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媛
目的:探讨肱踝脉博波传导速度(BaPWV)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测在冠心病(CHD)心功能异常和心脏重构研究中的意义。方法:286例CHD患者按超声心动图检测分为CHD心脏重构组(实验组,150例);CHD心脏正常构型组(对照组,136例)。检测两组BaPWV和心功能各参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基础资料与BaPWV相比,实验组BaPWV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僵硬度较高,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室室间隔厚度、左室相对厚度、左室原壁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峰速、E/A比值、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参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与心功能各参数有相关性。结论:BaPWV与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测对于预防测评CHD心功能异常和心脏重构有着重要的意义,BaPWV是CHD患者心脏重构、心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耿学峰;宋丽萍;朱宏旭;郭云飞;卢清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左心房容积(LAV)指数(LAVI)与心房颤动(AF)间的关系,筛选早期预测AF的指标。方法:108例非瓣膜性阵发性AF的患者为AF组和84例无AF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体格检查和超声心动图影像学检查,全血细胞计数分析了RBC、RDW、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平均红细胞体积。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和超声心动图的资料。结果:AF组LAV、LAVI、RDW和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L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升高的LAVI、RDW和hs-CRP是非瓣膜性AF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升高的RDW水平和升高的LAVI可能是独立的非瓣膜性AF发生的预测危险因素。
作者:杨青苗;王国宏;周自强;路亚枫;邓可武;孙洁静;于海荣;马长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前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的关系及Hcy对CIN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⑴368例行PCI的患者按检测术前血浆Hcy(μmol/L)水平分为3组:A组:115例,Hcy≤15;B组:218例,Hcy15~20;C组35例,Hcy≥20,观察每组CIN的发生例数。⑵368例PCI的患者按术前及术后血肌酐水平判断CIN,分为CIN组和非CIN组,比较两组血浆Hcy水平。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患者发生CIN的危险因素。结果:⑴A组患者中有1例发生CIN(0.9%),B组患者中有8例发生CIN(3.7%),C组患者中有9例发生CIN(25.7%)。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⑵CIN组术前Hcy水平较非CIN组明显增高,P<0.05。⑶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在校正年龄、BMI、eGFR、对比剂剂量、合并糖尿病、LVEF、血色素及白蛋白等因素后,高血浆Hcy水平使CIN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OR=1.19,95% CI为1.02~1.41,P<0.05。结论:高血浆Hcy水平是PCI患者发生CIN的有效预测因素。
作者:徐新娜;任岚;王继红;韩昊;兰永昊;赵兴山;孙华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急诊用药中追踪方法学理论指导个案追踪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120例患者临床资料。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行常规管理),观察组64例(行个案追踪管理)。比较两种管理方法用药差错、配药时间及药物利用指数(DUI),观察个案追踪管理前后药房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及患者对我院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管理后用药差错发生率、平均配药时间及DU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1年后药房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和对照组管理后(P<0.05)。结论:追踪方法学指导下的个案追踪管理能显著降低急诊科室用药差错发生率,对改进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作者:黄强;莫巧莉;郭宇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麻杏甘石汤佐治急性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支持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甘石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清中CRP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平均CRP浓度呈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麻杏甘石汤对急性肺炎能够产生明显佐治效果,可显著调节血清CPR浓度。
作者:刘建华;魏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γ-干扰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急性期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13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氧疗、解痉等对症治疗,并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γ-干扰素治疗,对比两组7d后肺通气、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IL-4、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期支气管哮喘联合采用布地奈德与γ-干扰素混悬液雾化吸入能辅助调控细胞炎性因子表达,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肺通气,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那静;刘鹏;夏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Tip30蛋白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体内Tip30蛋白(胃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进行有效检测。结果:Tip30蛋白在60例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46.67%,胃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率为95%,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Tip30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均>0.05),相关因素包括胃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程度等。结论:Tip30蛋白的低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
作者:程智勇;门晓彦;杨雁鸿;李高岩;马忠锋;杨丽莉;史文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国家重要战略方向[1]。目前研究较多的教学信息系统包括教学即时反馈系统、在线考试系统等,近年来数字化、可视化技术发展迅速,为构建医学数字化、可视化教学平台奠定了基础。目前较成熟的数字化、可视化技术主要包括课堂即时反馈技术、数字化教学测验、教学信息可视化、病案教学可视化技术等。此外,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学中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作者:李莉;马焱;张晶;刘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短期的左心功能和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PCI治疗的NSTEMI患者50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曲美他嗪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曲美他嗪组再于PCI术前给予曲美他嗪60mg顿服,PCI术后20mg/次,3次/日,口服3个月。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在PCI术前、术后1周、3个月时血浆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肌做功指数(MPI)。结果:3个月时,两组NT-proBNP均较PCI术前明显降低(P<均0.01),曲美他嗪组降低的幅度极明显大于照组(P<0.01)。两组LVEDV均较PCI前有降低,曲美他嗪组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照组(P<0.05)。曲美他嗪组LVEF较对照组和PCI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曲美他嗪组MPI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急性NSTEMI患者PCI术前和术后短期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能够降低NT-proBNP水平,改善左心功能。
