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艳;王路长;夏汝杰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院前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进展的临床资料.结果 并发高血压者进展8例,占7.7%;糖尿病、高血脂者26例,占25%;药源性低血糖者9例,占8.6%;低血压者21例,占20%.A组急性脑梗死院前进展比例,占61.3%.B组急性脑梗死院前进展40例,占38.7%,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低血糖、低血压等是急性脑梗死院前进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吕超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8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抑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柴孟志 刊期: 2009年第25期
为避免护士因护理记录书写缺陷而并非在护理活动实施中的差错,在发生纠纷时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笔者通过对所在医院2008年5至11月出院病历护理记录进行抽查,总结分析了护理记录中存在的法律隐患,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以期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张玉英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慢性肺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慢性肺心病患者870例,考察消化道出血各种类型的症状、体征、阳性实验室检查的发生率.结果 本组肺心病合并消化道发生率为13.3%,消化道出血常常是呼吸衰竭和肺性脑病的并发症,消化道症状不典型或缺如.结论 对于慢性肺心病重症呼吸衰竭和肺性脑病的患者应注意腹部出现的任何症状.
作者:黄志;程江涛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对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分析92例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92例中,脑心通加辛伐他汀治疗45例(治疗组),消心痛加辛伐他汀治疗47例(对照组).结果 两组共计治疗18个月.两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9%.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经Ridi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R=0.36和R=0.62,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均有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联合辛伐他汀能明显缓解胸痹心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缺血,且能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TC、TG、LDC-C、IMT的明显改善.
作者:阮晓兵;张丽萍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X线表现特点.方法 笔者对其所在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集的30例经过临床确诊并未治愈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的胸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部主要X线表现呈炎性浸润,可呈小叶、声段或形态不一的点、片状或球形腐化,并且1~2 d内出现肺气囊的改变.结论 局限性肺炎和水量脓胸同时存在或肺气囊的形成,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重要征象.
作者:艾赛提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评价温盐水、胰岛素、山莨菪碱、庆大霉素配合其他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 按1997ADA诊断标准选择糖尿病并糖尿病足患者63例,给予温盐水、胰岛素、山莨菪碱、庆大霉素局部处理,联合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改善循环、抗凝、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措施,疗程2~4周,于治疗末按统一标准判断疗效,并计算有效率.结果 治疗63例患者总有效率95.2%.结论 温盐水、胰岛素、山莨菪碱、庆大霉素配合其他综合治疗措施对糖尿病足治疗效果良好,具有疗程短、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方便就医等特点.
作者:王延平;隋海英 刊期: 2009年第25期
为了解教职工的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健康因素及有关疾病的发病规律,2008年11月底盐城某学院委托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对该院教职工进行了全面健康检查,计发出体检表386份,收回322份,回收率为83.42%.现将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魏根成;黄连章;吕俊芝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盐酸曲马多针剂在活跃期晚期应用的疗效及其对母儿的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90例孕周在37~41周的初产妇,当产程进入活跃期晚期(宫口开大5~6 cm)后随机分成两组,应用盐酸曲马多组(46例)作为观察组,4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产程的进展、镇痛效果、母儿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加速产程及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活跃期晚期应用盐酸曲马多针剂肌肉注射,既能加速产程又能减轻产妇的分娩疼痛,有利于自然分娩,大大降低了剖宫产率.且无副作用、药源丰富、价格低廉、应用方便,不失为一种安全、实用、经济的分娩镇痛方式.
作者:宋翠萍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甲哨唑在临床上应用范围较广,使用普遍,不良反应以消化道表现占多数,笔者遇1例迟发性严重头昏反应,报道如下.
作者:杨更生;高岚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纤溶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纤溶酶200 U静滴,1次/d,连用10 d,奥扎格雷钠80 mg静滴,2 次/d,连用10 d;对照组用口服阿斯匹林100 mg/d,红花注射液20 ml静滴,1 次/d,低分子肝素钙5000 U 皮下注射,2次/d,均10 d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纤溶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优于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钙、红花注射液联合组.
