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复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冉娟;瑶小梅;唐凤

关键词:骨折, 康复护理,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4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根据骨折部位随机分成4组(椎体组、四肢组、康复组、其他组)。四肢组和其他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椎体组和康复组使用康复护理方法。对比4组并发症以及有关情况并分析。结果:椎体组和其他组发生并发症比四肢组和康复组更多,康复组比四肢组并发症更少(P<0.05)。4组患者出院半年后的Barthel指数比出院时高得多(P<0.05)。康复组出院后的Barthel指数比四肢组更高(P<0.05)。康复组的住院时间比四肢组更短(P<0.05)。康复组患者满意度比四肢组更高(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应用康复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减少住院时间,增加患者满意度,效果明显。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龙胜县学龄前儿童营养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改善龙胜县龙胜镇学龄前儿童营养现状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方式随机整群抽样调查852例学龄前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分析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回收问卷的846例学龄前儿童中,86例(10.17%)存在营养问题,其中,营养不良77例(9.10%),肥胖9例(1.06%)。常患疾病、不良饮食习惯是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OR>1),出生体重、家庭年收入、父母文化程度是发生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OR<1)。结论:改善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需从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积极防治疾病和提高父母育儿和营养相关知识水平等多方面入手。

    作者:侯启元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LC-MS法测定左卡尼汀注射液含量的探讨

    目的:探讨建立左卡尼汀注射液中左卡尼汀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测定方法。方法:待测样品直接稀释后采用亲水作用色谱柱(HILIC)分离,进行LC-MS检测。结果:在100~1000ng/ml范围内左卡尼汀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37.86x-291.12(r=0.9997)。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8.4%(n=6),RSD为1.9%。三批次样品中左卡尼汀的含量分别为102.1%、99.2%和101.0%。结论:LC-MS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左卡尼汀注射液质量的控制。

    作者:张越华;杨晓莉;庞菁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61例老年CHF患者,平均年龄(75.5±6.2)岁,按AF分为两组:AF组和非AF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特征、实验室检查和经胸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测结果,并对这些数据与老年CHF患者AF发生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非AF组相比,AF组的年龄、脑利钠肽(BNP)、血清 UA、C型反应性蛋白(CRP)、血肌酐(Cr)、左心房前后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升高(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年龄、eGFR和LVEF与AF的相关性较强。多因素分析中,血清UA水平是AF发生的独立相关变量。结论:老年CHF合并AF患者血清UA水平升高,后者可能参与了AF的发生。

    作者:汪钰;王学东;刘京锋;郑红晓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麻杏甘石汤佐治急性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麻杏甘石汤佐治急性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支持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甘石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清中CRP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平均CRP浓度呈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麻杏甘石汤对急性肺炎能够产生明显佐治效果,可显著调节血清CPR浓度。

    作者:刘建华;魏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治疗性健康教育对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治疗性健康教育(TPE)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45名IBS患者实施TPE,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IBS疾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实施TPE后3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TPE对IBS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于文蓁;柴红;马巾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方法:353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RFCA治疗,术前筛查适应证、禁忌证,控制危险因素,落实术前用药、禁失水、备皮等操作,术中针对不同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确定消融靶点、终点,控制放电功率、时间,严密监测阻抗与心率,据疗效适时终止放点,术中落实静脉通道管理、做好抢救准备、严密观察体征,必要时使用肝素抗凝。结果:即刻成功率98.02%,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70%,复发率2.83%;AVNRT、ACRT即刻成功率高于其他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P<0.05),无气胸、死亡病例;出院前,患者心室率、射血分数低于治疗前,QTd水平低于治疗前,末次随访心室率低于治疗前、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与出院前、QTd低于治疗前且高于出院前,P<0.05。结论: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近远期疗效均较好。

