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期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对比研究

那静;刘鹏;夏阳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布地奈德混悬液, γ-干扰素, 雾化吸入, 肺功能, 炎性因子
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γ-干扰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急性期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13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氧疗、解痉等对症治疗,并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γ-干扰素治疗,对比两组7d后肺通气、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IL-4、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期支气管哮喘联合采用布地奈德与γ-干扰素混悬液雾化吸入能辅助调控细胞炎性因子表达,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肺通气,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方法:353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RFCA治疗,术前筛查适应证、禁忌证,控制危险因素,落实术前用药、禁失水、备皮等操作,术中针对不同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确定消融靶点、终点,控制放电功率、时间,严密监测阻抗与心率,据疗效适时终止放点,术中落实静脉通道管理、做好抢救准备、严密观察体征,必要时使用肝素抗凝。结果:即刻成功率98.02%,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70%,复发率2.83%;AVNRT、ACRT即刻成功率高于其他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P<0.05),无气胸、死亡病例;出院前,患者心室率、射血分数低于治疗前,QTd水平低于治疗前,末次随访心室率低于治疗前、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与出院前、QTd低于治疗前且高于出院前,P<0.05。结论: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近远期疗效均较好。

    作者:耿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脓毒血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及其护理干预评价

    目的:评价脓毒血症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脓毒血症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均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进行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预后情况和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①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对比,治疗后的各项血流动力学、生化指标、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及去甲肾的使用量等均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经对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3.81%,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血症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及整体护理可提高疗效,可促进预后,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关纯;王素梅;辛雪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康复护理治疗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情绪。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及情绪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有效提升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情绪。

    作者:陈颖;黄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单一使用或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抛掷硬币的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50例。A组给予阿司匹林,B组给予氯吡格雷,C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AA途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AA途径和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A组患者和C组患者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和C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作用。

    作者:谢燕贤;娄卫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沙河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用药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常用药品的管理干预,对照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常规性的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的控制情况。结果: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干预后,治疗组用药管理水平、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生活中进行用药的管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状况。

    作者:王志鹏;杜中平;白丽君;赵莉;代亚娟;苏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神经反射刺激对脑出血急性期康复临床效果的探讨

    目的:探讨神经反射刺激对脑出血急性期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再进行神经反射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后上下肢功能,每周参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抑郁、焦虑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月后观察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时及治疗后观察组CC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抑郁、焦虑情绪均显著改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反射刺激能显著提高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康复进程及神经功能康复效果。

    作者:郭春;杜爱民;朱高平;喻娇;陈红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期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γ-干扰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急性期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13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氧疗、解痉等对症治疗,并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γ-干扰素治疗,对比两组7d后肺通气、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IL-4、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期支气管哮喘联合采用布地奈德与γ-干扰素混悬液雾化吸入能辅助调控细胞炎性因子表达,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肺通气,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那静;刘鹏;夏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使用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50例ACI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50例。A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C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有明显提高,其中以C组两项指标改善为显著(P<0.01);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用于ACI对神经功能缺损有良好改善效果。

    作者:郭晓敏;杨谦;陈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患者预防性抗菌用药干预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患者预防性抗菌用药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清洁切口手术患者,调查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比较干预前后药品种选择及用药疗程。结果:干预前共使用11种抗生素。干预后患者主要使用一代头孢、三代头孢及头霉素类为清洁切口预防用药。干预后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48h的患者明显提高,预防性抗菌药物>48h的患者降低(P<0.05)。结论:对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患者预防性抗菌用药进行干预,可提高患者合理用药,减少用药疗程,促使用药规范化。

