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40例疗效观察

张淑英

关键词:阵发房颤, 胺碘酮, 心房重构
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组后除原发病治疗药物继续维持原有用法、用量不变,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第一周600mg/d,第二周400mg/d,第三周200mg/d,并从第三周开始维持剂量200mg/d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6.92±1.47)mm和(36.73±1.51)mm,两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8.27±1.49)mm和(37.45±1.43)mm,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心房内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能够控制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有效预防心房重构,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传统开腹与腹腔镜治疗的穿孔性阑尾炎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传统开腹与腹腔镜治疗的穿孔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1年06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穿孔性阑尾炎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剖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结果: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与切口大小明显少于对照组,不过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治疗前WBC、N与L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对照组的WBC与N水平显著升高(P<0.0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备手术时间快、创伤少、切口小等特点,同时安全性好,对于机体的影响小,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运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纤维桩CAD/CAM氧化锆烤瓷冠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追踪观察纤维桩CAD/CAM氧化锆烤瓷冠与传统的钴铬合金铸造桩钴铬合金烤瓷冠的临床效果,为评价纤维桩CAD/CAM氧化锆烤瓷冠的远期临床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同期制作纤维桩CAD/CAM氧化锆烤瓷冠(A组),钴铬合金铸造桩钴铬合金烤瓷冠各21件(B组)。临床检查42件修复体边缘密合性,随访复查修复体的基牙继发龋和修复体的折裂、折断、脱落情况。结果:42件修复体平均随访3年。A组、B组边缘密合性分别为100%和88%(P<0.01)。继发龋的情况也是A组(7.1%)、好于B组(16.7%)(P<0.05)。3年内,核桩脱落数量A组为4例(9.5%),B组为3例(7.1%),崩瓷A组为1例(2.4%),B组为2例(4.8%)。脱落率和崩瓷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桩CAD/CAM氧化锆烤瓷冠边缘密合性好,能够达到传统金属固定桥的强度,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李剑;陈国平;江水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PCT、CRP联合测定对新生儿细菌感染和减少抗菌素临床应用的意义

    目的:联合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研究其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早期诊断,减少临床不适当抗菌素应用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将其区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感染组又分为治疗前组和治疗后组,分别检测其血清PCT及CRP水平。结果:感染组新生儿治疗前PCT、CRP血清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01;治疗前组均高于治疗后组,P<0.001;治疗后组和非感染组相比,血清PCT、CRP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测定血清PCT,CRP可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指导早期适当应用抗菌素,控制感染,降低死亡率,同时减少临床不适当的抗菌素应用,减少细菌耐药和菌丛失调。

    作者:张艳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57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纯西医疗法关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综合内科在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收入的57例经体检与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西药控糖治疗,在此基础上可给予洛汀新片、吲达帕胺片、依那普利片、硝苯地平缓释片、特拉唑嗪片、氯沙坦片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降压治疗,后分析疗效,以治疗有效率为观察指标。结果:经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有效数为46例,效果不佳数为11例,治疗有效率为80.7%。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行纯西医疗法降压,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内分泌科广泛推行。

    作者:陈局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皮肤点刺法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主要过敏原及预防措施。方法:75%酒精局部消毒后,将18种常见的过敏原点刺液(10种吸入性和8种食入性)、阴性对照液(生理盐水)和阳性对照液(组胺)依次滴于患者前臂屈侧皮肤上,用特制的点刺针刺破表皮,观察皮肤反应。结果:23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阳性结果208例,阳性率达89.66%;吸入性过敏原中粉尘螨(53.85%)和户尘螨(47.60%)阳性率高,食入性过敏原中海蟹(10.10%)和海虾(8.65%)阳性率高;其中(+++)、(++++)者13例,均为尘螨过敏。结论:过敏原是慢性荨麻疹的主要诱因之一,避免接触过敏原或降低过敏原浓度,能有效预防慢性荨麻疹的发作,并减轻症状。

    作者:刁依心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磁共振TRICKS技术在下肢血管成像的应用

    目的:探讨TRICKS技术在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疑似下肢血管病变的20例患者进行TRICKS检查。使用Medrad公司的高压注射器,团注30ml钆喷酸葡胺(GD-DTPA),注射速度为2ml/s,并用30ml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分别采集蒙片、动脉期、门脉期、延时期图像。结果:20例患者原始图象均能重建双下肢血管图象,其中36条腿动脉血管能清晰显影并达到诊断目的,4条腿动脉期显示不佳。采用二次分布估计总体95%的可信区间为76%~97%。结论:利用TRICKS技术(MRI对比增强血管造影技术)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各期血管,尤其是动脉期。

    作者:吴予晨;时小刚;金红花;杨卫;王化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中药对于乳腺癌术后病人焦虑和精神状态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逍遥散与酸枣仁汤对于乳腺癌术后病人焦虑以及精神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96例,分为三组,分别使用逍遥散、酸枣仁汤以及不使用抗焦虑药物,对三组患者SDS、SAS、HAMD、HAMA以及HADS评分进行观察。结果:使用逍遥散和酸枣仁汤的患者SDS、SAS、HAMD、HAMA以及HADS评分出现显著地降低,服用逍遥散患者各项评分改善效果优于服用酸枣仁汤的患者(P<0.05)。结论:逍遥散与酸枣仁汤均能够缓解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焦虑与精神紧张状态,逍遥散的疗效较佳。

