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骨科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张益国;姜蕴晖;魏海滨;李晓强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 舒芬太尼, 术后镇痛, 骨科手术
摘要: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骨科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择期骨科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注5ug舒芬太尼,后以舒芬太尼3ug/kg、托烷司琼8mg加生理盐水至200 ml进行镇痛;B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5 ml),术后以舒芬太尼2ug/kg、托烷司琼8mg、氟比洛芬酯100mg加生理盐水至200 ml进行镇痛;C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5 ml),术后以舒芬太尼1ug/kg、托烷司琼8mg、氟比洛芬酯100mg加生理盐水至200 ml进行镇痛。所有患者的镇痛泵均为4 ml/h,持续输注。术后随访病人,记录术后(4、8、12、24、48)h的疼痛、镇静评分。随访时同时记录:①生命体征;②各种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结果:A组和B组在镇痛效果上无显著差异,B组和C组比较在术后4小时和8小时VAS评分B组优于C组;A组镇静在术后4、8h评分达3分以上者明显多于B组、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情况:三组病人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均未出现严重呼吸循环抑制、皮肤瘙痒及异常出血等严重并发症,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C组(P均<0.01)。结论:氟比洛芬酯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于术后镇痛可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减少了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城乡结合部四季青社区糖尿病患者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疗效初评

    目的:评价城乡结合部糖尿病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效果。方法:1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了基线资料的收集,包括HbA1c、FPG、血脂四项、尿微量白蛋白、肝肾功能测定和眼底照相。随访中血糖控制不好者转诊至上级医院内分泌科进一步治疗。145例患者完成了1.5年的随访。结果:转诊且遵医嘱者HbA1c的改善明显好于未遵医嘱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显著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季青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慢病管理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及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社区糖尿病初级保健管理水平。

    作者:丁燕;陈玉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84例结核病感染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结核病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感染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肺结核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同时采用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累计生存率。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影响肺结核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呼年龄、患病时间、吸烟、是否行机械通气、是否接受规则抗结核治疗、呼吸衰竭II型、APACHEII>25分、肝损害、合并真菌感染、合并基础疾病。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呼吸衰竭II型(OR=3.066,95%CI 1.021-7.298))、APACHEII>25分(OR=1.984,95%CI 1.021-5.201)、合并真菌感染(OR=1.658,95%CI 1.187-3.964)、肝损害(OR=1.587,95%CI 1.085-3.412)、合并基础疾病(1.623,95%CI 1.045-4.369)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影响结核感染疾病预后的因素包括呼吸衰竭II型、APACHEII>25分、合并真菌感染、肝损害,这些因素可增加患者病死率,降低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淑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诊心肺复苏时间窗与复苏成功率和心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急诊心肺复苏时间窗与复苏成功率和心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诊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肺复苏的时间分为<1 min组、1~3 min组、3~6 min组、6~8 min组和>8 min组,观察复苏成功率、检测心功能指标。结果:复苏成功率以及心功能指标E峰、E/A值、LVEF、LVEDD均呈(<1 min组)>(1-3min组)>(3-6min组)>(6~8min组)>(>8min组)的趋势,且与除颤时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急诊心肺复苏时间越短,除颤成功率越高、除颤后心功能越好。

    作者:黄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84例早期脑梗死的CT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CT检查在早期脑梗死中的临床作用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病发后立即进行两次CT扫描检查。将第一次于患者病发(1~6)小时进行,设为对照组;第二次在首次检查24小时后进行复查,设为观察组。对比两次CT扫描结果。结果:通过进行两次CT检查后,发现所有患者CT影像均存在异常状态表现,二次检查符合率明显高于一次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方法能及早、准确的发现早期脑梗死患者病情,对患者治疗有着重要价值。同时,必要时在首次检查24小时后再进行CT复查,可以确保检查结果更加准确。

