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踝关节骨折术后产生软组织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黄锐

关键词:骨折, 踝关节, 软组织, 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后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8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 84例患者中,术前有13例(15.48%)出现骨折初期的软组织损伤,术后19例(22.62%)出现软组织并发症.早期手术组与延迟手术组、高能量损伤患者与未发生高能量损伤患者、骨折初期即出现软组织损伤患者与未出现软组织损伤患者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饮酒与不饮酒者、吸烟与不吸烟者、糖尿病者与无糖尿病者的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使用激素及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低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对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影响(P值均>0.05).结论 吸烟者、饮酒者、糖尿病患者、高能量损伤及骨折当时就出现软组织损伤及延期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后较易发生软组织并发症.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5~2008年收治的15例CS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2例诊断为宫内早孕行人工流产,刮宫术中发生大量阴道出血伴失血性休克后改行保守治疗.其中8例行天花粉保守治疗,4例单纯甲氨蝶吟(MTX)保守治疗成功,1例直接行开腹局部病灶切除术.均保留了生育功能.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CSP的简便可靠方法,药物治疗是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宪颂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89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方剂祛风汤和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89例患者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每天1次;中药煎水口服,1日1剂,2次/d,均为28 d为一个疗程.结果 总有效率:83例(93%).结论 中药口服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复发少、副作用少等优点.

    作者:江广春;郑盈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的健康教育

    总结宫颈癌患者在放疗期间的一系列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掌握健康保健知识,从而增强预防保健意识,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避免因缺乏预防保健知识而加重患者身心负担的情况,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通过对102例宫颈癌放疗患者住院期间以个别教育、集体教育和随机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对宫颈癌患者反复进行放疗知识及注意事项的教育.根据患者的不同反应选择合理的药物和合理的皮肤护理方式:次碳酸铋、易蒙停、蒙脱石散、康复新液、肾上腺素、地赛来松,并全身抗感染、止血、支持治疗.明显减轻了宫颈癌患者的急性放射反应及并发症,使放疗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肖光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低载量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模式的分布情况

    目的 分析HBV DNA病毒低载量与乙肝表面标志物模式的分布情况.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乙肝病毒的载量;EIA检测乙肝标志物五项指标.结果 HBeAg表达较HBV DNA复制有滞后性.结论 HBeAg转阴是病毒低复制的标志,是肝细胞中活跃复制病毒的清除期;同时各类抗体的出现并不能排除乙肝病毒的低载量复制.

    作者:李亚明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的护理

    便秘是指排便间隔时间超过48 h,并伴有排便困难.长期便秘使人体代谢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蓄积在肠道中,导致毒素再吸收入血,有碍身体健康.同时便秘还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作者:白志仙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超声心动图早期诊断不典型川崎病33例

    目的 本文对33例婴幼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早期诊断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不典型川崎病33例临床资料及对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异常的分析.结果 不典型川崎病婴幼儿发病率>学龄前儿童;发病早期ESR、CRP、WBC均明显升高、血小板正常;63.6%的患儿有心肌损害.结论 婴幼儿不典型川崎病早期损害冠状动脉,早发病3天可见冠状动脉扩张,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是早期诊断不典型川崎病的重要依据,也是安全准确的方法.

    作者:陈秀良;王雪芳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护理配合

    对91例糖尿病足患者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术,77例老年患者全部完成采集,其中59例耐受良好,18例感觉口唇周围、四肢麻木,所有采集患者未出现构椽酸盐中毒等相关并发症.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准确安装管路、设定运行程序,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于相应的护理,术后加强皮肤、饮食与休息护理等.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术.

    作者:杨静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双侧脑室引流结合脑脊液置换抢救重症脑室出血

    目的 通过对重症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双侧脑室引流结合脑脊液置换在抢救重症脑室出血方面的疗效.方法 选择5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除内科治疗以外,应用双侧脑室引流结合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 5例患者治愈2例,好转2例,未愈1例.未愈者为因经济原因而中止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 双侧脑室引流结合脑脊液置换抢救重症脑室出血临床疗效良好,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梅;赵传军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剖宫产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

    目的 探讨通过剖宫产术后应用镇痛泵的观察与护理,保证有效镇痛,促进安全康复和舒适,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对150例剖宫产术后应用镇痛泵的产妇进行观察与护理.结果 150例使用镇痛泵者术后生命体征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镇痛有效率100%.结论 对使用镇痛泵的产妇,只要做到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就能缓解产妇术后的疼痛,促进乳汁分泌,达到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雪英;张春艳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为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产妇的生命.产后出血发病突然,来势凶险,如处理不当,休克时间过长,可使产妇在短期内死亡,即使抢救过来也会因垂体缺血坏死,日后并发垂体前叶功能低落症(席汉综合征),严重影响妇女健康.

