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病透析患者的心理变化相关因素分析

赵宏来;高雪

关键词:肾病透析, 心理变化, 分析
摘要: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种有效的、直接的治疗方法,为一种分离纯化技术,作用原理是结合小分子透过半透膜会渗透扩散到缓冲液,促使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间相互分开的目的[1],一般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现代社会,随着肾病患者量的增加,透析患者也在逐年增加,肾病透析患者的心理变化也被日益关注.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监管政策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要求走出国门,打开国际市场.在医疗器械出口的过程中,按照国际贸易惯例,进口国的相关部门及进口商往往会要求我国出口医疗器械企业提供由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企业及产品的资质证明[1,2].

    作者:郭世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价值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胃癌的联合诊断中的实际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例胃病患者,其中100例为胃癌患者,100例为胃良性病患者,利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来对患者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的测定,分析单项肿瘤标志物与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胃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似然比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三项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患者通过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上明显高于任一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诊断(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诊断对胃癌的诊断有着重要运用价值.

    作者:马东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检测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在肺部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鉴别肺部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肺部感染的患者160例分为细菌性肺炎组(94例)和非细菌性肺炎组(66例),选择住院部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70例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1周后的PCT和CRP水平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入院时细菌性肺炎组患者的PCT和CRP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性肺炎组(P<0.05);细菌性肺炎组和非细菌性肺炎组的PCT与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细菌性肺炎组的PCT水平和CRP水平,与非细菌性肺炎组的CRP水平相比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细菌性肺炎组中入院时、治疗1周后PCT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性肺炎组(P<0.05).结论:PCT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鉴别肺部感染中作用显著.

    作者:廖建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途径应用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分析

    目的:探讨经深浅静脉途径应用胺碘酮治疗围手术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138例围手术期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经深静脉途径应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患者经浅静脉途径应用胺碘酮治疗.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的疗效相当(H=1.372,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心率均较用药前有所好转,接近于正常值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率的差值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深静脉与经浅静脉途径应用胺碘酮治疗围手术期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相当,无浅表静脉炎的副作用,依从性较好,安全可靠.

    作者:李冰;郭占领;陈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多索茶碱与常用药物配伍稳定性研究进展

    多索茶碱是甲基黄嘌呤的衍生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优于氨茶碱[1].笔者现将多索茶碱与常用药物配伍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供临床用药参考.

    作者:李红;周盛;许晶;李晓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影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预后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8例BO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发病年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变化、肺功能改变、治疗方法等.结果:病因分为感染、非感染和原因不明三类.感染48例,腺病毒20例,支原体17例,麻疹6例;非感染8例;原因不明2例.肺功能显示小气道阻塞性通气障碍45例;混合性通气障碍6例.全部患儿均使用激素、小剂量大环内酯及孟鲁司特口服.随防半年到5年的病例中,0~3岁的患儿临床缓解21例,>3岁的7例临床缓解;得到早期诊治的38例中临床缓解28例,死亡6例.结论:早期诊断、治疗儿童BO,可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减少患儿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张永菊;张会武;孟秋云;赵玉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运用BTE Primus RS系统康复治疗慢性期肩周炎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职业功能评估与康复训练系统(Primus RS系统)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肩周炎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240例慢性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第2周起对照组增加抗阻力量训练,治疗组增加Primus RS系统康复训练,疗程4周.治疗前后观测患者的疼痛指数(VAS)、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峰力矩(PT)和总功(TW).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T、AROM和TW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除VAS外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rimus RS系统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作用显著.

    作者:徐建红;施加加;顾斌;王琨;孙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乳果糖口服溶液联合开塞露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乳果糖口服溶液口服联合甘油灌肠剂纳肛用于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56例功能性便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给予乳果糖口服溶液口服联合开塞露纳肛,对照组(28例)给予开塞露纳肛,两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8.6%,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老年人功能性便秘行乳果糖联合开塞露治疗效果优于单用乳果糖或开塞露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作者:祁志荣;宋昕;王春玲;孙莹;赖杰;王佳;常富业;袁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预防格雷夫斯甲亢外周血三系细胞减少指标的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格雷夫斯甲亢(GH)患者接受131I治疗后相关危险因素含量的变化用于评判外周血三系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接受131I治疗的GH患者及其健康体检人群的临床资料.所有GH患者均于治疗后常规随访6个月以记录是否出现外周血三系细胞明显减少的情况.依随访结果分为健康组(72例)和不良预后组(24例),另选37例健康人群入对照组.结果:组组间资料比较显示共7项指标(性别、EPO、FT3、TSH、TG、TSAb、TSBAb)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佳回归模型由五项指标(EPO、TSH、TG、TSAb、TSBAb)组成.结论:TSH、TG、TSAb对于评估131I治疗后的GH患者是否出现外周血三系细胞减少事件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建国;戈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水平与抑郁焦虑障碍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脂蛋白水平与抑郁焦虑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CHD患者64例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64例非CHD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研究抑郁焦虑障碍是否与血清脂蛋白水平相关.结果:①对照组发生抑郁、焦虑的患者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②对照组患者的血清脂蛋白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载脂蛋白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者抑郁焦虑障碍的发生率高于非CHD患者,血清脂蛋白水平变化与抑郁焦虑的出现有关.

