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赵文红;张新征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胆石症手术患者手术依从性、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108例胆石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睡眠质量(PSQI)、手术依从性和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1周、2周时,PSQI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完全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完全不依从性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使用镇痛药物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胆石症手术患者的手术依从性、术后睡眠质量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赵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我院行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37例,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37例,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结果: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焦虑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恢复期中,肠鸣、肠门通气及肠蠕动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手术室护理,对改善手术疗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起到积极作。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张晶;曾莹;蒋健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治疗性健康教育(TPE)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45名IBS患者实施TPE,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IBS疾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实施TPE后3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TPE对IBS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于文蓁;柴红;马巾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金银花口服液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取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利巴韦林治疗,实验组采取金银花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金银花口服液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较利巴韦林疗效显著,病程明显缩短,促进症状消失,安全性高。
作者:王永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肱踝脉博波传导速度(BaPWV)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测在冠心病(CHD)心功能异常和心脏重构研究中的意义。方法:286例CHD患者按超声心动图检测分为CHD心脏重构组(实验组,150例);CHD心脏正常构型组(对照组,136例)。检测两组BaPWV和心功能各参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基础资料与BaPWV相比,实验组BaPWV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僵硬度较高,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室室间隔厚度、左室相对厚度、左室原壁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峰速、E/A比值、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参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与心功能各参数有相关性。结论:BaPWV与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测对于预防测评CHD心功能异常和心脏重构有着重要的意义,BaPWV是CHD患者心脏重构、心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耿学峰;宋丽萍;朱宏旭;郭云飞;卢清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方法:8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替卡松雾化吸入,43例);观察组(沙美特罗替卡松雾化吸入,46例)。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并分析可能的机制。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FVC、FEV1及PEF均显著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TNF-α、5-HT、LC-4及IgE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12个月累积哮喘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可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近远期疗效。
作者:秦晓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办公室人群血脂水平变化情况,为血脂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366名25~54岁办公室人员根据年龄每10岁1段共分为6组(A、B、C、D、E、F组),分析2010~2012年血脂水平变化趋势、比较2012年男女间血脂水平、血脂与年龄调整均值(YZ)差异,分析血脂随年龄变化趋势。结果:⑴6组TG、TC、LDL-C、non-HDL-C在2010~2012年呈上升趋势,HDL-C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组时间效应趋势均为线性结果(P<0.05)。⑵2012年,A、B组TG、TC、LDL-C、non-HDL-C分别高于D、E组,HDL-C分别低于D、E组;C组TG高于F组,TC、HDL-C低于F组(P均<0.05)。⑶2012年,B、C、F组TC高于YZ,A、B、C、E、F组LDL-C高于YZ,A、B、C、D、E组HDL-C低于YZ,A、B、C、F组non-HDL-C高于YZ(P均<0.05)。⑷男女性TC、TG、LDL-C、non-HDL-C值各年度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结论:2010~2012年办公室人群的血脂逐年增高,与年龄相关;男性、围绝经期女性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增加。
作者:梁大伟;秦明照;刘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早期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康复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1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4例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及相关的康复训练,观察组8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早期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率、治疗后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康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总体生理功能、健康水平、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活力指数、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均低于观察组,神经功能分数评比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同时在Barthel指数评比中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行早期针灸治疗,可大幅度的提高患者康复率,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活力指数显著提升,神经功能恢复较快。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和ELISA法诊断结核病的临床价值。方法:86例疑似结核病患者,同时行ELISPOT和ELISA法的检验,对结果做配对卡方检验及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的结果,探讨临床诊断应用的价值。结果:配对卡方检验,P值为0.774,>0.05,不拒绝H0,二者无差异。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579,0.4<Kappa值≤0.75表示一致性中等。结论:两种方法检验结果差异无显着性,具有一致性,结合实验操作性,方便性,ELISA法更适合应用于临床。
作者:石海萍;周晓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建立左卡尼汀注射液中左卡尼汀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测定方法。方法:待测样品直接稀释后采用亲水作用色谱柱(HILIC)分离,进行LC-MS检测。结果:在100~1000ng/ml范围内左卡尼汀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37.86x-291.12(r=0.9997)。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8.4%(n=6),RSD为1.9%。三批次样品中左卡尼汀的含量分别为102.1%、99.2%和101.0%。结论:LC-MS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左卡尼汀注射液质量的控制。
