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癌切除术的疗效

黄东龙;白忠原;刘红艳

关键词:腹腔镜, 肾切除术, 肾肿瘤
摘要: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08年12月于后腹腔镜下行肾癌根治术32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全部成功,均未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0~230 min,平均130 min.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安全可靠,疗效良好.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围生期孕产妇用药安全及保健

    注意孕产妇用药安全才能确保母婴的健康,进一步降低孕妇和围生儿的病死率,降低病残儿的出生率,提高人口质量.1用药对胚胎、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胚胎受损敏感的时间是受精后15~56 d,这时,胚胎各器官正处于高度分化、发育、形成阶段.在受精后7 d内用药,因受精卵尚未种植,游离在输卵管、子宫腔内的分泌物中,故影响极小.受精后8~15 d内用药,胚胎虽然已种植,但组织器官尚未分化,如有影响常可引起流产,一般不发生畸形.

    作者:叶金凤;程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茵栀黄注射液和蒙脱石散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12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采用茵栀黄注射液及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日均胆红素下降值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黄疸降至102.6 μmol/L以下时间治疗组明显提前(P<0.01).结论 茵栀黄注射液及蒙脱石散对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魏本荣;张倩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磷酸钠灌肠剂在产科临床的应用观察

    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胎盘产生的激素参与下,孕妇体内发生适应性的生理变化,在消化系统出现肠蠕动减弱,粪便在大肠停留时间延长出现便秘,常引起痔疮或使原有痔疮加重;而在产褥期,由于卧床时间多,腹直肌与盆底肌松弛,加之肠蠕动减弱,容易发生便秘.给予灌肠,可以促进肠蠕动,排除粪便和积气,产前还可以刺激宫缩,加速产程进展.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磷酸钠灌肠剂用于产妇的清洁灌肠,并与传统的肥皂水灌肠法进行比较,研究磷酸钠灌肠剂在产科应用的效果.

    作者:孙晓艳;李艳红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时机的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手术时机.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87例胆源性胰腺炎(其中手术61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早期手术组死亡2例,后期手术组及择期手术组发生并发症1例.结论 手术时机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有重大影响,针对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杨正华;凌峰;张社芹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婴幼儿支原体肺炎76例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76例,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1~6个月15例,6个月至1岁20例,1~3岁41例.对病程小于1周的患儿待其病程超过1周后再抽静脉血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其他病例在门诊治疗病情未见好转时收住院治疗,于入院后第2天或第3天抽静脉血检测Mp-IgM.特异性Mp-IgM测定以抗体滴度大于1∶80为阳性,并作为临床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依据.

    作者:吴素莲;宋继宁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腹部切口裂开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2004~2007年6750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中切口切裂开的各种原因进行统计,从而列出笔者所在医院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主要原因.结果 6750例腹部手术患者中,60例发生了切口裂开,占0.86%.其中全层裂开42例,深层裂开10例,浅层裂开8例.50岁以上46例,营养不良者48例,上腹部切口23例,术后剧咳25例,腹胀伴腹水外溢18例.结论 年龄、营养状况、切口类型、术后腹腔压力是笔者所在医院腹部手术切口裂开常见的原因.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是防治切口裂开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正阳;焦新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脑卒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

    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63万人患脑卒中,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致残率较高,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随着医学模式向者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医护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加.脑卒中患者由于四肢活动受限、语言交流受限等,使得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较高.又因为缺少该疾病康复知识,所以健康教育的及时开展和针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汤红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透析低血压病患者的分析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更多的尿毒症患者可以借助于血液透析来延长生命,因此必须对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机制、症状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透析低血压是尿毒症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常见的症状,常规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率在15%~30%,严重低血压可诱发休克、心律失常、缩短透析时间而导致透析不充分引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心血管功能受损严重,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会进一步提高,下面从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病患者的基本概念、症状、常见诱因、发生机制及其防治等进行逐一探讨.

    作者:任海兰;尚舂娥;张彩芬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手术室感染的控制

    医院感染在现代医学中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在手术室更为重要.手术室是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地方,同时也是血液制品及体液分泌物密切接触的地方,因此,加强手术室感染控制势在必行.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室在感染控制方面加大了管理力度,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简单介绍如下.