    作者:郝慧斌;董新生;吕新湖;田春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口腔修复对先天性缺牙患者的咀嚼功能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对先天性缺牙患者的咀嚼功能及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方法:92例先天性缺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先天性缺牙正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正畸治疗基础上实施口腔修复.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咀嚼功能及语言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及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牙列、牙间隙及上下牙齿间关系,提高患者咀嚼功能及语言功能水平、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治疗满意度.

    作者:戴东晓;李创;王毅;李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PTX3与ACS患者冠脉斑块稳定性及预后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长正五聚蛋白-3(PTX3)浓度升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斑块稳定性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ACS患者100例,入院后立即测定血清PTX3水平,以血清PTX3水平中位数3.75ng/ml分组,A组>3.75ng/ml患者为A组,B组<3.75ng/ml;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随访1年,以全因死亡和再发心血管事件作为研究终点.结果: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34例,其中死亡3例,非致命性心肌梗死6例,非致命性心力衰竭9例,反复心绞痛16例,再次血运重建24例,A组患者较B组患者血管内超声定量结果显示血管重构指数、偏心指数、斑块面积、斑块负荷较血清明显升高(P<0.05).1年内A组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较B组明显增加(P<0.01).非致死心肌梗死、反复心绞痛、血运重建发生率A组较B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PTX3浓度升高可增加ACS患者斑块的不稳定性和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再发,可能是ACS患者斑块稳定性和预后的危险预测因子.

    作者:费玲;张军;牛和平;马晓丽;穆丽萍;孟冬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220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呃逆的消失时间和症状缓减情况.结果:改善患者呃逆症状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康复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

    作者:李东冬;赵伟;刘经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因素分析及相应对策研究

    目的:探讨总结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ADR)的影响因素及特点.方法:根据我院各科室反馈出来的中药注射剂所发生ADR资料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ADR主要发生因素与中药注射剂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药品本身质量因素、临床使用不合理及患者自身体质因素等有关.结论: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郑立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rt-PA导管接触溶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下肢缺血的术中护理

    目的:探讨溶栓介入治疗的术中护理方式.方法:对84例急性或亚急性下肢缺血患者在溶栓介入治疗术中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8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溶栓介入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血管外科专科护士参与溶栓介入治疗的术中护理对手术顺利进行及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李桂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啶对小儿全麻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小儿全麻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作用.方法:50例全麻下行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啶组.每组25例.观察并记录给药前和麻醉后30min时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以及躁动评分、镇静评分和意识状态评分及手术后2h、4h、6h、9h、12h、15h、18h和24h疼痛等级.结果:麻醉后30min时右美托咪啶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降低;术后6~24h的疼痛等级降低;麻醉后30min时躁动评分和意识状态评分降低,镇静评分增高.结论:右美托咪啶对小儿的镇痛、镇静及抗焦虑作用效果显著.

    作者:秦寿泽;先锋;郭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011年6月~2014年7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2011年6月~2014年7月医院住院患者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和使用量,并提出建议.结果: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选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用药指征的掌握、给药方法和给药时间间隔不合理等.结论:制定并完善抗菌药物使用相关规章制度,加大处方点评、用药干预力度,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纳入医生的绩效考核范围.

    作者:赵庆军;张艳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手术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口服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手术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患者的疗效.方法:行甲状旁腺全切术的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患者23例,术后每日口服活性维生素D3 0.5g,碳酸钙1g,2次/d,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检测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红蛋白和血清钙、磷.结果:甲状旁腺激素于手术后1周降至正常水平.血红蛋白术后6个月升高明显,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钙术后1周降至正常水平,血清磷术后1周降到正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PHPT患者经口服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切除术,可有效治疗PHPT,预防术后低血钙的发生.

    作者:孙逊;吴振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肥胖人群内脂素变化及其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内脂素在肥胖人群中的水平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间的关系.方法:160例入选者分为正常组(NW)、腹型肥胖但不超重组(NW-V)、体型正常但肥胖/超重组(OW)、和腹型肥胖且肥胖/超重组(OW-V)4组,比较不同肥胖程度内脂素变化.比较T2DM患者与对照组内脂素水平.结果:各组腰围、腰臀比、BMI、血压、TG、HDL-C、FBG、FINS、HOMA-IR、内脂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W及OW-V组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NW组(P<0.05).T2DM患者内脂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内脂素与腰臀比,BMI、FPG,FINS,ln(HOMA-IR),HbA1c,TG,TC具有线性相关关系(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HbA1c和ln(HOMA-IR)是内脂素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内脂素与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具有密切联系,很可能是T2DM发病的影响因素.

    作者:赵薇;秦明照;高璐;陈一文;刘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多潘立酮混悬液抑菌效能测试与评价

    目的:考察多潘立酮混悬液中抑菌剂的有效性.方法:确立平皿法(1ml/皿)为多潘立酮混悬液计数测定方法,按要求对其抑菌效能进行测试.结果:对于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5种试验菌而言,多潘立酮混悬液的抑制作用比较好.结论:潘立酮混悬液中的抑菌剂系统有效,能保证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作者:杨晓莉;马英英;绳金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