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岩;石红;张新宇
目的 探讨青年人胆石症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9例青年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全部均有上腹部疼痛,而疼痛伴发热者为18例,占20%,疼痛、发热、黄疸三者同时并存的仅6例,占7%.肝功能检查GPT增高发生率为27.4%,HBsAg阳性者9例,占10%.心电图不正常者12例,占13.4%.结论 青年胆石症患者临床表现较为典型,根据辅助检查结果,可确诊.
作者:吴崇智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梗死面积、神经损害的关系,从临床方面探讨两者在脑梗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70例脑梗死患者第3天和病后14 d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进行不同时程和同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进行相关分析,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70例脑梗死患者第3天时血清MMP-9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 水平CTV≥10 cm3,与CTV<10 cm3比较P<0.05.不同程度神经功能受损患者血清MMP-9水平CSS>30与CSS≤30之间比较P<0.05.结论 MMP-9参与脑梗死的病理过程,脑梗死急性期血浆MMP-9水平可作为判断梗死面积大小、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作者:吴跃华;张茂林;周立社;杨巧莲;刘俊平;张红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长期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单纯静脉溶栓、静脉溶栓+延迟PCI以及未再灌注治疗患者,了解其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对AMI治疗的几种方法作出评价,更好地指导基层医院治疗.方法 选择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137例,分为再灌注治疗组108例(包括急诊PCI组29例,静脉溶栓组43例,静脉溶栓+延迟PCI组36例)和未再灌注治疗组29例,连续观察3个月至3年,对其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 再灌注治疗组远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组(P<0.05);LVEF≥50%者高于未再灌注组(P<0.05);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其中以急诊PCI组与3 h内溶栓远期效果佳.结论 AMI后行再灌注治疗与未行再灌注治疗远期疗效有显著差别.其中3 h内溶栓与急诊PCI组,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PCI与3 h内溶栓及急诊PCI均无明显差异.
作者:金建华;佘德宇;陈福生;王景峰;聂如琼;毛建华;戴江平;潘勇;罗明初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3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规律性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每日上机2次,每次2 h.比较上机前、上机2 h、24 h后动脉血气中pH值、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呼吸频率(RR)、心率(HR)、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BiPAP治疗24 h后HR,RR,PaO2,PaCO2,pH值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明星改善,有效率为81.2%(26/32).结论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COPD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周乐清;陈吉文;罗承志;陈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输卵管妊娠中保留输卵管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腹腔镜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因创面出血经电凝止血无效而行输卵管切除术,余45例保留输卵管成功,其中1例因持续性宫外孕行MTX治疗一疗程.术后1~2个月45例保留输卵管成功者行输卵管碘油造影,患侧通畅37例,通而不畅6例,不通2例.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保留输卵管在适宜条件下是可行的.
作者:杨建碧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细管引流并香菇多糖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采用锁骨下深静脉导管装置,引流胸水至胸水引流量减少后给予B超或X线检查确定,用香菇多糖4 ml(2 mg)加生理盐水40 ml胸腔注入,夹管,每日引流量少于50 ml后拔管.结果 细管引流并香菇多糖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结论 细管引流并香菇多糖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具有简单、方便、快捷、安全的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张思新;申佃京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在脑出血患者病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94例非糖尿病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糖检测.结果 脑出血患者血糖的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糖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结论 脑出血后血糖的监测对病情及疗效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迎春;张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尖端带孔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自2005年3月至2008年7月采用尖端带孔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的30例髌骨骨折患者.结果 经6~24个月随访30例骨折均愈合,优23例、良5例、可2例.结论 尖端带孔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且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利于临床上推广.
作者:于建民;李海波;郭荣光;崔凯;陈旸 刊期: 2009年第20期
随着医改的深入,城市医疗服务能力的供大于求,职工医疗保险的实施,使患者的就医范围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因此,不断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减轻患者负担是提高医院竞争能力的关键.
作者:蔡东林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应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征象.方法 CT增强扫描25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评价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胶囊样环,胰周线征,胰腺钙化,胰腺假囊肿,胆管壁增强,肾脏损害,胰管扩张与突然截断出现频率,确定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中诊断价值.结果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增强后胰腺呈弥漫性低密度17例(68%),胰腺局限性肿块且增强后呈低密度10例(40%),胶囊样环16例(64%),胰周线征15例(60%),胰周血管受累11例(44%),胰腺病灶钙化8例(32%),胰腺假囊肿3例(12%),胰管扩张5例(20%),胰管截断4例(16%),胆管扩张14例(56%),胆管壁增强19例(76%),腹膜后纤维化4例(16%),肾脏损害12例(48%).结论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增强呈现弥漫性肿大且呈低密度,胶囊样环,胆管壁增强,肾脏损害是诊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重要CT征象.
作者:范中华;陈双园;杜蕾;刘振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5例运用常规药物与高压氧治疗和传统护理,试验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前后评定效果.结果 试验组2周内总有效率为86%, 3个月内治愈率为90%,治疗康复时间(28±10.2) d;对照组2周内总有效率为64%, 3个月内治愈率为74%,治疗康复时间为(45±12. 4) d.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治疗康复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丽媛;田秋莲;李润玲;赵雅智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一步探讨临床护理中护患沟通的应用技巧,从而更好地将其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35例患者采用护患沟通,并总结其经验.结果 通过护患沟通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改善了护患关系,对患者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结论 有效的护理沟通能够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满足患者和护士的心理需要,使患者具有积极良好的心态,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张久玲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明确小儿心房分离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例6月龄小儿的术前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小儿的心电图诊断为心房分离.结论 非器质性心脏病的小儿也可见心房分离现象.
作者:隋萍;邱宝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调整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情况,使其积极配合,提高疗效.方法 针对38例肝硬化患者制定系统有效的护理计划,对不同的个体实施个性化的正确有效的心理指导.结果 38例患者均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治疗和护理合作.结论 正确有效的心理指导可以调动患者的正性情绪,有效地帮助患者提高疗效.
作者:林春香;华盈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新时期医学事业的发展对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医学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不但需要加强对信息网络硬件的投入,更应从提高管理者对医学图书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入手,充分发挥医学图书信息在临床、科研和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陈蔚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Curverd reconstruction,CR)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35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男19例,女16例,对其螺旋CT、CR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35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螺旋CT横轴位及CR影像均可明确显示异物的位置和大小,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 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是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对显示气管支气管交界处异物价值较大.
作者:吴智玲;巴依江;杨复宾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安全是人的第一需求.世界卫生组织通过一项决议案:保证患者安全.关于护理安全的问题,笔者简要总结如下.
作者:王弘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评价正清风痛宁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研究.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正清风痛宁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正清风痛宁缓释片加甲氨喋呤(MTX)和雷公藤加MTX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晨僵时间、疼痛关节数、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肝肾功能和骨关节X线等项检查.结果 41例(49.4%)进入正清风痛宁组,42例(50.6%)进入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改善,但正清风痛宁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更为显著,有统计学差异.正清风痛宁组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优于雷公藤联合MTX.
作者:吴凡玉;李红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尼莫地平及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疗程为15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5.6%)(P< 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文锋;卢志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整形外科门诊手术中肿胀麻醉技术的镇痛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1998年12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应用肿胀麻醉局麻下施行的1935例各种整形外科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外科手术进行顺利,术中患者疼痛耐受绝大多数为良好;术后患者疼痛轻微.有5例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症状,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后均可自由活动.结论 肿胀麻醉下行外科门诊手术具有快捷、安全、疼痛耐受良好等优点,可扩大门诊手术范围,显著减少手术并发症,减少治疗费用.
作者:韦强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