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曲丽君;曲晓峰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 胆固醇, 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抗氧化活性
摘要: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 SI)对血脂的影响和抗氧化功效。方法:Wistar大鼠雄性75只,随机分为5组,15只/组,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基础饲料,其余各组别大鼠喂养高脂饲料,并选择低中高三个剂量组SI对其进行干预,4周后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抗氧化活性(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P-Hx)水平。结果:高脂喂养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C,TG,LDL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低、中、高剂量SI组可显著提高血清中HDL含量(P<0.05);中、高剂量组的SI能提高血清T-AOC活性;低、中、高剂量SI能提高血清中SOD水平(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可以提高高脂饲养大鼠血清中HDL含量、升高SOD水平、增强T-AOC活性,从而发挥其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四维彩超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四维彩超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到我院就诊的15080例中晚期孕妇进行常规产科超声检查,对疑似发生胎儿畸形的孕妇分别进行二维超声以及四维超声检查,并与临床病理证实结果对比分析。结果:经临床证实共143处畸形,其中神经系统23处;胸腹腔积液15处;四肢骨骼17处;泌尿生殖系16处;胸腹壁缺损9处;皮肤水肿13处;颜面部32处;心脏17处;消化系统1处;四维超声胎儿畸形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其中87处属于体表畸形,四维超声诊断体表畸形符合率同样明显高于二维超声。结论:相比于二维彩超,四维彩色超声在诊断胎儿面部、四肢以及脊柱等体表畸形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诊断胎儿畸形符合率较高。

    作者:曾茂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炎琥宁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特点、采用炎琥宁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秋季腹泻的有效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婴幼儿秋季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炎琥宁5mg/日)与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10mg/日,治疗5~7天)各60例,试验数据采用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72.6%,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和泻火燥湿的功效,炎琥宁是从穿心莲中提取的一种有效的纯中药制剂,在近年来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的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广受患儿和医师的青睐。

    作者:廖春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缺血性心肌病致心力衰竭的诊治

    目的:研究分析血性心肌病致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方式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缺血性心肌病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采用常规、胸片、心肌酶、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结果:112例患者的左湿射血分数为18~40%,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56~80毫米。其中50例单质病变,42例两支病变,10例三支病变。所有患者均采用PCI和药物治疗,治疗后20例患者如病情加重,其余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缺血性心肌病容易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谢丽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窦内镜手术治疗的干预体会

    目的:分析对采用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干预的效果和体会。方法:把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5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5例,对照组25例患者,应用常规干预,观察组2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和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结论: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行优质干预,能够提高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成功概率,且有利于控制并发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ICU危重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ICU危重病患者病程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60例ICU危重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住ICU次晨检测静脉血甲状腺激素水平,病程中根据病情变化进复查甲状腺激素。结果:160例患者入住ICU时T3(2.28±0.41) mmol/L、FT3(3.46±0.46)pmol/L、T4(119.34±25.06) mmol/L、FT4(14.51±3.87)pmol/L、TSH (3.85±0.71) uIU/L;其中T3、FT3和/或T4、FT4低于正常104例;160例ICU危重病患者死亡17例,好转143例,死亡组T3、FT3、T4、FT4均低于存活组(P<0.05),143例好转患者转普通病房时T3、FT3、T4、FT4均高于入住ICU时水平。结论:甲状腺激素异常是ICU危重病患者疾病过程中病理生理变化的一个方面,检查甲状腺功能可作为观察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有意义参考指标,对ICU危重病患者应常规检查,并注意动态检测。

    作者:翟金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PCT、CRP联合测定对新生儿细菌感染和减少抗菌素临床应用的意义

    目的:联合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研究其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早期诊断,减少临床不适当抗菌素应用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将其区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感染组又分为治疗前组和治疗后组,分别检测其血清PCT及CRP水平。结果:感染组新生儿治疗前PCT、CRP血清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01;治疗前组均高于治疗后组,P<0.001;治疗后组和非感染组相比,血清PCT、CRP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测定血清PCT,CRP可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指导早期适当应用抗菌素,控制感染,降低死亡率,同时减少临床不适当的抗菌素应用,减少细菌耐药和菌丛失调。

    作者:张艳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胸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胸腔闭式引流并胸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以146例结核性胸膜炎并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50例,胸腔闭式引流并胸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第2组50例,单纯胸腔闭式引流;第3组46例,反复胸腔穿刺抽水。结果:1组总有效率为98%,2组为72%,3组为58.7%,第1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第2组和第3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并胸内注射尿激酶,促进胸水吸收,防止胸膜肥厚粘连,效果肯定。

