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弘
目的 观察清瘀益肾止渴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适平口服,每次30 mg,2次/d,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可加大至大剂量180 mg/d,血糖仍未达标则酌情加用胰岛素;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清瘀益肾止渴胶囊,每次3粒,3次/d.治疗4周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65.0%.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清除瘀血、滋阴益肾、生津止渴之治法是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猛;刘允辉;孙红;王韶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头孢哌酮纳舒巴坦纳,因其杀菌力强、副作用少及过敏反应少等特点,现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应用本品期间饮用酒以及含酒精的药物和饮料易致双硫仑样反应.2008年笔者所在科室曾发生3例双硫仑样反应,均为男性,其中2例症状轻,出现心悸、胸闷、面色潮红、全身皮肤发红,1例出现休克,现报到如下.
作者:石慧卿;陆明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笔者接待笔者所在医院1名Rh稀有血型的患者,自诉有两次不明原因的流产史,否认有输血史及生育史,此为第3次怀孕,疑为血型不合,前来咨询,同时告知其兄妹3人均有献血史,且为Rh阴性稀有血型,遂委托市中心血站对该家庭的三代共10人进行了家系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富;魏淑芳;高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总结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大性鼻炎336例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以来笔者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大性鼻炎的效果.结果 336例中术后6个月随访323例,治愈301,有效22例,13例因在边远山区条件有限未能随访,随访者有效率达100%.结论 慢性肥大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药物治疗无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明荣;余锐;罗新明;谢红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建立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从建立内瘘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使用及内瘘的常见并发症进行临床护理.结果 血液透析时穿刺成功率100%,血液流量达100~300 ml/min,能有效透析,合并症少.结论 确保了内瘘的安全使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蒋西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手术对乳房肿块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09例136处乳腺肿块进行了超声引导下旋切术,评价其诊治效果.结果 109例136处乳腺肿块中,96例123处乳腺肿块临床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均被Mammotome微创旋切切除,13例经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进行活检术.所有操作均成功,皮肤伤口仅3 mm,无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旋切术操作方便易学,对乳腺小纤维腺瘤切除彻底,皮肤疤痕微小;对可疑病灶能及时明确诊断,合理治疗.
作者:桂水清;梁晓燕;欧阳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初诊为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情况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明确诊断后根据白细胞减少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 42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以白细胞减少为首发表现的甲亢临床常见,在进行系统检查的同时应进行甲状腺功能的测定,以免误诊.
作者:孟君霞;栾春来;夏玉彬;李新刚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医院感染是当代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医院管理学的重大课题,特别是近年来,各种传染病,例如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肺结核、艾滋病、梅毒、淋病等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带来困难[1].
作者:徐丽萍;孙秋英;徐丽荣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高龄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笔者所在科2008年收治的120例80岁以上老年肺部感染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并与对照组作对比分析.结果 高龄组在发热、呼吸困难、白细胞升高、并发症、静脉用药疗程、病死率上与对照组存在差异.结论 高龄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化、发热和白细胞升高不明显、并发症多、静脉用药疗程长、病死率高.
作者:邹盈;周奇兴;朱峥;张云凤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降低剖宫产术后病率的方法.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9月至2008年10月817例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7例进行冲洗)和对照组(400例未冲洗).并将两组患者术后24 h、72 h体温以及术后72 h血常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72 h体温以及术后72 h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冲洗后发热及病理性血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剖宫产术中行腹腔及切口冲洗有利于降低剖宫产术后病率.
作者:代明甫;李倩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迅速有效的控制方法及如何减少复发.方法 选择22例高热惊厥患儿,并对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儿均于用药过程中或用药后止惊.结论 尽快控制惊厥发作,以避免脑细胞损伤,应快速开通静脉通道,此途径用药疗效良好,继往有高热惊厥患儿出现发热应先物理降温.
作者:郝凤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减汤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汤口服,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3.33%.结论 丹栀逍遥散加减汤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疗效确切.
作者:曾学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明确小儿心房分离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例6月龄小儿的术前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小儿的心电图诊断为心房分离.结论 非器质性心脏病的小儿也可见心房分离现象.
作者:隋萍;邱宝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创新,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新形势下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档案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本文从思想认识、人才管理、科技档案管理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浅述.
