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减张减压术中合理硬膜修补面积的临床报告

刘明辉;侯保辉;季泰令

关键词:减张减压术, 人工硬膜, 重型颅脑损伤, 脑静脉回流障碍, 硬膜下积液
摘要:目的:评价人工硬脑膜减张修复硬膜去骨瓣减压术减张修复硬膜所需人工硬膜面积大小对降低脑静脉回流障碍及硬膜下积液的疗效影响,探讨减张修复硬膜所需人工硬膜合理面积。方法:回顾性分析德州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B、C三组,减张减压术中人工硬膜修补面积为减压窗硬膜面积的40%~60%病例为A组;修补面积大于减压窗面积60%病例为B组;修补面积小于减压窗硬膜面积的40%病例为C组。比较三组病例术后出现脑静脉回流障碍及硬膜下积液、减压是否充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间术前GCS评分、平均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A组、B组,及A组、C组进行统计学比较,A组在术后并发症及减压不充分方面分别优于B、C两组。结论:在减张减压术中人工硬膜修补面积为减压窗硬膜面积的40%~60%大小情况下有效降低脑静脉回流障碍及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疗效显著,对于临床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动态心电图监测恶性肿瘤化疗与联合放化疗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与联合放化疗后动态心电图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298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与联合放化疗的动态心电图资料。结果:在患者的心律和动态心电图异常率方面比较,联合放化疗组、化疗组心律增加和心电图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同时联合放化疗组心律增加和心电图异常率均化疗组比较,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与联合放化疗后动态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是对患者心脏检测可靠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治疗的科学性。

    作者:兰翠娟;何翠玲;郑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我院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患者75例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法分组。A组接受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接受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用药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大小和厚度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发现,B组患者TG、TC等指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现,B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大小和厚度均明显小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可在调节血脂水平的基础上逆转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和发展,对减少远期心脑血管并发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陆俊沛;黄剑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卡托普利、安体舒通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研究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安体舒通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10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卡托普利联合安体舒通治疗20天,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7%(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所有疗程。结论:卡托普利、安体舒通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陈广湛;李月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意义分析

    目的:研究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分为宫颈炎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检测HPV阳性例数、含量及HPV阳性患者中HPV DNA亚型的构成情况。结果:HPV阳性例数和含量均呈现宫颈炎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HPV阳性患者中HPV-DNA-16阳性率80.68%、HPV-DNA-18阳性率71.59%。结论:高危HPV DNA类型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金爱红;周霞平;周凤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治疗方案对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在我院我科就诊的糖尿病足病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包括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并积极治疗其他并发症,加强对症支持疗法。观察组采用除常规治疗方案,尚联合中药口服及中药外治。通过两组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症状评分及踝肱血压指数(ABI)来评估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完全愈合率和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患者症状评分分级均有好转,观察组好转更明显,其0级占58.33%,1级占33.33%,比较对照组治疗情况,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ABI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其间ABI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方案能良好改善患者糖尿病足的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足病疼痛、发凉和麻木等症状,改善了ABI值,从而促进了糖尿病足的治疗、改善了其预后。

    作者:陈利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20例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2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达克宁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氟康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时间复发率、和治疗前后的临床体征情况。结果:治疗两周后,治疗组的总效率高达93.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显效率51.67%,显著高于对照组38.3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白带增多、黏膜充血、疼痛、涂片结果阳性等临床体征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体征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的复发率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临床效果明显,且安全性也较高,为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疗用药提供了指导。

    作者:雷钟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童外伤性脑梗死15例诊治分析

    目的:研究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唐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15例儿童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15例患儿均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受伤程度与临床体征不成比例,均于伤后24h内出现迟发性偏瘫,48h内CT扫描发现脑实质内梗死病灶。15例患儿除1例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外,其余14例均采用保守治疗。结果:9例患儿住院20~35天后痊愈出院,6例有肢体运动不适的患儿继续在门诊康复治疗1~3个月,出院后对患儿继续随访6个月,15例恢复良好,未出现残疾、智力障碍等并发症,有1例患儿由于梗死灶范围较大,而遗留下右手手指精细运动稍差。15例患儿6个月后复查颅脑CT,12例恢复正常,3例原病变区遗留有软化灶。结论:提高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疗效关键在于早期针对性治疗,而及时CT检查与复查是早期明确诊断从而早期治疗的有效的手段。

    作者:尚杰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相关因素及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0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肝肾微粒体抗体,选择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80例健康人分别作为对照组。结果:10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总阳性率为48.6%,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7.3%)和健康对照组(2.5%)。自身抗体阳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47.3±15.5)大于自身抗体阴性组(38.1±14.9)(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中肝纤维化发生率(68.6%)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组(48.1%)(P<0.05)。但两组间性别构成和HCV RNA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助于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治和病情评估。

    作者:王方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慢性肾脏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他汀类药物干预

    慢性肾脏病(CKD)是绝大多数肾脏疾病包括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小管、肾血管性疾病及继发于高血压、糖尿病、代谢性疾病等的肾脏病的临床统称,已成为广受关注的焦点。据统计,目前美国约有8百万CKD患者[1],欧洲人群肾脏病的发病率则更高[2]。我国近10年也有相关研究,“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群中CKD患病率为10.83%[3]。CKD已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近些年关于他汀类药在CKD及心血管事件中的作用受到重视。本文将对血脂异常的CKD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赵森;秦明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对髌骨骨折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对髌骨骨折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92例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的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的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45.2±6.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9.7±5.8)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为(7.2±1.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3.8±2.0)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11.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对髌骨骨折的治疗作用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优良率,并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众;吴亚乐;李骥;廖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确诊的通过手术治疗的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总有效率为91.7%,开腹组总有效率77.8%,腹腔镜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手术后排气时间、术中患者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很多特点,与开腹手术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杨跃涛;谷丽新;王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对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降脂疗效及血脂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降脂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脂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TC、TG及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降脂效果显著,全面改善各项血脂指标。

