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儿心房分离的心电图表现与临床意义分析

隋萍;邱宝明

关键词:小儿, 心房分离, 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明确小儿心房分离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例6月龄小儿的术前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小儿的心电图诊断为心房分离.结论 非器质性心脏病的小儿也可见心房分离现象.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的治疗.方法 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62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均治愈,无一例死亡.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可以缩短疗程,降低死亡率.

    作者:贾翠菊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的应用

    目的 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麻醉效果、副作用及两者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50例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检测各组麻醉显效时间、阻滞平面、血压的变化,术后随访头痛、腰背痛等副作用.结果 CSEA组麻醉显效时间短、范围广、运动阻滞满意、局麻药用量小,与EA组有显著差异(P<0.01),血压下降低值出现时间CSEA组明显早于EA组(P<0.01).术后头痛、腰背痛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子宫全切术应用CSEA效果优于EA.

    作者:边文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浅谈住院医师培训与管理

    我国住院医师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具体培训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

    作者:尹凤英;何芳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

    目的 观察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尼莫地平及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疗程为15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5.6%)(P< 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文锋;卢志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对急诊科护士定期抢救技能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目的 使急诊科护士具备娴熟的抢救技能,提高急救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以急诊科22名护士为对象,对8项常见抢救技能掌握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急诊护士抢救操作技能及心理应对能力有待提高,及时制订了定期培训计划,对培训前后护士技术操作进行了考核.结果 经过1个月的培训, 急诊护士的常见抢救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及急救意识都比培训前有显著提高.结论 定期对急诊护士进行抢救技能的培训,能使护士具备较好的应对能力,为抢救急救患者赢得更多的救治时间和机会.

    作者:郭祥英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产后出血2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7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产后出血的病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胎膜残留、软产道裂伤等,且剖宫产术导致的产后出血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结论 产后出血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对药物治疗无效的可采用按摩子宫、宫腔填塞、盆腔动脉结扎,B-Lynch缝合及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术等,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作者:晋本荣;范冰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两种药物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金因肽及意可贴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科门诊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20例(男47例,女73例),随机分成a、b两组,各60例,a组用金因肽治疗,b组用意可贴治疗,3 d为一个疗程,将治疗后疼痛的缓解情况及溃疡的愈合天数进行对比.结果 金因肽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在疼痛缓解方面及愈合天数上均明显优于意可贴(P<0.01).结论 金因肽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一种很好制剂.

    作者:秦春梅;杨桦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柴胡解热透皮吸收方对小鼠皮肤表皮结构的影响

    目的 研究薄荷醇、冰片、氮酮及其复配体系对柴胡解热方水提液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的机制.方法 以昆明种(KM)小鼠在体皮肤为研究材料,将实验组动物随机分为七组:空白对照组、薄荷醇组、冰片组、氮酮组、冰片薄荷醇组、冰片氮酮组、混合组.分别涂药8 h,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皮肤超微结构变化,探讨各种透皮吸收促进剂对柴胡解热方水提液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的机制.结果 薄荷醇、冰片、氮酮及其复配体系均可导致小鼠皮肤超微结构的改变,表现为角质细胞疏松,细胞间隙增大,毛囊口孔径加宽,其中氮酮对小鼠皮肤的超微结构影响明显优于薄荷醇或冰片组,将以上三种促进剂混合使用时,小鼠皮肤的超微结构变化为明显.结论 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对药物的透皮吸收有协同作用.

    作者:张世林;陈志航;宇克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对加快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几点思考

    数字化建设是各类医院降低成本、规范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成为新时期医院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加快数字化建设的意义入手,在深刻剖析当前数字化医院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作者:张奕;朱剑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螺旋CT曲面重建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Curverd reconstruction,CR)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35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男19例,女16例,对其螺旋CT、CR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35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螺旋CT横轴位及CR影像均可明确显示异物的位置和大小,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 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是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对显示气管支气管交界处异物价值较大.