作者:项滨 刊期: 2009年第20期
1 病例介绍病例1,女,61岁,体重75 kg,因呼吸困难36 h入院.入院时躁动,端坐呼吸,呼吸急促,双肺哮鸣音,口唇发绀.RR:36次/min,HR:136次/min,BP:145/90 mm Hg,SpO2 88%~92%,诊断为重症哮喘.给予吸氧、平喘、解痉、抗感染及激素治疗24 h无效,病情加重.端坐呼吸,RR:40次/min,HR:142次/min,BP:135/86 mm Hg,SpO2 82%~89%.
作者:孙苓;韩永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MD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MDA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观察和文献复习.结果 MDA临床症状以宫颈水样溢液为主,伴/不伴接触性出血,体征多数为宫颈肥大和/或宫颈糜烂.手术前活检难于确诊,术后根据腺体浸润宫颈深度和免疫标记CEA、CA125、ER、PR、Ki-67等确诊.结论 宫颈MDA的早期确诊率极低,应警惕宫颈水样溢液和/或宫颈肥大者,应争取宫颈深部(>7 mm)活检,必要时施行高频电刀宫颈锥形切除术.大多数病例需要术后确诊.
作者:周睿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更有效治疗肺心病心衰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肺心病心衰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皆给予休息,低盐饮食,吸氧、平喘、抗感染、强心、利尿、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等治疗.治疗组卡托普利 12.5 mg,口服,每天2次;门冬氨酸钾镁20 ml+5%葡萄糖250 ml静滴,每天1次,7~10 d为1个疗程.观察用药反应、意识、发绀、心律、心率、血压、呼吸、心电图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显效18例(45%),有效15例(37.5%),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对照组,显效10例(26.3%),有效11例(28.9%),无效19例,总有效率52%.两组比较疗效有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卡托普利、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肺心病心衰能有效缓解心衰症状及改善心功能,提高肺心病心衰治愈率.
作者:谢元相;黎家齐;区为华;伍树荣;林创福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鼻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以及在手术彻底切除肿瘤的基础上同期修复的疗效.方法 分析近6年128例鼻面部恶性肿瘤,其中基底细胞癌88例,鳞状细胞癌38例,恶性黑色素瘤2例;术中彻底切除肿瘤,以切缘安全界定为肿块外缘5 mm宽;同时 128例选择了不同的修复方法(直接缝合 18例,邻近皮瓣78例,耳后复合瓣 5例和植皮23例).结果 93例患者目前无复发征象,失访25例,死亡10例(死于老龄和心血管疾病);124例同期修复的患者中5例对外鼻形态不满意.结论 在彻底切除恶性肿瘤时应重视安全界的概念,并尽可能应用各种方法进行I期修复.
作者:杜北红;钟奇珉;李玉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入顺铂与IL-2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3 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胸液,并给予胸腔内注药,治疗组(n=12例)胸腔灌注IL-2联合顺铂;对照组(n=11例)单纯胸腔闭式引流.IL-2每次注入100 万U,顺铂每次注入40~60 mg,每5~7 d注射1次,连续注射2、3周,1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75%,明显优于单用对照组45.45%(P<0.05).结论 胸腔置管引流并灌注顺铂与IL-2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有利于恶性胸腔积液的控制.
作者:尹红;陈凯;吴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灵芝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阻断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I/R)、灵芝组(GA);于再灌注后3 h、12 h、24 h、48 h处死动物取材,流式细胞仪检测脑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跨膜电位.结果 (1)IR组和GA组与sham组比较,脑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再灌注3 hGA组与IR组比较,脑细胞凋亡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再灌注12 h、24 h、48 hGA组与IR组比较,脑细胞凋亡率降低,有明显差异(P<0.01).(2)IR组脑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在再灌注3 h、12 h、48 h较sham组显著下降(P<0.05),其中3 h值低,其后逐渐升高,至48 h又出现后续性降低;GA组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在再灌注3 h较sham显著下降(P<0.01);GA组线粒体跨膜电位在再灌注12 h、48 h较IR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细胞凋亡率升高,线粒体跨膜电位显著降低,灵芝具有降低凋亡发生率、改善脑组织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水平的作用.
作者:王晓哲;李金国;王海英;张秋玲;白波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