    作者:张光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影响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完全依从与部分及不依从患者相关指标上的差异,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4例患者完全依从44.77%,部分及不依从55.23%;单因素检验9个研究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包括年龄大、初中以下文化、经济收入低、缺乏疾病知识、病情重、慢性患者、药物种类多、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自费治疗,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依从性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低、缺乏溃疡性结肠炎知识、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经济收入少(OR分别为3.40、3.23、2.97、2.6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复杂,通过对文化程度低患者反复讲述加强家庭支持、实施健康教育、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及药物剂型、根据患者实际经济状况选择具有成本/效果比值高药物以提高其依从性。

    作者:范文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例胃间质瘤患者,将这些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去我院同期收治的6例胃间质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腹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胃管拔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具有较短的手术时间、胃管拔出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级较少的术中出血量,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胃间质瘤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胃管拔出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伟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活血及利水中药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AQP4和PAR-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活血及利水中药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AQP4和PAR-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组和利水组,每组40只,采用免疫组法测定AQP4和PAR-1蛋白表达。结果:APQ4和PAR-1表达假手术组较低,模型组表达1d明显提高,3d为高点,5d仍具有较高水平;活血组和利水组大鼠各时间点PAR-1表达与模型组相比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4和PAR-1蛋白表达具有显著性正相关性。结论:活血及利水中药能改善脑出血大鼠脑组织水肿。

    作者:曾侠林;艾华;张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在冠心病(CHD)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05例CHD患者行DCG监测,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发作持续时间及ST段下降幅度,同时观察心肌缺血阀值(MIT)及变异性(IV)。结果:105例患者中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63.8%(67/105),ST段缺血性改变902阵次,有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36.2%(38/105),ST段缺血性改变282阵次,无症状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作持续时间与ST段压低幅度无显著差异(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白天发作阵次高于夜间,但发作持续时间、ST段压低幅度及MIT变异性(IV)则低于夜间,不同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G监测能显著提高CHD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

    作者:吴超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CFDA部署2014年药品监管重点任务

    2月27~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CFDA)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药品监管工作会议上,研究部署了2014年药品监管重点任务。CFDA张勇局长出席会议并从七个方面对进一步做好药品监管工作强调了明确要求:(1)要充分认识药品监管工作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维护药品安全的使命感、责任感。(2)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聚焦重点难点化解风险隐患。(3)要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稳步构建保障药品安全的长效机制。(4)要清醒认识药品监管工作的复杂性,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药品监管队伍。(5)要正确理解监管和服务的关系,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6)要主动适应药品监管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提高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能力。(7)要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吴浈副局长提出5点明确要求:(1)各地要按照总局部署的重点工作,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继续围绕非法中药提取物、化工原料生产药品制剂、非法包材和辅料、网上违法售药、中药材市场等突出问题,开展打击整治工作。(2)在监管工作中,要克服畏难情绪,坚定信心,要积极主动,敢于出击、敢于坚持、敢于担当。(3)要针对本地区特点,明确工作重点,不放过任何案件线索,紧抓不放、一查到底、坚决查实、处理到位。(4)要抓住《药品管理法》修订契机,针对药品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度缺陷,着力开展药品监管制度研究,积极主动地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5)要加大宣传力度,坚决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舆论引导,逐步占领社会舆论阵地,树立全系统监管为民,科学、公正、权威的形象。

    作者:黄宏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吻合血管的髂骨瓣植骨和锁定加压板固定治疗严重粉碎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了吻合血管的髂骨瓣植骨和锁定加压板固定治疗严重粉碎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严重粉碎性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吻合血管的髂骨瓣植骨及锁定加压板固定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20例患者随访12个月发现,患者骨折均达到愈合标准,且无患者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等现象。膝关节HSS评分手术治疗后12个月优良率达到了90%,效果显著。结论:吻合血管的髂骨瓣植骨大大的改善了骨折端的血运情况,同时还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让患者在手术治疗后能尽早的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骨质愈合,临床效果更加确实、可靠。

    作者:廖腾;王众;王益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对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和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颌骨骨折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把所有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1),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颌骨牵引钉和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患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和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能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胡超;王建华;张纲;谭颖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低蛋白饮食联合开同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蛋白饮食联合复方α酮酸片(开同)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选取我院肾病科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确诊尿毒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人,实验组应用低蛋白饮食联合开同治疗,对照组用普通蛋白质饮食,于治疗前、1月、3月后检测血钙(Ca2+)、血磷(P3-)、甲状旁腺激素(iPTH)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1、3月P3-分别为(1.87±0.13) mmol/L、(1.76±0.12) 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30±0.09)mmol/L、(2.29±0.11) mmol/L;iPTH治疗1月、3月检测为(316.2±91.3) pg/ml、(145.3±87.7)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380.3±83.8) pg/ml、(376.5±87.6)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蛋白饮食联合开同可以有效降低血磷,纠正低钙血症,改善尿毒症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

    作者:王松;王琴;姜丹;李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