    作者:邓惠萍;罗红;刑世江;国泽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MEW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预测重症医学科患者病情的比较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应用于重症医学科患者病情预测的效果。方法:65例急危重症患者分为死亡组(30例)和存活组(35例),以入科2h为观察起点,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MEWS和APACHE Ⅱ评分,以入科90d作为观察终点,终点结局是否死亡作为观察指标。分析不同评分系统的预测指标,并对其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死亡组MEWS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MEWS评分对重症医学科患者死亡的预测评分界值为5分,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0.886,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APACHE Ⅱ评分对重症医学科患者死亡的预测评分界值为16分,灵敏度为0.933,特异度为0.829,ROC曲线下面积为0.900;MEWS评分较APACHE Ⅱ评分相比差异不明显。结论:MEWS评分可作为重症医学科对患者病情的预测,较APACHE Ⅱ评分系统简单,操作方便。

    作者:叶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追踪方法学理论的个案追踪管理在急诊用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急诊用药中追踪方法学理论指导个案追踪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120例患者临床资料。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行常规管理),观察组64例(行个案追踪管理)。比较两种管理方法用药差错、配药时间及药物利用指数(DUI),观察个案追踪管理前后药房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及患者对我院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管理后用药差错发生率、平均配药时间及DU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1年后药房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和对照组管理后(P<0.05)。结论:追踪方法学指导下的个案追踪管理能显著降低急诊科室用药差错发生率,对改进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作者:黄强;莫巧莉;郭宇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RDS)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6例,所有患者均选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实施儿科一般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措施上辅以护理干预,比较不同护理措施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RDS实施护理干预模式,可显著增加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杨新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观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效果。方法:188例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88例。两组均给予鼻渊通窍颗粒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再另外加用孟鲁司特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咳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咳嗽改善天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咳嗽对睡眠的影响天数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疗效明显。

    作者:张静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北京友谊医院2012~2013年病房药房口服降糖药使用分析

    目的:对我院2012~2013年住院患者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患者住院期间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利用销售金额与DDDs排序比分析用药同步性。结果:我院口服降糖药物使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2013年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DDDs前三位分别是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格列喹酮,符合临床用药趋势和治疗原则。结论:我院2012~2013年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马静;沈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早期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康复作用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早期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康复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1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4例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及相关的康复训练,观察组8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早期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率、治疗后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康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总体生理功能、健康水平、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活力指数、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均低于观察组,神经功能分数评比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同时在Barthel指数评比中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行早期针灸治疗,可大幅度的提高患者康复率,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活力指数显著提升,神经功能恢复较快。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LC-MS法测定左卡尼汀注射液含量的探讨

    目的:探讨建立左卡尼汀注射液中左卡尼汀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测定方法。方法:待测样品直接稀释后采用亲水作用色谱柱(HILIC)分离,进行LC-MS检测。结果:在100~1000ng/ml范围内左卡尼汀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37.86x-291.12(r=0.9997)。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8.4%(n=6),RSD为1.9%。三批次样品中左卡尼汀的含量分别为102.1%、99.2%和101.0%。结论:LC-MS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左卡尼汀注射液质量的控制。

    作者:张越华;杨晓莉;庞菁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麻杏甘石汤佐治急性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麻杏甘石汤佐治急性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支持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甘石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清中CRP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平均CRP浓度呈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麻杏甘石汤对急性肺炎能够产生明显佐治效果,可显著调节血清CPR浓度。

    作者:刘建华;魏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方法:8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替卡松雾化吸入,43例);观察组(沙美特罗替卡松雾化吸入,46例)。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并分析可能的机制。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FVC、FEV1及PEF均显著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TNF-α、5-HT、LC-4及IgE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12个月累积哮喘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可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近远期疗效。

    作者:秦晓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胸腹腔镜联合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效果。方法:90例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胸腹腔镜Ⅰ组(B组)、胸腹腔镜Ⅱ组(C组),A组采用开胸手术进行治疗和常规护理,B组C组使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C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手术护理配合,对比分析3组的效果。结果:与A组相比,B、C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焦虑程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P<0.05;C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焦虑程度均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切除手术在食管癌治疗中效果显著,良好的手术护理配合能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世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分析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5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救治资料。结果:105例中毒患者,治愈99例,死亡6例,治愈率为93.4%。结论: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凶险,发展迅速,个体差异大,密切观察同时合理调整治疗方案是救治的关键。

    作者:刘胜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