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前血浆Hcy对CIN发生的预测价值

徐新娜;任岚;王继红;韩昊;兰永昊;赵兴山;孙华毅

关键词:对比剂肾病, 同型半胱氨酸,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肾功能, 血肌酐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前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的关系及Hcy对CIN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⑴368例行PCI的患者按检测术前血浆Hcy(μmol/L)水平分为3组:A组:115例,Hcy≤15;B组:218例,Hcy15~20;C组35例,Hcy≥20,观察每组CIN的发生例数。⑵368例PCI的患者按术前及术后血肌酐水平判断CIN,分为CIN组和非CIN组,比较两组血浆Hcy水平。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患者发生CIN的危险因素。结果:⑴A组患者中有1例发生CIN(0.9%),B组患者中有8例发生CIN(3.7%),C组患者中有9例发生CIN(25.7%)。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⑵CIN组术前Hcy水平较非CIN组明显增高,P<0.05。⑶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在校正年龄、BMI、eGFR、对比剂剂量、合并糖尿病、LVEF、血色素及白蛋白等因素后,高血浆Hcy水平使CIN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OR=1.19,95% CI为1.02~1.41,P<0.05。结论:高血浆Hcy水平是PCI患者发生CIN的有效预测因素。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脓毒血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及其护理干预评价

    目的:评价脓毒血症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脓毒血症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均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进行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预后情况和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①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对比,治疗后的各项血流动力学、生化指标、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及去甲肾的使用量等均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经对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3.81%,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血症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及整体护理可提高疗效,可促进预后,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关纯;王素梅;辛雪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使用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50例ACI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50例。A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C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有明显提高,其中以C组两项指标改善为显著(P<0.01);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用于ACI对神经功能缺损有良好改善效果。

    作者:郭晓敏;杨谦;陈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异位妊娠术后的应用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腹腔镜治疗后的输卵管异位妊娠症患者术后恢复中的作用。方法:158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用腹腔镜下治疗,按术后护理方案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9例。研究组用的是循证护理方法。对照组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护理评价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开展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毛红妮;周娟;张小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化瘀调冲任汤治疗肝郁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陈定潜老师自拟方化瘀调冲任汤治疗肝郁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肝郁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A组)和中药治疗组(B组),B组以化瘀调冲任汤治疗,A组予以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随月经周期间断服药。运用组间和治疗前后自身疼痛VAS评分量表、COX痛经症状量表、中医证候疗效评分变化对照来评定疗效,停药后随访3个月经周期。结果:B组运用化瘀调冲汤治疗后腹部疼痛程度和其他伴随症状服药前相比明显改善,效果优于A组,服药时间越长越明显,停药后3个月效果稳定。两组的组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B组服药12周总有效率达91.11%,痊愈率53.33%,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化瘀调冲任汤可起到良好的疏通肝络、理气活血、调理冲任之功效,完全或部分减缓解经腹痛的症状,除行经腹痛的减轻,其他伴随症状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是中医药干预治疗肝郁血瘀型痛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钟家芳;余小夏;傅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LC-MS法测定左卡尼汀注射液含量的探讨

    目的:探讨建立左卡尼汀注射液中左卡尼汀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测定方法。方法:待测样品直接稀释后采用亲水作用色谱柱(HILIC)分离,进行LC-MS检测。结果:在100~1000ng/ml范围内左卡尼汀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37.86x-291.12(r=0.9997)。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8.4%(n=6),RSD为1.9%。三批次样品中左卡尼汀的含量分别为102.1%、99.2%和101.0%。结论:LC-MS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左卡尼汀注射液质量的控制。

    作者:张越华;杨晓莉;庞菁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综合护理对胆石症手术患者手术依从性、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胆石症手术患者手术依从性、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108例胆石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睡眠质量(PSQI)、手术依从性和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1周、2周时,PSQI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完全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完全不依从性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使用镇痛药物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胆石症手术患者的手术依从性、术后睡眠质量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赵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麻杏甘石汤佐治急性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麻杏甘石汤佐治急性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支持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甘石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清中CRP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平均CRP浓度呈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麻杏甘石汤对急性肺炎能够产生明显佐治效果,可显著调节血清CPR浓度。

