次,每天3次.近6 d来心悸、咳嗽、气促,为进一步治疗而入院.查体:体温37.8 ℃,呼吸20次/min,脉搏 85次/min以上,血压105/80 mm Hg心音强弱不一,心律不齐,心率110~120 次/min,肺部偶闻及干啰音.心电图示快速房颤;胸部X线片示肺气肿.
作者:胡明雨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严重胸腹多发伤救治措施、程序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救治196例严重胸腹多发伤的临床资料,术前经积极严密的观察、抗休克治疗,就近在短时间内行剖胸、剖腹等手术,术后动态观察,综合治疗.结果 治愈174例,死亡22例,死亡率10.7% .结论 伤后就诊时间与救治成功率成反比.根据损伤组织器官对生命威胁的程度,按轻重缓急有序地进行剖胸、剖腹等手术,同时强调围手术期的处理,加强监护,预防并发症,可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郭贯成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微创鼻内窥镜手术在鼻科的应用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我国,使鼻窦炎的治愈率达到80%~90%.进入21世纪,鼻内窥镜手术在我国已处于持续发展的阶段,它具有损伤轻、痛苦小、操作精细、观察准确等优点[1].笔者所在科室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施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患者86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朱光丽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 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12 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椎间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或后路单、双开门减压椎管成形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 经过平均15个月的观察随访,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2.5分,恢复到术后平均15.8分.术后6个月椎间植骨100%融合,无植骨块移位、钢板螺钉断裂现象,1例后路双开门棘突及棘突中间人工骨块可见融合,单开门未见再关门.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颈椎病手术的治疗原则,手术方案选择正确,术中彻底减压、充分植骨、适当应用内固定,就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乘风;杨战坤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踝关节内翻扭伤致腓总神经损伤的诊治方法 .方法 对22例踝关节扭伤出现腓总神经损伤症状患者行腓总神经探查术,切除减压,松解腓总神经.结果 16例3个月功能部分恢复,6个月至1年内肌力恢复至4级.结论 踝扭伤出现腓总神经损伤患者应作探查松解减压术.
作者:石得璋;黄林彪;马才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是为治少阴阳虚水泛而设的一首名方,其温肾阳,利水气的功用,在临床应用中也每获良效.但真武汤其功用不仅如此,今以<伤寒论>原文为依据,对真武汤的证治予以粗浅的认识.
作者:李玉梅 刊期: 2009年第13期
随着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医学观念的不断转变,整体护理的全面开展,以及医院发展的新形式与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期望值增高的矛盾日益明显,不断提高护士素质和护理工作质量对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护理质量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县级综合性教学医院,占地面积16426.7 m2,业务用房13670.8 m2,全院大小科室共32个,现编制病床250多张.全院共有护理人员90人,在编护士47人(其中从事B超、心电图、病理检验、预防保健、胃镜、图书室等工作14人),在临床一线工作33人.中级职称27人,初级职称20人.招聘护士43人,现招聘护士成为医院临床一线工作的主要力量.
作者:闫金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并用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4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为常规西药和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血压、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改变.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经4周治疗后,两组血压、UAER、尿β2-MG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结论 丹红注射液并用贝那普利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早期DN临床疗效比常规西药联合贝那普利疗效显著,其机理与降低TGF-β1,改善DN早期的肾脏高灌注、高滤过等有关.
作者:李冬娃;李晓琼;李桂玲;许秋卓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在硕士研究生不断扩招的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临床思维的培养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本文简要分析了造成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欠缺的原因,并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一些体会,对当代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思维的培养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作者:刘畅;梅晰凡;刘世琼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上段空肠等部位的病变引起的出血.导致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繁多,现根据临床观察将出血的原因分为五类.
作者:何志宏;张云鸿 刊期: 2009年第13期
1 病例介绍患者26岁,因第1胎剖宫产术后1年零5个月,B超提示孕37周余,下腹阵痛3小时,于2009年2月22日13∶ 30时入院.患者此系第2孕,2007年9月10日因第1胎孕足月胎儿宫内窘迫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新式剖宫产术,术后月经未来潮,后B超证实怀孕,孕5月自感胎动.
作者:冯树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调脂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每天1次.按HOMA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结果 阿托伐他汀强化调脂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C、HOMA-IR均明显下降,HOMA-IS明显增加(P<0.01或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
作者:陈小龙 刊期: 2009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