作者:李远征;王立中;董鹏;刘芳;姜阳;李银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使用超纯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40例维持性血液析患者,尿量<100ml/日,透析3次/周,4h/次,用透析用水及透析液透析1~8年。改用超纯透析液行血液透析6~7月,连续2月,记录透析前后尿素、脱水量、透析后体重、透析时间;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对比两组数据。结果:40例改用超纯透析液前患者,平均kt/v值为(1.34±0.15),改用超纯透析液后,平均kt/v值为(1.46±0.13),透析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超纯透析液能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武剑;贾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应用于重症医学科患者病情预测的效果。方法:65例急危重症患者分为死亡组(30例)和存活组(35例),以入科2h为观察起点,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MEWS和APACHE Ⅱ评分,以入科90d作为观察终点,终点结局是否死亡作为观察指标。分析不同评分系统的预测指标,并对其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死亡组MEWS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MEWS评分对重症医学科患者死亡的预测评分界值为5分,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0.886,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APACHE Ⅱ评分对重症医学科患者死亡的预测评分界值为16分,灵敏度为0.933,特异度为0.829,ROC曲线下面积为0.900;MEWS评分较APACHE Ⅱ评分相比差异不明显。结论:MEWS评分可作为重症医学科对患者病情的预测,较APACHE Ⅱ评分系统简单,操作方便。
作者:叶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方法:353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RFCA治疗,术前筛查适应证、禁忌证,控制危险因素,落实术前用药、禁失水、备皮等操作,术中针对不同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确定消融靶点、终点,控制放电功率、时间,严密监测阻抗与心率,据疗效适时终止放点,术中落实静脉通道管理、做好抢救准备、严密观察体征,必要时使用肝素抗凝。结果:即刻成功率98.02%,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70%,复发率2.83%;AVNRT、ACRT即刻成功率高于其他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P<0.05),无气胸、死亡病例;出院前,患者心室率、射血分数低于治疗前,QTd水平低于治疗前,末次随访心室率低于治疗前、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与出院前、QTd低于治疗前且高于出院前,P<0.05。结论: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近远期疗效均较好。
作者:耿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佛山市南海区孕产妇死亡特点及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方法: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收集上报孕产妇个案调查表,结合十二表格评审法,对2003~2013年61例开展死因分析。结果:我区产妇死亡率特点可分为2007年(含,下同)前及2007年以后两阶段,前5年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上升,后6年较前5年大幅度下降,平均孕产妇死亡率:17.38/10万。前5年死亡原因以直接产科因素为主,包括产科宫缩乏力、羊水栓塞、胎盘滞留、异位妊娠等,后5年以间接产科因素为主,包括:妊娠合并内科疾病、腹部血管破裂等。结论:全区产科质量水平的整体提高,高度监管是现阶段降低孕产妇死亡的主要措施。
作者:林惠巧;林青梅;陈雪梅;黎敏;梅晓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方法:8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替卡松雾化吸入,43例);观察组(沙美特罗替卡松雾化吸入,46例)。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并分析可能的机制。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FVC、FEV1及PEF均显著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TNF-α、5-HT、LC-4及IgE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12个月累积哮喘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可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近远期疗效。
作者:秦晓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RDS)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6例,所有患者均选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实施儿科一般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措施上辅以护理干预,比较不同护理措施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RDS实施护理干预模式,可显著增加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杨新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神经反射刺激对脑出血急性期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再进行神经反射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后上下肢功能,每周参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抑郁、焦虑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月后观察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时及治疗后观察组CC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抑郁、焦虑情绪均显著改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反射刺激能显著提高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康复进程及神经功能康复效果。
作者:郭春;杜爱民;朱高平;喻娇;陈红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治疗性健康教育(TPE)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45名IBS患者实施TPE,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IBS疾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实施TPE后3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TPE对IBS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于文蓁;柴红;马巾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我院2012~2013年住院患者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患者住院期间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利用销售金额与DDDs排序比分析用药同步性。结果:我院口服降糖药物使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2013年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DDDs前三位分别是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格列喹酮,符合临床用药趋势和治疗原则。结论:我院2012~2013年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马静;沈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胆石症手术患者手术依从性、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108例胆石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睡眠质量(PSQI)、手术依从性和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1周、2周时,PSQI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完全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完全不依从性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使用镇痛药物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胆石症手术患者的手术依从性、术后睡眠质量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赵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办公室人群血脂水平变化情况,为血脂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366名25~54岁办公室人员根据年龄每10岁1段共分为6组(A、B、C、D、E、F组),分析2010~2012年血脂水平变化趋势、比较2012年男女间血脂水平、血脂与年龄调整均值(YZ)差异,分析血脂随年龄变化趋势。结果:⑴6组TG、TC、LDL-C、non-HDL-C在2010~2012年呈上升趋势,HDL-C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组时间效应趋势均为线性结果(P<0.05)。⑵2012年,A、B组TG、TC、LDL-C、non-HDL-C分别高于D、E组,HDL-C分别低于D、E组;C组TG高于F组,TC、HDL-C低于F组(P均<0.05)。⑶2012年,B、C、F组TC高于YZ,A、B、C、E、F组LDL-C高于YZ,A、B、C、D、E组HDL-C低于YZ,A、B、C、F组non-HDL-C高于YZ(P均<0.05)。⑷男女性TC、TG、LDL-C、non-HDL-C值各年度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结论:2010~2012年办公室人群的血脂逐年增高,与年龄相关;男性、围绝经期女性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增加。
作者:梁大伟;秦明照;刘谦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