    作者:刘建华;魏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定期尿激酶封管对预防带涤纶环长期透析导管栓塞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定期尿激酶封管对预防带涤纶环长期透析导管栓塞的护理效果。方法:36例带涤纶环长期透析导管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肝素液进行封管,观察组患者采用定期尿激酶进行封管,对比两组患者进行导管后的功能状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定期尿激酶封管能够延续带涤纶环长期透析导管栓塞的使用时间,预防局部感染现象。

    作者:杨晓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单一使用或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抛掷硬币的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50例。A组给予阿司匹林,B组给予氯吡格雷,C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AA途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AA途径和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A组患者和C组患者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和C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作用。

    作者:谢燕贤;娄卫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抑郁症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53例单纯给予氟西汀治疗,观察组53例给予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治疗8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的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评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两组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4、6、8周时 HAMD与HAMA评分,两组均明显比基线值降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疾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起效快、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单用氟西汀。

    作者:凤燕琼;何怡发;张红霞;汤姿瑛;代龙;李嶔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术前血浆Hcy对CIN发生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前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的关系及Hcy对CIN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⑴368例行PCI的患者按检测术前血浆Hcy(μmol/L)水平分为3组:A组:115例,Hcy≤15;B组:218例,Hcy15~20;C组35例,Hcy≥20,观察每组CIN的发生例数。⑵368例PCI的患者按术前及术后血肌酐水平判断CIN,分为CIN组和非CIN组,比较两组血浆Hcy水平。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患者发生CIN的危险因素。结果:⑴A组患者中有1例发生CIN(0.9%),B组患者中有8例发生CIN(3.7%),C组患者中有9例发生CIN(25.7%)。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⑵CIN组术前Hcy水平较非CIN组明显增高,P<0.05。⑶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在校正年龄、BMI、eGFR、对比剂剂量、合并糖尿病、LVEF、血色素及白蛋白等因素后,高血浆Hcy水平使CIN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OR=1.19,95% CI为1.02~1.41,P<0.05。结论:高血浆Hcy水平是PCI患者发生CIN的有效预测因素。

    作者:徐新娜;任岚;王继红;韩昊;兰永昊;赵兴山;孙华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左心房容积指数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左心房容积(LAV)指数(LAVI)与心房颤动(AF)间的关系,筛选早期预测AF的指标。方法:108例非瓣膜性阵发性AF的患者为AF组和84例无AF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体格检查和超声心动图影像学检查,全血细胞计数分析了RBC、RDW、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平均红细胞体积。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和超声心动图的资料。结果:AF组LAV、LAVI、RDW和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L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升高的LAVI、RDW和hs-CRP是非瓣膜性AF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升高的RDW水平和升高的LAVI可能是独立的非瓣膜性AF发生的预测危险因素。

    作者:杨青苗;王国宏;周自强;路亚枫;邓可武;孙洁静;于海荣;马长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酶联免疫斑点法和ELISA法诊断结核病临床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和ELISA法诊断结核病的临床价值。方法:86例疑似结核病患者,同时行ELISPOT和ELISA法的检验,对结果做配对卡方检验及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的结果,探讨临床诊断应用的价值。结果:配对卡方检验,P值为0.774,>0.05,不拒绝H0,二者无差异。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579,0.4<Kappa值≤0.75表示一致性中等。结论:两种方法检验结果差异无显着性,具有一致性,结合实验操作性,方便性,ELISA法更适合应用于临床。

    作者:石海萍;周晓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佛山市南海区2003~2013年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