    作者:龚长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98例)单纯腰背肌锻炼组和B组(97例)复方南星止痛膏外用加腰背肌锻炼组,治疗前后以VAS视觉模拟量尺和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VAS与SF-36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VAS与SF-36评分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经四周治疗症状均有明显改善,B组腰痛缓解程度及健康状况改善程度均优于A组。结论:在腰背肌锻炼的基础上,复方南星止痛膏是治疗NLBP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田志刚;朱晓东;朱立帆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颅脑损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下呼吸道感染组及按1:1比例选择的同期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颅脑损伤患者相关指标上等差异。结果:480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共50例,发生率为10.42%(50/480),下呼吸道感染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8.68±13.27)岁、合并意识障碍42.00%、预防使用抗菌素占72.00%、实施侵入性操作62.00%,住院时间(27.89±6.34)天,高于无下呼吸道感染组的(47.13±14.45)岁、18.00%、44.00%、32.00%、(17.56±7.12)天;下呼吸道感染组血清白蛋白平均(31.45±3.03)g/L,低于无下呼吸道感染组的(36.75±2.97)g/L (P<0.05),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减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作者:皮杨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支链氨基酸在食管癌术后的应用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高支链氨基酸在食管癌术后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对100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2天及手术后7天应用高支链氨基酸500ml/d,63例患者使用平衡氨基酸500ml/d作为对照组,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血浆白蛋白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支链氨基酸能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低蛋白血症程度,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刘瑜;谢德耀;池闯;程德志;何志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百多邦局部涂敷治疗应用静脉留置针后导致静脉炎的应用

    目的:观察百多邦局部涂敷治疗应用静脉留置针后导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46例应用静脉留置针后导致的静脉炎患者随机分2组。百多邦用药组常规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护理加百多邦局部涂敷,对照组仅常规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天百多邦用药组治愈20例,对照组治愈10例,百多邦用药组治愈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百多邦软膏外敷治疗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证实可以快速减轻患者症状。

    作者:王冠;王兰;杨丽;刘琳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抗感利咽喷雾剂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抗感利咽喷雾剂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0例)仅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n=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抗感利咽喷雾剂雾化吸入治疗。两组疗程均为5天。观察和比较两组疗效和各项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口腔疱疹消退时间和食欲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抗感利咽喷雾剂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含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含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共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采用标准3联疗法,A组在标准三联疗法基础上加入铋剂治疗;B组也是采用四联疗法,治疗方案为质子泵抑制剂,铋剂,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结果:对照组,A组和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7.8%,94.5%和95.9%。对照组和另外两组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和B组两组患者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的HP根除率为80.3%,A组和B组分别是94.2%和97.1%。对照组与另外两组患者对比其根除率均明显要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和B组患者对比,则A组患者的根除率要低于B组患者,两组对比有差异(P<0.01)。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治疗依从性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含铋四联疗法能够有效根治幽门螺杆菌并且用药相对较安全,治疗依从性相对较高。

    作者:沈明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并发肝功能损害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肝脏功能损害的手术治疗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4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肝脏功能损害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择2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无肝脏功能损害)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的炎症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并以四项指标来分析肝脏功能的损伤程度。结果:经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与对照组相比,重度炎症患者肝脏四项指标的差异显著(P<0.01);中度炎症患者肝脏四项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炎症患者肝脏四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脏功能的损害程度可以作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炎症程度的一个参考,来判断病情、选择手术方案以及佳手术时机;同时消炎、保肝以及尽早的手术治疗可以更快更好的恢复肝脏功能。

    作者:韩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伊班膦酸钠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伊班膦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高钙血症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柳勋法;张更伟;钟贤良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hs-CRP的影响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清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符合本次临床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起开始给予米非司酮片12.5mg,1次/日,口服。治疗组患者在月经干净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加服桂枝茯苓丸4g/次,2次/日,口服,连服3个月。观察患者子宫肌瘤大小、症状体征、患者hs-CRP变化及安全性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相比,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hs-CRP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红蛋白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子宫肌瘤体积缩小、hs-CRP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红蛋白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能明显缩小子宫肌瘤瘤体,并且能降低患者血清hs-CRP,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王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经皮肾镜碎石和开放手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碎石和开放手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经肾镜碎石术治疗)和对照组(开放手术治疗),每组各52例。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术后进行随访5个月,察看结石的排净率。结果:在术中平均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结石排净率方面,对照组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肾镜碎石和开放手术治疗肾结石各有其优点,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何大鹏;谢习颂;王忠;唐宏;辜福贤;王咸钟;唐仕明;曹安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146例剖宫产产妇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麻醉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146例行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分别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的基础上实施剖宫产手术,对两组产妇麻醉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术中出血量、麻药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感觉阻滞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使用剂量小、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登文;王生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磁共振TRICKS技术在下肢血管成像的应用

    目的:探讨TRICKS技术在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疑似下肢血管病变的20例患者进行TRICKS检查。使用Medrad公司的高压注射器,团注30ml钆喷酸葡胺(GD-DTPA),注射速度为2ml/s,并用30ml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分别采集蒙片、动脉期、门脉期、延时期图像。结果:20例患者原始图象均能重建双下肢血管图象,其中36条腿动脉血管能清晰显影并达到诊断目的,4条腿动脉期显示不佳。采用二次分布估计总体95%的可信区间为76%~97%。结论:利用TRICKS技术(MRI对比增强血管造影技术)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各期血管,尤其是动脉期。

    作者:吴予晨;时小刚;金红花;杨卫;王化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诊断中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CHD患儿的彩色超声心动图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156例CHD患儿中,VSD 69例(44.23%),ASD 22例(14.10%),PDA 20例(12.82%),F437例(23.72%),复杂性CHD8例(5.13),超声心动图共检出148例,诊断准确率为94.8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小儿CHD诊断准确率高,且具有直观、无创、安全、可反复操作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敏;邓伶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