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连素对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周宏;张旭

关键词:顽固性心力衰竭, 黄连素, 难治性心力衰竭
摘要:目的:研究黄连素对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3月住院的顽固性心力衰竭病人3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病人除常规治疗外,给予黄连素5片,一日三次治疗,所有病人均在治疗前、治疗后两周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舒张期左室容积(EDV)、收缩末期左室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早期/晚期速度峰值比值(VE/VA)E/A,比较两组心功能参数的差别.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显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2007~2009年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2007~2009年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构成、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谱的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收集临床标本,包括血液、腹水、痰液、伤口分泌物等标本,采用VI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进行培养、细菌鉴定并测定药敏,结果依据1999年NCCLS判断标准,对2007~2009年送检的各类标本所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测定.结果:各类标本共2 980份,分离500株,阳性率为16.8%.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50株,占30%,革兰阴性杆菌350株,占70%.分离菌株中以铜绿假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佰杆菌多.铜绿假胞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佰杆菌对医院常用的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等耐药率均在50%以上,仅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20%以下.金葡菌、表葡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唑啉、红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在10%以下.结论:笔者所在医院患者中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约为革兰阳性球菌的2倍.两类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素都有很高的耐药率.因此,应该了解各菌种的分布、和耐药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严密监控新的耐药菌的产生,才能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练德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度康复锻炼对直立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疗效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康复锻炼对直立体位心动过速(POTS)患者症状的作用.方法:采用直立倾斜试验来筛选POTS患者.共入选20例接受了3个月的康复锻炼.以直立倾斜试验和调查问卷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有14例患者坚持完成随访.经上述治疗后,复查倾斜试验,只有5例患者能诱发出来直立性心动过速.调查问卷显示,大多数患者在康复锻炼3个月后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康复锻炼能够改善直立体位心动过速患者的症状.

    作者:李洁;郑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肺结核空洞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探讨

    目的:探讨肺结核空洞的CT表现与其病理基础间的关系,为临床肺结核空洞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参考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26例经手术治疗的肺结核并空洞患者的诊治资料,分析其CT检查资料和病理检查资料间的对应关系,总结其CT表现的特点及其病理基础.结果:肺结核空洞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分类中的薄壁空洞和干酪空洞与CT检查分类中的侵润空洞一致,两种检查方法对纤维空洞的概念表述一致.结论:对肺结核并空洞的患者进行CT检查,可以明确肺结核的活动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明确依据,同时可以根据CT检查结果评价肺结核伴空洞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国良;顾洪炳;姚选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原发性胰腺癌诊断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CT与MRI增强扫描在诊断原发性胰腺癌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疑似胰腺癌患者55例,行CT或MRI增强扫描,再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经比较得出结论.结果:30例行增强CT扫描的患者,CT诊断为胰腺癌者24例,占80%,该24例中,与手术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不一致者2例,占8.33%,诊断符合率为91.67%;另25例患者行MRI增强扫描检查,诊断为胰腺癌者21例,占84.00%,这21例中,有1例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不一致,诊断符合率为95.23%.结论:无论是CT还是MRI在诊断胰腺癌中都有较高的可信度,但在原发性胰腺癌的诊断中,MRI较CT稍有优势.

    作者:张锋玫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8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救治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护理经验,以便更科学有效救治此类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ACS患者在急诊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情况,总结护理经验.结果:80例ACS患者,绝大部分得到了迅速及时的抢救、正确的诊治,抢救诊治护理的过程顺利迅速,避免了重大医疗差错的发生.结论:为了提高急诊科救治ACS患者的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保证救治诊断治疗护理过程的顺利和迅速开展,护理人员必需掌握ACS的诊治规程,熟练掌握心电图的操作技术,必须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重视心理护理.

    作者:谢军;王丽颖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早期诊断及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于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进行孕期检查并检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3例作为研究组;将未于孕期进行血糖检查但在本院分娩前或因病就诊时检出妊娠期糖尿病的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本院分娩,对比两组患者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早产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1,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性;对照组孕产妇胎儿窘迫及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可有效预防母婴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母婴预后生存质量.