    作者:耿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25~54岁办公室人群2010~2012年血脂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办公室人群血脂水平变化情况,为血脂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366名25~54岁办公室人员根据年龄每10岁1段共分为6组(A、B、C、D、E、F组),分析2010~2012年血脂水平变化趋势、比较2012年男女间血脂水平、血脂与年龄调整均值(YZ)差异,分析血脂随年龄变化趋势。结果:⑴6组TG、TC、LDL-C、non-HDL-C在2010~2012年呈上升趋势,HDL-C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组时间效应趋势均为线性结果(P<0.05)。⑵2012年,A、B组TG、TC、LDL-C、non-HDL-C分别高于D、E组,HDL-C分别低于D、E组;C组TG高于F组,TC、HDL-C低于F组(P均<0.05)。⑶2012年,B、C、F组TC高于YZ,A、B、C、E、F组LDL-C高于YZ,A、B、C、D、E组HDL-C低于YZ,A、B、C、F组non-HDL-C高于YZ(P均<0.05)。⑷男女性TC、TG、LDL-C、non-HDL-C值各年度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结论:2010~2012年办公室人群的血脂逐年增高,与年龄相关;男性、围绝经期女性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增加。

    作者:梁大伟;秦明照;刘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术前联合TA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目的:探讨术前联合TAC新辅助化疗方案(NCT)治疗乳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析我院手术治疗9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59例患者术前采用TAC方案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列为观察组;余39例患者术前未接受化疗,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大小、肿瘤切缘距离以及5年后生存率、化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肿瘤大小、肿瘤切缘距离、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1、2年生存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3、4、5年生存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AC方案化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乳腺癌术前行TAC方案化疗,可有效减小肿瘤体积的大小,利于手术时肿瘤的切除,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TAC化疗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均可耐受,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吴春涛;刘铁楠;苑巍;李长仔;张晋冀;胡宝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观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效果。方法:188例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88例。两组均给予鼻渊通窍颗粒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再另外加用孟鲁司特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咳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咳嗽改善天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咳嗽对睡眠的影响天数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疗效明显。

    作者:张静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rhBNP治疗高龄女性急性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rhBNP)治疗高龄女性非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的有效性。方法:96例NSTEMI女性患者,随机分为rhBNP组和RT组(常规治疗组),rhBN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rhBNP治疗,观察两组尿量、CTNI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肾功能变化等。结果:rhBNP组患者比RT组治疗后尿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日均尿量(1315±355)ml比(2014±518)ml,P<0.01]。rhBNP组CTNI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NI恢复时间(6.7±2.7)比(4.4±1.3)天,住院时间(25.6±7.8)比(20.9±6.5)天,P<0.01];两组肾功能情况治疗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龄女性NSTEMI患者rhBNP虽不能改善住院期间死亡率,但能更好的缓解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是急诊PCI治疗的有效补充。

    作者:陆锐;张文超;李欣;田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北京友谊医院2012~2013年病房药房口服降糖药使用分析

    目的:对我院2012~2013年住院患者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患者住院期间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利用销售金额与DDDs排序比分析用药同步性。结果:我院口服降糖药物使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2013年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DDDs前三位分别是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格列喹酮,符合临床用药趋势和治疗原则。结论:我院2012~2013年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马静;沈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酶联免疫斑点法和ELISA法诊断结核病临床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和ELISA法诊断结核病的临床价值。方法:86例疑似结核病患者,同时行ELISPOT和ELISA法的检验,对结果做配对卡方检验及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的结果,探讨临床诊断应用的价值。结果:配对卡方检验,P值为0.774,>0.05,不拒绝H0,二者无差异。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579,0.4<Kappa值≤0.75表示一致性中等。结论:两种方法检验结果差异无显着性,具有一致性,结合实验操作性,方便性,ELISA法更适合应用于临床。

    作者:石海萍;周晓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术前血浆Hcy对CIN发生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前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的关系及Hcy对CIN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⑴368例行PCI的患者按检测术前血浆Hcy(μmol/L)水平分为3组:A组:115例,Hcy≤15;B组:218例,Hcy15~20;C组35例,Hcy≥20,观察每组CIN的发生例数。⑵368例PCI的患者按术前及术后血肌酐水平判断CIN,分为CIN组和非CIN组,比较两组血浆Hcy水平。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患者发生CIN的危险因素。结果:⑴A组患者中有1例发生CIN(0.9%),B组患者中有8例发生CIN(3.7%),C组患者中有9例发生CIN(25.7%)。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⑵CIN组术前Hcy水平较非CIN组明显增高,P<0.05。⑶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在校正年龄、BMI、eGFR、对比剂剂量、合并糖尿病、LVEF、血色素及白蛋白等因素后,高血浆Hcy水平使CIN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OR=1.19,95% CI为1.02~1.41,P<0.05。结论:高血浆Hcy水平是PCI患者发生CIN的有效预测因素。

