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剑;贾强
目的:探讨麻杏甘石汤佐治急性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支持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甘石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清中CRP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平均CRP浓度呈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麻杏甘石汤对急性肺炎能够产生明显佐治效果,可显著调节血清CPR浓度。
作者:刘建华;魏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效果。方法:170例COPD患者1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5例)和实验组(85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实验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结果:治疗两周后,患者的FVC、FEV1、FEV1%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FVC、FEV1、FEV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PaO2、pH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可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和急性期患者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晖;秦玉玲;王真;黄立强;郭义娟;赵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使用超纯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40例维持性血液析患者,尿量<100ml/日,透析3次/周,4h/次,用透析用水及透析液透析1~8年。改用超纯透析液行血液透析6~7月,连续2月,记录透析前后尿素、脱水量、透析后体重、透析时间;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对比两组数据。结果:40例改用超纯透析液前患者,平均kt/v值为(1.34±0.15),改用超纯透析液后,平均kt/v值为(1.46±0.13),透析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超纯透析液能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武剑;贾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陈定潜老师自拟方化瘀调冲任汤治疗肝郁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肝郁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A组)和中药治疗组(B组),B组以化瘀调冲任汤治疗,A组予以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随月经周期间断服药。运用组间和治疗前后自身疼痛VAS评分量表、COX痛经症状量表、中医证候疗效评分变化对照来评定疗效,停药后随访3个月经周期。结果:B组运用化瘀调冲汤治疗后腹部疼痛程度和其他伴随症状服药前相比明显改善,效果优于A组,服药时间越长越明显,停药后3个月效果稳定。两组的组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B组服药12周总有效率达91.11%,痊愈率53.33%,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化瘀调冲任汤可起到良好的疏通肝络、理气活血、调理冲任之功效,完全或部分减缓解经腹痛的症状,除行经腹痛的减轻,其他伴随症状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是中医药干预治疗肝郁血瘀型痛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钟家芳;余小夏;傅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临床治疗中患者用药安全和疗效与输液质量密切相关,我国每年有超过39万人的死亡原因为注射不安全[1]。临床上严重感染患者的治疗常需使用大剂量抗生素,而同一品种抗生素有多种规格,相同剂量下,小规格产品用的数量更多,增加液体污染机率和不溶性微粒,极大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郝瑞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前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的关系及Hcy对CIN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⑴368例行PCI的患者按检测术前血浆Hcy(μmol/L)水平分为3组:A组:115例,Hcy≤15;B组:218例,Hcy15~20;C组35例,Hcy≥20,观察每组CIN的发生例数。⑵368例PCI的患者按术前及术后血肌酐水平判断CIN,分为CIN组和非CIN组,比较两组血浆Hcy水平。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患者发生CIN的危险因素。结果:⑴A组患者中有1例发生CIN(0.9%),B组患者中有8例发生CIN(3.7%),C组患者中有9例发生CIN(25.7%)。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⑵CIN组术前Hcy水平较非CIN组明显增高,P<0.05。⑶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在校正年龄、BMI、eGFR、对比剂剂量、合并糖尿病、LVEF、血色素及白蛋白等因素后,高血浆Hcy水平使CIN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OR=1.19,95% CI为1.02~1.41,P<0.05。结论:高血浆Hcy水平是PCI患者发生CIN的有效预测因素。
作者:徐新娜;任岚;王继红;韩昊;兰永昊;赵兴山;孙华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改善龙胜县龙胜镇学龄前儿童营养现状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方式随机整群抽样调查852例学龄前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分析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回收问卷的846例学龄前儿童中,86例(10.17%)存在营养问题,其中,营养不良77例(9.10%),肥胖9例(1.06%)。常患疾病、不良饮食习惯是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OR>1),出生体重、家庭年收入、父母文化程度是发生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OR<1)。结论:改善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需从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积极防治疾病和提高父母育儿和营养相关知识水平等多方面入手。
作者:侯启元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单一使用或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抛掷硬币的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50例。A组给予阿司匹林,B组给予氯吡格雷,C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AA途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AA途径和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A组患者和C组患者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和C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作用。
作者:谢燕贤;娄卫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全科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104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科护理的,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满意度情况;护理前后稳定期血气分析、肺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稳定期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患者明显(P<0.01)。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施行全科护理可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有效改善其稳定期血气分析及肺功能。
作者:李文;赵文红;张新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急诊用药中追踪方法学理论指导个案追踪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120例患者临床资料。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行常规管理),观察组64例(行个案追踪管理)。比较两种管理方法用药差错、配药时间及药物利用指数(DUI),观察个案追踪管理前后药房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及患者对我院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管理后用药差错发生率、平均配药时间及DU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1年后药房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和对照组管理后(P<0.05)。结论:追踪方法学指导下的个案追踪管理能显著降低急诊科室用药差错发生率,对改进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作者:黄强;莫巧莉;郭宇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23G玻璃体切除术(PPV)辅助或不辅助康柏西普玻璃体注射(IVC)治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手术操作及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55例(57只眼) PDR随机分为康柏西普辅助组(28眼,A组)和单纯玻切手术组(29眼,B组)。A组PPV术前注射康柏西普0.5mg;B组不使用康柏西普行PPV,比较两组在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医源性裂孔发生、术中出血、电凝及术后玻璃体积血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和术后1月黄斑厚度及手术对视力改变方面的差异。结果:对两组病人的手术前平均年龄、佳矫正视力、黄斑厚度进行比较,两组无差异。A组手术所需时间、出血及使用电凝、术后玻璃体积血发生率明少于B组,P<0.05;A组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与B组相当,P>0.05;术后1月,A组黄斑厚度明显薄于B组,P<0.05,A组术前术后视力提高明显高于B组。结论:对PDR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电凝使用及术中术后出血的发生,可提高患者视力,改善黄斑水肿。