    作者:曾艳花;吴雪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前列腺增生电切术与传统手术的优越性的探讨

    目的:探讨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传统的手工摘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优越性.方法:对近3年来我院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传统的手工摘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各146例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结果:两组资料术前条件具有可比性(P>0.05),电切组在术后生活质量和大尿流率与传统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等明显优于传统组(P<0.01).结论: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具有治愈率高、安全有效、损伤较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奚鹏山;倪浩东;唐庆生;周训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5年疗效研究

    目的:评价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5年效果.方法:在我院2004年6月~2010年5月,采用骶管或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应用美国Laserscope公司生产的绿激光治疗系统,以80W功率对230例70岁以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汽化治疗.观察术前、术后(1年、2年、3年、4年、5年)尿流率、剩余尿、IPSS及QOL等指标变化.结果:本组汽化时间10~250min,平均(90.6±80.2)min;耗能18~500.1kJ,平均(212.08±140.06)kJ;术后留置导尿管24~148h,平均(69.78±28.62)h;术后1年、2年、3年、4年、5年随访,患者大尿流率明显改善,剩余尿减少,IPSS及QO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功率的绿激光选择性前列腺汽化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对于BPH导致的膀胱出口梗阻症状的改善是安全、有效,5年疗效亦较好.

    作者:王贵平;张万峰;杨振涛;王洪杰;丁晓晖;刘会恩;李敬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老年女性患者乳腺手术的硬膜外麻醉管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乳腺疾病患者的硬膜外麻醉期间的管理方法.方法:选择ASA在II~III级的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女性乳腺疾病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操作,术中监测记录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的变化,记录试验剂量、麻醉平面的变化.结果:麻醉后15min、45min患者的MAP、RR、HR分别与基础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局麻药浓度、容量,加强监测,合理应用辅助镇痛镇静药物,针对老年女性患者乳腺手术采取硬膜外麻醉能够取得安全、满意的麻醉效果.

    作者:王雷;高静杰;袁利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胸部CT图像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快速分类分析

    目的:针对现阶段胸部CT图像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定性诊断分析速度比较慢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可以快速准确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方法--计算机辅助诊断法.方法:将60例病例进行分组,对照组按照传统分析方法,实验组运用计算机辅助诊断法.把两组测试所用时间、敏感性、准确度进行比较,以进行分类性能评价.结果:实验组中30例病例,孤立性肺结节的总共测试时间仅为7.07s,准确度高达70.70%,敏感性72.88%.对照组中30例病例,孤立性肺结节的总共测试时间为358.67s,准确度仅为48.36%,敏感性仅为41.55%,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该诊断法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速度是传统方法的51倍,极大地提高了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判别速度,为该种疾病的定性诊断提供了高效、客观、便捷的辅助手段.

    作者:李晶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缬沙坦对心房肌细胞钾电流的影响

    目的:从心肌细胞电生理的角度探讨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ARB)类药物抗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的电压钳方法记录心房肌细胞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观察ARB类药物缬沙坦对豚鼠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缬沙坦100μM明显抑制心房肌细胞IK的峰值电流,从(5.33±0.13)pA/pF减小至(4.49±0.48)pA/pF,P<0.05,并呈电压依赖性.结论:缬沙坦抑制心房肌细胞延迟外向钾电流,可能是引起其动作电位时程延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缬沙坦延长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可能在房颤的转复及房颤转复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中有价值.

    作者:王吉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肝豆状核变性致骨关节损害的临床观察及骨碱性磷酸酶(BAP)水平的研究

    目的:对肝豆状核变性致骨关节损害的各种症状、体征、X线检查、骨碱性磷酸酶(BAP)水平进行观察,并对驱铜治疗及配合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制剂治疗后BAP水平进行统计研究.方法:实验组48例患者统计骨关节损害临床症状情况,全部行相应部位X片检查.另设20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两组均用ELISA法检验BAP.于常规驱铜治疗加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制剂治疗,2个月后再次检验BAP,并进行治疗前后及与健康对照组的数值统计对比.结果:BAP 活性测定对HLD致骨关节损害诊断具有更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结论:针对HLD骨关节病变的发病原因尽量早期采取有效驱铜治疗及配合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制剂治疗,可以有效预防骨关节损害进展和缓解症状,以改善HLD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满棠;罗成宏;崔玉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米索前列醇应用于绝经期妇女节育器取出临床效果观察

    宫内节育器是我国婚育妇女避孕的主要工具.随着年龄增大,卵巢宫内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宫颈和阴道萎缩等因素,宫内节育器容易发生错位、嵌顿等现象,给取出术带来难度.