    作者:张达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57例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对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57例确诊为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3例,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肝叶或者肝段的切除术,对照组采取肝胆管切开取石结合放置T管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后ALT、AST、GGT、ALP等肝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具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术后结石残留例、复发例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患者,采用肝叶或肝段切除术进行治疗,其术后恢复效果较好,减轻了患者的病痛,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美峰;黄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在原发性肝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应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7例),观察组患者在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基础上行中医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59.7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8.44%;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白细胞降低发生率、行为稳定率、生存期观察组分别为:37.66%、48.05%、64.93%、(5.12±3.27)月,对照组分别为:63.64%、70.13%、59.74%、(4.97±2.95)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减少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未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和生存期。

    作者:徐军英;陆慧;邵幼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6例,分为实验组52例,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对照组44例,单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黄疸完全消退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伍庭林;伍廷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滋泉口服液干预空腹血糖受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滋泉口服液干预空腹血糖受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IFG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单盲方法分组进行干预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各60名,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即视患者个体情况给予饮食和运动疗法。治疗组患者在基础干预的基础上,口服滋泉口服液,叮嘱患者每天2次口服滋泉口服液,3个月为一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通过监测血糖(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尿酸等指标,判定滋泉口服液干预IFG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治疗前后在FPG.TC及TG相比有差异(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组患者的2hPG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组患者的及UA相比没有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FPG、TC、及T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2hPG及UA相比有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在FPG、TC及TG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滋泉口服液能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改善血脂水平,可有效干预IFG。

    作者:顾建伟;谢争鸣;夏丽;丁元华;孟咸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70例不孕症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治,对照组行X线下导丝介入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有效率的差异。结果: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后输卵管通畅度及妊娠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治输卵管不孕,疗效确切,输卵管复通率及妊娠率高,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孔彩霞;符圆圆;朱益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80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分别运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缩宫素治疗,观察两组产妇出血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产后2h、24h出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2h、24h出血量均较缩宫素组低,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防治产后出血较缩宫素具有更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作者:欧吉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含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含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共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采用标准3联疗法,A组在标准三联疗法基础上加入铋剂治疗;B组也是采用四联疗法,治疗方案为质子泵抑制剂,铋剂,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结果:对照组,A组和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7.8%,94.5%和95.9%。对照组和另外两组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和B组两组患者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的HP根除率为80.3%,A组和B组分别是94.2%和97.1%。对照组与另外两组患者对比其根除率均明显要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和B组患者对比,则A组患者的根除率要低于B组患者,两组对比有差异(P<0.01)。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治疗依从性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含铋四联疗法能够有效根治幽门螺杆菌并且用药相对较安全,治疗依从性相对较高。

    作者:沈明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窦内镜手术治疗的干预体会

    目的:分析对采用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干预的效果和体会。方法:把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5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5例,对照组25例患者,应用常规干预,观察组2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和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结论: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行优质干预,能够提高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成功概率,且有利于控制并发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诱导前后、插管后的心率(HR)、收缩压(SPB)、舒张压(DPB)变化,麻醉效果及用药量,并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的认知功能,比较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应答时间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插管时(T2)、术中探查时(T4)、拔管时的(T4)的HR、SPB、DP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全麻用药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POCD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血液动力学较为稳定,能够显著减少老年患者麻醉后的认知功能障碍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

    作者:刘川鄂;牟俊英;覃爱玲;吴述轩;谭祖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新力正骨喷雾剂治疗踝关节扭挫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新力正骨喷雾剂治疗踝关节扭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0年2月~2013年2月笔者所在科室就诊的140例踝关节扭挫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患者应用新力正骨喷雾剂,对照组患者应用云南白药气雾剂。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痊愈11例,显效46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71%,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力正骨喷雾剂治疗踝关节扭挫伤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苟中生;张丽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开胸术后乳糜胸的诊治体会(附21例报告)

    目的:总结分析开胸手术后发生乳糜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开胸手术后并发乳糜胸的临床资料,再手术的时机及胸导管的结扎方法。结果:全组全部治愈,其中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15例。结论:本组开胸术后乳糜胸发生率为1.8%,一旦确诊应根据病情决定治疗方式,对每日800ml/d术后乳糜胸患者保守治疗应慎重,果断手术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术中怀疑有胸导管及其主要分支损伤,应游离结扎或盲扎胸导管,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王峻峰;邵明永;袁挺;兆伟;盛琳;沈旭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百多邦局部涂敷治疗应用静脉留置针后导致静脉炎的应用

    目的:观察百多邦局部涂敷治疗应用静脉留置针后导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46例应用静脉留置针后导致的静脉炎患者随机分2组。百多邦用药组常规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护理加百多邦局部涂敷,对照组仅常规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天百多邦用药组治愈20例,对照组治愈10例,百多邦用药组治愈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百多邦软膏外敷治疗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证实可以快速减轻患者症状。

    作者:王冠;王兰;杨丽;刘琳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PPH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套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套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8月间于我院治疗直肠黏膜内套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的25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单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症状改善情况,评价联合治疗对直肠黏膜内套叠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情况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结论: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套叠手术操作简便,症状改善明显,与单纯手术治疗相比,具有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王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