    作者:赵显举;魏颖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早产儿即未成熟儿,指胎龄大于28周而未满37周,出生体重<2500 g,身长47 cm以下的活产新生儿.由于各器官组织发育不成熟,生理功能低下,病死率是足月儿的10倍.近年来,随着护理质量的提高,早产儿的病死率正在逐年降低.笔者所在科室于2008年1月1日至10月1日,共收治早产儿75例,现将一般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章秀桃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医学工程师医疗器械维修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医疗风险

    医学设备是医学知识与工程技术结合的产物.医学设备使用安全与否维系到人的生命和安全,知识学科的交叉目前在医学行业很明显.医学工程师所针对的医疗器械不同于其他器械,这就要医学工程师要具备综合知识和应急能力、动手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提高医学工程师对医疗器械维修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医疗风险.

    作者:孟琦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浅谈城市卫生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卫生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城市卫生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卫生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卫医[2006]56号)和扬州市卫生局<关于转发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城市卫生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卫生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扬卫医[2006]50号)的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优势,努力提高农村卫生工作和农民健康水平,按照分级对口、供需结合、讲求实效、实行目标管理的原则,笔者所在医院派出多批医疗队伍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医疗机构,现将2008年度对口支援工作总结如下.

    作者:诸葛末;伊董雷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非手术治疗13例,手术治疗33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行脊柱前路或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非手术组除1例有手术指征而放弃手术致病情加重外,其余病例临床愈合良好;手术组复查前后缘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纠正满意.33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椎体高度和形态明显恢复.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疼痛均消失,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并愈合.结论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根据椎体稳定性及神经损伤程度来决定是否实施手术,手术入路与具体方法应根据骨折类型、椎管狭窄和后凸畸形程度来选择.

    作者:谢汉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老年高血压病易发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易发因素.方法 选择102例易发高血压和120例非易发高血压患者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病及其危害认识不够,未按时复诊,在家中未监测血压等是老年高血压易发因素.结论 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贺丽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13例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临床体会

    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的再植是再植术中的一种特殊类型.2001年1月至2007年3月,笔者共收治此类断指13例,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再植,成功10例,失败3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3例,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23~51岁.左侧3,右侧10.病因:机床6例,缆绳或链条绞轧7例.受伤距入院时间:40 min~3 h.损伤平面:掌指关节处8例,指间关节处2例,拇指近节指骨近端3例.4例伴有第一掌骨背侧皮肤缺损,面积为6 cm×3 cm~4 cm×3 cm.13例断指的指神经、动脉均自近端抽出2~4 cm,伸屈肌腱自近端抽出13~18 cm.

    作者:杨振伟;胡朝辉;张光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羊水过少108例临床分析

    羊水过少常与妊娠并发症有关,其危害性已被广大产科工作者认识,为探讨羊水过少的病因及其相关因素、寻求正确的处理方法,降低围生儿病死率,笔者对其所在医院分娩的108例羊水过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宁瑞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纳洛酮在昏迷急诊中的应用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摸索,笔者对各种原因不明的昏迷者进行了观察分析,发现纳络酮作为首选用药,经临床观察对昏迷急诊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骆艳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脑梗死患者不同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评价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而治愈率低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脑梗死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因此,有效地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笔者对60例脑梗死患者不同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华;刘艳红;梁志兰;白新燕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B超诊断先天性肾缺如合并残角子宫2例

    1病例介绍病例1:患者,女性,36岁.因右侧腹部周期性疼痛20余年,加重两个月入院.体检:右下腹触及一个约6 cm×7 cm包块,边缘光滑,活动度差.B超检查:使用日本东芝340A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患者先取俯卧位,常规肾区及耻骨联合上方扫查,左肾大小为12.5 cm×4.5 cm×5.0 cm,位置及形态基本正常,右肾区各切面反复探查,未探及肾及输尿管轮廓,再嘱患者仰卧位,中度充盈膀胱,各切面查见子宫右侧有一约6.0 cm×6.5 cm椭圆形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晰,与子宫紧密相连.

    作者:郑桂霞;刘立岩;肖明雲;郝丽杰;张立志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应用彩超检查腹主动脉瘤之我见

    目的 探讨彩超用于诊断腹主动脉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探头自剑突下开始,自上而下先纵断面后横断面观察腹主动脉内径及内中膜厚度,以确定有无斑块.结果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所在科共检查腹主动脉215例,其中检出腹主动脉瘤22例,41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其余152例正常.结论 彩超检查腹主动脉病变方法准确、简单、无痛苦.

    作者:韩朝;王爱名;韩意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