作者:张微 刊期: 2009年第25期
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发生率约10%~30%[1].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梗阻性结肠癌发病率日益升高.由于结肠癌癌肿的发展是渐进性和不可逆转的,故手术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手段.随着近年来外科技术的发展,术中肠道处理,术后营养支持方法的不断改进,临床上对老年人结肠癌梗阻性的处理已倾向Ⅰ期切除和吻合术的发展趋势,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愈伟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对急性左心衰竭患儿心功能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 32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 h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等指标的变化,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Tei指数,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29例患儿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及呼吸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治疗前后Te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可明显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儿的心功能及低氧血症;有效的护理是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措施.
作者:曹真;张逢博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总结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有效抢救和治疗的方法.方法 积极彻底洗胃,合理有效地应用解毒剂及复能剂,同时进行密切观察.结果 35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抢救成功34例,成功率98%;死亡1例,病死率8%.结论 系统的内科治疗可提高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潘永明;姜波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宫颈液基细胞检查(T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8年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358例患者行宫颈液基细胞检查,采用细胞学分类诊断(TBS),对TCT异常的患者进行宫颈活检.结果 140例涂片异常统计显示:小于30岁年龄段阳性率21.43%,30~39岁阳性率27.14%,40~49岁阳性率29.29%,说明宫颈癌的好发年龄提前,性生活活跃期的妇女仍为宫颈癌的好发人群.TCT检测技术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为8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为87%,鳞状细胞癌(SCC)为100%,故病变程度越高,TBS细胞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越高.结论 TCT检查是筛查宫颈病变的可靠手段.
作者:穆霞;王新霞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抢救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成功的关键因素.方法 2例患者均给予吸氧、抗过敏、解痉、强心、扩容、升压、纠酸、扩纤溶、抗肾衰、抗感染治疗.同时在静脉给药方式方面,第1例,三条静脉穿刺输液通路;第2例,一条静脉穿刺通道,两条静脉切开通道.抗凝治疗上,第1例未使用肝素,第2例小剂量预防性使用.扩溶剂应用方面,第1例只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悬浮红细胞;第2例,除此之外,还使用新鲜冷冻血浆,中药参麦注射液.子宫切除第1例约产后90 min进手术室切除子宫;第2例约产后50 min于产房切除子宫.结果 第1例产妇死亡,第2例产妇救治成功.结论 羊水栓塞能否抢救成功,与多学科及时的共同参与有关.
作者:陈立;马保山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8年2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儿童慢性鼻窦炎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随访6~12个月,治愈33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9.6%,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良好.
作者:黄业武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麻疹的流行特点、诊治体会及预防.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7月收治的325例麻疹患者进行年龄、区域分析,4~10岁发病率高,外来及农村人口占多数.结果 所有患者经有效治疗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 高效免疫覆盖和强化免疫是减和消灭麻疹的有效途径.
作者:吴宝娟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 A(serum amyloid A,SSA)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在糖尿病(DM)动脉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 109例DM患者和61例健康对照分别采用ELISA方法测定oxLDL和散射比浊法测SSA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09例DM组血清SSA与oxLDL显著增高(P<0.01);DM动脉硬化患者血清oxLDL与SSA水平明显高于DM无动脉硬化患者,DM动脉硬化患者血清中oxLDL与SSA成一定的正相关(r=0.89,P<0.01).结论 oxLDL和SSA与糖尿病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提示这两项指标可能是糖尿病动脉硬化病变过程中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高明;张国明;胡礼仪;杨晓红;徐庆雷;刘鸿飞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利用现代麻醉无痛技术解决临床骨伤科中医传统正骨(手法复位)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供良好的肌肉松驰状态和舒适的医疗操作,探讨无痛整复的有效措施.方法 0岁至学龄前儿童,选用氯胺酮和安定复合麻醉;下肢及骨盆骨折、脱位的患者选用硬膜外或腰麻;上肢含肩、锁骨骨折及脱位的患者选用臂丛、颈丛或两者复合麻醉.结果 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完善时间分别为2.1 min和15 min;麻醉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6.7%;全部复位成功,没有神经、血管损伤及医源性骨折等并发症;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结论 无痛整复的优点是能消除操作带来的各种痛苦体验,减轻了的恐惧心理,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可不考虑诊疗时间的长短,从根本上排除了因不能耐受而导致的诊疗中断,从而使骨折、脱位整复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
作者:常胜 刊期: 2009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