作者:张越华;杨晓莉;庞菁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麻杏甘石汤佐治急性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支持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甘石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清中CRP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平均CRP浓度呈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麻杏甘石汤对急性肺炎能够产生明显佐治效果,可显著调节血清CPR浓度。
作者:刘建华;魏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γ-干扰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急性期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13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氧疗、解痉等对症治疗,并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γ-干扰素治疗,对比两组7d后肺通气、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IL-4、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期支气管哮喘联合采用布地奈德与γ-干扰素混悬液雾化吸入能辅助调控细胞炎性因子表达,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肺通气,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那静;刘鹏;夏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131I与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老年甲亢合并心脏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甲亢合并心脏疾病患者276例分为131I治疗组(146例)与ATD治疗组(130例),比较两组入院时年龄、性别、甲功水平、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心室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甲功水平、血浆(NT-ProBNP)、心室率、LVEF等指标。结果:两组入院时年龄、性别、甲功水平、NT-ProBNP、心室率、LVEF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6、12个月,ATD治疗组甲功水平、NT-ProBNP、心室率与住院期间比较有所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LVEF与住院期间比较无明显升高(P>0.05)。131I治疗组甲功水平、NT-ProBNP、心室率与住院期间比较明显降低(P<0.05),LVEF与住院期间比较明显升高(P<0.05)。131I组甲功水平、NT-ProBNP、心室率较ATD治疗组明显减低(P<0.05),LVEF较ATD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131I治疗组能及时、有效降低老年甲亢合并心脏疾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减慢心室率,改善心功能。
作者:蒙艳;陈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使用超纯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40例维持性血液析患者,尿量<100ml/日,透析3次/周,4h/次,用透析用水及透析液透析1~8年。改用超纯透析液行血液透析6~7月,连续2月,记录透析前后尿素、脱水量、透析后体重、透析时间;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对比两组数据。结果:40例改用超纯透析液前患者,平均kt/v值为(1.34±0.15),改用超纯透析液后,平均kt/v值为(1.46±0.13),透析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超纯透析液能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武剑;贾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方法:353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RFCA治疗,术前筛查适应证、禁忌证,控制危险因素,落实术前用药、禁失水、备皮等操作,术中针对不同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确定消融靶点、终点,控制放电功率、时间,严密监测阻抗与心率,据疗效适时终止放点,术中落实静脉通道管理、做好抢救准备、严密观察体征,必要时使用肝素抗凝。结果:即刻成功率98.02%,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70%,复发率2.83%;AVNRT、ACRT即刻成功率高于其他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P<0.05),无气胸、死亡病例;出院前,患者心室率、射血分数低于治疗前,QTd水平低于治疗前,末次随访心室率低于治疗前、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与出院前、QTd低于治疗前且高于出院前,P<0.05。结论: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近远期疗效均较好。
作者:耿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左心房容积(LAV)指数(LAVI)与心房颤动(AF)间的关系,筛选早期预测AF的指标。方法:108例非瓣膜性阵发性AF的患者为AF组和84例无AF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体格检查和超声心动图影像学检查,全血细胞计数分析了RBC、RDW、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平均红细胞体积。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和超声心动图的资料。结果:AF组LAV、LAVI、RDW和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L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升高的LAVI、RDW和hs-CRP是非瓣膜性AF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升高的RDW水平和升高的LAVI可能是独立的非瓣膜性AF发生的预测危险因素。
作者:杨青苗;王国宏;周自强;路亚枫;邓可武;孙洁静;于海荣;马长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临床治疗中患者用药安全和疗效与输液质量密切相关,我国每年有超过39万人的死亡原因为注射不安全[1]。临床上严重感染患者的治疗常需使用大剂量抗生素,而同一品种抗生素有多种规格,相同剂量下,小规格产品用的数量更多,增加液体污染机率和不溶性微粒,极大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郝瑞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Tip30蛋白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体内Tip30蛋白(胃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进行有效检测。结果:Tip30蛋白在60例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46.67%,胃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率为95%,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Tip30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均>0.05),相关因素包括胃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程度等。结论:Tip30蛋白的低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
作者:程智勇;门晓彦;杨雁鸿;李高岩;马忠锋;杨丽莉;史文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效果。方法:188例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88例。两组均给予鼻渊通窍颗粒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再另外加用孟鲁司特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咳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咳嗽改善天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咳嗽对睡眠的影响天数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疗效明显。
作者:张静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佛山市南海区孕产妇死亡特点及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方法: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收集上报孕产妇个案调查表,结合十二表格评审法,对2003~2013年61例开展死因分析。结果:我区产妇死亡率特点可分为2007年(含,下同)前及2007年以后两阶段,前5年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上升,后6年较前5年大幅度下降,平均孕产妇死亡率:17.38/10万。前5年死亡原因以直接产科因素为主,包括产科宫缩乏力、羊水栓塞、胎盘滞留、异位妊娠等,后5年以间接产科因素为主,包括:妊娠合并内科疾病、腹部血管破裂等。结论:全区产科质量水平的整体提高,高度监管是现阶段降低孕产妇死亡的主要措施。
作者:林惠巧;林青梅;陈雪梅;黎敏;梅晓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