    作者:徐新娜;任岚;王继红;韩昊;兰永昊;赵兴山;孙华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追踪方法学理论的个案追踪管理在急诊用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急诊用药中追踪方法学理论指导个案追踪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120例患者临床资料。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行常规管理),观察组64例(行个案追踪管理)。比较两种管理方法用药差错、配药时间及药物利用指数(DUI),观察个案追踪管理前后药房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及患者对我院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管理后用药差错发生率、平均配药时间及DU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1年后药房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和对照组管理后(P<0.05)。结论:追踪方法学指导下的个案追踪管理能显著降低急诊科室用药差错发生率,对改进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作者:黄强;莫巧莉;郭宇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注射剂规格对用药安全的影响

    临床治疗中患者用药安全和疗效与输液质量密切相关,我国每年有超过39万人的死亡原因为注射不安全[1]。临床上严重感染患者的治疗常需使用大剂量抗生素,而同一品种抗生素有多种规格,相同剂量下,小规格产品用的数量更多,增加液体污染机率和不溶性微粒,极大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郝瑞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胃黏膜保护剂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据调查约10%的人曾患或现患PU,占消化系统疾病的38%。PU是指由于消化道黏膜被自身消化液消化造成的黏膜肌层以下的组织损伤[1]。PU的发生多合并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病变部位多在胃和十二指肠,是消化科急危重症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发病原因,可导致患者短时间内大量出血,有生命危险。此外,PU并发症还包括溃疡穿孔及溃疡进一步发生癌变,危害患者健康[2]。对溃疡病的治疗,一般采用抑酸、止痛等[3],对老年PU的治疗又有其特殊性[4]。质子泵抑制剂(PPI)是目前治疗本病公认的临床一线药物。其药效持久,抑酸作用强,在临床上已广泛使用。我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与胃黏膜保护剂在临床联合使用治疗老年PU。

    作者:王丽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MEW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预测重症医学科患者病情的比较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应用于重症医学科患者病情预测的效果。方法:65例急危重症患者分为死亡组(30例)和存活组(35例),以入科2h为观察起点,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MEWS和APACHE Ⅱ评分,以入科90d作为观察终点,终点结局是否死亡作为观察指标。分析不同评分系统的预测指标,并对其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死亡组MEWS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MEWS评分对重症医学科患者死亡的预测评分界值为5分,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0.886,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APACHE Ⅱ评分对重症医学科患者死亡的预测评分界值为16分,灵敏度为0.933,特异度为0.829,ROC曲线下面积为0.900;MEWS评分较APACHE Ⅱ评分相比差异不明显。结论:MEWS评分可作为重症医学科对患者病情的预测,较APACHE Ⅱ评分系统简单,操作方便。

    作者:叶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分析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5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救治资料。结果:105例中毒患者,治愈99例,死亡6例,治愈率为93.4%。结论: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凶险,发展迅速,个体差异大,密切观察同时合理调整治疗方案是救治的关键。

    作者:刘胜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高压氧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BOT组,各50例。对照组根据病情采用手术和非手术治疗,HBO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与高压氧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及其后期疗效评分。结果:高压氧治疗后HBOT组患者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压氧治疗7天,HBOT组脑血流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HBOT组脑氧摄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从总有效率看,HBOT组在伤后6月的治疗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高压氧的治疗措施,能明显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流量,促进脑氧摄取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罗泽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金银花口服液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金银花口服液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取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利巴韦林治疗,实验组采取金银花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金银花口服液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较利巴韦林疗效显著,病程明显缩短,促进症状消失,安全性高。

    作者:王永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