作者:冉起;冯驰;周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肱踝脉博波传导速度(BaPWV)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测在冠心病(CHD)心功能异常和心脏重构研究中的意义。方法:286例CHD患者按超声心动图检测分为CHD心脏重构组(实验组,150例);CHD心脏正常构型组(对照组,136例)。检测两组BaPWV和心功能各参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基础资料与BaPWV相比,实验组BaPWV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僵硬度较高,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室室间隔厚度、左室相对厚度、左室原壁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峰速、E/A比值、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参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与心功能各参数有相关性。结论:BaPWV与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测对于预防测评CHD心功能异常和心脏重构有着重要的意义,BaPWV是CHD患者心脏重构、心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耿学峰;宋丽萍;朱宏旭;郭云飞;卢清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方法:8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替卡松雾化吸入,43例);观察组(沙美特罗替卡松雾化吸入,46例)。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并分析可能的机制。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FVC、FEV1及PEF均显著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TNF-α、5-HT、LC-4及IgE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12个月累积哮喘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可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近远期疗效。
作者:秦晓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我院行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37例,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37例,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结果: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焦虑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恢复期中,肠鸣、肠门通气及肠蠕动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手术室护理,对改善手术疗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起到积极作。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张晶;曾莹;蒋健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γ-干扰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急性期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13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氧疗、解痉等对症治疗,并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γ-干扰素治疗,对比两组7d后肺通气、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IL-4、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期支气管哮喘联合采用布地奈德与γ-干扰素混悬液雾化吸入能辅助调控细胞炎性因子表达,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肺通气,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那静;刘鹏;夏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131I与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老年甲亢合并心脏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甲亢合并心脏疾病患者276例分为131I治疗组(146例)与ATD治疗组(130例),比较两组入院时年龄、性别、甲功水平、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心室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甲功水平、血浆(NT-ProBNP)、心室率、LVEF等指标。结果:两组入院时年龄、性别、甲功水平、NT-ProBNP、心室率、LVEF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6、12个月,ATD治疗组甲功水平、NT-ProBNP、心室率与住院期间比较有所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LVEF与住院期间比较无明显升高(P>0.05)。131I治疗组甲功水平、NT-ProBNP、心室率与住院期间比较明显降低(P<0.05),LVEF与住院期间比较明显升高(P<0.05)。131I组甲功水平、NT-ProBNP、心室率较ATD治疗组明显减低(P<0.05),LVEF较ATD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131I治疗组能及时、有效降低老年甲亢合并心脏疾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减慢心室率,改善心功能。
作者:蒙艳;陈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腹腔镜治疗后的输卵管异位妊娠症患者术后恢复中的作用。方法:158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用腹腔镜下治疗,按术后护理方案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9例。研究组用的是循证护理方法。对照组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护理评价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开展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毛红妮;周娟;张小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患者预防性抗菌用药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清洁切口手术患者,调查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比较干预前后药品种选择及用药疗程。结果:干预前共使用11种抗生素。干预后患者主要使用一代头孢、三代头孢及头霉素类为清洁切口预防用药。干预后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48h的患者明显提高,预防性抗菌药物>48h的患者降低(P<0.05)。结论:对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患者预防性抗菌用药进行干预,可提高患者合理用药,减少用药疗程,促使用药规范化。
作者:邓惠萍;罗红;刑世江;国泽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抑郁症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53例单纯给予氟西汀治疗,观察组53例给予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治疗8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的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评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两组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4、6、8周时 HAMD与HAMA评分,两组均明显比基线值降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疾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起效快、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单用氟西汀。
作者:凤燕琼;何怡发;张红霞;汤姿瑛;代龙;李嶔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症中高血压和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90例妊娠合并症中高血压和贫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方法的治疗;干预组再进行高血压和贫血预防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贫血情况以及妊娠合并症中高血压和贫血的发病几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疗效均明显低于干预组,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高血压和贫血的患者进行预防和针对性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发病率、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朱小青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