    目的:探讨佛山市南海区孕产妇死亡特点及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方法: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收集上报孕产妇个案调查表,结合十二表格评审法,对2003~2013年61例开展死因分析。结果:我区产妇死亡率特点可分为2007年(含,下同)前及2007年以后两阶段,前5年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上升,后6年较前5年大幅度下降,平均孕产妇死亡率:17.38/10万。前5年死亡原因以直接产科因素为主,包括产科宫缩乏力、羊水栓塞、胎盘滞留、异位妊娠等,后5年以间接产科因素为主,包括:妊娠合并内科疾病、腹部血管破裂等。结论:全区产科质量水平的整体提高,高度监管是现阶段降低孕产妇死亡的主要措施。

    作者:林惠巧;林青梅;陈雪梅;黎敏;梅晓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龙胜县学龄前儿童营养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改善龙胜县龙胜镇学龄前儿童营养现状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方式随机整群抽样调查852例学龄前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分析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回收问卷的846例学龄前儿童中,86例(10.17%)存在营养问题,其中,营养不良77例(9.10%),肥胖9例(1.06%)。常患疾病、不良饮食习惯是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OR>1),出生体重、家庭年收入、父母文化程度是发生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OR<1)。结论:改善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需从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积极防治疾病和提高父母育儿和营养相关知识水平等多方面入手。

    作者:侯启元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治疗性健康教育对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治疗性健康教育(TPE)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45名IBS患者实施TPE,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IBS疾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实施TPE后3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TPE对IBS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于文蓁;柴红;马巾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25~54岁办公室人群2010~2012年血脂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办公室人群血脂水平变化情况,为血脂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366名25~54岁办公室人员根据年龄每10岁1段共分为6组(A、B、C、D、E、F组),分析2010~2012年血脂水平变化趋势、比较2012年男女间血脂水平、血脂与年龄调整均值(YZ)差异,分析血脂随年龄变化趋势。结果:⑴6组TG、TC、LDL-C、non-HDL-C在2010~2012年呈上升趋势,HDL-C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组时间效应趋势均为线性结果(P<0.05)。⑵2012年,A、B组TG、TC、LDL-C、non-HDL-C分别高于D、E组,HDL-C分别低于D、E组;C组TG高于F组,TC、HDL-C低于F组(P均<0.05)。⑶2012年,B、C、F组TC高于YZ,A、B、C、E、F组LDL-C高于YZ,A、B、C、D、E组HDL-C低于YZ,A、B、C、F组non-HDL-C高于YZ(P均<0.05)。⑷男女性TC、TG、LDL-C、non-HDL-C值各年度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结论:2010~2012年办公室人群的血脂逐年增高,与年龄相关;男性、围绝经期女性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增加。

    作者:梁大伟;秦明照;刘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方法:353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RFCA治疗,术前筛查适应证、禁忌证,控制危险因素,落实术前用药、禁失水、备皮等操作,术中针对不同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确定消融靶点、终点,控制放电功率、时间,严密监测阻抗与心率,据疗效适时终止放点,术中落实静脉通道管理、做好抢救准备、严密观察体征,必要时使用肝素抗凝。结果:即刻成功率98.02%,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70%,复发率2.83%;AVNRT、ACRT即刻成功率高于其他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P<0.05),无气胸、死亡病例;出院前,患者心室率、射血分数低于治疗前,QTd水平低于治疗前,末次随访心室率低于治疗前、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与出院前、QTd低于治疗前且高于出院前,P<0.05。结论: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近远期疗效均较好。

    作者:耿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沙河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用药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常用药品的管理干预,对照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常规性的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的控制情况。结果: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干预后,治疗组用药管理水平、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生活中进行用药的管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状况。

    作者:王志鹏;杜中平;白丽君;赵莉;代亚娟;苏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帕金森患者与伤害避免性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患者与伤害避免性(HA)的关系。方法:1608名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分别完成气质与性格问卷量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抑郁量表,deJong-Gierveld孤独感量表,基于NEO人格量表的标准48项量表,计算患者每周参加认知活动的总时间。结果:女性患者HA评分较男性患者高。HA与帕金森病水平及帕金森病年度变化率相关。结论:根据HA的水平可判断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疾病发展的风险。

    作者:段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