    作者:吴智玲;巴依江;杨复宾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梗死面积、神经损害的关系,从临床方面探讨两者在脑梗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70例脑梗死患者第3天和病后14 d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进行不同时程和同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进行相关分析,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70例脑梗死患者第3天时血清MMP-9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 水平CTV≥10 cm3,与CTV<10 cm3比较P<0.05.不同程度神经功能受损患者血清MMP-9水平CSS>30与CSS≤30之间比较P<0.05.结论 MMP-9参与脑梗死的病理过程,脑梗死急性期血浆MMP-9水平可作为判断梗死面积大小、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作者:吴跃华;张茂林;周立社;杨巧莲;刘俊平;张红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半夏泻心汤随证加味临床治疗36例慢性胃炎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随证加味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中医治病机理.方法 通过对36例慢性胃炎患者给予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味治疗.结果 36例慢性胃炎病例中,近期临床治愈13例,占36.11%;显效21例,占58.33%;无效2例,占5.56%;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味具有较好的止痛、解痉、制酸、消炎作用,治疗慢性胃炎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益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心理指导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调整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情况,使其积极配合,提高疗效.方法 针对38例肝硬化患者制定系统有效的护理计划,对不同的个体实施个性化的正确有效的心理指导.结果 38例患者均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治疗和护理合作.结论 正确有效的心理指导可以调动患者的正性情绪,有效地帮助患者提高疗效.

    作者:林春香;华盈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25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疗分析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2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5例椎管内神经鞘瘤诊疗情况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6~30个月,肿瘤无复发.术后患者症状11例明显改善,13例部分改善,1例无改善.术后复查X线片,12例行植骨内固定者均形成骨性融合,未作内固定者中有3例出现轻度脊柱失稳.结论 MRI是当前椎管内神经鞘瘤重要的诊断方法,手术切除肿瘤尽量彻底,视脊柱破坏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椎间植骨内固定,有利于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作者:张震宇;陈添华;刘东宁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青年人胆石症8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人胆石症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9例青年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全部均有上腹部疼痛,而疼痛伴发热者为18例,占20%,疼痛、发热、黄疸三者同时并存的仅6例,占7%.肝功能检查GPT增高发生率为27.4%,HBsAg阳性者9例,占10%.心电图不正常者12例,占13.4%.结论 青年胆石症患者临床表现较为典型,根据辅助检查结果,可确诊.

    作者:吴崇智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人工流产术20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两种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方法 1800例早孕患者采用异丙酚全麻镇痛方法,200例采用传统扩宫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 两组术中宫口松弛情况、术中副反应、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异丙酚全麻镇痛方法施术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齐岩;石红;张新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在社区开展预防传染病知识教育的探讨

    在社区健康教育中,预防传染病知识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其教育的必要性亦越发受到重视,为更好的达到教育和引导的目标,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讲授中应该应用各种方法在传染病预防的重要性、实用性、长期性上下工夫.

    作者:陈兴;王丰斌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肿胀麻醉技术在整形外科局麻手术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整形外科门诊手术中肿胀麻醉技术的镇痛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1998年12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应用肿胀麻醉局麻下施行的1935例各种整形外科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外科手术进行顺利,术中患者疼痛耐受绝大多数为良好;术后患者疼痛轻微.有5例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症状,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后均可自由活动.结论 肿胀麻醉下行外科门诊手术具有快捷、安全、疼痛耐受良好等优点,可扩大门诊手术范围,显著减少手术并发症,减少治疗费用.

    作者:韦强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患者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不孕不育患者150例,妇科门诊术前检查患者150例,分为不孕症患者组和门诊患者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和细菌培养法对两组患者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进行检测.发现有UU、CT感染后,给予针对性治疗,复查结果证实感染治愈后,行输卵管造影.结果 (1)两组UU和CT感染率相比,不孕症患者组高于门诊患者组,有显著差异(P<0.01);(2)不孕症患者组未感染者和感染者输卵管阻塞发病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说明UU和CT感染与输卵管阻塞呈正相关.

    作者:张秋香;余静宜;万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胸腔闭式引流后注入顺铂与IL-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目的 观察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入顺铂与IL-2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3 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胸液,并给予胸腔内注药,治疗组(n=12例)胸腔灌注IL-2联合顺铂;对照组(n=11例)单纯胸腔闭式引流.IL-2每次注入100 万U,顺铂每次注入40~60 mg,每5~7 d注射1次,连续注射2、3周,1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75%,明显优于单用对照组45.45%(P<0.05).结论 胸腔置管引流并灌注顺铂与IL-2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有利于恶性胸腔积液的控制.

    作者:尹红;陈凯;吴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