    作者:董俊贤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行为干预对重型再障Ⅱ型患者在防治出血和感染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通过行为干预对重型再障Ⅱ型患者在防治和减少出血或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4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运用整体护理程序,正确评估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心理问题和不健康的行为习惯,针对患者个体心理反应及不良行为等问题制定护理健康教育计划,有目的 、有计划、针对性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其不良行为,在护理过程中注重评估患者感染与出血的风险因素,并加以防范.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5项危险行为得到消除,7项健康行为得以建立,干预前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让重型再障Ⅱ型患者消除危险行为,采纳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的的遵医行为,减少出血或感染的发生,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及护理,提高治疗效果,利于疾病的好转、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玉科;杨卫萍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产科护理安全管理

    由于医学技术的复杂性、治疗过程中的高风险性、治疗对象的非选择性及操作常规的不完善性致使妇产科尤其产科的医疗纠纷在国内各地、各医院的各科室中均排居前位,产科以病情复杂、影响愈后的不定因素对母婴安全的威胁更大,产科牵系着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产科护理,常会遇到涉及法律问题,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强化各项防范措施,才能适应医疗市场发展.

    作者:钟自秀;周荔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舒适护理对负压吸引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负压吸引术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226例负压吸引术患者为两组,试验组118例实施舒适护理,结照组108例用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降低负压吸引术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对医生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毛亚平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更昔洛韦治疗贝尔麻痹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更昔洛韦治疗贝尔麻痹的疗效.方法 选择贝尔麻痹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2例和更昔洛韦组31例.常规治疗组予以激素、维生素治疗;更昔洛韦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结果 治疗2周后,更昔洛韦组总有效率为94%,常规治疗组为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更昔洛韦是治疗贝尔麻痹的有效药物,而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杨运周;胡文霞;翟宏江;高长根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750例无痛人流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目的 观察无痛人流术后的并发症并探讨防治策略.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6月~2009年5月收治的750例无痛人流孕妇术后进行观察. 结果 72%清醒后无不适,20%感轻微小腹胀痛,9%感轻微头晕,嗜睡,3%感恶心,均在术后休息1~2 h后恢复正常.子宫穿孔3例 (占0.4%),漏吸或吸宫不全6例 (0.8%),术后感染 9例(占0.67%),宫颈管或宫腔粘连45例(占3%). 结论无痛人流术后并发症与普通人流一样主要在3个时段发生.积极对无痛人流术后的孕妇进行观察和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秀玲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体会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1998年以来收治的37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31例,占83.78%;好转6例,占16.21%.15例肾炎患儿有13例在3~8个月内血尿或蛋白尿消失,随访3~12个月,无1例死亡.讨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过敏性紫癜,用药方便,效果确切.

    作者:唐红玉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抢救1例呼吸骤停患儿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2009年5月,在笔者所在科室收治了一位车祸致脑干出血的患儿.男,10岁.车祸2 h后入院,入院时呈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为4 mm,对光反射均消失,四肢无自主活动.

    作者:王巨辉;初娜;卜超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68例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达标观察分析

    目的 了解笔者所在市合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等多个危险因素的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情况. 方法选择自2005年6月~2007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并行冠脉造影或冠脉CTA检查明确为冠心病患者共68例,男60例,女8例,平均年龄:57.34+/-6.74岁,均合并有 (1)吸烟:20支/天以上,烟龄5~30年.(2)高血脂:混合型高胆固醇45例,单纯性高胆固醇23例.(3)高血压:1级10例,2级45例,3级13例.(4)糖尿病:均为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7%.对每位患者均进行详细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血脂健康知识教育,确使患者了解戒烟、调脂、控制血压、血糖等二级预防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国际、国内相关疾病治疗指南为每位患者制定戒烟、饮食结构及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要求患者每1~3个月来院复查,询问患者戒烟、饮食控制及服药情况,观察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了解其达标率.对未按时来院者行电话随访.对放弃治疗者询问放弃原因. 结果 68例患者中戒烟者20例,占30.4%;坚持合理饮食者21例,占30.4%;血脂达标者18例,占26.5%,血糖达标者20例,占30.4%;血压达标者50例,占73.5%.2年来共发生畸形心梗3例,1例再次心梗,3例因副作用放弃他汀类药物治疗,21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导致放弃治疗的原因分别是(1)不能忍受戒烟、控制饮食带来的不适感.(2)过分惧怕药物副作用.(3)平时无症状,觉得没必要治疗.结论 尽管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知识教育,并加强了随访监督,但治疗达标率除血压外仍偏低.今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工作仍需广大医务工作者及社会做更多工作.

    作者:王竹文;王洪光;李国平;杨建美;吕娜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8例直肠癌患者进行积极术前心理护理和肠道准备,术后腹部体征的观察以及引流管和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本组15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10例患者保留肛门,5例患者未保留肛门行乙状结肠造瘘,术后吻合口瘘1例.皮炎2例、肺部感染l例.结论 加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肠道准备、病情观察、引流管的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护理是很重要的.

    作者:智林女 刊期: 2009年第32期

  • 心理干预对围麻醉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围麻醉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8例胸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胸部手术准备,心理干预组除常规手术准备外,还采用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及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Ⅰ(AⅠ)及血管紧张素Ⅱ(AⅡ)等应激激素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心理干预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在T2、T3、T4和T5时间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心理干预组的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Ⅰ(AⅠ)及血管紧张素Ⅱ(AⅡ)等应激激素的含量在T2、T3、T4和T5时间时均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增强应激能力和免疫力,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并能减轻手术中的应激反应,有助于麻醉手术安全性的提高.

    作者:高轶;周文娇 刊期: 2009年第32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