    作者:程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肾衰患者中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II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肾衰患者血清中肌钙蛋白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Ⅱ的表达情况以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取ELISA法和酶动力法分别进行测定我院2009年4月到2010年4月之间收录的68例肾衰患者(观察组)与同期68名健康的对象(对照组)的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Ⅱ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患者肌钙蛋白Ⅰ与肌酸激酶同工酶Ⅱ的含量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肌钙蛋白Ⅰ与肌酸激酶同工酶Ⅱ的含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且肾衰病情严重的血清中的肌钙蛋白Ⅰ与肌酸激酶同工酶Ⅱ的含量明显的高于病情程度轻血清中的肌钙蛋白Ⅰ与肌酸激酶同工酶Ⅱ的含量情况,两组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肾衰患者血清中肌钙蛋白Ⅰ与肌酸激酶同工酶Ⅱ得到异常表达,而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其血清中的含量也不断的上升,可以作为肾衰患者病情诊断的重要指标物。

    作者:秦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LISS钢板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158例,按患者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治疗组(7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普通解剖钢板固定,给予治疗组患者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活动自由度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6%明显低于对照组16.46%,而其膝关节活动自由度(129.71±16.92)、优良率94.94%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101.47±14.28)、84.81%,以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LISS钢板微创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并发症少、预后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推广。

    作者:邹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导乐全程陪伴分娩对45例产妇顺产产程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实施导乐全程陪伴分娩对产妇顺产产程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顺产分娩的产妇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按传统模式指导分娩,观察组实施导乐全程陪伴分娩。比较两组焦虑、疼痛评分、产程情况、剖宫产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短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1例转剖宫产,对照组有6例转剖宫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全程陪伴分娩有助于减轻产妇焦虑的情绪,能减轻产妇的分娩疼痛,有助于缩短产妇的产程,有助于减少剖宫产率,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昌娥;吕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前列腺增生治疗中α1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的联合用药观察

    目的:考察α1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联用在前列腺增生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前景。方法:选取在我院呼吸科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收治前列腺增生80例,随机分为特拉唑嗪对照组和特拉唑嗪+爱普列特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应药物16周,考察实验前后IPSS、QOL、MFR、RU、PV,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能一定程度改善前列腺增生症状,但是实验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RF和IPSS改善率分别为77%和44%,对照组分别为44%和21%,两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α1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联合使用对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α1受体阻滞剂。

    作者:唐江;段世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静脉麻醉胃镜与普通胃镜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异物的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胃镜及普通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取出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以期能为小儿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35例上消化道异物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其中单号共18例为观察组,双号共17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胃镜取出异物,观察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3)mg/kg、芬太尼(0.5~1)mg/kg进行静脉复合麻醉下胃镜取出异物,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及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异物取出所需时间、取出成功率、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HR、MAP、SPO2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中HR、MAP有所升高,观察组有所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恢复正常(P>0.05),SPO2治疗全程均变化不大;对照组异物取出时间为(13.28±7.89)min,观察组为(7.75±4.92)min,对照组取出成功率76.47%、不良反应发生率52.94%,观察组取出成功率为为1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两组异物取出时间、取出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麻醉胃镜治疗依从性更好,取出成功率明显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患儿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疗效更优。

    作者:张文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推拿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辅助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疗效,以供临床治疗此疾病参考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以来的78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资料比较完整。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9例,对照组只采用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在注射玻璃酸钠基础上采用中医辅助推拿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退行性膝关节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对照组39例患者中痊愈8例,有效25例,无效6例,总的有效率为84.62%;观察组39例中痊愈13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的有效率为92.31%。两组患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辅助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效果比较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经验。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月期间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5例。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39岁~85岁,平均65.3岁,术后定期摄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到3年,平均13.5月,有一例患者出现股骨头螺钉切割,余患者无感染,骨折均愈合,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94.3%。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特别是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提供稳定的固定,手术创伤小,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满意的方法。