    作者:殷勇;杨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的需求分析及其运用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需求.方法:回顾性分析梅沙医院急诊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成功救治的682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过程.结果:682例急诊患者主要为严重外伤196例,急腹症125例,急性中毒105例,昏迷待诊48例,急性哮喘发作31例,其他177例.结论:急诊护士必须掌握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了解急诊患者的心理需求,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急诊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我院2010年1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收集的18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和年龄、药品种类和剂型、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83例ADR中,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5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高;涉及的药品有58种,抗肿瘤药居首位(57例,31.15%),其次为抗菌药物(47例,25.68%)及中药注射剂(42例,22.95%);注射剂引起的例数多;临床表现以血液及造血系统损害(26.19%)、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24.39%)皮肤及附件损害(23.81%)较常见.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成药制剂;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尽量采用口服给药,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罗圣平;姚正强;黄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六味地黄丸对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六味地黄丸水提液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并传代扩增,倒置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面抗原鉴定其表面标志.将BMSCs分为对照组及不同浓度六味地黄丸干预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观察其增殖情况.结果:采用全骨髓贴壁法获取的BMSCs形态呈长梭形,呈集落样生长;免疫细胞化学鉴定,CD44、CD29阳性,CD34阴性.MT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相当于生药含量4~0.25mg/ml浓度范围内,六味地黄丸水提液干预24h后,干预组吸光度均增高(P<0.05),其中1mg/ml浓度干预组吸光度升高明显(P<0.01).结论:所培养的大鼠骨髓细胞在表型表达和细胞形态上具备MSC特征.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六味地黄丸水提液可以提高BMSCs的体外增殖能力.

    作者:谭峰;樊巧玲;王明艳;李沐涵;尹鑫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40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胺碘酮结合曲美他嗪治疗.采用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室性早博和心动过速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都有显著改善,但是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对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适合基层医院广泛使用.

    作者:党润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85例胃癌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重庆市垫江县胃癌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3年中经胃镜活检或(及)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病例,就胃癌发病情况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医疗发达地区比较.结果:垫江地区胃癌发病率低,男性高于女性,组织病理学类型以低分化癌为主.结论:垫江地区应做好低分化胃癌的防治工作.

    作者:朱夕章;徐国茂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三联疗法治疗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客观评价三联疗法治疗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48例患者组成对照组,以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三联药物进行治疗.治疗1周后停药,6~8周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根治率41.67%(28/48),观察组根治率为89.58%(43/48),观察组根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2.1690,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三联药物疗法可显著提高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根治率,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的优势,建议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梅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甲状腺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淋巴细胞糖原合酶激酶-3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淋巴细胞糖原合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的影响.方法:用32P标记法检测正常老年人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组,甲状腺素治疗组淋巴细胞糖原合酶激酶-3的变化,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这些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 )、T4甲状腺素(tetraiodothyronine,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e,FT3)、FT4 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组及甲状腺素组治疗前T3及FT3的含量存在明显降低(P<0.01,P<0.01).TSH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P<0.01),且伴有淋巴细胞GSK-3活性的明显降低(P<0.01,P<0.01).甲状腺素治疗后,T3、FT3、TSH水平明显恢复(P<0.01),淋巴细胞GSK-3的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AD患者甲状腺功能降低,且伴有GSK-3活性升高,甲状腺素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且GSK-3活性降低,提示甲状腺素对AD治疗可能有价值.

    作者:毕建波;徐进亮;曲忠森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