    作者:施军;汤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啶在妇科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目的:探讨在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嘧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于我院行妇科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22例,按期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观察组患者术后行舒芬太尼+右美托嘧啶PCIA,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24h、48h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d舒芬太尼用量(80.56±17.24)ml、PCA键按压次数(18.23±3.75)次、并发症发生率(1.6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2.45±19.74)ml、(25.28±3.85)次、(9.84%),而其满意度(91.80%)明显高于对照组(78.69%),以上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嘧啶在保证妇科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更佳的情况下,能够减少麻醉药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潇;赵斌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T2FLAIR在脑环形病变诊断中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DWI结合T2-FLAIR对脑环形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00名脑环形病变患者在常规MR平扫基础上添加轴位DWI扫描,分析不同性质患性病变(胶质瘤、化脓性脑脓肿、脑囊虫、转移瘤以及吸收期脑血肿)影像表现,并测量相应病变ADC值及DWI信号强度,以基底节层面的DWI信号强度作为噪声,计算以上5种病变部位DWI图像的信噪比。结果:化脓性脑脓肿病变中心区DWI呈高信号,ADC值减低;胶质瘤、脑囊虫、转移瘤以及吸收期脑血肿病变中心区DWI呈稍低信号,ADC值较高;不同性质环形病变T2-FLAIR序列中心区呈稍高信号或等信号。化脓性脑脓肿与胶质瘤、脑囊虫、转移瘤以及吸收期脑血肿病变中心区DWI信号表现及ADC值,均存有统计学差异(P<0.05);T2FLAIR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FLAIR、DWI技术结合ADC值观察,可以反映不同现在脑环形病变的病理生理特点,在脑部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先红;刘范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2组,在止咳化痰、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基础上,对照组(n=30例)采用传统方式吸氧,观察组(n=28例)采用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PaO2、SpO2和心率变化情况,以及比较在舒适度、气道高反应性及咳痰困难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PaO2、SpO2和心率等指标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氧疗舒适度、气道高反应性及咳痰困难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COPD可显著提高氧疗效果和舒适度,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作者:刘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舒利迭联合噻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噻托溴胺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7例。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给予舒利迭2次/d,观察组额外给予噻托溴胺1次/d,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肺功能FEV1(L)、FEV1(%)、FEV1/FVC(%)。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利迭与噻托溴胺联合使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良好,可显著改善肺功能,不良反应较小,效果优于单用舒利迭。

    作者:邢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肺损伤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干预改善肺呼吸功能,降低病死率的作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急性肺损伤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可以改善肺的呼吸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的作用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患者82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将这82名急性肺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和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每组各41名患者。肺保护性通气组在对患者进行保护性通气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进行综合治疗。对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在肺保护性通气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20万U每100ml盐水静滴,每日2次,每6天为一个疗程。对反映两组患者肺呼吸功能的动脉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的改变进行观察,并对住院期间ICU患者的死亡人数进行记录,并计算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的患者的PaO2以及氧合指数明显高于肺保护性通气组(P<0.05)。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的患者的住院时间(20±9)天比肺保护性通气组的(34±11)天明显缩短(P<0.05),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的患者的死亡率(24.39%)比肺保护性通气组的(51.22%)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肺损伤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可以改善肺的呼吸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谭远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麻醉方法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安全有效性对比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安全有效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ASA为Ⅱ~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实施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EA)下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比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腰硬联合醉麻(CSEA)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E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硬膜外麻醉(EA)相比,起效快,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可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粟玉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6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采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丙卡特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FVC、FEV1及PEF50较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殷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于医患认知角度对我院门诊药学服务的分析

    目的:从医患不同认知角度对门诊药学服务进行分析,为门诊药学服务改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门诊科医护人员和本门诊就诊3次以上的本地居民进行随机抽样,发放调查表,以了解医患双方不同的医疗诉求。结果:调查表显示,几乎所有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都遇到过问题,而其中有76.3%的患者知晓药师这个职业,但对药师提供的药学服务了解甚少。结论:医护人员和患者对门诊药学服务认知较为模糊,医疗机构应重视门诊药学服务,使之在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方面发挥作用。

    作者:陈蓓蓉;宗黎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XELOX化疗方案用于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XELOX化疗方案对老年晚期胃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58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FOLFOX6化疗方案和XELOX全身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68.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9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03%(P<0.05)。结论:XELOX化疗方案对老年晚期胃癌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